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就一直在岸边等着。”
我强忍住笑,萧元策的脸似乎有些红了。看来这个萧元策不会说谎,只说了一句谎,脸就红成那样。不过他好像记得我昨晚告诉他自己是偷偷走出来的,因此萧元策没有提到我。
太后笑着对长公主说:“昨晚真是虚惊一场。”长公主陪笑而已。
太后又命人去请李太妃。过了一会儿,去的人回来说李太妃昨晚有些着凉了,不能过来了。
太后看着长公主:“今天也没什么事,不如哀家和长公主去看看李太妃。”
长公主忙说:“臣妾也想去看看李太妃。”
因为李太妃住的地方离妃嫔们地寝宫很近,萧元策不便于前去。因此太后吩咐我:“水音你留下来。陪策儿说说话。”
我忙答应了,太后带着长公主走了。
我忙给萧元策倒茶拿点心,萧元策看着我半天才说:“昨晚多谢三小姐。”
我不由笑了:“少将军谢妾什么。难道是谢妾让少将军在岸上等那么久不成?”
萧元策有些慌乱:“不是,那个。”
我大笑起来,不知为什么和萧元策在一起,我觉得很安心。可能是因为我和萧元策之间没有任何的利益纷争,萧元策远离那些宫廷阴谋和朝堂阴谋吧。
我见萧元策有些发窘,就递给他一块月饼:“少将军尝尝,这是外臣进贡的新式月饼。”
萧元策接过月饼,我笑着说:“妾在家的时候。每到中秋就和家母自己做月饼。家母将玫瑰花瓣用蜂蜜腌好,再加上松仁、马蹄和栗蓉做馅,吃起来别有风味。”说着说着我不禁想起了母亲,不由长叹了一口气。
萧元策看着我:“三小姐你怎么了?”
我勉强笑着说:“没什么。”
萧元策说:“在下觉得三小姐处处小心,实际上三小姐不用如此的。这样太累了。”
我看着萧元策,有些不知说什么好。
萧元策突然从怀里拿出一样东西。放在我面前:“在下问过家母女孩子会喜欢什么,家母说女孩子喜欢这个,这个送给三小姐。”萧元策说完就站起身来,头也不回的往外就走。
我想叫住他,可他已经走出去了。我拿起桌上的东西,是一只翡翠手镯,通体莹绿,没有一丝瑕疵。
这时太后和长公主回来了,我忙藏起手镯,迎了出来。我见萧元策站在一旁,只是低着头,也不看我。太后和长公主又略说了几句话,长公主就告辞了。
到了掌灯时分,天上早已升起一轮明月,皇上、贾皇后和妃子们都来了。
太后笑着说:“今晚都给哀家好好听戏,谁也不准乱走。”众人都笑了。
太后带着众人上了东楼,楼内画烛高照,恍若白日。太后吩咐冯成:“今天也没有外人,你让他们把那张圆桌摆出来,大家坐在一处还热闹。”
冯成忙让小太监们在屋子中央摆了一张花梨木圆桌,桌上摆着月饼、水果等物,我们团团围坐。
太后笑着说:“人常说十五地月亮十六圆,今晚咱们赏月倒比昨晚有兴。”
贾皇后忙陪笑说:“太后娘娘说的是,今晚母子、夫妻享天伦之乐,才是人间极乐。”
有小太监过来斟酒,太后说:“天晚了,咱们还是喝茶吧。”小太监忙给众人倒茶。
戏台上不知唱些什么,倒是很热闹。
只唱了几出,太后就皱了皱眉头:“今晚的月色很好,倒是让他们搅了兴。”
太后回头吩咐冯成:“告诉他们别唱了,叫个会吹笛子的吹一曲来听听。”
过一会儿,果然有笛声从楼下传来。众人陪着太后说笑,虽然每个人都是竭力奉承,可不知为什么席上还是让人觉得有些冷清。
夜已深了,太后似乎有些疲累,坐在那里眼睛已经微微闭上了。
皇上轻轻叫醒了太后,太后说:“这些日子闹得哀家也有些乏了,咱们也散了吧,皇上明天早上还要上早朝呢。你们也不用送了,都回去吧。”太后说完就扶着冯成走了。
我下了东楼,却不愿回去,就一个人上了西楼。
月已西沉,月光如水,透过窗棂照了进来。西楼内没有灯火,因此显得月光格外明亮。
我扶着窗子,看着天上的明月,不由长叹了一声。
突然有人在我背后说道:“表妹好兴致。”
是皇上。我勉强笑着转过头来:“臣女见今晚月色甚好,就来此看看月色。”
皇上走到我身边,抬头望着窗外地明月,低声念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我的嘴角有些发僵,不知为什么,也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每次见皇上都笑得很勉强,现在我只想叹气。
我和皇上都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站着。
我不愿再呆下去了,“万岁爷,请容臣女告退。”说完,我行了一礼就要走。
皇上突然扭头看着我:“表妹,你有什么心事吗?”
