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然和科长说的一样,这几十户人家送小孩来上学时,不是带鸡蛋就是带小鸡的。还好这些东西最后都是要做给他们补充营养的,要不然可真够自己和利川喝上一壶的。” 看着院子里拴着的十几只小鸡还有几堆鸡蛋,登记着学生名单的沈之良在心里自语到。
尽管这些东西是以学校的名义买下来,要被折成橡皮擦、练习本、稿纸之类的返给学生,但是这些东西最后还是将会用来给学生补充营养。如果说这是送给沈之良和徐利川个人的礼,恐怕沈之良会被吓死,作为从宪兵队退役士兵,沈之良知道如果这些礼折现的话,估计自己的下半辈子就得在牢里过了。
实业路865号就是现在西北边防公署教育部所在地,这座规模不大、也没有什么突出的特色的建筑,是西北教育界的核心。大多数教育政策大都出于此处,说到西北教育部就不得不提一个人………有 “人疯,文章 不疯”之称的吴敬恒,司马几经周折甚至于不惜大骂才算将其请到西北出任教育部部长一职。
“我是无政府主义者,脾气也不好,不敢当呀!”历史上吴敬恒一生不做官,担任过教员、报馆编辑,向来主张自己赚钱自己用,凡是属于官阶的奉给,概不接受。共和二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要他出任教育总长,吴敬恒表示,愿任奔走之劳,作官我是做不像的。就是这么一个不愿意做官的人,硬是被司马连哄带激弄到了西北当了西北教育部部长一职。
不过事实证明其是这个职位最合适的人选,西北教育特点就是在西化的同时,绝对不抛弃自己的根基,就是国学传统教育,而这一点甚合本身就是国学大师的吴敬恒之意,在其的操作下,国学传统教育和军国民教育在西北的学校之中得到良好地融合。
“……教师薪金以最高每人每年80元计,每所乡村公民学堂教师人数以2人计,一所乡村公民学堂一年薪金支出约为240元,杂费支出主要是用以添置一些教学必需品、房屋修缮以及学生营养等,粗略估计,每所乡村公民学堂杂费支出每年至少需要260元,这样一所乡村公民学堂一年教育经费,在开办年大约为700元,包括开办费加上教师薪金支出等,其余年份大约为480元,一个人口20万左右的中等县,一年的教育经费大致在1…2万元之间,平均说来,一县的教育经费以2万元计……
今年教育部决定的用于乡村教育的经费预算为90万元。”在一旁的职员汇报着乡村公民学堂筹建经费等问题的时候,看着端坐在那里认真听着的年青人,吴敬恒不得不承认一个事实,全中国恐怕没有任何人会象眼前这个年青人如此这般重视教育,虽然担任教育部长的吴敬恒是被眼前这个年青人赶鸭子上架,但是吴敬恒知道如果不是这个年青人的那一番话,恐怕自己还在那里自以为清高自居。
“稚晖先生,听说您回了公署给你的那份工资?”当简会结束之后,看着眼前这个年过五十的老者司马开口问道,这次司马来教育部就是为了这件事,这个自己费劲千方百计才请出来出任教育部的吴敬恒,再一次拒领了教育部开出的工资,这已经是他第四次拒领工资,等于这四个月他都是在干白活。
“主任,我在来的时候,就曾说过此次出任西北教育部部长,只是为发展教育,不为官名、薪俸。敬恒虽不是君子,也不敢自言清高,但自己赚钱自己用,凡是属于官阶奉给,请恕敬恒概不接受,现在每月在报社发稿之稿费,还有在西北中学教授国学的薪俸足够我的开支。我想主任百忙之中,此次专程到来,应不是为这些小事吧!”见司马又提到这事吴敬恒开口说道,虽说几个月前在西北参观时被司马激得担任了教育部长一职,但是一直以来的信条坚持,吴敬恒还是不敢违,但凡官阶奉给,概不接受。
“哎!稚晖先生啊!”从眼前这个吴敬恒眼里司马看出了他的那份坚持,司马知道如果不是自己在四个月前给他扣了顶不忠不孝不仁不义的大帽子,估计现在这个教育部长之职,他也不会接受,只是司马没有想到这眼前这个年过五十的老人,竟然像当初说的那般,绝不取官阶薪俸,司马不知道是应该用清高或是其它的什么来称呼他。 “既然稚晖先生不愿意领取教育部部长的官阶薪俸,那么倒不如用其建立一个奖学金吧!现在对于这些乡村公民学堂的学生,我们还没有一个合适的奖学金,不如就由稚晖先生这里起个头吧!不知道稚晖先生意下如何?”
