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子的历史》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骗子的历史- 第1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千或数百元卖给妓院,时称“养瘦马”,有的女孩虽未沦入妓院为娼,但亦卖给人家作养女,有歌妓之养女,也有咸水妹”(专向外国人卖淫的妓女)之养女。有的被富人家买去当婢女使用,有的成为尼姑的弟子。还有的贩往东南亚一带,成为“猪仔”们的公用妻,下场极为悲凉,与青楼女子无异。  据悉,人口贩子之所以如此猖狂,是因为社会不公,世道黑暗。近代中国拐匪丛生的社会背景,在一篇旧文《内地拐孩的匪徒》中有客观的表述。该文称:自满清末年,政治腐败,横征暴敛,民力憔悴,加上河决大患多次发生,蝗旱之灾连年不断,盗贼时起,匪徒混入。琥珀搭芥,磁石引针,臭味相投,声气遂合。于是拐孩匪徒的基础建立了。光复之后,岁岁用兵,供应差徭,疲于奔命。良懦百姓,竟有远弃家室谋生在外的,幼子弱女流落荒村,寒无衣,饥无食。拐匪乘机行动,以微利作钓饵,以甜言来诱惑。这时,孩童视拐匪如骨肉,东西南北,惟命是从。他们获取厚利,广事结纳,日渐推行,竟达数省……  行贿受贿是拐骗分子上下其手、屡屡得逞的重要秘诀。其名目繁多,计有“献寿礼”,即向官员行贿;“送进水”,即向警察行贿;“送波罗”,即向地头蛇行贿,达到官、警、匪、骗四位一体,沆瀣一气。


第三章  近代骗术种类繁多的行骗术…装骗(图)

认乞丐为父行骗  8.装骗  所谓装骗,就是冒充某人行骗,最终达到以假乱真、诓骗钱财的目的。装骗需要非同一般的演技,否则就有露馅之虞。  民国时期,有一位乡下农民冒充清帮大哥,前往汉口法租界燕子窠吸食鸦片。此人放烟枪、置茶壶、插烟签的位置、拿茶杯的手法,吸烟的姿势,斟茶的派头,完全是黑道正宗。  有清帮弟子瞧见,回去报告真正的黑帮老大,说不知从哪里突然来了这么一位“大哥”,怎么招待他。老大听了不觉一怔,急忙派人去打探仔细。经过详细盘问,假大哥终于露了马脚,极力辩解,声称一切均属巧合,叩头求饶。黑帮老大听罢,气不打一处来,下令处死。后经人劝解,免去死罪,但还是割掉了假冒者的一只耳朵。如果说假冒帮会头目要有相当的胆量,那么,伪扮成差弁、官吏,则要有相当的口才。官场中人,每每堂皇其貌,夸大其辞,没有一定的嘴皮子工夫是难以出人头地的。骗子以骗钱为目的,凭借巧舌如簧的本领,以官吏面目出现,自然可以蒙混过关,骗倒一大批人。上海公共租界九江路的广诚信烟膏店,是商界巨孽。光绪年间,某一日忽然来了一位形似差弁之人。此人声称奉两江总督刘某人之命,来此采办烟膏,须福字清膏数百两。等店里伙计把烟膏放进竹篮后,差弁之人拿出银票一张,让伙计前往钱庄兑现。钱庄以票根未至为由,拒不付钱。差弁闻知,将烟膏之篮寄存在店内,亲自驾车前往。  店伙计一直等到黄昏,不见差弁之人从钱庄归来,顿起疑心。打开竹篮一看,才知道价值数百两的福字清膏已被骗走。  差弁之人之所以伪托两江总督的大名,是因为这位总督大人夙嗜烟膏,每年必派人至上海采办。骗子知悉这一内情,遂有上述行骗过程。  另有冒充官吏以行骗者,或自称禁烟,或自称查检牙帖,或自称巡视酱缸。所到之处,都出示官方文件,证明自己确系官场之人,以衙门出来办事。不明真相之人,每每信以为真,均以巨额钱财行贿。该官吏受贿之后,旋即离开。出示的官方文件确实是真件,只不过是骗取之物,然后借此冒名顶替而已。  在大多数情况下,骗子愿意冒充之人,必是有地位有身份之人,如上述帮会头目,官吏以及封疆大吏之差弁,均是骗子乐意扮演的角色。  权贵之名固然与金钱相连,但骗子绝不局限于此。骗子的目的在于敛财,因此凡能达此目的者,均可尝试之。富商巨贾是社会财富的代表性人物,他们自然成为装骗的对象。


第三章  近代骗术种类繁多的行骗术…假骗(图)

