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的法西斯国家。
是佛朗哥有“保卫和平”的善意?或是他早就料到轴心国必遭失败?如果都不是,那么西班牙作为欧洲三大法西斯国家之一,而且在刚刚结束了西班牙内战又和德、意结成了友好关系时,却又为何不和德、意同步而要独树一帜呢?
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国内政治和经济存在危机。当时,西班牙刚结束内战,经济状况十分萧条,人心浮动,必要的工业材料和设备进口量不足。黄金、外汇储备十分短缺。政治方面,共和派、君主派右翼集团和共产主义者左翼集团所组成的社会力量及其影响不容忽视。
另一种说法是,佛朗哥不参战是因为同盟国在利诱、拉拢他,西班牙拥有直布罗陀、丹吉尔这些特殊的地理位置,这很令盟国担心。如果西班牙站到轴心国一方,一定会控制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与地中海航路将会中断,后果不堪设想。为此,1940年3月,英国同意贷款给西班牙200万英镑,并允许它从盟国进口某些禁运的工业原料。1941年初,美国以红十字会的名义给西班牙送去食品和药物,价值150万美元。随后,罗斯福又设法让国会同意放松美国商人向西班牙输出石油的控制。
第三种说法是,佛朗哥只是反对苏联。因为支持西班牙国内左翼力量的正是苏联。
人所共知,德军当时在欧洲几乎是如入无人之境,只要战争需要,不管是对什么国家也都会采取行动,而面对西班牙的这一“不轨”行为,它怎么会一反常态,变得如此宽宏大量了呢?而佛朗哥为什么能在关键时刻,出乎意料地放弃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呢?凡此种种,令人百思不得其解。
第三部分 军事第34节 苏联参加朝鲜战争了吗?
苏联参加朝鲜战争了吗?
很多史学研究者认为,苏联实际上参与了朝鲜战争,至少可以说是秘密参与了朝鲜战争。
持苏军参战观点的研究者认为,至少有三个方面的因素使苏联最后决定派飞行员参战:首先,苏联方面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前说明空军不参与作战的理由时说“没有准备好”,并没有把话说死,在支援中朝抗击美国侵略和不与美国发生直接冲突之间,找了一个微妙的平衡点,给自己留下了进退的余地。
其次,美国的姿态咄咄逼人,迫使苏联考虑秘密参战。
再次,苏联从当时苏美冷战的全局考虑,认为不能坐视美国在远东扩张势力,有必要以直接参战的方式,支援在空中力量上处于明显劣势的中朝方面。这可以说是最直接也最关键的一个因素。
历史的车轮滚动到20世纪的最后十几年,“苏联空军参加朝鲜战争”这一重大机密才逐渐出现在人们的言论和著作中。
1988年,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的高级智囊人物赫伯特谈到朝鲜战争时语焉不详地说:“我们必须保守住这个秘密(苏军秘密参战)。当时一旦把它揭露出来,我们就会受到巨大的压力——要我们对俄国发动一场战争。”
2000年2月,中国一级战斗英雄、前空军司令员王海上将在《我的战斗生涯》一书中写道:“战争初期,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还相当年轻、弱小,空战主要是苏联空军打的……没有苏联空军的大力支持,中国人民空军就不会发展得那么快,志愿军空军也很难取得如此辉煌的战绩。”
当然,历史上还有许多不明之处。只有更多的资料被解密,才能更好地回答这些问题。
第三部分 军事第35节 美军在海湾中为何未将萨达姆推翻?
美国政坛父子总统并不多见。老布什卸任之后没几年,小布什便子承父业,在总统大选中险胜戈尔荣登总统宝座。不知是不是父子连心的缘故,如今小布什所遇美伊之争竟与当年老布什在任时如此相似——非常棘手。无怪乎美国朝野很多人近期纷纷对老布什当年没有“斩草除根”多有怨言。
第一次海湾战争中,老布什发动“沙漠风暴”行动,围伊救科,但终未对萨达姆一剑封喉。老布什何以要留此隐患,产生爆发第二次海湾战争的可能呢?
