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领竖起。“那个……翰墨。”陈婉云等等待丈夫决定。“翰墨,无论他怎么选择,我都不会怪他,也不会对他失望。他今年23了,自己能做决定了。”尽管内心深处,赞同妻子的意见,让儿子去集团军参谋处,但话到嘴边还是改了口。
自私,每个人都有,包括自己,不想让儿子置身危险,但却很难开口。曾几何时,一直想给儿女最好的,但看着他们一天天长大,尤其是外界关注的时候,意识到儿女亦需承担压力后,态度发生变化。他们需要承担起自己的责任,父辈的荣耀,绝不是下一代张扬的资本,因父而贵的特权阶级绝不能在共和中国存在。
社会对富二代尤其贵二代的关注前所未有,任何一名高官都知道,如果子女犯错,代价就是政治生命的结束,不光彩的退出政坛。至少战争爆发后,千百计高官、富豪子弟收到征召令,几名部长子弟阵亡,多少证明共和中国不同后世。高官子女,幼年就在寄宿制公学接受斯巴达式教育,战争爆发时,绝大多数都义无反顾慷慨出征,勇于承担责任。
父辈建立的,儿子去悍卫,这是战争中最盛行的宣传口号,自己同一代人都已经老了,现在需要儿子上战场,去推广中国的价值观。父辈为了祖国强大的梦想奋斗终身,子女辈,要为中国赢得未来百年甚至几百年的安全。“如果他选择去参谋处,你会不会……”“不会,这是他的选择,不是吗?无论翰墨怎么选择,我都会支持。”
自私就自私吧,谁没私心,为国家,自己已经付出太多,如果再付出儿子,司马自问做不到。丈夫的话让陈婉云颇为惊异。陈婉云咬着嘴唇,“但翰墨他想去前线,晴儿打电话希望你能劝劝翰墨。”妻子的话让司马沉默,劝他,怎么劝?难道告诉他,“滚到参谋处,好好当个参谋。”
这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脚步踩在雪地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老公司区不同西北市区,道路上的雪并没有铲除。一看到总理,赵紫勤连忙上前,“总理,国会参议院外交委员会范主席儿子在缅甸前线阵亡。”“啊!是荣翔吗?”陈婉云惊的一悟嘴,脑海中浮现出那个十五六岁少年的模样,他阵亡了?“消息准确吗?”愣了数十秒,司马才追问道。
“婉云,你回家,我去陪陪鸿飞。”范宅客厅内挤满听闻消息的好友。“荣翔转送途中不治,时间是5日下午6时12分。”闭着眼睛的范鸿飞一言不发,静静闭着眼睛端座在那。昨天下午6时12分,好像自己也是在那时感觉胸闷的透不过气来,难道这就是父子连心。望着表情呆滞的范鸿飞,客厅里诸人鸦雀无声,安慰,并不能抚平范鸿飞失去独子的伤痛。
“爸,我们不能置身事外,当年你和叔伯们辛苦创业,挽救国家于危难。你们那一代人能付出牺牲,不辱使命,我们这一代人亦是同样。”“但你只有18岁!”“忠烈祠还有14岁的烈士。”“你有大学通知书,可以缓期服役。”
“当年西大多少人退学服役,你们成天说保卫祖国是公民神圣的责任和义务,但轮到自己的儿子,就推三阻四。爸爸,战争爆发后,高官子弟成为瞩目焦点,人们关注高官子弟会不会像普通人一样服役。在公学,老师告诉我们,我们的责任,并不是成为未来的领袖,而是成为未来的公民,公民最高职责是什么?是保卫国家。”
沉默良久,范鸿飞睁开双目,环视客厅里的亲朋好友。“军人能战死沙场,是至高荣誉。”范鸿飞强压痛苦,以至发音都不甚清晰,但依然强撑着。职务让自己不能显露太多的悲伤。
“荣翔能魂归忠烈祠,荣哉幸哉,作为荣翔的父亲,我只希望他能走的安祥,没受太多痛苦。方队长,帮我发电报给上海娘家的内人,告诉她,荣翔光荣尽忠,魂归忠烈祠,我很满足,看开些。另外发电报给山东老家,告诉他们,荣翔回家了,请族里长辈安排墓位。”
范鸿飞强忍泪水挥挥手,一人朝楼上走去,曾经挺直的脊梁微微弯曲,每一步都异常艰难,甚至双腿都在不停的颤抖,一旁的仆人准备搀扶,却被他推到一旁。“走吧!让他一个人静一静,谁能没有儿子。”望着范鸿飞的背影,穆藕初摆摆手示意大家离开。谁能没有儿子?屋内众人神情一黯,范鸿飞的独子不是第一个,但也不是最后一个。
共和中国不同于中国任何一段历史,达官显贵子弟有着比他人更多的优势,但优势也意味着责任和义务,他们中很多人自幼年时就是整个社会舆论的关注重点,记者们的镜头对准着他们,民众的眼睛盯着他们,而总理对此更是极为关注。
“共和中国的优越在于给每个中国国民公平的“中国梦”。一个人可以通过奋斗,得到成功,而不是依靠父辈蒙荫垄断成功,父辈的成功不意味子女的特权。如果在一个国家,出现依父辈蒙荫享受特权、垄断成功的太子党,就意味着整个社会的倒退,共和精神的沦丧,我们可以用自由、平等、冒险、公平的机会来诠释中国梦。”
