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饭的时候,刘雪瑗抬头看见房梁上挂了许多长条块的东西,仔细看,是一大块一大块的腊猪板油,有的板油上面还挂着晶莹透亮的油珠,似滴非滴摇摇欲坠的样子。她好奇地问,“这些都是用来做什么?”
“拿来炼猪油。”张小花耐心地解释,“过年的时候杀猪会有很多猪板油,我们吃不完就晾起来,要吃了取一块下来炼一盆。”
“这么多。”刘雪瑗咂舌,“我看那块都要滴油了,你们挂这么高,不怕油掉下来?”
“这段时间天气热,有些油会渗出,你不要站在下面就好。要是冬天,猪板油比砖头还硬。”张小花好笑她的大惊小怪。
吃过饭,刘雪瑗把张小花拖到水塘边,“你给我摘个莲蓬吧。”
“你要莲蓬做什么?”
“吃啊。”
张小花用竹竿勾了个莲蓬摘下来递给她。
刘雪瑗撕开莲房取出里面的莲子扔进嘴里。“呸!呸!”她吐都吐不赢,边吐边抱怨,“书上不是说莲蓬很好吃吗?说什么又嫩又甜,我怎么吃着又苦又腥?”
张小花大笑,“你都不取莲蕊,当然是苦的,我重新给你摘个。”
“不要了!不要了!”刘雪瑗急忙摇头,她发誓以后再也不吃莲蓬,再也不相信书上说莲蓬好吃的鬼话。等嘴里的感觉好些她又问,“这水塘里面有鱼吗?”
张小花笑,“养了鸭和鹅,怎么可能有鱼,鱼苗还没长大就被吃掉了。”
刘雪瑗有些惆怅,“要是有鱼就好了,可以钓鱼。”她想起小时候和哥哥一起捉鱼摸螃蟹的情景还有油炸小鱼干的味道。
“这附近有条小河沟,不知道还有没有鱼,倒是有虾。我爸还会配一种药粉,往河里一洒,虾就自己浮出水面。”
刘雪瑗听得眼睛发亮,“真的?我们现在就去!”
她告诉舅舅,想去河边玩会。
姜芳芸不同意,“浩鸣还小,你们掉到河里怎么办?”
“小花姐说只是一条小河沟,我不会让弟弟下河。”刘雪瑗可怜兮兮地解释,眼巴巴地望着舅舅。
张小花的父亲也在一边说只是一条小河沟,没什么危险。
孙红卫终于答应,刘雪瑗高兴地跳起来,拉起孙浩鸣一溜烟跑了,生怕舅舅反悔。跑到半路才想起,张小花说的捉虾的药还没准备。她便叫张小花自己回去取药,她是不敢回去的,万一舅母反悔不让她再出来就惨了。
刘小花转身往来时路走去,耳边传来刘雪瑗的大喊,“记得带袋子和簸箕!”
“小河沟”真是名副其实的小河沟,宽只有两米,水深及膝,两边的水草密密麻麻覆盖河面大半,河水清澈见底,水下的鹅卵石都能瞧得清清楚楚。不过这条小河估计很长,因为刘雪瑗看不到头和尾。
她勒令孙浩鸣站在岸上不准下水,自己跟张小花踩进河里。大热天站在清凉的水里,她舒服地眯起眼裂开嘴。
张小花父亲做的药粉太神奇了,洒一把下去,不一会水草上面就开始附着一些半昏迷的小虾米,刘雪瑗用簸箕顺着水草铲去、滤掉水、把虾米装进袋子。看着在袋子里缓缓游弋的虾米,她兴奋不已,抓起药粉到处抛洒。
张小花拦住她,“别弄多了,要留点虾种,你一次弄完,以后就没虾了。”
刘雪瑗吐吐舌头,“不好意思,兴奋过头。”装满虾她还想捉螃蟹,她掀开水草,用小树枝一一探试水下的小洞。
张小花为难地拉着她,“还是别弄了,万一你被螃蟹夹到不好。”
刘雪瑗看看装虾的袋子,抛掉树枝,惋惜地对着水洞说,“算了,今天就放过你们。”
回到家里,姜芳芸看到满满一袋虾不敢置信,“你们捉了这么多虾?”
刘雪瑗得意地把张小花父亲做的药粉狠狠夸奖一番,把捉虾的过程眉飞色舞的描述了一遍。
姜芳芸皱皱眉,“这虾被药闹过,能吃不?”
张小花父亲说,“这药只有一点点农药成分,能吃,我们以前经常吃。”
姜芳芸还想说什么,孙红卫打了个眼色过去,她没再开口。
张小花母亲把虾油炸好端上桌来,刘雪瑗和张小花高兴的筷子都顾不上拿,直接用手抓吃起来,姜芳芸给孙浩鸣挑了几个哄他,“吃一点就够了,吃多了肚子会痛。”
刘雪瑗懒得理她,埋头猛吃,吃完还惬意地舔舔手指。
第三十三章 游玩谷雨镇3
更新时间2012…9…12 5:43:11 字数:2173
第二天下雨,刘雪瑗不能再跑出去玩,她还想去小河沟摸螃蟹呢,这下去不成,她惆怅地坐在房檐下看着水塘。
雨滴落在水面漾起一个个小圈然后慢慢扩散。惊慌失措的鸭鹅有的一摇一摆地往舍棚奔去,有的把头塞进翅膀里拼命的往荷叶下躲。荷叶随风东摇西摆,碧浪一波接着一波连绵起伏,每当晶莹的小水珠凝聚成一个大水珠从荷叶上滑落,都会惊得下面的鸭鹅乱窜。倔强的荷花像站岗的士兵卓然挺立,雨滴轻轻打个招呼就害羞地跑开。一阵风过来,荷花微微向四周点点头,好像在说,“大家辛苦了。”荷叶齐刷刷的抖动,好像在回应荷花,“你也辛苦了。”
张小花问她,“你在看什么?”
