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暗房- 第193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萧永的整个拍摄过程如行云流水一般,对模特们的指示简单明了,毫不含糊。而这些模特素质好,和萧永配合也足够默契,大部分指令不需要重复,模特们自己就会将自己的精神和姿态调整到最佳状态。萧永的整个拍摄只用了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结束了。将存着照片的储存卡随手扔给聂信,招呼了一下那些模特们去吃饭,就愉快地走了。影友们一点也没有责怪萧永傲慢或者不重视他们,而是一窝蜂地围在了聂信的电脑边上,等着他打开那些图片。哈苏加上五千万像素的数码后背拍出的照片哪怕已经是顶级配置的电脑,打开都费了一些时间。然而,随着一线一线地文件读取,一张张照片呈现在大家的面前。而看着那些照片,明明这些模特都是平时看惯了的,也没什么看名人名模的敬仰,大宁灵石公园对于这些影友来说,熟悉得好比自家后院了,但偏偏这些内容组合起来,形成的照片,让大家面面相觑不知道如何形容。萧永在照片里的用光非常怪异,他并没有刻意去捕捉环境里的光线,让周围的光线融合在他让聂信做的布光里。恰恰相反,他刻意造成了一种两种光线不完全相溶的状态,周围的环境光,那一点点的橘红色的斜阳像是一层薄膜,弥散在每个模特的身上,将她们包裹起来。这种光线的薄膜和那均匀的空间布光叠合在一起,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效果。那些模特们的那极具表现力的姿态,在这些光线的衬托下,像是形成了一个个雕塑,而表面的光线,则为这些雕塑赋予了有些类似于金属的质感。每一张都略有变化,像是这些雕塑在变换着材质,而这些模特们互相之间的站位不同形成的光影的纵深变化,则像是在阐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接近、疏远、冲突、友爱、纷争、漠视……而这些人物之间的关系,和她们在照片之中被光线包裹出来的不同的材质感觉搭配在一起,相得益彰。

“原来……大宁灵石公园也能拍硬照啊。”一个影友叹服。而大家纷纷附合,萧永这个老大,拍照前后的心情变化大家都看到了。拍照的确是很能调节情绪的,尤其是拍出那么一组精彩的照片。在开放的空间里拍出这种效果,这种对光线的理解力简直匪夷所思。

“学着点。”聂信耸了耸肩,叹了口气。这种对光线的理解力,对色调和混合之后的光线效果的估计和判断,以及对于镜头、拍摄介质的出色的理解力,他都望尘莫及。在这个世界上,能够在这些最基础的东西上和萧永相提并论的人,应该不可能有了吧。但是,萧永却是为了这样的能力,付出了巨大的代价。

“老聂,张宸,能不能……以后经常组织些这类准专业性质的拍摄工作啊?”影友问道。

“这得去问萧永,”聂信叹了口气说:“我知道你们有钱,但是,职业模特参加外拍,这个很头痛啊,我怕那些模特们不肯。”

然而,这个问题到了萧永那里却简单得很,他淡淡地说:“你找塔南给你几个人,搭个内部的平台,影友们自己组织,每次必须设定拍摄主题、时间地点,设定愿意付出的报酬,让经纪公司的模特们自己报名,或者经纪人来推荐。大家双向选择,达成一致之后必须每次有法律顾问介入,签署肖像权的非商用协议,你找人弄格式合同去。另外,如果可能,以后造型团队、布光团队、化妆团队都可以作为活动的组成部分参与其中,系统其实不算复杂吧?也就是图片查询功能要强,大家都要互相看以前的经历和成果的。没问题吧?”

聂信很纳闷地照着去做了,然而,张宸却发现了这个项目里的机会。他原来就是组织各种拍摄活动出身,慢慢变成准专业摄影师,再获得了加入萧永的摄影工作室的机会。现在,大部分的拍摄活动仍然是他来斡旋组织。说服萧永没花多少时间,但让塔南同意把手里永远不会充足的人手分几个出来给他来做这个项目,却让他花了整整三天时间。张宸说服了大家,要将这个模特、影友、摄影师,和时尚摄影的各个环节以非常正规的形式串联起来的平台推向外界。最初的一套系统用了三天不到就开始在内部试运行,而经纪公司对这个模式都很有好感。安德烈在网上知道这个平台,更是第一时间就要求制作法语版和英语版,欧洲一样有为数众多的摄影爱好者。而这些人的拍摄需要,绝对是经纪公司长期突破时尚行业桎梏的一个虽然低端却稳健的方法。

楚弘最近可没心思管这些事情,他无非是拍拍萧永的肩膀,赞叹他灵感迸发的几句话居然能变成又一桩买卖的神奇。“你说话别人做事,你还真是个理想的董事长啊。”楚弘揶揄道。而萧永,对这种程度的毒舌已经完全免疫了。

