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卐"字旗的陨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卐"字旗的陨落- 第1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能做到。”

凯塞林虽然知道败局己定,但为了让希特勒放心,仍充满希望地答应夺
回失去的大桥,将美军赶回莱茵河西岸。

其实,希特勒完全没有理由发怒,如果不是他那固执己见的命令,龙德
斯泰特就会及早将部队撤回西岸,早日炸掉桥梁,也不会使舍勒犹豫不决。

但是,大桥的失去意味着纳粹德国在西线拥有的最后一道天然防线——
莱茵河——的丧失。现在,英美同苏军一起把他们压缩在菜茵河与奥得河两


条大河之间约600 公里宽的地带内,最后一线希望就是死守德国的心脏——
柏林。


第四章把柏林大门的钥匙交给谁

1.蒙哥马利想骑着白色战马进入柏林,但就在这时,艾森豪威尔却
猛地勒住了他前进的缰绳
大举横渡莱茵河取得的成功,使蒙哥马利踌躇满志。1945 年3 月27 日,
他宣布了下一步的军事计划,命令他的部队使用最大量的装甲武器,大胆挺
进,直指易北河。在给艾伦·布鲁克的电报中他作了进一步说明:“我的目
标是向易北河挺进。。我的战术司令部移动的路线将是韦塞韦——明斯特—
—赫尔福德——汉诺威,从那里经过高速公路直捣柏林,我希望如此。”

那一天,他的部队在莱茵河对面的桥头堡已发展到深25 英里、宽35 英
里,他已投入20 个师和1500 辆坦克。霍布斯和巴顿的部队已与辛普森的部
队汇合,形成对鲁尔的全面包围。这样,他们就能进行期待已久的对适合坦
克作战的下萨克森平原地区的突破,把战线径直推向易北河和柏林。

然而,就在次日夜间,他收到了盟军最高统帅文森豪威尔写给他的信。
要他一旦完成鲁尔的包围,就把辛普森的部队还给布莱德雷,而布莱德雷则
正在向莱比锡发起进攻。蒙哥马利今后的任务就仅仅是“保护布莱德雷的北
翼”了。

这封信不禁使蒙哥马利目瞪口呆。

把辛普森的部队归还布莱德雷指挥,这是早晚的事,因为此事在英美之
间争吵了几个月。使蒙哥马利大惑不解的是,艾森豪威尔竟改变了让他攻占
柏林的计划。

攻克柏林显然是盟军从1942 年在北非开始的攻势的顶点。西方报界,
英、美两国人民普遍认为盟军远征军最高统帅部正指挥部队直指柏林。

事实也是如此。1944 年9 月,当英美联军即将挺进德国时,最高统帅部
的参谋们草拟了一份最后攻势的建议:“我们的主要目标必须是及早攻克德
国最重要的目标——柏林。”明确规定由蒙哥马利指挥的第21 集团军群向鲁
尔以北挺进,直取柏林,而让布莱德雷的第12 集团军群担任支援任务。

3 天后,9 月15 日,最高统帅签署了这个计划,并在给蒙哥马利的信中
强调,希特勒的首都作为德国残余力量的象征,在政治上和心理上是根重要
的,曾明确指出:“柏林显然是我们的首要目标。”

蒙哥马利想骑着白色战马进入柏林,但就在这时,艾森豪威尔却猛地勒
住了他前进的缰绳。

这个短见的美国佬!

其实,艾森豪威尔是很有远见之明的。

1945 年2 月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会议,是在法西斯德国全面崩溃前
夕,苏、美、英三国首脑举行的一次安排战后世界的重要会议。会议的中心
议题是如何分割德国问题,而分割德国的第一步是划分三国的占领区。

艾森豪威尔虽然未参加这次会议,对如何划分三国占领区的原则与结果
一无所知,但他却用自己的头脑与经验作出了惊人的预见。

2 月5 日,美国第1 集团军日志中就记载了这样一件很蹊跷的事:这天
上午,最高统帅预言俄国人将在3 月31 日即可攻克柏林,并以此打赌,赌注
是10 美元对30 美元,甚至规定如到期柏林未被攻克,他就必须立即将赌金
一次付清。

这是一个天才的预言。


因为几小时后,就在这天下午4 点,远在克里米亚召开的雅尔塔第二次
会议上,三国首脑最终作出了如艾森豪威尔所预言的三国占领区划分方案。

这次会议是由罗斯福总统主持的。

总统首先提议大家讨论有关德国的政治问题。德国战败以后,瓜分德国
是问题的主要点,由苏联、英国和美国代表组成的欧洲协商委员会曾经讨论
过这一问题。欧洲协商委员会已经主张在战后把德国分成三个占领区:东部
的三分之一归属于俄国,西北部的三分之一割让给英国,西南部的三分之一
给美国。英国和俄国同意了这个方案。但是,罗斯福不满意西南部的恶劣水
土,他还没有签字。

