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二次世界大战初期起,巴顿就用他天生的演说才能来鼓舞士气,贯彻他的战术意图。无论在训练中还是在战场上。无论在胜利之后还是在受挫之时。只要一有机会,他总要发表即兴演说,向将士们讲解战争的目的和作战部署,激发部队的士气,表彰作战勇敢有功者,鞭策激励那些胆小懦弱的人。他讲话一般不用讲稿,信口开河,滔滔不绝,音调非常高,听起来有些刺耳。在许多场合,他的讲话直率泼辣,妙语连珠,但往往粗俗不堪,具有一种狂热的气质。还有一些话则不堪人耳,听之令人脸红。巴顿本人也清楚,自己的粗话是对人的尊严的一种昌犯,但他认为,这对于刺激和提高部队的战斗意志很有必要。他指出:战争本身就不是一件斯文的事情,斯文的人一定打不过那些满怀仇恨和具有狂热精神的人。“美国士兵唯一不具备的气质就是狂热,当我们与狂热者作战时,这是一个极力不利的因素。”因此,他要用粗俗、泼辣和露骨的语言唤起这种狂热气质,努力使士兵们仇恨敌人,以凶猛拼命的姿态投入战斗。
但巴顿并不是不分场合地随意使用粗鲁的语言。除了大量即兴讲话之外,他还经常发表一些正式演说、文告和书面命令,它们以措辞规范、行文典雅和感情深邃而著称,有一种拿破仑式的威严和英雄史诗般的韵味,听罢会使人产生一种荡气回肠、精神振奋的感觉,犹如战斗的号角和长鸣的警钟、又像胜利的召唤和殷殷的嘱托,令人热血沸腾,充满战斗的豪情。但巴顿并不像某些人所说的是一个华而不实的浮夸之人,他是一个十足的实干家,注重用自己的形像和实际行动去影响部队和士气。巴顿常说:“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战场上的将军就是一个演员,他必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部下,并尽力使他们仿效和追随。”巴顿正是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作为无声的语言,向部队传递着自己的信息。
巴顿十分注意深入基层和前线进行实地考察,特别是在军情紧急的时候,他几乎天大都会出现在战火纷飞的前沿。每当攻克一座城镇,他总是冒着炮火同第一批入城部队一道进城。每次两栖作战,他总是不等船靠近浅滩就率先跳入水中,涉水登陆,巴顿从不满足于运筹帷幄和发号施令,他主张:“每个指挥官在自己适当的职权范围内都要身先士卒。军官的级别越高,越应该抽出更多的时间走出去见下级军官,而不要让下级来见他们,除了制订协同作战计划的时间外。”他还认为:如果士兵们知道。将军也同他们一样有被子弹击中的危险,那么他们就会从心眼儿里敬重他,愿意听从他的命令。“从舒适的掩蔽部里靠电话指挥部队的时代已经结束了。”对此,他曾经做过一个形像的比喻,他把一段湿面条放在桌面上,用手指去推,说:“领导艺术就是这样:你从后面是无法将面条推向前的,面条会从中间变弯。前线的士兵也是这样,除非有人率领才行。”当然,巴顿并不是要求指挥官们盲目而频繁地上前线,他认为,将军上前线的目的,一是了解战局实况,二是鼓舞士气,但如果做得太过分,则会失去这两方面的意义。
在战争中,对军队中违令违纪现象的惩处措施很多,也很严厉,其目的在于利用惩处手段造成的畏惧心理,促使将士们履行职责。但在巴顿部队中,却很少使用这些措施,因为巴顿有更为有效的办法提高士气和工作效率,这就是关心爱护他的将士们。
巴顿十分关心部队的生活和福利。他认为,“军官不仅应对士兵在战斗中的表现负责,而且平时也要对他们的健康和需求负责。受到精心照料的士兵会成为最好的战士。”在整个战争期间,他总是尽量调整好部队的生活,以保障他们旺盛的战斗热情和工作效率。在行军途中,只要有可能他就不让士兵们步行走路,而是让他们搭乘一切可以利用的车辆,这一方面可以大大加快部队前进的速度,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存士兵们的体力。在战斗间歇期间。 他总要让部队庄进城镇或村庄的房屋中,换上整洁干净的服装和鞋袜,还要设法让他们进行疗养和娱乐活动。他还经常向战士们介绍各种防治伤病的知识,以保障部队的健康水平,防止非战斗性减员。对于战场上收缴的各类食品,巴顿总是命令尽快分发给各部队,特别是前线的作战部队。他还命令有关部门,保证把将士们的家信及时送到他们手中。
巴顿认为,仅仅从物质上关心士兵是远远不够的,人最需要的还是精神上的慰藉和激励。他曾经指出:“士兵们作战主要有两个因素:对指挥官的英雄崇拜和荣誉感。追求军功和荣誉是优秀军人的天性。”所以,巴顿十分重视用表彰等方式去激励和保持部队的士气。巴顿对部队将士的表彰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授奖授勋,这是战时巴顿做的最多的事情之一,有相当一部分是在战场上进行的,也有的是在伤员的病榻前进行的;二是发布新闻或战报,大力宣传和表扬英雄事迹。这些活动对于提高部队的战斗力确实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所以巴顿一再表示,“我相信拿破仑的一句名言:只要有足够的勋章,我就能够征服世界。”
