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嘴里说着,手底下却不敢稍懈,一支拐杖瞬间已使出了五招,直点对方要穴。
白衣女听他道破了自己的武功,情知遇上了对手,当下也不示弱,展开独门招式,间或夹以双煞指,频频向老儿施出煞手。
两人战了三十个回合,白衣女不耐起来,猛地吸口真气,把功力提起了八成,施出全身解数,迅猛向老儿进攻。
蓝人俊仰躺在瓦楞上,头朝外沿一方,脚朝屋脊,因此头低足高,身子似在往下徐徐移动,把他吓得魂魄飞天。
要是头朝下栽到地上,他还有命么?
他连忙闭气不动,想减缓向下移动的速度,但还是一寸寸地往下移,一忽儿头就悬了空,把他惊得大叫起来。
“哎哟,老丈,在下要摔下去了?”
没人答应,也没人管他。
他这才注意到周围已无人声,只剩下他自已一人了,不禁绝望地奋力一挣,大叫一声,忽然发觉两手能动,便急忙抓住两边瓦楞,但他动作过猛,身子又往下冲,瞬间便掉了下去、头下脚上,若是着了地,哪里还有命?
急切间他收腹凌空翻了个筋斗,猛吸口气想保持平衡,结果虽然摔到了地上,却没有将他摔伤,只在草丛里跌了个扑爬。
这是他猛练紫做二元导引术的结果,然而他自己并不知道。
一扑到地上,他发觉胸前有什么东西梗住了,一个翻身,坐了起来,伸手往草丛里一探,马上就知道是一册手抄书。
咦,什么人把书遗失到了这儿?
读书人爱书,这是通病,他顺手将书揣入怀中,再打量周围。
他发现自己站在庙后,二十丈后传来白衣女的娇叱声,还有拄杖老儿嘻嘻哈哈的声音。
嘿,他们还打着呢,此时不定更待何时?
他刚往庙前绕过去,忽又想起这怎么走得了,人家在前面厮斗呢。
干脆往山上去,躲他个一两天再说。
他迅速往山上奔去,直找到一个避风的山凹,才停下来练地的辟谷功,以煞煞肚中的饥火。
待他醒来,天已大明。
他仍不敢下山走路。生怕再遇上白衣女。
胜中饥火虽然稍敛,仍然难受得要命。
想起昨晚拾到的书,便从怀中摸出。
书卷发黄,十分陈旧。
翻开一页,只见上书“煞魔剑谱”。
再—页页翻开粗看,都是蝇头小楷,字迹十分端正,再后几页则是图形,画着一个和尚在使剑,各种姿式均有,还有腾空跃起在空中挥创的动作。
他想起枯骨道人与阴阳二判的对话中,曾提起剑谱二字,似乎为了剑谱他们厮打起来。
莫非就是这本东西?
如果是阴阳二判丢失的,那就该还了主人,只是不知该到何处去寻他们!
闲着无事,他翻回第一页,认真读起来。
开篇就道:“庄子曰“示这以虚,开之以利,后这以发,发之以至。”
接着论述道:“此乃煞魔剑法之要旨,欲习本剑谱,必先对此作一番揣摩。本剑法所有招式,皆以此十六字为精髓,倘无领悟,习本剑法无益,然要领悟,非人人所能为之。”
蓝人俊仔细想了想,觉得书中所言,未免太过,这十六字的意思并不难懂,为什么不能人人领悟?
看下去,接着写道:“能悟十六字真言之三成者,武功已达一流,能悟七成者,剑法已达上乘中之上乘,能悟十成者,天下鲜有对手矣!”
他不禁哑然大笑。
他想,这十六字真言我不是一下就悟通了吗?难道就天下少有敌手啦!
前八个字无非是说,以假动作指引对方,然后一剑得手,后八个字无非是说,在对方后出手,但要比对方先打到。
仔细一想,又觉得这十六字当真不易做到。人家快,你能比人家更快么?你以假动作引人,人家不会以假动作引你么?
他大感兴趣地继续读下去,越读越觉得无趣。
原来,这剑谱实在难学。
每一把式都必须提气顺气,贯注内家真力,说到这方面,他觉得和紫微二元导术讲的气理有相吻合之处,并不难懂、难的是剑招的变化和飞跃纵身的招式,他既不懂招式又不会轻功,只好看完一遍了事。
下得山来,已是中午。
日头高照,天空无云,他大步沿官道走去。
…
第 七 章 天马引路
蓝人俊终于到了黄山。
这一路也确实太辛苦,他到饿极熬不下去之时,便到寺庙抄经化斋。
由于他饥火难熬,就拼命练功,待他行到黄山之际,居然已将阴功练得小成。所以,越到后来他辟食的日子越长,走路时精神越健旺,饥火的逼迫已远不如他出行之日。
他根本没想到打主意到黄山这办法是再好不过的练功法。若是他呆在个固定的地方,成效绝不会有如此快速。因为走长途消耗精力,他扔命练功以抵饥火,练功时间既长,收效又甚大,做到了别人难以做到的事。
他如果懂得书上所说,便可改练阳功,但他只知拼命习练阴功,不料这样做的结果对后来的阴阳二劲合一,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
再说他到黄山之后,因黄山自古无路,他又不曾来过,问樵夫何处峰最高,樵夫劝他不要妄想登高,山势奇绝,又有野兽一旦迷路,只怕再也下不了山。
他谢过樵夫,只管往上走去。
冬季刚过,万木复苏,自有高人雅士登临黄山,他匆匆避开游人,独自往僻静处走去。
七据八拐,哪里路难行就往哪里去。
也不知爬了多少时候,只见日已当午,他并不觉得累,依然健步登高。
又走了一个时辰光景,早没了游人踪迹,便找了个避风的地方,坐下来歇息。
他想,此处谅无人再来,何不就在此练功习艺?