在总统提出意见之后,斯大林表示,他想把瓜分德国的问题当场解决。
参加会议的人感到惊讶的是,强烈反对这样做的不是罗斯福,而是丘吉尔。

首相说:“今天提出的问题是,您想要怎样分治德国?我觉得,回答这
个问题,我的准备不足。”这意味着对问题要进行深入的研究。“我没有非
常固定的看法,我希望把问题认真地研究一下,如有可能,在和我的两个伟
大的盟国取得一致的情况下把问题明确下来。”斯大林坚持要立即作出决定,
丘吉尔则有力地反驳说:“我不相信能够讨论出一个恰如其分的瓜分方案,
这个问题应该拿到和平大会上去讨论。”

“你们两位说的是一回事。”罗斯福劝开两个对立者,以仲裁的方式,
不紧不慢地插话道:“如果向全世界提出这个问题的话,可能会有一百个分
割的方案。然而我仍然希望我们把这个问题限制在我们这个范围,并且从明
天起,由三国外交部长就一项瓜分方案作出建议。”

“你是想说,一个研究瓜分问题的方案,而不是瓜分方案本身?”首相
紧接着问。

“是的,研究瓜分问题。”

实际上,斯大林与丘吉尔的争论远没有结束。在讨论战争赔偿问题时,
两位又争得面红耳赤。丘吉尔说:“三国外长明天就可以讨论赔偿问题了,
然后向大会汇报。不过,我赞成这样的原则:我们每个国家按需分配。”

“不!”斯大林立即反驳说:“我认为另一个原则比较好:按功分配。”

结果不出艾森豪威尔所料,雄狮般的斯大林战胜了残废的罗斯福与年迈
的丘吉尔:易北河从北到南将德国一分为二,明确规定易北河以东将由俄国
人统治。

是的,这是一个天才的预言。

但是,预言归预言,现实归现实。当雅尔塔会议作出决定后,盟军命中
注定要放弃攻占柏林,艾森豪威尔在战略上几乎没有选择的余地。

因为,这将是不可侵犯的分界线。

盟军最高统帅决定放弃攻占柏林,除了政治上的原因,还有一些直接的
军事因素,其中最重要而又最简单的正如他自己所言:德军无条件投降后,
才算完蛋。

最近几个星期,情报部门报告说,纳粹打算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建立起
避难所,希特勒将在那里指挥游击战争。报告宣称:“阿尔卑斯山由于其地
形的性质本身,实际上是无法攻入的。这里有着天然的屏障,这里有着迄今
为止所发明的最有效的秘密武器;在这里,军火在不怕轰炸的工厂中生产,
粮食和装备储藏在其大无比的地下侗,一支经过特别挑选的年轻部队将接受
游击战争训练,这里足以装备和指挥整个地下军从占领国手中解放德国。”


这份报告有夸大成分,但是德军组织“民族堡垒”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因为有那么多的德国青年狂热地崇拜希特勒。阿尔卑斯山易于防守,艾森豪
威尔担心,希特勒能够从他的山中据点,纠集在德、意的残余部队,把游击
战斗无限期地坚持下去。艾森豪威尔想迅速、干脆、利索地结束战争。为了
达到这个目标,艾森豪威尔认为盟国远征军必须占领阿尔卑斯山。他认为,
这可能是一个比攻占柏林更重要的战略目标。

在盟军司令员中,布菜德雷对最高统帅思想的影响是最大的,特别是战
争的最后几个月,最高统帅部的军事计划中都留有布莱德雷战略思想的痕
迹。

那夭布莱德雷来吃午饭,正用餐时;最高统帅递给布莱德雷一封蒙哥马

利陈述自己进攻柏林的信,问他有什么意见。
“别人我管不着。”布莱德雷喜形于色地说:“我个人另有一个计划。”
接着他陈述说:第一,他要求把美国第9 集团军调回来;第二,他不会

向柏林进军。
“为什么呢?”最高统帅想听听这位老朋友的想法。
布莱德雷答道:“我估计攻占柏林我们将付10 万人伤亡的代价。”他接

着强调这一点:“仅只为了西方盟国的威望和影响而不惜大量流血,代价确
实太高了,况且东德已划归苏联,即使盟军进入柏林,仍要退出而让别人接
管,这又何必呢?”

“OK,就这么干!”最高统帅扔下正津津乐道的布莱德雷,走人了。
艾森豪威尔命令执行最高统帅部1944 年9 月下达的计划,重新签署了一

个结束欧洲战争的新计划。这个计划没有提到柏林。
这是引人注目的。
在3 月27 日的记者招待会上,一名记者问艾森豪威尔:“你认为谁先进

入柏林,是俄国人还是英美联军?”
艾森豪威尔回答:“单从哩数看,你就知道是谁了。”
记者又问:“这是否意味着改变了盟军1944 年9 月挺进柏林的计划?”
艾森豪威尔仍然回答:“单从哩数看,你就知道‘是不是’了。”
“谢谢你,将军。”这位记者满意地坐下。
人们明白,艾森豪威尔之所以改变攻占柏林的主意,主要原因是1945

年3 月的军事形势大大不同于1944 年9 月。在9 月份时,红军还没有打到华
沙,离柏林有300 余英里,而盟军远征军的距离大致差不多。到了1945 年3
月,盟军远征军离柏林还有200 多英里,而红军离柏林只有35 英里。

决心既定,艾森豪威尔于3 月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