很多学者对这个问题进行研究,总结他们的看法,不外乎以下几点:
第一,美国担心对萨达姆逼得太急,伊拉克将使用生化武器和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同归于尽的结果是美国不想看到的。
第二,当年如果美军进入巴格达,萨达姆在情急之下,很可能点燃当时已经开发的石油矿。
第三,如果美军乘胜进入巴格达,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伊拉克的政局当如何处置呢?这也是当时困扰老布什的一个很重要因素。如果萨达姆政府垮台后,在伊拉克建立一个亲美政权,才符合美国政府的战略利益。伊拉克最大的反对派组织——伊拉克国民大会是美国非常看好的“伊拉克代理”,但其所作所为却令美国政府感到非常失望,因为它滥用美国援助,无法招募新成员,甚至内部出现分裂。更让老布什头痛的是,萨达姆垮台之后,伊拉克难免陷入地方势力争权夺利的混乱局面,到时候,美军就不得不在伊拉克派驻军队以维持地方秩序。在中东这种事故多发地区,美国将为维持地方秩序大伤脑筋,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财力也未必能控制住,到时也许会形成“赔了夫人又折兵”的结局。
此外,还有一个“权力真空”问题。如果萨达姆政权倒台,势必将影响整个中东地区局势,并将影响到世界石油市场。而土耳其则担心萨达姆倒台后,伊北部库尔德人乘机建国,诱发土耳其1500万库尔德人要求独立。沙特则担心伊南部什叶派反对势力投向同派的伊朗,如果伊朗过于强大,对美国也是不利的。为了稳定战后的局面,防止发生分裂,美国必须寻找一个能威震四方的领袖人物,而此人只能从伊反对派中寻找。但伊反对派派系林立,力量分散,且内部争斗不断,难以产生美国所期待的人物。
第三部分 军事第36节 伊拉克战机外飞之谜
伊拉克战机外飞之谜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若是双方均能如此那就不分胜负了。可见还要做到“故弄玄虚”,知己防彼。1991年的海湾战争中,伊拉克百架战机在大敌当前之际非但没有奋起反击,反而逃之夭夭,转飞伊朗。此“玄虚”弄得人们大为疑惑,至今无人知晓其中真正动机。
这支自诩为“世界上第5支最强大的军队”到底搞什么鬼?
西方新闻媒体曾对伊军战机外飞事件大肆报道。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使这一事件令人难辨真伪,然而归纳起来也不外乎有下面四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这是伊方的“韬晦之计”。众所周知,由于两伊战争刚刚结束,双方的敌对关系有所缓和。而海湾战争爆发后,伊朗即宣布中立以自保。在这种情况下,与其凭借地下防护掩体将战机留在国内,倒不如将一些较为先进的飞机保存在中立国伊朗境内,故而战机纷纷外飞。
也有一些人士另持“未遂政变”一说。一部分西方人士纷纷猜测,伊国内的一起未遂政变可能是伊机外飞的直接原因。前苏联某官方通讯社对于这一揣测也给予了证实。报道如下:伊拉克在海湾战争中表现不力,致使多国部队节节胜利,萨达姆颜面大失,遂杀鸡儆猴,将两名空军司令以“防空不力”罪处决。随后,一些属于这两位司令派系的空军将领及飞行员旋即发生政变,未果。政变败露后,牵涉其中的一部分官员即驾机出逃,寻求政治避难。
还有一种说法是“厌战开小差说”。有消息宣称,除向驻科伊军投放大量的收音机以及传单之外,多国部队还在美国示意下向伊本土投放了数以百万计的传单,规劝他们弃械投降。可以说,心理战虽谈不上所获颇丰,但毕竟还是有一定成效的。故而许多西方人士认为伊空军有可能是开小差,临阵脱逃,以免多国部队“以石击卵”,做无谓的牺牲,这成为对这一事件的又一种新的诠释。
第四种就是所谓的“留作反击说”了。执行“沙漠风暴”计划的美军对伊拉克战机外飞伊朗一事心情复杂。一方面他们看到数以百计的伊军战机受制于多国部队的狂轰滥炸,致使伊空军无法发挥应敌效应,只能外逃。而同时,他们也意识到这些外飞的战机有可能东山再起,成为美国及多国部队的隐患,这对于多国部队而言不可谓不是一颗定时炸弹。然而,事后伊军战机的表现证明了这一担忧纯属杞人忧天,外逃飞机既无任何一鸣惊人之举,也没有卷土重来之势,其命运如何亦不为世人所知了。
“出逃”抑或“避难”、“阴谋”抑或“无计”、“厌战”抑或“保存实力”……至今这一系列疑团仍萦绕于人们的脑海中,引起多方揣测。
第三部分 军事第37节 李自成下落难明
李自成下落难明
李自成本名鸿基,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参加张存孟的起义军。后义军逐渐壮大,李自成被义军称为闯将,崇祯九年,被推为闯王。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入北京城,推翻了明朝的统治。而后不久,山海关一战,农民军遭吴三桂部和清兵的夹击,大败而归,李自成匆匆在武英殿举行即位典礼,随即放火焚烧明宫并撤出北京。以后,李自成数战数败,转战南北,于1645年行军至湖北九宫山时,遭地方乡兵袭击,李自成不知所终。直到现在,关于李自成的行踪仍无确切说法。综合而言,大致有两种:“九宫山说”和“夹山说”。对于李自成在九宫山上死亡的记录见于阿齐格向清廷的奏报和南明兵部尚书何腾蛟给唐王的奏报。阿齐格在奏报中写道:“反兵逃窜至九宫山中,我军随后搜遍全山,不见李自成,李自成身边的随从共20人,被困,自缢而死。派遣一见过李自成者,前往辨认,但尸体已腐烂,不能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