第221章 新布局新发展

萧永表面看起来并没有因为韩惟君的事情而变得消沉,他的确不怎么认真管理光涌整个集团的各种事务,最多也就是在大方向和一些摄影、光学、影像技术方面的问题上参与得比较深。其他日常经营事务,大部分都是龙冬、陈辉泽两人在打理。龙冬这家伙倒还好,他自认是楚弘的学生,管萧永恭敬地叫一声师叔,神态安然。他现在在做的事情,可要比在龙家的系统里工作好玩多了,也有成就感多了。陈辉泽就有些纳闷了,当初他可是被萧永用三脚架狠狠教训过的家伙,说起来和萧永的梁子还没解决呢,但现在怎么也跟着萧永在干活了?光涌的系统里美女众多,倒是很对这些纨绔的胃口,虽然不能仗着职务潜规则,但凭本事追,他们这两个家伙也足够得天独厚了。而楚弘操持着杂志,尤其是《记事》发行国际版这事情,更是他所关注的重头,尤其是《记事》仍然贯彻着一流高手进入杂志编辑制作团队的传统,这一次可是挖来了不少强人,国际版中的中文版不用那个团队操心,但英文版却是要靠那个团队来采编制作的。国际版的容量略多于扩容之后160页的《记事》标准版,总计200页。除去每期60页左右的《粉色编年史》专题内容,其余还有140页要制作出来呢。哪怕除去广告、目录、资讯这种常规的比较简单的内容,也有至少80到100页。这样一个团队好歹得有10到20人地制作团队。加上规模大致相仿的运营团队,这么一来,国际版和标准版的团队相加,总计加起来记事杂志社的规模超过了100人,为了维持原来那种和谐融洽,大家可以随心所欲地开玩笑,在轻松的状态下工作的传统风格。楚弘可是付出了相当大的精力。

也正是因为这些人每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萧永现在可以重新主管摄影工作室地业务。不会牵涉太多别的精力。萧永重新直接掌管摄影工作室,内部立刻就有了很大地改变。萧永的声名所在,工作室的业务一直非常繁忙,朱漪泓虽然离开了,但聂信、张宸已经完全能够独当一面。加上影友团的内部的升级制度、实习制度,以及拍摄对象和摄影师互选的灵活的模式,虽然现在工作室只有六个职业摄影师。但不管多少业务来,工作室总能在短时间里拿出高质量地照片来。而那些水平比较高的影友,也一次次过足了拍大片、广告片的瘾,名利兼得。但萧永这次一回来,立刻就整合摄影工作室和影友会的各种资源,强化了培训机制。摄影师的学徒制度重新建立起来,每个摄影师自己的风格倾向,都可以在他们带着的摄影助理、学徒们的身上体现出来。而在各种拍摄中。出了力地非签约摄影师、业余爱好者等等,都能够从中获得比以前更大的利益,而大家积极为工作室提供资源的动力也就更足了一些。

萧永做得更绝,他不再带学徒了,朱漪泓和盛夏就是他的关门弟子,但他接手了一共四个大品牌的平面广告。一律都事先在工作室的论坛上发布基本地拍摄方案以及拍摄的时间地点,影友团的成员都可以来旁观。而萧永,则每次都能在现场心无旁骛地拍出高质量的片子。其他那些摄影师可就没有这种抗干扰能力了,尤其是现场拍片很多时候出来的片子是半成品,需要经过大量PS,他们可没有萧永这种直接调动光线来自然PS的神奇功力。在第三次活动的时候,广告主万宝龙聘用的公关公司甚至和工作室联系,将广告照片的拍摄变成了一次和那些很有消费力又对这类活动很有参与感的摄影爱好者地互动,虽然付出了一定地费用,但随即那些影友们在对这个品牌产生了好感之后的消费和关注。却让他们喜出望外。这种活动。估计会比较多比较持续地进行下去,而对工作室来说。这也同样是非常利好地消息。通过这样的举措,工作室和那些品牌的合作进一步加深,也就更容易从那些品牌手里拿到大大小小的项目,而那些影友们参与摄影产业链的机会也大大增加。

现在萧永手里还可以说是有Layers这个品牌,而在吸取了Layers开发制服、摄影服装系列的灵感,摄影工作室直接从加工厂定制了一批摄影服装,打上萧永摄影工作室和光涌集团的LOGO之后,在有限范围向影友团赠送,或者半卖半送。摄影马甲、衣服、裤子之类的采用的都是Layers的标准设计,但这次萧永将自己长年进行各种拍摄的经验融合进去,协助设计了限量版的萧永摄影工作室专用摄影包。这种摄影包的样品一出来,就被大家评价为最适合日常携带和城市自由拍摄需要的摄影包,兼顾了器材的安全性和方便取用的特点,还有各种隔层来放置平时出门会带的各种零碎的小东西,由于采用了比较新型的材料,自重比起同类型的摄影包轻了有足足400克。这也算是Layers给摄影工作室做OEM的一个案例吧。

萧永本来就没指望从这些东西里挣钱,所有的用料、设计细节全都放在内部论坛上公布给大家,那些精通这个行业的影友们一看,乖乖不得了,这个包的成本就超过800元人民币,这还是因为代工厂就在上海附近,没什么物流成本。而在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