犹未尽,又在同样背景下创作出小长篇,叫《妖藩记之鬼剑众》,“妖藩记”成为系列名——重名了。类似的情形还有古龙的“陆小凤”系列,它第一部叫做《陆小凤传奇》,但等《绣花大盗》、《决战前后》等出现后,第一部改名为《金鹏王朝》。
“小李飞刀”李寻欢,以《小李飞刀》、《多情剑客无情剑》、《风云第一刀》知名,网络上一般认为《多情剑客无情剑》是正身,包括《风云第一刀》与《铁胆大侠魂》两部,《小李飞刀》则是改编的影视名。不过,珠海出版社1995年版的古龙作品集中,却是以《风云第一刀》为书名,孰是孰非?
台湾武侠评论家叶洪生在《中国武侠小说史论》中提到,“……其后他(指古龙)陆续完成《多情剑客无情剑》、《铁胆大侠魂》二部曲,堪称神完气足”,古龙自己也曾说过,“他(阿飞)……反而从悲哀中得到了力量。这就是《多情剑客无情剑》和《铁胆大侠魂》的真正主题。”
可见,是《多情剑客无情剑》与《铁胆大侠魂》构成了更大意义上的“多情剑客无情剑”,而珠海出版社的行为则是一种“再创作”,即将更大意义的“多情”,改为“风云”——其实更加切题(毕竟,刀是小李飞刀的刀……),至于网络上的误传,大概与“风云”和“铁胆”都是五个字,有种形式上的对称美有关。在叶洪生与林保淳合著的《台湾武侠小说发展史》中,有一段话,则几乎为此盖棺定论:
《多情剑客无情剑》包括续集《铁胆大侠魂》,全书共有90章,约近90万言。在出书之前,作者曾先后交付香港《武侠世界》、《武侠春秋》二周刊分别连载,而由春秋出版社统一用《多情剑客无情剑》的书名印行。
仙海幻奇说还珠
凤 歌
(本文字数:1059)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1期
字号: 【大 中 小】
虽是拙作的修行帖,却谈了一大堆的男女人物,不免有走音串板的嫌疑。既是《沧海》,就不能不谈到武侠中的海。
窃以为武侠作家中写海最好的是“还珠楼主”李寿民。他是重庆长寿人,算是我半个同乡,奉节至长寿,不过大半日的水程,水缓山奔,倒影沉碧,山水雄美之处,却与敝乡相似。虽说同饮一江水长大,但这位前辈的才情,却是叫人望尘莫及的。《蜀山剑侠传》系列,洋洋八百万言,渲染出神奇瑰丽、波诡云谲的剑仙世界,种种奇思神悟,开千古未有之奇观。
自古以来,人说海外有仙山,上自九五之尊、下至升斗小民,都因这些传说魂牵梦萦,望洋兴叹。既是飞行绝迹的剑仙,若不驰骋海外,结缘仙山,必然是一个莫大的遗憾。所以从“大破紫云宫”起,还珠楼主纵极才情,开始大写海景,不只写海面风光,还写海底奇景;不只写海水跌宕,还写海岛宏伟;尤奇的是,还珠楼主竟然写到海底火山的喷发,他是写景状物的高手,大有一洗万古的气势,后来的武侠作家均有不及,所以将“海底火山”烹山煮海的复杂情状刻画入微的,也就非他莫属了。
《蜀山》中的海,不只层次丰富,雄奇壮美,更带有强烈的幻想色彩。若论幻想,当首推“紫云宫”的神砂奇阵,“紫云神砂”为万千生灵精血所化,变化无穷,流荡飞卷,因人生变,俨然竟是活的。其次是海外散仙易周家族的两件航海法宝,第一是“九天十地辟魔神梭”,是一件如意之宝,可大可小,一旦施展,便能放大,人物钻入梭中,梭身上的金属叶片层层展开,如现代涡轮一样神速旋转,不只能辟开海水,还能辟开地底土石乃至于火山熔岩,不只是潜水艇,更是潜地艇(注:这在中国幻想中极少见,貌似仅在《哆啦A梦》里见过),唯一的缺陷是动静太大,金叶转动时有风雷之声,容易被敌人发觉。第二件是“碧沉舟”,通体如一整块最纯净的碧玉雕成,进入舟中,能清晰看见舟外景象,潜入海底时,舟身放出千丈光芒,洞烛幽冥,将海底鸿蒙幽暗的景象照彻,因为光芒中蕴含神力,故而海底巨鱼长鲸、蛟龙精怪均不能近,水火风雷也无法侵袭。总的说来,实在是最理想的海底观光游艇,剑仙们曾经乘坐该舟,就近观看了海底火山的喷发,舟外水火交煎,炙热无匹,舟内却是碧光莹莹,一片清凉。
末了,还有一种海底电梯似的法宝,如一座亭子,人物驻在亭内,念动法言,那亭子便如风驰电掣,冲波而出。虽不似前面法宝那么绚丽神奇,仍是很有意思。至于贝阙瑶宫,鱼龙潜跃,壮丽恢宏,奇想纷纭,常人难得一想的奇妙建筑,瑰丽海景,在还珠笔下却是比比皆是,因其太多,反而不足为怪了。
写稿机器就是杀人机器
温瑞安
(本文字数:1690)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1期
字号: 【大 中 小】
