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身聊发少年狂 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晋江银推高积分vip2014-09-04正文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老身聊发少年狂 作者:绞刑架下的祈祷(晋江银推高积分vip2014-09-04正文完结)- 第3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许多百姓都问为什么要这么做,张玄在这灾情须知里也写了神神叨叨的话来让百姓信服。大致的意思就是大灾过后必生妖孽,若洪水没有让人死,水中的替死鬼不够,就会有妖孽使人丧命抵数。水里可能有妖孽,死掉的家畜和家禽也是妖孽作祟,未免瘴气所害,一定要食用洁净之物,在水灾没有发生之前先多囤积食物和净水,方能避过这一劫。

    你别说,你若和百姓们说这里面脏会让人生病,还是会有许多自认身体强健的人敢去吃病死牲畜,可张玄宣称这水中有瘴,死尸中有妖孽,居然没人敢吃了。就算有敢吃的,也会被怕连累的人纷纷制止。

    湖泊江岸地区的地方官对这些道士们是又爱又恨。爱是爱他们积极奔走,组织乡民逃难,而且极少产生民怨,不但如此,他们大部分善于堪舆风水,连地脉地形也有所了解,他们指出的避难之所,都是适宜躲避洪水之地,连派人勘查地形的功夫都省了。

    恨他们,是因为他们虽然不扰民,却扰官。每到一处,就开始拿着圣谕当令箭,让他们出人出力,维持避难地的治安,对于老弱妇孺,官府还经常要赈济,以免民众聚集,滋生事端。对于青壮,道士们积极动员他们跟着官府上河岸去修固河防,可是这些青壮又不是白干,官府就要出钱出粮,这钱上面没说到底是朝廷出还是当地出,一下子地方库存就缩了大半,让地方官们忍不住骂娘。

    这老百姓都跑了,水要淹就淹吧,反正又不会出什么人命,还加固个什么啊?这下子人力也耗费了,财力物力也耗费了,这么多青壮堵在衙门口自发要为家乡抗灾抢险出一份力,你赶他们回去啊?那不是激起民怨说你不作为吗?

    还有这么多随时告状的道士盯着呢。

    所以这些地方官也只能认命的掏出县衙里还没上交的赋税和米粮做这些事,连折子都拟好了,只能先斩后奏。

    “族长,真的要全部掘开?”陆家的田庄主看着一大片圩田的堤坝,心疼的看着再过半月就可以收割的稻子。

    稻子收割的越晚,出米的比例就越大。如今已经出了穗,眼看再过一段时间就可以收完,此时族长却要所有田庄主把圩田的堤坝掘开,放水进来……

    “掘开!掘开只是损失田产,不掘开整个陆家都要完蛋!”陆元魄赤着眼睛看着前方的千亩良田。

    “叫佃户和隐户都把能抢收的粮食收了,最多明天,掘口放水!”

    “是。”田庄主看着面前的地,忍不住摇了摇头。

    洪灾一过,这些围垦的田就变成新的湖了,到时候势必不能再度耕种,养养莲藕还差不多。可是湖和田相差太多,这次陆家损失惨重,几十年内休想再爬起来。

    还有那么多佃户和隐户,他们无非是看着有地可种才会归附,如今田地去了大半,若还想留住这些人,已经是痴心妄想。

    只可惜他是家仆,不然他也要准备着另谋高就了。

    不但陆家遭受损失,上游无数地方官也在动员当地大族和乡间和水脉相邻的,挖开沟渠放水淹地。

    “我凭什么要把家里的田地给水淹了?这里离湖岸数十里,就算淹也淹不到我这里来,可是我若一掘开沟渠,大家全要完蛋。”一个世族歇斯底里地对着当地的地方官咆哮着,口水喷了他一脸。

    那地方官冷静的抹掉脸上的唾沫,继续不卑不亢地解释着:

    “堤坝水位已经到了极高的位置,眼见着这几天就要决堤。上游挖开支流余脉,将水引入田地泄洪,下游的形势就会变得没有那么严峻。俗话说堵不如疏,只有我们上游泄洪放水,下游才有时间继续转移。”

    那地方官收到了熊乐和工部官员的公函,得了务必要说动当地乡绅的命令,自然是不敢不尽心尽力。

    “更何况,洪水过后总会退水,这时被淹没的良田被水灌溉,田地会变肥沃,更利于来年耕种,工部官员预计这次淹后,至少三年内,中等的水田会变成上等的水田,各位虽然损失了一季的稻子,但这些田地来年就有大的收获,朝廷也会颁布嘉奖赏赐各位做出的贡献。据下官所知,沟渠所在的地方很难在水灾中幸存的,与其如此,不如索性挖开沟渠放水灌田,还能获得一个好的名声,何乐而不为呢?”