奸商  9.假骗  所谓假骗,就是骗子用假冒伪劣之物骗取他人钱财。假骗与装骗的区别在于,前者作伪工夫用在“物”上,后者作伪工夫用在“人”上。近代上海,有人于道旁设摊,出售香水。商标瓶式,与正规商场几乎一样。一经开启,让路人嗅之,芳香无比。有一外地人,名叫张仲康,刚至上海不久,在路边摊子上看见香水,相信是佳品,一次购回三瓶。到旅店后,打开一看,全是白水,这才知道卖香水之人让人所嗅之瓶,是真香水,特借此为诱饵以愚人。近人徐珂在笔记野史中指出:“商品之伪造以罔利者,多矣。冒牌也,仿式也,因无论已。及又有冒海外华侨之姓名以制物炫售者,人为所愚,利市三倍,初固无其人也。久之,有涎其市而诈欺者,自称为华侨之遗族,以贫乞倾助,若不允,当控于官。其人不得已,乃资以万金而去。”  清末明初,既有骗子伪称华侨者,也有骗子伪造国货以敛财。宣统年间,提倡国货之声不绝于耳,爱国商人纷纷响应。但是,仍有奸商出售外国商品,包括绸缎、烟草等等。他们变换手法,以骗取国人的信任。其装潢,其牌号,皆用国文。所登广告,亦极言外货充斥市场有十害无一利,本店物品之原料皆取材于国内,热心君子若肯购买之,也是爱国御侮、杜塞漏卮的一种行为,云云,吹得天花乱坠。果然有效,数月内营业额直线上升。  在中国文化的评判标准里,商人的地位极其低下,动辄称以“贱商”、“奸商”,似乎“无商不奸”、“无奸不商”这样的同义反复就是商人的权威定义。  翻检近代史料,不难发现商店确乎是骗子行使假骗手法的重要场所,商业行为大量充斥着欺诈。以匾语为例,药店有悬挂匾牌以自吹自擂的嗜好,或书“上池神水”,或写“刀圭圣药”,落款之人皆是负有时望之达官贵人。实际上,这些社会名流深居简出,也不知道自己的大名被人盗用,因而不见不闻而任其作伪。于是乎,愚蠢之人都以为真是神水、圣药,大量购买,信以为至宝。另有商店,所用招牌与他人相同,只不过在招牌上的某字旁加上某偏旁部首,目的在于混淆视听以行骗。  利用广告行骗,是较为常见的骗术。商店在报纸上所登广告,每以他人赞美之信函罗列其中,或以真迹摄影表明其商业声誉,包括发函人之人像,邮政局之图标,人名地名手迹职业,应有尽有。有知悉内情者披露,甲地某商店自拟函稿,连用邮票寄往乙地,找一人书写以付邮。至于人像,则是往照相馆中搜买一张日久弗取,不知是谁的照片,为之取名某某,旁列颂扬之语。这就可以欺骗社会上昏庸无识之辈,以为该商店之物品货真价真。  摸奖是刺激消费者掏钱购物、促销商品的妙方,但是商店奖券也有作伪者。近代某省某街有一西式大商场,其所陈设出售者,药品占多数,香皂、香水次之,玻璃器皿以及其他零星杂物又次之。开张之初,前往购买者争先恐后,途为之塞。因为商场门前高悬重奖旗帜,标明谁获优等奖券,奖银千元。其他奖券,皆有奖品。只须购买值银五角之物,即可赠奖券一张,券上载明何物,即以何物奖之。但优等券只有一张。某甲抱着试一试的态度,拿出五角银币购买药品,即拈奖券。撕开一看,得香水一瓶。但合计药品与香水,尚不足五角之值。某甲遂生疑心,认为奖券有假。不久,某乙从外面走入商场,也出五角银币购物。等他拈券,忽作狂喜状,大叫:“千元优奖,舍我其谁!”然而,此奖券似乎不是从摸奖匣中而出。某乙当众撕开,果获千元,店主即取银如数予之。某乙得奖后,转身往外走。某甲疑其有异,尾随其后,看见某乙出门后,随即绕道来到某街,仍由商场后门而入,这才知道获大奖之人本是商场行骗之同伙。  商场假戏真做,实为表示其确有信用以掩人耳目也。  滋补强身,延年益寿是中医理论的精萃,上至权贵,下至普通百姓,无不热衷此道。骗子利用人们的这种心态,在药品上大作手脚,以劣充优,以假乱真,尤以人参为烈。  人参乃药材之中的名贵品种,最能滋补精、气、神,有挽回造化之功效。譬如一个人快要断气,若让他喝下一口参汤,可以延长一下他的生命。吉林、高丽所产人参,是参中极品。  据称,民国时期的吉林和营口地方,每逢参货上市,农民挑担负筐蜂拥而业,价格很便宜,只要二三块钱就可购买一百斤。这种参不是真正的野人参,而是人工种出来的赝品。参客购下后,经过烘焙技能和装潢手续,就可充作野参,到了上海,一转手可获利千倍。另有一种滑头参号,间接向参客批发若干斤,外加牌号和装潢,再陆续卖出去,其获利也不小。至于购买者吃后有没有效果,则概不负责。  与假人参相仿,假书画也可使骗子一本万利。中国人素有收藏名人书画的嗜好,但在书画市场,从来就是赝品满天飞。  一般稗贩之作伪者,对于古人书画,均有法仿造。纸张颜色、铃记朱印、装潢格式都可摹仿,和古人真迹毫发无二。他们在市场上兜揽混售,门槛不精的买客常常受他们的愚弄。须逢到真正识货的专家,才可以辨别真伪。  即使在世的书画名家,也有骗子摹仿他的笔迹铃记,以赝品在市上混售,眼光短浅之辈难免被他蒙蔽。如到扇子店去购买,才会不被愚弄,该店有一口号叫作“包真不包好”,表明书画是真品,不过不分高下好歹罢了。  难怪近人感慨万分:“书与画本为雅人深致的东西,不料也有种种黑幕在内,古人地下有知,必要叹息痛恨哩!”  钞票的价值在于,它是一切商品等价交换的媒介,是一种代表社会财富的特殊商品。在所有的伪造商品中。假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