我看着皇上,半晌才说:“臣女只是有些想念家母而已。”
皇上没有说什么,又转头去看月亮。
我只是呆站着,不知道是否应该走。
皇上突然低声说:“夜凉了,表妹回去吧。”
我如蒙大赦,“臣女告退。”说完我就退了出去。
第83章 流萤
次日皇上就下旨准我回家去看望母亲。可回到家里面对母亲,我只能强颜欢笑,心里纵有万语千言,为了怕母亲担心,我也不敢流露出分毫。
母亲将我揽在怀中,摸着我的头发:“水音,你在宫里过得好不好?”
我的鼻子有些发酸,只能说:“娘,女儿在宫里过得很好,太后娘娘对女儿宠爱有加,就是皇后妃子们对女儿也很好。”
母亲笑着说:“那娘就放心了,虽然如此,宫里的是非多,你也要小心才是。”
我故意搂着母亲:“娘,女儿知道了。”
母亲点着我的额头:“这么大了还撒娇。”
母亲拍着我的背,我闭上眼睛。过了一会儿,母亲突然说:“水音,如今你也该嫁人了,总呆在宫里这也不是办法。”
我的心突然乱了起来,我勉强说:“娘,你放心好了,等太后有了孙子,自会放我出宫的。”母亲一直以为是太后因为寂寞才让我进宫的。
母亲低声说:“娘只希望你嫁个好人,能好好照顾你,平平安安的过日子。”
我的心一动,我又勉强和母亲说了几句闲话就回宫去了。
中秋过后,宫里人人都是疲惫不堪,太后令人给宫里的太监和宫女都发了赏。
长公主时不时的进宫给太后请安,只是这些天来,我一直没看到萧元策。自从上次萧元策送给我那只手镯之后,他就再没进宫来。
今天长公主进宫来请安,恰好李太妃病好了来给太后谢恩。李太妃又忙给长公主道谢,太后笑着说:“都是自家人,谢来谢去的倒显得生分。”
长公主也笑着说:“太后娘娘说的是。”李太妃也笑了。
说了几句闲话,长公主就笑着说:“臣妾给太后娘娘和太妃讲个笑话。”话没说完。长公主就笑得用手绢掩着嘴。
太后忙问:“什么笑话?”
长公主笑着说:“那天策儿问臣妾女孩子喜欢什么,臣妾就问他问这个做什么,他也不肯说。臣妾看他的意思,是有喜欢的人了。臣妾想策儿天天和乐安在一起,不是乐安又是谁,因此臣妾就把臣妾母后赐给臣妾的镯子给了他,告诉他女孩子喜欢这个。”
长公主又笑着对李太妃说:“太妃留神看看。乐安有这个没有?”
我大吃了一惊,萧元策他…
李太妃忙说:“长公主的礼太重了。”
太后也笑了:“长公主不吃亏,等乐安嫁过去,没多久就又能物归原主了。”长公主和李太妃都笑了。
太后又笑着说:“策儿是个好孩子,乐安这孩子不仅伶俐。性格儿也好,哀家这个媒做得不错,等来年风风光光把他们的喜事办了,长公主和妹妹都可以了却心事了。”
长公主和李太妃忙说:“全*太后娘娘成全。”
太后笑着说:“今儿妹妹地病也好了,咱们晚上也热闹热闹。”太后又吩咐小太监去请陈太妃和琊王晚上进宫赴宴。
到了晚上。众人都来了。太后带着众人到了清芬阁,恰好清芬阁的桂花开了,太后就吩咐把酒席摆在桂花树下。
太后和长公主、两位太妃坐在上首。琊王和萧元策坐在左面一席,我和乐安公主坐在右面一席。
今晚太后的兴致很高,看来很晚才能散。自从知道萧元策的事之后,我的心更乱了。因此坐了一会儿,我就借口头疼先告退了。
我不愿回长乐宫,也不知道该去哪里,就沿着御花园的甬路慢慢走着。
走了一会儿,我觉得身后好像有人。我猛然停住。回过头来,就见萧元策站在那里,他似乎有些吃惊。
我不想问镯子的事,因为我还没想好如何应对这件事情,索性糊涂一次。因此我笑着说:“萧少将军怎么走到这里来了?”
萧元策迟疑了一会儿:“三小姐怎么到这里来了?”
我笑着点了点头:“孺子可教。”看来萧元策记住了我那天地话,萧元策自己也笑了。
我突然来了兴致。对萧元策说:“妾带少将军去一个地方。”说完我就带着萧元策往叠翠山的方向走去。
到了叠翠山的山脚下,朝山上看去,一片漆黑。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山上不时传来一两声古怪的叫声。
我看着萧元策:“少将军敢随妾上山去吗?”
萧元策看了我一眼:“在下晚上走过比这难走得多的山路。”
虽然从山下看,山上一片漆黑。上了山才知道,山路还是依稀可见地。我和萧元策谁也不说话,只是默默地走着。
突然我脚下一滑,萧元策一把拉住我。光线很暗,我看不清萧元策的表情,但他的眼神让我觉得很安心。萧元策一句话也不说,只是拉起我的手朝山上走去。他的手很大,很温暖,也很硬,可能是因为有茧子地缘故吧。
我突然觉得有一种从未有过的温暖。我小的时候,因为马氏地原因,父亲对我很疏远。虽然有时候父亲也会偷着抱抱我,但这种时候太少了。母亲常说我小时候从不会跟父亲撒娇,不是我不会,而是父亲没有让我感到那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