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他是彻底理解了母亲的那句担忧:儿砸,我怕你玩儿不转!
既然明白自己笨,那就不玩儿!踏踏实实地跟着公主一条路走到黑吧!当然了,他也没敢纳妾,再也不敢玩什么红颜知己的风流韵事。因为,他实在不想有一天在心痛中选择——是看着嫡子死,还是看着庶子死!
那一把大火和父亲的亡故告诉他,他控制不了这个世界的意外,亦或是抵抗不了这个世界最有权势的人们玩弄阴谋!所以,他只好尽量简单点,踏实点,就算要保护什么,也集中精力,重点保护起来。若是分散开,怕是最后总有一方保护不住啊!就像他那两个从未谋面的弟弟。
作者有话要说:
☆、第104章 帝逝之后
元康七年,小皇帝薨。
尽管这个穿越者,还有那么多雄图大略没有施展,还有那么多美人没有收入后宫,还有那么多小弟等待他征服,他年仅十一岁,便躺在龙床上,带着无尽的遗憾,无声无息地于一支毒香中去世。
在他去世前,太后娘娘捂着嘴,在窗外无声地流泪。
她的儿子啊,就是被这个妖魔抢占了身躯!她是那么疼他,从小将他看顾到大,却因为体弱被一外来者占去了身体。
本来与她亲近的儿子,突然对她说的话表现出不耐烦,尽管尽力掩饰,却还是露出了端倪,她就开始怀疑了。她最初怀疑是他的儿子被人挑唆,后来发现了蛛丝马迹,她的儿子已经不在这世上。
因为,宣儿以前最爱吃的甜食,他统统不吃!(怕蛀牙!那一口烂蛀牙的威武汉子,怎么能嗜好甜食,然后笑得阳光灿烂地去追妹子呦!)
宣儿以前喜欢让人陪着睡,他将人统统都赶了出去。(真相就是,一个是真正的怕孤单的孩子,一个是想拥有隐私的成年人。)
宣儿以前是个心软、胆小、善良、孝顺的孩子,他却胆子大,性格冲动,不乐意陪伴母亲……
对于一个真正的母亲来说,又怎么会认不出自己的孩子呢?太后年轻守寡,膝下只有一子,这就是她后半生的倚靠,她又怎会不重视,不在意?
她派人请来公主,公主肯定了她的猜测。
在接下来的几年里,她们请遍了全国闻名的和尚、道士,来为小皇帝净身,做法事。
终于,在昨日的梦里,太后在御花园里看见了自己心爱的儿子。宣儿还是七岁的模样,胆怯、干净、笑起来很可爱的样子。他扑过来,依偎在母亲怀里,软软儒濡的声音,说道:
“多谢母亲帮我,去除了他对我神魂的压制,我现在终于可以离开了。母亲替我谢谢姑姑,她好凶的,她的梦里我不敢去……”
说着,他的身体便化成了点点金光,消散在天边。
“宣儿,娘的宝贝宣儿……”太后瘫软在地上,放声大哭。
知道了宣儿已经不在龙体,第二日,她便告知公主,亲自去点了那支特制的香。点燃那支香,小皇帝会在睡梦中死去,就算是御医都检查不出异样。
由于皇位频繁更迭。骄阳公主亲自请来护国寺的大师,来为皇室祈福。
护国寺的住持,双掌合十,说道:
“金龙为帝,只怕其他人受不住这福气!”
一位云游归来的道士,自称是乾坤派高徒,最擅长一门望气术。他在皇宫外望了龙气,又去望了望公主府的气,一甩拂尘,仙风道骨一般,云道:
“自古以来,天分阴阳,人分男女。乾坤之道,乾道成男,坤道成女,故乾坤为天地,为父母。阳以相阴,阴以含阳,阳生于阴,柔生始刚,阴德宏济,阳德顺昌。是故阳本阴,阴育阳,天依形,地附气,此之为化始。”
言罢,他便大笑了三声,飘然而去,离开了京城。
这让京城的百姓们全都议论纷纷。
不知道从何时起,京城内有了这样的流言——
“太延帝是和骄阳公主一起看见的金龙,要我说啊,太延帝之后,就该骄阳公主了,这不顺应天意,怎么能行呢?”然后,说话的那个挤挤眼,看了看天,意思是,不顺应天意,看,天子夭折了吧。
听他说话的那个也充分领会其意,言道:
“是啊是啊,就连护国寺的住持都说了,‘金龙为帝,怕其他人受不住这福气’!”
“我可是听见那个云游道人说什么乾坤阴阳的,虽然听不太懂,我觉的吧,他的意思就是,要阴阳平衡,乾坤合一,这以前嘛,是阳,是乾道,以后嘛,就轮到……”他洋洋得意,摇头晃脑道。旁边他的好友猛地撞了他一下,他马上醒悟过来,闭上了嘴。
类似的对话在各位大臣的书房中,也出现了。当然,他们的学术是要高一点,看事情也更明白!