巴顿关心爱护将士的另一个重要表现是善于团结下属。大胆任用和保护他们。例如,巴顿的指挥机构并不是一个才华出众的班子。但它在巴顿的领导下却发挥出了最大的潜力,做出了优异成绩。对此,巴顿的做法是:对他们的工作给以最大的信任和支持。在要求他们忠实于上级的前提下,巴顿对于下属工作人员给以充分信任,从不干涉鸡毛蒜皮的琐事,而是放权让他们去干,独立地完成任务。如果他们工作出了成绩,他会给以适当的表彰和嘉奖。如果有人受到了委屈和伤害,他定会挺身而出给予保护。当他们得到了晋升的机会,即使再舍不得,他也会忍痛割爱,放他们远走高飞。因此,巴顿的指挥班子团结和睦,工作配合默契,全体人员以精诚合作的精神和求实的态度努力工作,为巴顿部队屡创佳绩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作战方面,巴顿堪称现代史上最杰出的战术家之一,其主要特点是具有强烈的进攻精神。巴顿特别强调装甲部队的大范围机动性,尽一切努力使部队推进,推进,再推进。巴顿在战斗中的一句口头禅是:“要迅速地,无情地、勇猛地、无休止地进攻!”正是这种一往无前的进攻精神,使得巴顿部队在战场上所向无敌,无往而不胜。从巴顿在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来看,他的攻势作战思想主要有以下几点。
强调进攻是夺取胜利的唯一有效手段。巴顿对防御嗤之以鼻,他认为:“谁也不能成功地守住什么。部队进入掩体就等于失败。事实证明,任何形式的防御都狗屁不值,这样做的人都是笨蛋。”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他列举了大量历史事实,如特洛伊战争、马奇诺防线等。相反,他认为,进攻是打击敌人、保护自己的最有效的手段,“在战争中,只要奋勇当先,就会无往不胜,只有迅速勇猛,无休止地进攻,才能保住优势和安全。否则,把主动权交给敌人,我们就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
反对侧翼安全论。由于巴顿部队推进的速度很快,以致其侧翼经常暴露在敌人面前,引起许多将领的不安,他们常常为确保侧翼安全而畏首畏尾,同时,也对那些一时不能攻克的城镇而忧虑重重。对此,巴顿不以为然。他认为,在推进中不给敌人留下喘息之机是获得大捷的重要因素,如果拘泥于侧翼安全和一城一地的得失而拖延进攻,受益者只能是敌人。他主张,不要过分考虑侧翼安全问题,对那些一时不能攻克的城镇也可以绕道而过,只要我军大踏步前进,侧翼安全自然就不会成为问题,那些孤立的敌人城镇即使不会被困死,也会自动放弃或者缴诫投降。巴顿曾对自己的参谋人员说:“还有一件事要求你们记住,对担心侧翼这种讨厌的事不要去管。让敌人去担心他们的侧翼去吧,而我们则不。”
注重进攻的速度。巴顿认为进攻的速度越快越好,因为“战斗的时间越短,我军的损失就会越少,对敌人的打击就能达成突然性,从而取得更加辉煌的胜利”。即使有时推进的速度和连续作战的时间会超过人的极限,但这并不可怕,因为这对敌人更为不利,而且战斗胜利后,我军自然会有充分的休整时间,否则贻误了战机,一切都无从谈起。为了使部队能以难以置信的速度前进,巴顿甚至不允许他的军长、师长们撤退,甚至不允许他们停步不前。他曾经对部下说:“我不想接到电报说,我正在坚守阵地。我们什么也不坚守,让敌人去坚守吧。我们要频频出击,大踏步前进。不论你们多么疲劳。饥饿,敌人只会比你们更加疲劳、饥饿。”
强调充分发扬火力优势。在进攻战中,巴顿始终要求部队要充分发挥人力的优势,不要吝惜炮弹和子弹,他认为充分发扬我军人力可以达到几种目的:杀伤敌人、保护自己、火力侦察和鼓舞士气等。他指出:“你们的火力压制了敌人的火力……我们的迫击炮、大炮只有开火时才是先进武器,沉默时只是一堆废铁。步兵要接近敌人,必须运动才行,而要运动,就必须射击。主要目标尚未发现时,所有的步兵武器火力必须用于搜索敌人可能占领区域。要利用行进间火力,它会降低敌人火力的准确性,提高我军的信心。要向敌前沿阵地射击,跳弹的声音更可怕而且杀伤率更高。在火力下滞留是愚蠢行为。在火力下滞留而不反击则是自杀行为。”
重视后勤保障工作。为了保持装甲部队的连续性大规模进攻,有一个问题始终困扰着巴顿:物资供应不足,特别是油料严重短缺,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巴顿煞费苦心,使出了浑身解数。巴顿十分重视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