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远征欧亚-美军反法西斯著名战役纪实- 第8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斯科尔策尼走后,约德尔便奔向“狼穴”,向希特勒汇报这次西线之行。 
  “鹰巢”会议 
  希特勒向斯科尔策尼交代完任务,又想起桥梁建筑问题,操起电话把军备和战时生产部部长施佩尔叫来。他先把这次攻势计划介绍了一下,然后说道:“为此,你必须组织一支由德国建筑工人组成的特种兵团,并且要充分摩托化,以便在联络运输中断的地方,也能建造各种类型的桥梁。” 
  施佩尔听完希特勒的话,面有难色,他知道现在德国工业急剧萎缩,劳动力缺乏,甚至没有足够的卡车可供完成这样一项任务使用。但是,希特勒却不理会他的难处,挥着手臂大声喊道:“把其他一切都抛在一边,不论产生什么后果都无关紧要,它是一场务必成功的大规模进攻!如果不成功,我便再也看不到任何有利地结束战争的可能性了。但是,我们会成功的。”他又添了这一句话,随后便滔滔不绝地大谈不切实际的推测:“在西线突破一点!你瞧吧!这将导致敌人的瓦解和美军的惊慌失措。我们将从中央突破,并拿下安特卫普。于是,他们将丢失他们的供应港口。全部英军将被圈在一个大口袋里,俘虏他几十万人,就像我们以前在俄国干过的那样。”施佩尔刚离开,约德尔就来了。希特勒听完他关于西线之行的汇报,赞赏道:“你做得对,我的将军。必须坚持原进攻计划的目标和范围,坚决拒绝曼陀菲尔将军那个‘小满贯’的设想。”说着,他停住了,想了想继续说道:“当然,还要说服和鼓励那些将士,让他们打赢这次战役。可以考虑推迟一下攻势发起的时间。你安排一下,我将去西线和龙德施泰特和莫德尔元帅谈谈。” 
  “可是,这大危险,盟军的飞机每天都在轰炸。”约德尔担心希特勒的安全。 
  “不,就这样决定了!”希特勒固执他说道。他还要依靠他不信任的国防军去为他作战。 
  1944 年12 月11 日。 
  德军西线日集团军群的一大群高级指挥官被召到龙德施泰特陆军元帅的司令部所在地泽根堡。按计划,担任这次即将来临的攻势作战的师长级以上主要战地司令官,将分别在11 日和12 日两天受到元首的接见。 
  今天是第一天。主要高级将领几乎都到了:龙德施泰特、莫德尔、曼陀菲尔和迪德里希。 
  傍晚时分,所有参加会议的高级将领们在被搜取了腰间佩带的武器和手里的文件包后,登上了大轿车。汽车开上了一条专门用来使那些不熟悉这个地区的人迷失方向的“迷魂路”。 
  大约半个小时过去了,人们被弄得晕头转向。可实际上,他们只走了离出发地点几公里远的路程。 
  大轿车停了下来,这群通常是趾高气扬的人被人领着走进了一座很深的地堡。这里就是希特勒在法兰克福附近的泽根堡指挥所,人们称之为“鹰巢”大本营,1940 年,德军大获全胜的阿登战役正是在这里指挥的。今天,到会的大多数人将第一次听到只有少数参谋官一个月前已经知道的事:元首准备在4 天内在西线发动一次强大的反攻。尽管这次战役的形势和背景都与1940年那次大相径庭,然而战役的地点又一次是在阿登地区,战役的名称又一次叫“阿登战役”。也许这预示着这次战役有一个同样的成功结局。 
  将军们被人领进会议室后不久,凯特尔、约德尔和元首也走进了会议室。 
  希特勒首先向经受了战斗考验的两个师的师长——第9 装甲师师长哈罗德·冯·埃尔弗尔德少将和第116 装甲师师长齐格弗里德·冯·沃尔登堡少将致敬。他俩都被授予骑士十字勋章,并应邀发表了关于部队状况以及对这次攻势的总看法。 
  举行这次会议的房间很大。大约有70 位军官参加了会议。希特勒坐在一张狭长的只有30 英寸宽的桌子旁边,他的右边是凯特尔,左边是约德尔。希特勒的对面坐着龙德施泰特,龙德施泰特的左边是莫德尔,曼陀菲尔则坐在莫德尔的左边。曼陀菲尔坐的地方离希特勒近在咫尺。 
  使曼陀菲尔震惊的是:希特勒本人看上去背已驼了,面色苍白,有些浮肿,好像是一个精神颓废的人。他的脸色十分难看,双手发抖,与上一次在12 月初的会议上的模样相比,他显得更加衰老,成了一个老态龙钟的人。 
  在询问了部队的状况之后,希特勒开始发表讲话。将军们原以为最高统帅会给他们讲一讲反攻的全面军事形势,而元首却给他们谈了一通政治和历史的大道理。 
  他就政治形势问题讲了四五十分钟。他提醒在座的诸位注意普鲁士的胖特烈大帝在同各国联盟作战中所采取的战略和取得的胜利。 
  到会议结束时,会议室里30%的军官——其中许多人是一生中第一次见到希特勒——觉得,希特勒的身体极佳。 
  直到将军们散会时,这个动员演说还在他们的耳朵里嗡嗡作响。尽管他们中大多数人不相信阿登攻势会成功,但是他们仍然决心尽最大的能力去执行元首的命令。 