刘雪瑗有气无力的回答,“我很无聊,在看雨打荷花。”
张小花想了想,“要不我们去烤玉米?”
“哪有?”
“呶!”张小花指着房檐。
刘雪瑗抬头一看,房檐下靠墙的地方吊着一些老玉米,还有一些干红辣椒和几串大蒜。
两人把靠墙根的梯子挪过来,摘了两个老玉米,兴冲冲地跑进厨房。张小花家的厨房还是土灶,她负责生火,刘雪瑗负责烤玉米。等火燃起来的时候,刘雪瑗就迫不及待把用筷子插着的玉米往灶里伸,张小花拦住她,“等我填点柴,要不一会火灭了烤得半生不熟。”
刘雪瑗耐心地等她添加柴火,一边把玉米伸进灶里翻转,一边吩咐,“盐、味精、油、芝麻、孜然准备好。”
“其他都有,孜然没有。”
“没有算了,就这样凑合吧。”
刘雪瑗像烤烧烤一样把玉米刷了一遍油,撒上调料,隔一会翻转一下,隔一会再添加些调料。
张小花说,“你们烤个玉米真麻烦,我们都直接扔进灶肚子里。”
刘雪瑗鄙视她一眼,“你懂什么,这样烤出来才好吃。”想了想,她鼓动张小花,“去把你家的腊肉拿点来烤。”
两人在厨房烤得不亦乐乎,香味引的众人进来询问。张小花的父母看见笑笑,“我们那还挂了些腊鸡,小花去割点下来。”
孙浩鸣跑过来,“姐,我也要吃。”
孙红卫接过刘雪瑗递来的腊肉,刮去烤焦的部分,给孙浩鸣尝了一点。
姜芳芸看了刘雪瑗一眼,淡淡地说,“少吃点烧烤东西,致癌的。”转身走出厨房。
刘雪瑗突然就失去了烧烤的兴趣,草草把“战场”收拾了一遍,又端着竹凳坐到房檐下看雨、发呆。
等雨停了张小花带刘雪瑗去楼房左边挖竹笋。
竹林里竹笋一个接一个冒出来,有的只探出一点小尖,有的已经长出一两尺高。张小花拿个铁铲放到竹笋前用力往下一插,往前一推,再往上一翘,竹笋就挖出来,剥去外面毛茸茸的笋衣,白嫩的笋心让人爱不释手。
刘雪瑗有模有样的学她动作,虽然开始有几个不小心从中间切断,但后来挖的竹笋就越来越完整。
张小花提醒她千万别挖断竹鞭,以后还要靠这些竹鞭生竹笋。
“什么是竹鞭?”
“就是竹子的根。竹鞭在土里长着,到处发芽,长出的芽就是竹笋,如果竹笋不挖以后就会长成竹子。”刘小花说得头头是道。
刘雪瑗有些不服气张小花比她懂的多,“我知道竹笋以后会长成竹子,竹鞭没听说过,你直接说竹子根谁不懂!”
“我们这的人都是这样说。”张小花没有察觉到她的不高兴。
晚上的竹笋炒肉刘雪瑗吃的特别多,她在张小花家经常胃口大增,因为好多菜她都参与了劳动,像挖竹笋、挖折耳根、摘毛豆、掐豆苗。…。。每次吃这些她亲手采摘的蔬菜,她都觉得特别可口。
同时她也知道了农村的生活还是挺艰苦,别看张小花家盖的是3层大楼房。他们家还背着债呢。因为张小花曾经告诉她,“我家里盖房子还借了亲戚不少钱。我大姐、二姐早早就出嫁,我初中毕业为了帮家里还债就跑到城里去打工,都在外面做了4、5年保姆。我在你舅舅家做了一年多保姆,孙叔叔和姜阿姨一家是对我最好的,所以我父母热情邀请你舅舅一家来乡下玩……。”
在张小花老家待了6天,孙红卫一家返回平川,刘雪瑗又过上紧张、严肃的生活。
她在舅舅的要求下报名学习一个月电脑速成班。因为舅舅告诉她,现在是信息技术时代,在国外电脑已经很普及,虽然国内用电脑的人还不是很多,但是以后电脑也会像电视机一样普及,掌握电脑技术是必须的。并且交给她一个任务,学会了回来教大家,还买了一台小霸王学习机让她练手。
刘雪瑗觉得舅舅说的话非常有道理就答应,同时她心里还有点窃喜,她每天有了光明正大出门的理由,还可以少做一点家务。
表弟孙浩鸣比她更惨,才6岁的孩子,要学习围棋、乒乓球、书法等。每天下午表弟去少年宫学习乒乓球,她就去党校学习2小时电脑,学完电脑再去少年宫接表弟一起回家。
这天两姐弟在回家的公交车上遇到一个猥琐的男人。
车上挤满人没有空位也没人主动让座,刘雪瑗拉着表弟站在靠窗的椅子旁。
公交车驶过市中心,马路上行人很多,公交车时停时启,车上的人跟着东摇西晃,刘雪瑗牵着孙浩鸣的手抓紧扶手。一个人挨了下她的身体,开始她没在意,可是每当车晃一下,那人就靠过来一次,甚至整个身子都压在她身上。她抬头看了一眼,是个穿着普通,眼睛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