他从怀中取出《紫徽二元导引术》和《然魔剑谱》,把剑谱放在包裹里,捧着“导引术”仔细阅读。
他早就背熟了上面的文字,只有后面一章未读。这一章讲的是如何运功伤敌之法,他看得津津有味。边看边想,然后开始习练。
也不知什么时候,太阳己西斜。
他又起身找到个小山洞,便钻进去睡觉。
第二日,他烧了堆火,把带来的馒头烘烤热了,一气吃下三个,准备十天后再下山采买,他要在十天内辟谷。
八天过去,他感到有些吃不消,寻思着我点野果充饥。怕走不回来,便将包裹背上,出去寻找吃食。
绕来绕去,足足走了一个时辰,山是越爬越高,就是找不到吃的东西。
忽然,“哧”一声,从岩石后蹿出一条怪物来,此兽非驴非马非牛也非羊,纯粹是个四不象,可又有四畜的长相。
你瞧它,头似羊,耳似驴,颈背有鬃毛象马,四个蹄子又象牛蹄。
他怔怔地瞧着这只怪物。
怪物也愣愣地望着他。
两下相视一会,怪物慢慢转身,悠哉悠哉慢条斯理地径自回去,不时扭头瞧瞧他。
他心中一动,山上的野兽不是食肉,就是食草茎水果,这怪物并不来咬人,大概也属食草木水果之类的温驯动物,何不远远跟着它,也许能找到些水果充饥呢。
于是,他也徐徐前行,跟着怪物。
怪物见有人跟着,渐渐快了起来,蓝人俊也赶快加快脚步,如此又跟了半个时辰。山势越来越险峻,他渐渐跟不上了。
怪物引逗似地停下身子望他,又激起了他的好胜之心,急急迈步跟上。
当他走到离怪物不过三丈远时,怪物重又跑了起来,一会就没了踪影。
他气得大骂道;”好个不知理的东西,只管自己跑了!”
忽然,有人说道:“后生,你跟着天马到何处去?”
他吓了一跳,怎么此地还有人说话。
回转身来,只见一个白发皤然、长髯垂胸的老人在丈高的岩石上正望着他。
如此高龄,居然还爬得动山,这使他又惊又佩,不禁肃然起敬。
“老丈,在下有礼了!”他长揖到地。
等他抬起头来,老翁己立在咫尺。
他又被吓了一跳。
“后生,你来天都峰作甚?”
这里就是天都峰,他不胜惊愕。
“在下登临黄山,是有番打算,这说来话长,老丈且请坐下一叙,如何?”
老翁须发皆白,两道白眉修长,面相慈样,令人顿生信赖之感。
他微微点头,寻块圆石坐下。
蓝人俊道:“老丈,来山上观景么?”
老翁笑道:“每年夏秋,老朽都到黄山小住,冬天则下山避寒。”
蓝人使道:“在下到黄山,实力练功而来,以助人报家仇。”
他把在洛阳的种种情形说了,又把旅途上的遭遇讲述一番。
说完把他抄的《紫微二元导引术》和拾得的《煞魔剑谱》递给老翁看。
白眉老翁翻了翻导引术,微感惊叹,道:“此乃道家上乘练气之法,你从何处得来?”
蓝人俊把抄经时见有辟谷之功,为节省饭钱而习练的经过说了。
白眉老翁叹道:“福缘泽厚,不可求也。”
接着问他为何追赶天马,他把肚子饥火难熬,想随天马找些果子的打算叙述了一遍。
老翁微一沉思,道:“足下随老朽来,洞中还有些野果可以充饥。”
他跟着白眉老翁继续往高处攀登,无论如何使气,总是落在一两丈之后。
而人家老翁,就如在平地上漫步一般。
如此前行了半个时辰,到了一个山洞前停下。
白眉老翁道:“这就是老朽栖身之地,足下请吧。”
进入洞中,顿觉有些凉意。前行五丈,往右拐又走了两丈,到了一个壁龛似的浅洞里,光线不如外间明亮。
老翁让他在石凳上坐下,找了些不知名的野果出来给他吃。
野果有的甜有的酸有的苦涩,他也不管好吃不好吃,囫囵吞枣咽下肚去,解了饥火。
白眉老翁见他吃完,问他练功情形,他照实说了一遍。
白眉老翁又感惊讶,他居然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