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结束?”瓦采季斯一愣,疑惑的看了看身边的下属和朋友,根据托洛茨基同志的要求,现在瓦采季斯一切工作重点都是围绕着再打一次喀山防御战,而从未考虑到中国军队会主动撤退,他们有可能主动撤退吗?
“根据目前掌握的情报,自暴风雪停下后,中国军队恢复了对喀山部队的空运,他们的飞机和飞艇源源不断把物资运到前线,在返程的时候,大量伤员同样被撤出喀山,但是他们却没有向喀山前线补充新兵,这意味着中国军队或许已经开始准备撤退,如果他们要重新在喀山组织第二次攻城战,一定会给缺编部队补充兵力的。”柯达夫斯基显得非常自信,只不过这个推测一直藏在他心里,从没告诉过任何人,毕竟现在司令部内的主流观点是再打一次喀山防御战。
“他们真的会撤退吗?”瓦采季斯显得不太确定,在占据优势的时候主动撤退,这一点瓦采季斯非常怀疑。 “但愿吧!”柯达夫斯基随口说道,尽管内心深处相信中国人一定会主动撤退,但是柯达夫斯基并没有坚持,这场该死的战争或许是时候结束了。
祝镇军站在冰原上,马洛雨寸步不离的跟在背后,鼻子里喘着粗气,军靴踩在雪地上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清晨四周一片寂静,望着白茫茫的寒冰,祝镇军心情沉重,一切都结束了,部队已经收到了撤退命令,就这么撤了,在牺牲无数人之后,牺牲在这里的兄弟们可以得到安慰吗?风卷着积雪,象条波浪原野上起伏。
走过一个个空无一人的阵地,走过光秃秃的胸墙,走过弹痕累累的废墟,走着走着,祝镇军走到一处防御阵地,阵地上可以看到仍然保持警惕的战士,似乎是在为下一次喀山攻坚战作准备,但是他们并不知道,由参谋部签发的撤退命令已经下达到前指,一旦铁道兵将破坏的铁路修通之后,就会撤离这个令他们魂牵梦萦的城市。战壕里的战士满面硝烟,双眼闪着复仇的光芒。
看到祝镇军后,一名值班中尉喊出 “立正”口令的,这名军官身材不高,态度从容,脸上却带者忧郁,值班中尉跨出战壕,微微挺起胸膛,举手回了一个军礼,似乎准备报告什么。祝镇军惊奇的打量着他,总算认出来了,上次见他时,他好象还是个代理连长,是一名少尉,随后由于军情危机,参谋部下令为喀山前线远征军官兵晋衔一级,他才成为中尉,当时收到晋级命令时,所有人都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前线集体晋衔意味着牺牲。
祝镇军用手势阻止了他的报告,继续仔细观察眼前的中尉,能活下来,都不容易!他眼中流露出忧郁的神色,嘴唇干裂,脸颊消瘦,鼻子尖尖的,防寒服上的纽扣掉了大半,下摆上粘满灰土,左手上裹着一层厚厚的绷带。
“不用报告了……我们以前见过,我记住了你们营长的姓名,但是把您给忘了……”57团三营代理营长中尉沈克强!”沈克强立正回答。 “你们原来的梁营……?”祝镇军话说了一半就打住了。 “报告长官!梁……梁营长他……阵亡了!”沈克强在回答时强忍着眼中的泪水,三营完了,现在的三营只剩下二十多号兄弟。 “走了……走了也好!”尽管在心中已经知道答案,但猛地一听到,祝镇军仍然非常伤感,喃喃自语道。
“长官,我们什么时候再发起进攻?”沈克强眼中充满了期待,复仇!一定要复仇!三营不能就那么就完了,看着面前这名年青的准将,沈克强知道他和自己一样,在部队被包围时晋衔为准将,也许是边防军中最年青的准将吧!
“或许……谁知道,沈中尉,你们忙吧!”祝镇军局促的吱唔,此时祝镇军特别害怕看到战士期待的目光。他们希望再次发起进攻,为他们牺牲在这里的战友复仇,可…… “那个……沈中尉,派几个熟路的战士,搜索一下各地区临时安葬点,等……要把他们带回家,知道吗?”祝镇军走出数步之后,突然转身说道,把牺牲的将士带回家安葬是边防军的传统,即便是在这个时候也绝不能抛弃他们的尸体,让他们魂归祖国。
“是!长官!” “营长,您看将军的表情好像有点不对头!”蛋子望着已经离开的将军轻声对营长说道,蛋子的眼睛一直盯着这个三十来岁的准少将。 “看他走路象瞎子似的……跌跌撞撞的。”
漫步在安卡拉庄园河畔的司马,并没有任何闲情逸致去欣赏这座漂亮庄园的冬日风光,尽管这个庄园在后世只有那些国家元首才有权在这里挥霍自己的假日,此时司马眉头紧皱,面色显得非常难看。
“现在只能如此,近卫军能投入战斗的不超过28万人,安娜,我也很想挥师西进,帮助你赢得这场战争,但是……”听到身后的脚步声,司马解释道,撤退是即定政策,同样是摆脱俄罗斯困局所必须做的,尽管在内心深处,司马本人并不愿意接受这个局面,但只能如此,
“我们可以再征兵!”安娜固执的说道,尽管早先就有将军们提议撤军,在喀山损失惨重的近卫军已经无力再战了。尽管在说到征兵时,安娜口气非常坚定,但安娜同样明白,征兵的困难。一年多的内战,已经让俄罗斯流尽了血,甚至在伊尔库茨克街头都见不到太多的成年男人,长达近半年的喀山战役,近卫军投入近九十万军队,但是能活着回来的还不30万,其中还有大量伤员。
安娜看了一眼身边的男人,安娜知道现在这个男人承受的压力,驻华大使馆的电报中提到,国会中一些政党正在用俄罗斯战事对他施压,在他的祖国已经出现反对他的声音,这场战争 “很多”中国人并不愿意再打下去。
“我们怎么办?”