二十年前,总理曾就子女问题接受记者采访时强调。因此,在强调凭借个人奋斗获得成功、赢得幸福的中国,监督官员子女和监督政府官员成为社会舆论的重要工作之一,环境压力迫使他们必须做出正确的决定,任何失误,代价可能会令他的父亲只能以辞职回应民众的不满。
经历数千年封建统治的中国,建立公正、平等的社会,除去严苛法律,更要依靠对特权的零容忍。少年时外界关注、教育中不断强调的责任,使绝大多数官员子弟在战争爆发后选择服役,除去实践自我人生价值,就是堵住悠悠众口。另外,也是所接受教育中不断向他们灌输的价值观。“今日承担责任,明天方能成功。”而承担责任的代价却异常沉重。
透过后视镜,负责总理安全的方略轻瞥一眼车后总理,眼神中带着崇拜。特勤局特工早已换了数代,二十六七岁的青年,整个人生是在总理影子下成长,方略把保卫总理安全,视为人生最骄傲之事。“没有人能在总统职位上,保持他当选总统时的声望。”方略想起美国总统传记上的一句话,美国或许如此,但中国,方略知道总理在民间深孚众望。
将民众置于心间,是总理赢得民心的根本原因。即便最挑衅的反对者,在关心民众福祉上也对总理无可挑剔。报纸上甚至用:当代中国人最大的幸福,莫过于能够拥有一个将民众置于心间的总理。的确,每个中国人,都因其施政受益颇深。
未进特勤局前,内心深处方略还认同另外观点。“我们的成功源自人民”总理对继任者的叮嘱,是收买人心的佐证,关爱民众只是为复兴党赢得声望和民众支持,政治手段而已。但真正接触到总理后,方略发现自己大错特错。总理是真正把民众放在心间,为民从利益鞠躬尽瘁。从后视镜中看总理显得不太礼貌,但方略看出,总理心情沉重,忧心忡忡。
当司马座车到达范府时,大门外通红的对联,已经被取下,简单的贴上两张草纸,而欧式门檐下已经挂起两盏白灯,仆人和白铺里主事、伙计已经开始忙碌。大门外围着一群记者,显然收到消息。
“是总理!”司马坐车出现时,转瞬间所有记者都围上来,记者对于总理来范府并不意外,毕竟范鸿飞是总理身边老人,甚至在他还是公司老板时,就跟在总理身后,于情于理总理都会来范府吊唁。刚一下车,就有记者抢着提问,司马示意记者安静。其它人的示意号称牛皮糖的记者会毫不在意,但司马就不同了,记者顿时鸦雀无声。
“请体谅一下一个父亲的心情,给范主席和范家留点空间,拜托!拜托!”说话时,司马抱拳请求闻风而动的记者。原本围在范府门外的记者纷纷散开,只是散开,没有完全散去,对总理的尊重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新闻是记者的生命。
“总理,老爷在少爷的卧室,一个人。”范家的老仆看到总理,通红的眼中饱含热泪。众人离开后,谁也不敢打扰老爷,旁人不敢进去,总理总能进去劝劝老爷。司马点点头,走上楼,推开范荣翔的卧室门,司马看到端坐床上手中抱着儿子照片的范鸿飞,顷刻间,像老态龙钟,全不见往日神采,第一眼司马几乎没认出来。
“鸿意!”司马轻喊。谁能没有儿子?世上最大的痛苦就是白发人送黑发人,更何况荣翔还是他的独子。“先生,荣翔……走了。”范鸿飞抬起头,一双眼中布满血丝,面孔痛苦的有些扭曲。正当司马准备说话时,范鸿飞又接着说下去。
“当初,荣翔选择服役时,我竭力反对,但他固执己见,坚持今日承担责任,明天方能成功的信条,他没有逃避责任。我们过去成天告诉国民,他们的丈夫、儿子,是为国家生存、民族兴衰而战,国家可以给予他们最好的照顾,但永远无法抚平他们所遭受的痛苦。我儿子和他们没有两样,他们可以接受,我也可以。”
范鸿飞话说得很硬气,但轻抚影集的双手却不住颤抖,突然看到一张照片,范鸿飞抬头直视司马,“总理,听我一句劝,别让翰墨上前线。”听到儿子的名字,司马心头一沉,望着范鸿飞手边照片,那是一张几十个少年的合影,里面也有自己的儿子。
司马冲范鸿飞轻轻摇摇头,“我不会干涉他,是否上前线由他自己决定,当然还要由参谋部决定,如果参谋部让他上前线,我也不会阻拦。荣翔可以上前线,翰墨为什么不能?鸿意。”“总理,翰墨他……”“什么都别说了,我知道该怎么做。即然不能让儿子享受蒙荫,那么就不要阻拦他们认为正确的事情。”
第一百九十四章 麻烦
任何优秀的武装部队必须具备两点:斗志和纪律。显而易见,训练和武器操作事至关重要,但若没有高尚的道德和严格的纪律,即使拥有最现代化技术手段,军队也不可能战无不胜。对征募新兵进行灌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