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转人生》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反转人生- 第1204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所以他打算子啊这两款变速器的研发方面发力。

于是他交给周元超一个任务,那就是尽可能多的带人,到澳洲接受培训,让咱们国内的这帮设计师,尽快的接触到现代化的设计工作室是怎样运作的。

然后再把这些人带回来,组成自己的设计室,而那帮澳洲的设计师们,到时候愿意来国内工作的,李逸帆当然不介意给他们高薪厚职的机会,如果不愿意的,当然可以在完成眼前的工作之后,就滚蛋。

周元超对于李逸帆的计划,也并不反对,其实心里还是有点排斥。

不过再一想到,李逸帆能给他的保证,尤其是在研发方面的资金投入,以及对未来多点开花的计划,他还是心动,最后同意了。

作为一个变速器方面的科研人员,周元超当然知道目前世界自动变速器领域的科研走势。

以前代表最高端的自动变速器就是丰田带头搞出来的六挡自动变速器,丰田把这款变速器用在了自己的雷克萨斯车型上,然后奔驰和宝马就坐不住了,于是采埃孚就也开发了六挡自动变速器,并且性能比爱信的要好。

但是他们的六挡自动变速器,奔驰和宝马用得起,但是大众却用不起。

于是大众只能转头来求丰田,最后从爱信精工这里购买了六挡自动变速器。

结果装在他们的中型车上之后,他们的中型车以低廉的价格进入市场之后,这引起了日本人的恐慌。

最后日本人干脆掐断了给大众的供应,这才让大众一怒之下开始转头开发双离合。

而双离合其实也不是什么新东西,早在上世纪就有人玩了,不过因为变速箱内过热等不能解决的缺点,后来成了鸡肋。

现在大众又捡了起来,并且声称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这就引起了很多研究变速器的人的兴趣。

毕竟双离合从机械结构上来说,在换挡的平顺性还有节油的表现上,都要比液压自动变速器要有优势。

他在DSI的时候,早就想搞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了,可是因为公司一直经营状况不佳,也不给他们立项的研究经费,所以他只能是把那个计划给封存了。

现在李逸帆答应给他经费,还答应给他最好的条件,周元超如何还能拒绝李逸帆的要求?

所以尽管李逸帆的某些要求,在他看来很是有些过分,就是一些暴发户,小农思想的表现,但是最后他还是妥协了。

在从澳洲辞职之后,他最开始是跟着李安妮的人到处跑,到处的寻找合适的地方作为工作室。

然后拉人过来工作,还好李逸帆让李安妮的人帮他准备了法务,以及工作室的一切管理规定,要不然他这样一个纯技术人员,来搞一个工作室,还真是搞不定。

这家工作室背后的大股东当然是李逸帆的马甲公司,而大家对于这样的工作环境也很满意。

在交代了新的工作任务,大家也并不反对,公司逐步的走上了正轨之后,周元超就马不停蹄的回到了国内。

又开始在晨华汽车这边组建动力传动研发部,还好晨华汽车这边给他留下了不错的底子,杨荣以前在晨华汽车的时候,就很重视公司的技术储备,而且他也知道,自动变速器这一块是国内汽车行业的短板。

所以他还专门储备了不少这方面的技术人才,这些人有的是从大学里招来的刚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的是从别的汽车公司里挖角过来的专业人才,里里外外一共有二百多人。

甚至他还专门从三菱那边引进了一套4AT的专利,不过是老技术,没有手自一体的功能,只是最简单的4AT。

在原来的世界里,这款变速器还曾经被用在了尊驰车型上。

但是后来因为尊驰车子上市销售状况不理想,外加这套设备的制造成本的问题,这款技术也就渐渐的没落了。

毕竟再过一年之后,市面上就会普及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了,而四挡自动,还没有手自一体的功能,你还不想卖低价,这就让这款变速器的定位很尴尬了。

再到后来,六挡手自一体变速器都普及了,那这款自动变速器就更是没了声息。

不过关键的还是他找来的这些人,这对于周元超组织自己的团队很关键。

在李逸帆没有接手这家晨华汽车之前,这个部门里有些人,觉得前途无望,有选择辞职跳槽的,还有选择退休不干的,等到周元超接手这个部门的时候,也就剩下了一百多人。

周元超给这些人开了几次会,之后觉得这些人都还不错,人品虽然还不清楚,但是从技术能力上来说,都不算差。

所以他最近也不打算招新人了,毕竟他没那精力,他只是想把这些人先留住,然后好好的培养一番,作为将来公司动力传动部门的主力,也是他的根基人马。

正好这时候李逸帆又从萨博哪里搞来了不少技术资料,萨博的自动变速器技术,也许不是世界上最优秀的,但是却也是非常独到的。

尤其是他们的自动变速器可以配合涡轮增压发动机工作,这就使得他们的自动变速器以响应迅速,还有可以承受扭矩大而闻名。

最关键的是这几款来自萨博的自动变速器,还是目前市场上最主流的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要知道这样的变速器,即便是在几年之后,在国内的市场上也是可堪一用的。