第二百三十二章 最黑暗日
共和八年1月31日,农历年三十,对于很多人而言,没有农历新年的欢声笑语,没有过去鞭炮轰鸣辞旧迎新的愉悦,有的只是无尽的伤感,我们可以从当时的照片中看到,当时在喀山,接到命令的战士们沉重的表情,他们在那里战斗,在那里流血,在那里牺牲,但是最终……1月31日或许是边防军历史上最为黑暗的一天,这一天是边防军将领们和官兵们黑暗悲惨的一天。我们可以想象当参谋部的将军们在做出平生第一次撤退决定时,相信没有比这更难以决定的事情了。
正如查明山上将在回忆录中写到的那样:我们对喀山的进攻已经失败,我们英勇部队所付出的一切牺牲已归徒劳,我们遭到了可悲的失败……不可能取得任何战略成果……很难看出继续进攻有什么意义,能达到什么目标,特别是部队力量消耗殆尽……由于铁路不能使用,给作战补给带来极大困难……如果要使远征军度过冬天,并完全自己并击败敌人,一个绝不可少的条件是:铁路运输畅通无阻,使前线部队定期得到补给,并建立起储备点。
但这一切随着铁路被严重破坏,而化为泡影……曾经我们满怀希望,以为我们会在共和八年年底把国旗插进彼得格勒的市中心,我们以为……但是由于那场暴风雪给我们带来的困难以及冬季作战准备不足,我们想在共和八年打败苏俄的希望,已经在最后一分钟化成泡影……在后世人们看来,这并不是一场失败,他只是一个开始……”………共和一百年《历史杂评》评论员清教徒TG44《时代的进行曲》。
大战之后的喀山,一切都趋于宁静,曾经响彻了数月的枪声似乎停止了,轰鸣的重炮同样停止了它的怒吼,在空中可以看到空军轰炸机和陆军浮空飞艇不断的在喀山起降,整个喀山都笼罩在一种前所未的气氛之中。
在喀山城内两军对峙地区,一辆类似洒水车的卡车正在沿着街道喷酒着粘稠的黄色油状物,空气中弥漫着一股怪异的微弱大蒜气味,街上可以看到穿着全身防护服的军人背负着喷雾器,在建筑内喷洒同样的浅黄色澄明液体,这些雾滴喷洒在冰面上显露出黄色印迹。他们是奉命使用化学武器建立隔绝带的化学兵,根据上级命令,喀山将会变成一座死城,一个完全被化学武器污染的死城,就像走廊地带纵深超过十公里的隔离带一般,利用混合气毒剂长时间滞留的特性,给通过染毒区域的敌人以沉重打击。
“司令员同志,我们难道就不反攻吗?”望着远处正在喷洒毒剂的卡车,瓦采季斯身旁的一名指挥员沉声问道,中国人在整个喀山到处喷洒毒剂是为了减少损失,红军各部队只能撤出部分阵地,中国人喷洒毒剂明显是为了给他们撤退做掩护。 “反攻?我们拿什么反攻?”瓦采季斯的脸上露出一丝无奈的苦笑。
现在喀山看似平静,可是战斗从来没有停止过,自从暴风雪停止之后中国人的俯冲轰炸机沿着铁路线不断的轰炸运送物资的列车,现在喀山前线的部队甚至于连冻土都无法得到。三天前,中国飞机还炸毁了几座军火库,他们所有的行动都是为了今天的撤退,现在瓦采季斯在内心深处甚至都庆幸中国人主动撤离喀山,甚至于连托洛茨基同志的专列都被中国空军投掷的炸弹击中。
现在喀山聚集大量的军队,没有暴风雪的掩护,每十车物资仅只有三四车物资可以安全运到喀山,没有充足供给的军队,根本不可能发起反攻,更何况现在中国人还为自己准备了大量的化学武器,现在发起任何反攻,在瓦采季斯看来都只是一场笑话而已。
“那我们就看着他们撤退吗?”另一名指挥员显然无法接受这种局面。
“……我们已经得到喀山保卫战的胜利,中国侵略者和他的走狗被英勇的红军消灭了超过七十万军队。”在铁路旁的森林内,一个由数百名红军战士用火烤软土地而挖出的指挥所内,托洛茨基正和几名负责宣传的政治委员商讨着几天后公告,莫斯科方面已经同意和中国人展开全面和谈,喀山红军部队将在不久之后投入到南方战线,那里支持临时政府的白匪武装已经占领了太多地区,东方战线的战争或许……
炭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