考虑了十数秒钟之后司马开口说到,教育部部长每月的薪俸是八百元,如果用来资助乡村公民学堂里品学兼优学生的话,倒是可以起到一些作用,至少可以使一部分学生在六年义务教育完成之后,拥有继续上学读书的机会。
“那些钱本就不是我的,你决定就行了!正好今天你来了,我正好有一件事来找你商量,是关于教育上的一些事情!”对于司马决定要把自己那份薪俸用做奖学金吴敬恒并不反对,而眼下吴敬恒正为了另一件事要找司马商谈,这件事直接关系到西北教育的未来,吴敬恒甚至于决定将不惜用辞职做威胁,以求达到自己的目的。
第二百五十四章 强加的理想和装甲列车
“司马,我们可以告诉学生们,我们这一代人的理想,但是却不能把我们的理想强加到他们地身上,并在他们的灵魂上打上我们这一代人的烙印!他们拥有他们的未来,他们的使命。”看着眼前认真倾听的司马,吴敬恒一字一句认真说到,在西北当了四个月教育部长,最大的感触是西北从上至下对于教育巨额资金的投入和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但是也许是因为在西北把教育看的太重,以至于吴敬恒可以从西北教材中、教学方式里或多或少看到西北行政机构插手的影子。
“强加到他们地身上?”听着吴稚晖说的话司马不禁皱了皱眉头,自己什么时候做这种事情?好像自己一直以来都给了西北教育界以最大范围内的自由,几乎很少干涉教育事物,除了为推广军国民教育向学校里派出军官、士官还有退役士兵之外,好像并没有怎么干涉教育事物。
甚至于就是连中小学的教材,在这个时代每个民营出版机构都是可以自编教材、自办发行的。各种教材可以在市场上自由竞争,由学校、教师进行自由选择。真正好的教材最后还是会得到认可,虽然竞争激烈,真正被广泛采用的无非是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等几家的教材。
虽然这些异地出版社出板的教材大都是由西北出版社统一出版、免费提供,但都是按照这个时代的惯例,由西北中学自行选择语文、算术、英文、德文教材,而小学教材也是由学校和老师生自行选择的语文以及算术、英文、德文教材,只不过无论是中学还是小学的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是由西北招聘大量的教职人员,按照西北的需要以及西北提供地材料进行编写。
像科学这样的理化及自然等综合课,是因为这个时代国内编写多少偏颇之外,所以更多是利用后世教材进行的汇编,而像社会科学这一类史地及人文等的综合课却对其进行了一些适当的调整。比如增加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历史内容和还有诸如汉奸榜之为类的内容,这么做的目的再简单不过,无非是想以此来在这些学生的心目中树立一个正确地历史观。
在中国的历史上以至于直到三十年代抗战的时候,一些人仍然可以找到理由去名正言顺当汉奸,实际上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因为他们认为这不过是改朝换代的更迭而已。历史上诸如洪承畴之类的人物可不就是如此吗?所以无论如何必须要为他们树立一种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让他们知道无论是任何理由都绝对不可能成为其叛国的理由。
“我宣誓忠于共和中国五色国旗!忠于他所代表地意义,五族共享共和,在这里,人人享有自由和正义!从现在起,我决心认真学习、学会关心、懂得分享、珍惜时光,过好每一天,我愿意而且时刻准备着,为国民民族复兴事业贡献出一切力量,包括自己的生命!”看着一脸疑惑的司马叹了口气后吴敬恒缓缓开口说到,这句誓词是写入西北教育条令《国旗宣誓效忠誓词》,按照教育条令要求,西北三区的学生在每天上午开课之前,必须要背诵一遍《国旗宣誓效忠誓词》,而这份《国旗宣誓效忠誓词》却让吴敬恒产生一种前所未有地恐惧。
“这份《国旗宣誓效忠誓词》有问题吗?这个誓词是用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听到吴敬恒背出了这几句《国旗宣誓效忠誓词》后,司马疑惑不已的开口问道,这份《国旗宣誓效忠誓词》最初是由西北中学校长宋培元草拟,并在西北中学实施,后来司马在知道这个《国旗宣誓效忠誓词》后,觉得这个誓词非常不错,于是便在原来的誓词基础上进行了修改,随后这个誓词被写入了西北教育条令。
“《国旗宣誓效忠誓词》没有错,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感更是没有错!我曾经询问过一些人,知道《国旗宣誓效忠誓词》有两个版本,我说的是第一个版本没有错,而你修改编写的这一个就是大错特错!”看到司马仍旧有些疑惑吴敬恒知道司马肯定是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做了什么,也没有意识到这个誓词对于那些心智并不成熟的青少年来说意味着什么,于是便毫不留情面开口斥责到。
每当吴敬恒脑子里出现在学校参观时所看到,那些不过才只有几岁或十几岁的学生在课前进行宣誓效忠仪式,所有学生在教室就地站立面向五色国旗、右手抚胸在那里大声宣誓,每每看到他们在宣誓时脸上所流露出那种狂热,吴敬恒就感觉一种前所未有地恐惧,这种狂热绝对不应该出现在这些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少年儿童脸上,在吴敬恒看来西北可以灌输给他们爱国情感,但是绝不能利用这种爱国情感让他们做出牺牲。
“大错特错?如果爱国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