    在场被召集的田地之主面面相觑,纷纷议论起来。这些地方官已经在私下里谈妥了的乡绅率先表态,愿意带头挖开沟渠和余脉放水泄洪。只要有人一带头,后面也有人陆陆续续准备牺牲。

    他们有的是在下游有田地,有的是亲眷族属在下游,不得不考虑日后的问题。有的是为了大义,愿意牺牲一二,有的是贪图小利,家中中下田较多,且已经抢收,愿意一搏。

    有不愿意的,地方官只能来硬的,说明若是下游灾情太大,这些人都要被问罪,到时候不但没有弥补损失,延误灾情还会贻祸家人。

    各地官员使出十八般武艺,唱作俱用,总算是说服了大部分人。

    正因为张玄提前预测,各地准备充分,熊乐和工部官员指挥着那几千叛军加徭役的民众修筑上游堤坝,又为下游赢取了许多时间。

    众道士们奔走沿岸会被水淹没的地区,又有地方官疏导民众,提供物资,转移的速度十分迅速,是以上游出现决堤,只在一天之内江南顿成泽国,可伤亡数量却不是很多,大多是不愿意离开险地的固执之人。

    而这种四处被水淹没的情况,各地官员也都有折送回京里,绝大部分是掘开沟渠圩田之口,为了泄洪或让湖水吸纳江水才做出的举动。等水退了,这些地方依然可以恢复耕种。

    但陆家围垦的太过严重,田地布满湖岸江岸,使原本的水脉枯泽变成田地,有些甚至截断了上下游的水脉,等洪水过后,水脉相连,这些田地就要成为江段或湖泊的一部分,不能再恢复原样了。

    对此,陆元皓如丧考妣,陆家一族受此倾覆之灾,几乎是人人自危,一时对当初提出围垦变田的陆元皓和陆元魄两兄弟更是诟病不已。

    早等着看陆家热闹的江南众世族更是拍手称赞,直呼老天有眼。他们仗着有朝廷相助,多年来免税免徭,吸纳了江南众多佃户,早已引起众怒。以往是有朝廷弹压,又有地方官相护,如今田地变湖泽,他们失了根本,就算是朝廷也不会再用这步废棋了。

    就在这关头,陆家又传出嫡女生了怪病的消息,有的说是天花,有的说是麻风,一时间陆家变成洪水猛兽一般的地方,无人敢再登门。

    陆元皓也告病不再上朝,他家中有人得了恶疾,全家都被封闭了起来,里面的人不得出来,直到太医院查明是何病状。

    满朝文武和皇帝都不敢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这时候谁也不敢让陆元皓上朝了。

    除了陆家,一切都在往好的情况发展。

    由于各地巩固堤防得力,为下游争取了不少时间,下游抢收了不少可以收的粮食,虽然谷穗不满,但总比颗粒无收要好。田地虽然被淹,但民众没有伤亡,朝廷赈灾的力度就会小的多,经过冬天的雪灾和北方平乱的一场刀兵,户部已经对再发生灾害忧心不已了,听说道士们成功使民众转移,他们也是吁了一口气长期。

    只有一个阴影还笼罩在京城百官的心头。

    熊乐与仇靖等人,到底死没死?

    吴州。

    张玄和几位师兄在疏导逃难的民众往娘娘山走。有些人拖家带口,还抱着鸡赶着羊,速度实在是快不起来。

    当地官府强硬的让他们把东西留在原地,引起了一片纷乱,官府差吏和百姓骂成一片,还有人拖着道士们来讲理。

    张玄和石益等人也觉得这些牛羊浪费时间,但他们说了此话反倒也被百姓骂了起来,几位正一派嫡系高徒被吴侬软语的骂声软的骨头都痒,几个人叫苦不迭的跑到了山后。

    “这真是个苦差事,要不是此地官员非要我们上来安抚,我才不来。”另一个师弟张远擦了擦汗。他是张天师的孙子,性格比较跳脱,张天师认为他不适合修道,但他心志坚定,还是入了道门。

    “和百姓打交道比和世族大户们难多啦。好歹大族都彬彬有礼,没这种唾沫手指其上的时候。”石益也被一个妇人戳的脑门疼,忍不住抱怨了两句。

    张玄站在山脚一处突出的巨石上,指着上下流过的河流。

    “那个倒掉的树叉上似乎挂着一个人?”

    张远练过内门功夫,当下跃上高处,往下定睛一看。

    “是人,穿着官服,看不清颜色。我和石益去救人,你在岸边等着。”

    张玄是众师兄里唯一没练功夫的,也不通水性,所以两个功夫最好的师兄把张玄留了下来,下山去河边救人。

    大约过了半个时辰,两个人拖着已经失去意识的中年官员爬上了岸边。

    张玄在京中和此人有一面之缘,他曾来过钦天监问过三天后能不能举行花会。张玄将他放在大腿上控出腹中之水,抬头和两位师兄说道:

    “此人我认得,是来监督河防之事的德阳仪宾熊乐。”

    作者有话要说:小剧场:

    张玄:(好奇)为什么只有我没被她们戳?

    众妇人:我们好想戳。

    众妇人之夫:(瞪眼)你们敢!

 第167章 张玄的机会

    仪宾熊乐的名字;京城中很多人都不太清楚,但说他的妻子;大名鼎鼎的德阳郡主;几乎每个京城官宦人家都知道。

    毕竟身为皇帝的亲妹妹,却只封了个郡主,可是两代隆恩都不减的,也就这么一位了。

    石益和张远水性都很好;张远从小在炼丹池(简直是亵渎啊)里跑出来的水性;石益自己就是吴州人士,水边长大。熊乐被拖上岸的时候脸色苍白,也没有了什么气息,看来在水里漂浮了有一阵子了。

    他们发现熊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