《小市民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 第127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共和31年1月10日夜,漆黑的洋面上,一支由7艘战列舰、4艘重巡洋舰、9艘驱逐舰组成庞大舰队以单纵队阵式在中太平洋上全速航行。军舰上寂静无声,没一丝光线。舰上水兵蹑手蹑脚,屏住呼吸,充满紧张。人终究是人,战前紧张让经过数年最严格训练的水兵自然而然产恐惧心理。入夜后,舰队实行灯火管制,舰上一片漆黑。

“按照航速,即将接近美国战列舰,但仍未发现其行踪,真怀念空中侦察。”陈绍宽对雷达一无所获颇为不满。由于地球曲率影响,舰载对海搜索雷达有效距离不超过40公里。“长官,如夜晚释放侦察机,且不说能否在漆黑一团的海面上发现目标,即便有所发现,侦察机也很难回收。”“盘古号”战列舰舰长刘咏杰急忙阻拦,舰队保持无线电静默会导致侦察机迷航。

“而且我确信美国人定会从此条航线掩护舰队撤回珍珠港。”用黑色记号笔从刚才画的两条线上接着画下去,又从“盘古”号位置分别画两条线和美国战列舰队航线相交。“根据情报分析,我军会与美国舰队在此相遇。”刘咏杰指着距离约翰斯顿岛约330海里两个航线相交点说。“但这只是猜测,不是吗?”陈绍宽不无担忧。

绝不能放任美国战列舰队离并,这既是命令,也是中国战列舰最后一次辉煌,以后海洋是航空母舰的舞台,此次海战可能是战列舰的绝唱。“长官,我们应该等到搜索驱逐舰回报后再做决定。”刘咏杰坚持道。“那就再等等。”陈绍宽眉头紧急,美国舰队到底在什么地方?纠结啊!为搜索美军战列舰队,接近目标海区后,战列舰队便派出6艘驱逐舰组成搜索舰队。

“鞍山号”驱逐舰上,对海搜索雷达紧张工作,舰长还派出瞭望员目视搜索。1月10日2时15分,瞭望员正要换班,新瞭望员接过双筒望远镜,坐到转椅中,开始在轻柔的海风中不停摇来晃去。苏林上士趴在雷达屏幕边揉揉眼睛,突然,苏林惊讶的看到雷达屏幕边缘出现一点回波。“长官,发现雷达回波。”苏林大喊,鲁平涛瞬间冲到苏林的身后。

“是礁石吗?”“不像礁石,在移动,绝对是舰队。”苏林用记号水笔在一张白纸上划出两点,标出两条航线,向长官解释。“靠过去,关闭雷达,让瞭望员睁大眼睛。全舰进入战斗状态,完成预备雷达启动动作。”鲁平涛迅速下达命令。排水量3560吨的新定海级鞍山号驱逐舰迅速接近目标。

鲁平涛如此大胆,是因为美军舰载雷达技术落后国防海军。美国海军舰载警戒雷达对水面舰艇探测距离大于10海里小于15海里,而“鞍山号”采用JZJ…4警戒雷达对水面舰艇探测距离大于20海里。

此时鞍山舰上的官兵,已迅速各就各位。操作双联130炮塔的水兵一进入炮塔,便纷纷戴上头盔,头盔护耳内加装有内藏式耳机。“高爆弹,准备,参数待定……”耳机内传来命令,炮长接通炮塔电源,按下扬弹机上红色按纽,炮塔下自动扬弹机开始工作,炮塔下随炮回转弹盘转动十数度后,两枚竖置的130毫米高爆弹被扬弹机推上炮塔。

炮弹尾部推弹机随之开始工作,将两枚炮弹推入并自动闭锁,整个过程不讨3秒。一旦接收到火控室计算机的射击诸元,舰炮可在两秒内完成诸元输入开火。“新定海级”驱逐舰是国防海军第一型装备双联130毫米自动舰炮的军舰,尽管每座炮塔重量高达68。5吨,但采用全自动装弹模式,单管射速可以达到18…20发/分,牺牲重量无疑是值得的。

于此同时,雷达操作员不断压缩启动雷达步骤,以便在发现敌舰后快速启动雷达,防止敌舰测定雷达信号,电动火控计算机操作员准备输入诸元,无线电员则卡着电台开关,随时准备发出发现敌舰信号。根据命令,搜索驱逐舰只负责搜索,并上报敌舰方位,但一旦被对方发现,惨烈炮战将不可避免。

此时,桅楼上的瞭望员全神贯注用望远镜搜索目标海区,不久,便看到水天线上有模模糊糊的东西正在迅速接近。“右舷156度,发现军舰。”瞭望员汇报时,目标轮廓越来越大。14艘军舰在灰黑色海空下显得分外威武,舰队附近还有几艘较小的黑影,是美军驱逐舰。“右舷,大型战舰16,驱逐舰7。”瞭望员大喊,十几副望远镜一齐朝右舷望去。

舰桥下舵房里,舵手正在悠哉悠哉。突然,扩音器内传来急令:“左满舵!”舵手飞快转动舵轮,军舰急剧改变航向。“给盘古发报。”鲁平涛大声命令。“发现美军战列舰队,航向北,方位经度……纬度……”发现美国战列舰队的消息迅速传回战列舰分舰队。“保佑电报发出前不要被敌人发现。”机要兵心中祈祷,而无线电员,更希望用电台发出信号。

