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市民的奋斗》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小市民的奋斗- 第35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另外还通过大量兴办为期两个月教师短训班的方式,培训大量速成初小教师。这些短训班培养的初小教师主要是用于农村四年制初级小学教育,这些教员大都是从当地以及内地各省招聘来的中学生或者文化程度相当于初中生的人员,虽说难免有些不尽人意,但是至少可以缓解师资力量严重不足的局面,同时达到普及教育的目的。

“你放心吧!监禁一个月、罚款五块钱!没有谁会违反条令的,这前前后后全县关进了百十人,这桦树档子没有几个人还会再冒着坐牢、罚款的风险。”身上只穿着一件在部队时发的土绿色绒衣的沈之良开口说道,作为桦树档子公民学堂副校长兼任军事教官,对于律令沈之良从来不会怀疑它的效力,当然前提是只要认真执行。

“希望吧!”把水倒入水缸之后,徐利川看着结束晨练在那里拿着毛巾擦着额头上汗水的沈之良,徐利川知道这种晨练的习惯是沈之良在民团服役时养成的,徐利川此时更对一个钟头之后的报名充满了期待。作为一名教员,徐利川知道像这种大规模的普及教育,在中国历史上尚为第一次。

“教台前决定国家的兴衰。”对于在教员速成班之中学到的这句话,徐利川是百分之百赞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徐利川知道自己所担负的责任。 “每一个人在这场为最终实现国家以及民族复兴之路上,都需要担负起自己那份责任。”徐利川相信自己的责任就是在教台前,为实现国家和民族的复兴担负起自己的职责。

“今天轮到你挑水,我做饭。看来这桦树档子公民学堂的第一杯豆浆,就是我来磨了!水我都烧好了。”刚刚锻炼完的沈之良把毛巾搭在盘架上之后,沈之良便卷起衣袖笑说着,然后从屋子搬出来一台教育部配发的手摇豆浆机。 “咱们两一起吧!一天一杯豆浆,我算了一下这里有68个学生,咱们得磨的豆浆得够70个人喝的才行,没想到咱们当教员,还得负责学生的营养,这恐怕就是老师如父吧!”看着奋力摇着豆浆机打着豆浆的沈之良,徐利川开口笑说道。

一天一杯豆浆是每一个在公民学堂学生必备的营养补充, “一顿营养午餐一杯牛奶一个民族的崛起”这是西北提出的一个口号,受限于目前的经济等多方面原因,免费午餐只是在西北公民小学之中得以实施,而在西北之外的公民学校,目前只能向学生提供一杯免费的豆浆。在这个青少年营养普遍不良的时代,为了保证每个学生每天喝上一杯甜豆浆,在这些公民学校之中,特意配套了手摇中型豆浆机,由学校老师使用上级配发的黄豆磨制豆浆,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喝到一杯豆浆。

位于热河特别区东的阜新县,始建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始建阜新县城(今阜新镇清宣统三年1911年),县衙由奈曼旗鄂尔土板迁此,逐渐形成街市,城镇四周有土筑城墙,四面各有1城门,城呈正方形,面积l平方公里。这座地处偏远的小县城中建筑大都是灰砖瓦房和黄泥土房,整个县城里街道全部都是夯土路,和目前国内地大多数城市一样,那种无风三尺土,有雨全街泥,就是阜新县的写照。

在城中的临城墙的一片空地之中,有一排泥坯搭建的土屋依城墙而建,在高度只有两米多的土屋一个门旁挂着一个白色的木牌,只见高为五尺左右、宽为一尺余的白色木漆牌上赫然写着几个大字 “阜新县县政府”,这座看起来像是流民居住茅草土屋,就是现在阜新县县政府和其它县机关所在地。

“如果县政府、乡委会的房子比学校好,县长、乡长一律就地正法!”这是当决定在本区开展强制义务教育之后,向各地派出大量教师之前,司马用公文地形式向各地下发的命令。这个带着十足的血腥味的公文着实震慑了大多数官员,当这一份公文一经传出,被报纸报道之后,更是在国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一时之间更是褒贬不一。

不过正是得益于这个原因,设在各县、乡的公民小学在一创办就拥有了良好的教学用所,有不少都是县政府让出的办公场所充做公民小学,毕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脑袋永远比一切更为重要,没有人会怀疑司马的那份公文只是随口说说。在枪口的威胁下,为了顺利达标,西北三区所属各县旗在接到这个公文之后,就立即把县政府和各个机关的房子让出用于建立公民学校,没有任何官员愿意用自己的脑袋以身试法,在搬入简易土坯房和脑袋之间,每一个官员都选择了前者。

除了通过强令地方保证创办公民学校的教学场所之外,在教育经费保障上西北的《教育条令》特别做出了规定: “边远及贫瘠地区之教育文化经费,由国库补助之。其重要之教育文化事业,得由省府办理或补助之” “教育、科学、文化之经费,在省府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十五,在市、县不得少于其预算总额百分之三十五,其依法设置之教育文化基金及产业应予保障。”得益于强有力的保障和充沛资金支持,仅仅只用了三个月在西北三区形成了一种特色,最好的建筑绝对是学校,最差的建筑就是各级政府机构。