“那护国寺的住持与公主一向交好,说出这样的话不奇怪。那位道士的话,倒是显得意味深长了。你们怎么看?”府上的大人物令人封住书房,不许人进出,与心腹谋士商议道。
“大人,此道人引用的是《青囊经》上卷之语,上卷叙述的是:河图五气、洛书方位与阴阳二气融合而化成天地之定位等学理,故谓之化始。将那句话引申来看,孤阴不生,独阳不长,唯有阴中所藏所孕的那一点阳,才是真阳!
“大人,公主的封地,可是骄阳啊!正午最高、最烈之阳!她身为嫡女,比起太延帝和元康帝,都身份贵重!那是最骄傲、最正宗的皇室之阳!”
“可是,她还有一个嫡亲的哥哥——汉王!”
“肖先帝不许两王入京,否则就是谋反,是忤逆!”
——在这年头,一个谋反、忤逆的王爷,除非武力值逆天,将人们都打趴下,否则,是没有大臣会支持他的。
“你们忘了,汉王早就有了世子!”
“对啊,只怕汉王世子那边,会趁机摸鱼……”
“不管谁当政吧,只希望这次能够平稳过去,天下千万不要乱啊,人命如草芥,乱世人不如盛世狗啊!”
“……”被带偏话题的大人怒视他的谋士们。这是想干什么?本来是想在政变的狂风暴雨中,稳住身形,保住自己的官位,最好还能再进一步,怎么都说到狗狗身上去了?
他喝一口茶,压住怒火,用尽量平稳的声音问道:
“你们说,公主与汉王世子相比,谁的胜算更大?”
——这还用问?这主子的智商啊,啧!
谋士们都用这种表情瞅了他一眼,
大人怒摔杯子,走了!
其实他也知道,骄阳公主与那小小的世子相比,如月光比于萤火。
只是,骄阳公主这一局,不知道为什么,总是觉得极凶极险!这是他为官的直觉。
他当晚独自睡在书房,碾转反侧,突然悟出一道理:原来,骄阳公主成功了,就是要上史册大书特书的第一位女帝啊!当然过程艰险了,几乎用一人之力,与全天下古板的读书人为敌!(她的对手,并不仅仅是一名世子。)
可是,和尚和道士说的,也很有道理。若是此事成了,那么从龙之功……
他突然激动得心里砰砰直跳,哎呀妈呀,睡不着了,不如去院子里散散步,顺便吟诗一首!
如他这般的大臣不止一个。
朝廷上,礼部尚书庞大人出列,奏请骄阳公主尽快选一位皇子为帝。
骄阳公主沉吟了片刻,言道:
“汝等大臣可上本奏来,应该奉迎何人为帝?”
保皇党和清流,立刻上本,并当场启奏道: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如今居长的,正是太延帝之子,二皇子。
骄阳公主担忧道:
“若是如国师所言,二皇子体弱,压不住福气,真的出了意外,何人敢以人头担保?”
大臣们面面相觑。谁也不敢出列作保!
若是当真出了意外,也就是说再死一个皇帝,那就是灭族之祸!这一点,朝廷上的大臣们都懂,但谁也不敢明白说出来,哪怕不信佛、道,但是万一再死一个天子呢……
此时,首辅刘大人代表百官出列,问道:
“公主有何良策?”
这首辅,其实就是为了皇帝,与众大臣沟通的。他代表百官,官员们不能言的;他能言,官员们不能做的,他敢做!
其实,刘大人已经跟骄阳公主私下里商量好了,两人一唱一和,来引众大臣入彀!在此之前,刘府也曾经有过一次激烈的争议,有人认为还是应该迎回原太子汉王,继承大统!
首辅刘大人一阵见血地问道:
“若是不能成功呢?触犯先帝旨意迎回汉王,此乃抗旨、谋逆!若是不能成功,整个刘府都要为汉王陪葬!
“单凭刘家掌握的兵马能够与骄阳公主抗衡吗?御林卫,京城兵马总督,还有郊外的大营,都是公主的人。而且,这三者兵马都彼此有隙,不可能合作。若是谋逆输了,公主绝不会念太皇太后的旧情!
“换一句话说,若是迎回汉王,还成功了。骄阳公主当机立断,奉太延帝的二皇子为帝,发出旨意,召边关大将与和王属地的兵马,前来清除逆贼。而她拒守皇城不出……
“谁都知道,太延帝之子称帝才是正统,再加上和王来搅浑水……此仗啊,打不得,汉王胜算太小!”
众皆默然。
有亲近汉王的刘家人在心里默默念道:不是我不帮,实在是你太弱,我帮不了!
就这样,只剩下两个选项,在太延帝之子与骄阳公主之间,他们当然要选择流着刘家血脉的骄阳公主了。
公主见刘大人发问,便顺势说出自己的计划道:
“皇家血脉珍贵,吾不敢用太延帝稀少的血脉,去试验国师之言。不如暂不登基,只册封二皇子为太子,来稳定朝堂。”
朝堂上议论纷纷。
一方大臣说:
“这怎么行呢,这不合规矩!”
另一方大臣道:
“如此方为万全之策!先立太子,再登基为帝,这是规矩!如今不过是先行第一步罢了!”
他们争论的时候颇有分寸,谁都不敢用全族的人头担保,太子继位不会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