突然,剧烈的炮火打破凌晨死寂的中太平洋海空,瞭望员发现敌舰喷吐出的火焰,有四艘敌舰冲向“鞍山号”。雷达操作员已开始进行最后几步开机动作。“目标方位157、距离14500,航速30。75……”雷达发现目标数据,火控计算机操作员立即把数据输入火控模拟计算机。

共和23年,汉武号战列舰安装上海空搜索、火控雷达及继电器式火控模拟计算机,完成共和海军武器革命。由雷达连续不断向计算机输入目标距离数据,计算机自动计算火控系统数据,同时及时修正舰身纵横摇摆的影响,给枪炮长提供精确的瞄准数据。尽管雷达一次只能跟踪一个目标,计算一个目标数据,但却影响深远。

部队战斗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军事技术,一是人员素质。因技术进步的困难,过去部队战斗力高低主要取决于人员训练程度和士气,训练有素,士气高涨,是胜利保证。为提高海军官兵技术水平,警备舰队、国防海军都通过高强度强化训练加强官兵技战术水平,海军训练引入月月火水木金金模式。加入海军,没有星期六星期天,没有休息只有训练。

但从共和23年开始,雷达火控模拟计算机技术采用,官兵素质不再是衡量舰队战斗力的主要标准,取而代之的是技术优势。尤其是共和23年西北机电公司发明磁控管,制造出高解析度微波雷达后,在惊涛骇浪里,茫茫暗夜中,雷达与继电器式火控模拟计算机结合,精确计算结果超过经验丰富的枪炮长,标志着技术不能再用训练来弥补。

共和26年服役的“鞍山号”采用的是第一代舰炮火控系统,反应时间较长,但仍然被官兵视为最可信赖的武器。此时“鞍山号”前后四座双联炮塔内的官兵在焦急等待射击诸元,敌舰炮弹已经山崩海啸般扑来了。“射角……射界……”炮长接收到数据,随即开始在操纵台上设定射击诸元,双联液电控制舰炮随即调整射界,舰炮调整俯仰高度。

“2发急速射……”火控灯由红转绿,“鞍山号”前后4座双联炮塔,同时发出怒吼,“鞍山号”驱逐舰打响大海战国防海军第一炮,拉开海战序幕。每次齐射间隔仅一秒,16发炮弹在4秒内全部发射,此时一片炮弹已经在“鞍山号”周围落下,炮弹扬起的水浪落在“鞍山号”甲板上,弹片击打在舰体装甲上,发出叮当的脆响。

“该死!”冲在最前方的DD…379“贝纳姆”号驱逐舰上炮手见无一击中,恶狠狠的骂了一句,同时通过高位角测距仪获得新数据,调整舰炮俯仰角。14。5公里是Mark12舰炮最大射程,准确度尚在情理之中。正当美舰再次装填炮弹时,尖锐的破空声呼啸而至,声音与Mark12舰炮炮弹发出的声响截然不同,炮弹声尖锐、急促。

半开放式炮塔后方,抱着炮弹的装弹手听到破空声呼啸而至,本能般扔掉手中炮弹,从2米多高的炮塔跳下甲板。“贝纳姆号”驱逐舰舰艏接连升腾起数团爆炸的焰火,桅楼瞭望员兴奋的抓起电话大吼,“近失弹10,命中6发。”“鞍山号”四座双联炮塔再接再厉冲最前方的“贝纳姆号”发起第三轮炮击。

“目标方位……”雷达员不停报告目标舰最新方位,计算机计算诸元。明知已无路可退,何况本身就没有退意的“鞍山号”官兵心知肚明,在敌众我寡实力悬殊战斗中,与其伤敌数舰,不若利用雷达、火控计算机精度优势集中火力击沉一舰。炮弹落在舰桥下,弹片横飞击碎舰桥防弹玻璃,但舰桥内官兵依然屹立不动,鞍山号全速朝美军舰队逼近。

“集中火力,打沉一艘。右转舵,与敌保持8海里距离。”“鞍山号”舰长鲁平涛自然知道已方优势,与庞大的美军战列舰队相比,鞍山号驱逐舰吨位不及零头,仅有的优势一是夜间炮击的准确性,二是自动炮的速度。26式双联130毫米自动炮射速是36至40发,四座双联26式130毫米舰炮每分钟可以发射144…160发33。4公斤炮弹,一分钟发射炮弹重量超过4809。6公斤。

别说仅装备四门127毫米舰炮的美军驱逐舰,即便装备12门153毫米炮的条约型轻巡洋舰一分钟内发射重量不过3269千克。尽管只是理论上的最佳数值,毕竟26式舰炮不可能永远保持高射速。快速炮击后身管需要冷却时间。但短时间内,却完全可以不顾身管寿命,打出这一数值。

美军军舰、鞍山号,超过18公里远距离炮战命中率几乎都是零,而且削弱防护的巡洋舰在中近距离也无法抵挡58倍身管26式舰炮发射的33。2公斤穿甲爆破弹。此时,双方的射程对比只有理论意义,弹药投射能力才是关键。而这恰恰是鞍山号的优势所在。作为驱逐舰指挥官,鲁平涛自然知道怎样把自身优势发挥到极限。

“贝纳姆号”驱逐舰上的官兵此时如同身处地狱,雨点般的炮弹不断落在“贝纳姆号”舰身和两舷,倾即间“贝纳姆号”完全被密集的炮火笼罩。“上帝啊!这真是一艘驱逐舰打出的火力吗?”DD365马汉号驱逐舰上的官兵膛目结舌看着完全被炮火笼罩的贝纳姆号,此时甚至有人庆幸没有在贝纳姆号上服役,否则也会置身地狱。

“中国人一分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