  第二天,即12 月12 日,希特勒为那些未参加11 日会议的司令官们重演了这台怪异的戏,并把进攻日期作了最后一次推迟。 
  进攻日期定在了12 月16 日,这个日期以后再也没有变更。                                      
第三章盲目轻敌酿灾难       
  乐观的大军 
  盟军强大的1944 年秋季攻势终于因后勤补给、伤亡增加等问题停了下来。百万大军北起北海、南到地中侮,沿数千公里战线排开,与德军对阵。他们需要休息补充,准备对德军最后一战。 
  12 月初,西欧又下雪了。大片大片的雪花,从阴云密布的天空中籁簌落落地飘将下来。一会儿,山川、河流、树木、房屋都笼罩上了一层茫茫的白雪。 
  几辆美式吉普车在这银白色的世界中疾驰着。车上坐着的是美国第12集团军群总司令奥马尔·布莱德雷上将,他要去前线视察他的部队。 
  布莱德雷是英国移民的后裔,童年时,家境贫寒。1911 年,他写信给咸廉·拉克州议员,请他推荐自己到免费的西点军校上学。拉克同情他,满足了他的要求。布莱德雷以优异的成绩于1915 年走出西点军校后,先后任过排长、连长、营长、教官、军校校长、步兵师师长。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到最激烈的阶段时,他赴北非和西欧作战,先后任第2 军军长、第1 集团军司令。诺曼底登陆后,盟军为加强作战指挥,于1944 年8 月1 日设立了集团军群一级的指挥机构,他被任命为第12 集团军群总司令,指挥2 个集团军、7个军、28 个师,与雅各布·德弗斯的第6 集团军群和蒙哥马利的第21 集团军群在西欧大陆形成三把锐利的复仇之剑。 
  在这3 个集团军群中,数布莱德雷的集团军群作战能力强。他手下有两员大将,都是美军著名的将领。一个是第1 集团军司令考特尼·霍奇斯,此人冷静沉着,为人和气,精通战术。他的集团军辖4 个军、15 个师。另一个就是第3 集团军司令、大名鼎鼎的乔治·巴顿。 
  巴顿是美国军事史上的一个传奇式的人物。他生于1885 年11 月11 日,先后进入弗吉尼亚军事学院、西点军校学习,任过副官、营长、装甲旅旅长、装甲师师长、装甲军军长、集团军司令。他为人豪放,具有进攻精神,精通他那个时代的一切作战方法,在北非、西西里和西欧大陆屡立战功,成为德军眼中的“瘟神”。他生前又是美军中最有争议的人物。他性格粗暴却易受感动而流泪;他笃信宗教却又亵读神灵;他最推崇进攻却又小心谨慎,不冒不必要的风险。 
  巴顿指挥着3 个军、11 个作战师的兵力。就是这样一支大军,自8 月1日组建以来横扫法国,直逼法德边境。在11 月份的攻势中,布莱德雷的集团军群仅俘敌就达6 万人,相当于5 个师的兵力。布莱德雷和他的官兵们对战争形势极为乐观:德军每天伤亡约9000 人,每个星期损失约5 个师的兵力,这种兵员消耗是惊人的,无论多么强大的国家也会变得力量枯竭。而且,德国同时在东线与苏军作战,在那里遭受的损失更为惨重。此外,盟军的战略和战术轰炸机一直在不停地轰炸德国腹地的重要军事和工业目标,沉重打击了德国的战争潜力。 
  “战争很快就要结束,或许用不了两个月,德国人就会第二次成为战败国了。”几乎每个美军官兵都有理由这样认识战争形势。 
  但是,在这支乐观情绪弥漫的大军中,却有少数几个人头脑保持着冷静,其中之一就是第1 集团军情报处处长本杰明·迪克森上校,正是他提交的一份情报才使得布莱德雷顶风冒雪驱车到前线视察。 
  情报官的推断 
  美国自从在珍珠港吃了因情报不准而几乎葬送整个太平洋舰队的大亏后,便极为重视无线电情报侦听工作。在英国人的帮助下,美国人凭借他们先进的工业技术,很快掌握了破译敌方无线电机密的手段。布莱德雷任第1集团军司令时,集团军无线电破译队曾在诺曼底登陆时,成功地破译了德军兵力调动的无线电密码,立了大功。破译队的队长名叫威廉·杰克逊,原是一名律师,后随军从事情报工作。战后,他帮助创建美国中央情报局,并任副局长。杰克逊的主要助手有:亚历山大·斯坦迪什,来自波士顿的一位投资分析专家;小塞缪尔·奥尔,来自洛杉矾的一位电子工程师:查尔斯·默宁,来自弗罗里达州的一位律师;阿道夫·罗森格顿,来自费城的一位律师。他们均由情报处长迪克森领导。 
  10 月1 日,杰克逊从德军无数的电报中,破译出一个情报: 
  立即从第7 集团军中抽调坦克后送,具体数字稍后即告。 
  约德尔(签字) 
  这份貌似正常兵力调动的电报实际上正是希特勒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