大家都知道,武侠小说,一度非常兴盛。经典武侠小说,成为了电影剧本改编的火药库,成为电视剧争夺的阵地,更成为报纸杂志的王牌。有的读者,买那份刊物,订那份报纸,就是冲着那每日一段的武侠小说而来的;有的观众,买票看那一出戏,赶早回家打开电视追那一段剧集,就是冲着自己喜爱的那一部武侠小说而去的。
当然,当时电脑还不流行,“老翻”也没那么多,网上电子书也不会有版权的没版权的免费任看。其实,那时节,武侠(流行)小说家的收入,水涨船高,更为可观。
1949年以后,武侠小说创作与出版,东边日出西边雨,在内地一度成为文学上的毒草,在港台则成为商业上的香花。据说最鼎盛之际,港台武侠作家,恐怕不少于五百人之众。话说一个招牌砸下来,街上给砸中的五个里有两个是武侠小说家,两个是武侠小说读者,还有一个是武术指导、武馆弟子不定。相关武侠刊物,销量走俏的,也不下于十几种。更重要的堡垒是:报纸杂志多每日连载武侠小说,有的小说还一稿数发。港台理所当然,连美加泰新马澳,只要有华文报纸杂志发行的,都可以看到一块块豆腐干大小的武侠小说连载——好吃的豆腐自是人人爱吃,闻香下马、下车,礼贤下士去求稿,千金易得,一稿难求,但难吃的豆腐有的还是臭的,不过,也有人是这调调儿的拥趸,逐“臭”为乐。
当然,豆腐有做的香臭、嫩硬之分,武侠小说也是。不是人人都像金庸那样能够一笔写红一份报纸的。不过大家有数可计,当时稿酬,若以最低的千字20元港币计算(在1960、1970年代,币值近于今天十倍以上,即是200元或更多),就说一稿能在新、马、港、台、澳外加一地刊登吧,算来也有每个字一块多,实在是相当“高档”的收入,何况万一还有电影、电视(当时还没有电玩、网游、电子书)的版权,那可是更丰厚了。
你就别说了,像这样一稿数发的(当然,也常常是登了不予分文的,在海外报刊,既然太阳照常升起,就常做这种“稿照发,稿酬照常不付”的事业。也听说有的付了,但给编辑“吞掉”了,温巨侠自己少时就常遇这种事),很多武侠作家都能优而为之。就别说金庸、梁羽生了,诸葛青云、卧龙生、柳残阳、秦红、倪匡、蹄风、金童(有几位作家用了不同笔名,有时他们自己也难分谁谁谁),都能左右开弓发展,花开遍地刊登。难怪,港台有几位的作家写字(当时没有敲字这一说法)撰稿,就像缝纫机似的,纸动笔动,就是头不动,纸上以杀人打斗为乐,比机器还快。那是写稿机器,也是赚钱机器,至于素质嘛,这儿就点到为止。
到后来,古龙大红之际,更不消说了。他的作品,写一部,拍一部。当时议价,50万元台币一本。但还是不够“货”,都卖完了,光是邵氏(拍摄)加楚原(导演)就拍了几十部,都叫座。台湾制片人抢风,威迫利诱,只要古龙愿意,版权费马上现款恭敬呈上。这样发展下去,古龙也疲于应付,所以只开口讲个故事,说个书名,就有钞票滚滚而来。甚至有人代笔、代写,所以才有《情人,看刀》、《菊花的刺》、《一剑刺向太阳》、《白玉雕龙》、《那一剑的风情》等作品。
其实这还不算威风的。像东方玉、卧龙生,他们在台湾大报连载的作品,蒋介石都在追看。有次卧龙生病了,开了天窗,蒋问起何故,知他病了,马上专车送入荣民医院,专科大夫治疗,一切免费。好玩的是,连主治大夫都是他的读者。
也有盛传像武侠小说家倪匡买卖版权,光是“卫斯理”和“白素”五个字,就卖了五万元(1980年代初)。大家啧啧称奇,尤其新马同文,认为大富大贵,莫过于此。温巨侠却十分市侩,不能苟同;皆因自己也有小生意,小本经营二十余年了,合股谋利的连锁店也有十几年了,还算小赚填肚皮,还算有个市侩计算的草包脑袋。你算一算这是倪匡超过六十部科幻小说的主角人物,别人下订五万元就拿去版权了,拍成多少都可以,而原则上你却不能再出售了(除了限定短期版权),这多划不来呀!
也有人找过温巨侠,当然不卖。“四大名捕”卖断冷血追命铁手无情,多少钱都决不干。赚钱的生意,杀身成仁都有人做,但赔本的,就只有侠义中人肯干了。
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碧晚枕
(本文字数:2608) 《今古传奇·武侠版》 2007年第21期
字号: 【大 中 小】
七月:过雨荷花满院香,沈李浮瓜冰雪凉
又一期“江湖一家亲”和侠友见面了,今天小碧在拆信的时候,发现两封老厚的读者来信,这位名叫耗子的可爱侠友将四个月的评刊攒在一起了,整整写了12页!字迹工整,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