这让周元超感到很高兴,于是他将动力传动部门的人分成几组,一些年轻的有潜力的年轻人,他带去澳洲那边培训,而另外一些留守的人则是要尽最快的速度消化和吸收这些来自萨博的技术。

当然这里面会有一年的时间,然后大家会组织一次轮换,然后他还会根据这段时间,这两组人在各自地方的工作状态,选出一些优秀的人继续加以培训,而表现不佳的则要淘汰。

而他这样的管理机制也大大的激活了这个部门的工作热情!

第1381章 过渡产品

前些日子,周元超带着一批比较有潜力的人员去了澳洲,到那边的工作室培训去了。

而他也在那边是手把手的带着那些人一个月的时间,让那些人尽快的熟悉,哪里的工作环境。

那些人去澳洲那边的工作室的目的,就是要学习那帮澳洲人的设计理念,而不是他们的生活态度。

这帮澳洲佬的生活和工作态度,在李逸帆看来,是绝对不值得学习的,早上九点来上班,十点半就要来个上午茶,在干一个小时就是午饭时间,下午还要来个下午茶。

总之一天是八小时的工作时间,可是他们其实真正工作的时间,不过就是四五个小时也就顶了天了。

而且还要高工资,高福利,每年都要有带薪假,从来不加班,总之出了他们的设计理念和创意之外,在李逸帆看来,这些家伙,就是一群不择不扣的废物。

要不是为了DSI的6当自动变速器,他才懒得搭理这帮孙子。

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服气,那就是这帮人的设计思路和创意,这方面对于国内的设计师来说,一直是一个短板。

当然这也和我们的教育环境有很大的关系,现在填鸭式的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国内设计师的创新能力,当然这都是往大方面上说。

现在他要做的,就是从新恢复国内这帮设计师的创新能力。

李逸帆在这里等了一个多礼拜,周元超终于是从澳洲回来了,他也是个工作狂人,回家之后第二天,立马就来公司查看工作的进展了。

毕竟他也才四十出头的年纪,正是干事业的好时候,而且他的事业心也很重,要不然也不会放弃澳洲的高薪厚职回到国内了。

而李逸帆已经是等候他多时了,在和周元超碰面之后,先是在他的带领下,去他的动力传动部门看了一圈。

这是一个新搭建的班子,以前杨荣也很重视变速器生产研发,不过后来他却变换了思路,他打算把这个部分分包出去。

并且打算在南方某地成立一个专门的配件公司,这也正是他激怒了北省的保守派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实李逸帆到并不是特别反对杨荣的思路,毕竟在国内现在这样地方保护主义横行的时代,如果你不在外省市地区,建分厂,或者建一些零配件工厂的话,那到时候你的车子想要进入当地的市场,肯定会受到相当的刁难和阻碍的。

不过见工厂和零部件工厂都可以,而这研发中心和设计中心,他可没打算挪出去,这样的工作室,最好还是留在自己的手心里最合适。

所以他就把这个动力和传动部门安插在了晨华汽车的老厂区内,新的工厂那边生产部门已经是建设完毕了,在不久之后,那边还会起几座高楼,那是专门留给公司的发动机研发部和动力传动部门的。

但是那边还没开始动工,所以这个设计部门,现在就临时在老厂区用几座老楼将就着。

不过即便如此,条件也好比以前好得多,以前晨华汽车的动力传动部门,就是占半层楼,办公地方很小,实验室更是扯淡。

但是现在李逸帆接手之后,他们不但是有了自己的一套专门的办公楼,兼休息区,还有了实验的场地,这让所有的研发设计人员,都很是满意。

虽然现在留守的这些人都是周元超第一批挑剩下的人,但是这些人的工作热情都很高。

周元超走了之后,给他们留下的第一个任务,就是要把李逸帆从萨博搞来的那套五档手自一体变速器的技术吃透,而他们现在完成的也很不错。

虽然都是一些三四十岁的老家伙,但是他们的工作热情可是一点不减,这才接手了这部分资料,几个月,就已经把技术资料吃透了将近百分之六十的进度。

“其实,这变速器的研发和发动机不一样,发动机的工作情况比较复杂,而且设计起来零部件各方面的搭配都要考虑的很多,而变速器,说穿了就是那么几个齿轮,轴承,还有就是变速箱的外壳,其实现在市面上所有的变速箱,好像是都有专利保护,但是其实都没什么大不了的,真正困扰着很多厂家的,其实就是加工能力和量产能力而已。一说一台变速箱,哪怕是档位在高,其实咱们国内的工人也可以做得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