“今天咱们县三十六个乡下面村子里四百多所公民学堂开学的日子,可千万不能出什么乱子啊!武局长,你们警察局做好准备,一旦那里发生了毁学的事情,对于带头之人一定要严惩不贷!还有,派人去通知守备团孙团长,请他们配合一下我们。”在光线昏暗的办公室中杜秉伦看了看桌子上的台钟,时针已经指到七点四十的位置,作为阜新县县知事杜秉伦现在最担心的问题就是几年前曾经在一些省份发生过的毁学事件。

那时候因为乡村新工学堂教育经费征收受到民众抵制,最终演变成了毁学事件,甚至造成老师、创办士绅被杀的恶性毁学事件。而现在西北酷令推行义务教育,虽然不需乡村负担教育经费,但是这种酷令甚至可能比当时征收教育经费,更容易引发民众的抵制,如果他们一旦联合抵制,到时只怕……。

对于西北花费巨资创在三区各地推广强制义务教育,作为杜秉伦本人是非常赞同和支持地,但是杜自秉伦知道这种强制教育推广所受到的抵制,至少在过去三十多天之中,在先期开学的各乡公民小学,就曾发生了数十起因为拒绝把子女送到学校接受教育,而被关进各乡公所禁室并被处于罚金的事情,当时在守备团和警察弹压下,并没有发生什么意外,但是现在整个阜新几百家公民学堂开学,很和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因此而被关进禁室之中,到时万一演变成冲突,只怕不是杜秉伦这个知事所能应付的。

“知事大人,你就放心吧!我昨天就让人从商户手里借了二十匹马,挑了二十名骑术好的兄弟,只要那里发生了乱子,兄弟们就会第一时间骑快马赶过去,保证不会再出什么乱子,孙团长那里我早打过招呼了,他们一定会配合我们”穿着一身黑色警服的金凌飞听到杜知事交待后,便开口说道。

作为西北警官速成班分配来的警长,金凌飞知道推广强制教育是来自主任的亲笔命令,不论是地方还有都统府对这事都再重视不过。甚至于就是连守备团那里,都把负责露天煤矿工地安全的两个营抽出了一个半营,随时准备配合警察局的行动,而警察局更是第一次把上级配发的霰弹枪全部都配给警察手中,只要一发生毁学事件,警察就会开枪,当然所用的子弹是橡胶镇暴弹丸,而不平时所用的0号鹿弹。

正当杜秉伦在那里担心不已的时候。在桦树档子地公民学堂的教室外,已经围满了带着孩子来报名的家长和儿童,尽管他们中有人乐意有人反对,但是当时间到了的时候,不论是否支持,他们都选择把孩子送过来,毕竟在监牢之苦和大笔的罚款面前,他们没有任何选择。

“俺叫黄狗剩,今年九岁,俺爹是黄麻子!”在徐利川桌前,一个鼻涕都快滴过嘴唇,穿着一身破旧棉袄,棉袄上到处都是灰土和泥巴,袄烂处可以见着黑灰色絮子的男孩开口说道,当感觉到鼻涕快要没过嘴唇时候,这个叫黄狗的男孩便使劲吸了一下,原本过唇的鼻涕再次被吸入了鼻中。

“先生,这是俺来的时候,俺爹让俺带来几个鸡蛋,是给先生的拜师礼!”看着眼前先生给自己落下名之后,这个叫黄狗剩的男孩便跪在地上工工整整的冲着徐利川磕了一个响头后,拿出用破布包裹着的鸡蛋开口说道,然后把鸡蛋从破布包里取出来,按照老师的指点放到一边的鸡蛋堆上。

“黄狗剩,鸡蛋十个!”看着黄狗剩送上来的鸡蛋徐利川并没有推辞,而是示意他放到了一旁,然后默数了一下随后在黄狗剩的名后,记下了他送来的十个鸡蛋。之所以记下这个是因为在来的时候,上头特意交待这些学生家长按古礼送来的拜师礼,不得拒绝,一律折成铅笔、稿纸、作业本、橡皮擦返给学生,如果任何教员贪没家长送来的拜师礼,就会参照西北反腐条例严加惩处。

“先生,俺叫王杏,这是俺弟王仁岭,俺爹叫王二”拉着小弟的手穿着一身破花袄的王杏站在沈之良面前说到,此时王杏好奇的打量着眼前这个装着玻璃窗的学堂,还有眼前记着自己名字的先生,王杏知道如果不是这些先生来这里建学校还带来公文,恐怕自己这一辈子都不可能有机会到学堂里上学。

“先生,俺家里穷,没啥好东西!这是家里拿的几个鸡蛋,给先生们补补身子,还请先生别闲礼薄。”带着小弟行了一个磕头礼后,提着小柳条蓝子的王杏说道,然后按照先前旁人做法,把鸡蛋从篮子里取出来,一个一个地码到那一堆鸡蛋上,王杏看到那个浓眉大眼的先生在自己放完鸡蛋后,在本子上记了几个字,不过王杏并不知道那几个字是什么。

“果然和科长说的一样,这几十户人家送小孩来上学时,不是带鸡蛋就是带小鸡的。还好这些东西最后都是要做给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