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那人回答的很简短。他递给卡耳一个牛皮纸袋,接着说:“这是你的签证和居住地点。拿好,我走了。”卡耳目送着那人坐上汽车远去,这才打开纸袋。里面有各种证件和一张纸条。纸条上写着:西帆宾馆214房——这就是他在中国完成任务期间的住处了。
好!明天就先去那个报社看看吧。卡耳想着。
第十九章
柳山,男,26岁。出生地点不明。最初在美国出现,声称自己是偷渡而被遣返回国,之后辗转来到北京,不知何时与《京城日报》记者柳月相识。在柳月帮助下在《京城日报》谋得保安工作,曾因与歹徒搏斗而负伤。又由于柳月的要求,调到报社担任见习记者。卡耳把手里的资料扔在桌上。要了解一个人,最好的方法莫过于和那个人本人接触——这是卡耳的一贯想法。他既然接到了调查“柳山”的任务,那他就要和这个“柳山”面对面的坐下来谈一谈。抱着这样的态度,卡耳在他到中国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六,来到了《京城日报》的崇文区分社。
“我想见贵社的柳山先生。”卡耳坐在主编室里,很有礼貌的对张军说着。
“今天是星期六,柳山今天休息。您到报社来找他恐怕是找错了地方。”张军的回答并不友好。张军多年在报社工作,接触过社会上的各式人物,长期的经验给了他一种直觉。现在他的直觉告诉他,对面坐着的这个黑人并不像他说话的语气那么友善。
“是吗?那贵社的著名记者柳月小姐我有没有见一面的荣幸呢?”卡耳听到不礼貌的回答不但没有生气,反而更礼貌的问。
“很不幸,柳月仍在休假,恐怕您要失望了。”张军也耍起了花腔。
“是这样啊。真是不巧。那先生您可不可以回答我几个问题呢?”卡耳皱了皱眉头。
张军一楞,怎么问到我头上来了?虽然心里颇为好奇,但是张军却不想与面前的人有更多的接触,他拒绝道:“很抱歉,我很忙。恐怕没有时间回答先生的问题。您如果没有其他的事就请便吧。”
面对张军的逐客令,卡耳没有动,他哈哈一笑,向后靠在椅背上说:“先生您大概还不知道我是谁吧。我叫卡耳•;莫伊,是肯尼亚不明物体实验室的负责人。”
“那又怎么样呢?”
“先生,您只要回答我几个问题——我保证这对您绝对没有损失——您就可以得到一篇实验室爆炸的详细报道,我保证这报道的详细性可以超过现在已出现的所有关于此事的报道。不知道您有没有兴趣呢?”
张军犹豫了一下,但还是同意了卡耳的条件。他已经认出对面坐着的就是最近的新闻人物卡耳了。接着他在心中权衡了一下利弊——卡耳可以提供的报道的质量是毋庸质疑的,而他遇到不愿意回答的问题却可以用语言技巧予以回避,中国博大精深的语言技巧决不是对面坐着的家伙可以想象的。
“好。那么请问先生知不知道柳山出国这件事呢?”
“当然知道。可以说他们都是我派出去的。”
“为什么柳山不是以贵社记者的身份出国,而是以参加不明物体研究工作的研究员身份出国呢?”
“这个说起来话就长了。我们报社派柳月出国采访,但是她一个人想要完成采访十分困难,于是要柳山作为助手一同前去。但是——你知道,中国想出国并不容易——我们报社没有批准他的出国请求。所以本来柳山应该是没法出去的,可是他不知怎么找到了一个愿意带他出国的研究员,既然有人愿意帮忙,我们报社当然不会阻止了。”
“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柳山到鄙国去的主要任务是给柳月小姐当助手,是吧。那为什么柳山会在柳月小姐回国之后仍留在肯尼亚呢?”
“当时还有几位学者没有接受采访,柳月认为应该让他们也接受采访,但是她的签证已经到期了,所以让柳山留下善后。”张军这时已经看出卡耳的目的了——显然是柳山和柳月在肯尼亚犯了什么事,很有可能是两人接触到了有关爆炸的内幕,使得肯尼亚派人来调查他们——所以张军在这里撒了谎,他所能做的帮助柳月的事也就这一点了。
“好的,我就这些问题。谢谢您的合作。这是我答应给您的材料。”卡耳递给张军一个信封,站起身转身向外走去。在门口处他站住了,突然想起似的对张军说:“请您转告柳山先生,我后天将会再来拜访他。”
“好的,我一定转告。”
星期日钱志和柳月仍是在乡下度过。在周六和周日两天的时间里,钱志已经把能源炉拆卸完了,两天的假期使他能提前一天完成任务。而拆下来的零件都堆在柳月家的地下室里。拆完之后钱志也没能轻松下来。让钱志犯愁的是组装的问题——总不能把个好好的机器总当作一堆费铁似的堆在柳月家吧。就算柳月不在意,也太暴敛天物了呀。想来想去,钱志感到还是要去找林梅来解决这个问题,因为三个知情的人中间只有林梅有可能得到使用机械手这种昂贵的器材的机会。不过这时已经很晚了,而且这件事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急的来的,所以钱志决定等周一下午他找个理由去找林梅商量。
周一上班,钱志一到单位,金芳就神神秘秘的跑到他身边告诉他说,前天有个黑人在张军的办公室里讲了半天的话,他们说的都是英文,所以她只听到那个黑人提到了柳山还有柳月的名字。钱志就奇怪了,他没认识什么黑人呐?知道他名字的黑人,大概也只有肯尼亚的卡耳了,不会是他跑到中国来了吧?要真是那样自己可就有点危险了。正想间,张军从办公室里探出头喊了一声:“柳山,到我的办公室里来一下!”
“在肯尼亚的实验室你是不是做了什么?”张军一脸期望的看着钱志。
钱志被张军的问题吓了一跳,试探着反问了一句:“主编你什么意思啊?”
“哎~和我你还有什么好瞒的!(钱志又吓了一跳)再说了,你现在是在中国的领土上,那些肯尼亚人又能拿你怎么样?(钱志的表情更不自然了)你把爆炸的内幕发表出来,包你一日成名。到时候谁还敢把你这个报道事实真相的大记者怎么样?”
“主编,我真的不知道你在说什么。”钱志一脸无辜,心里却想着:开玩笑,把真相发表出来!我不但一日成名,那名气可真的是大了去了!不过恐怕出了名之后,下半辈子都要在肯尼亚的监狱里过了!
“你真的什么都不知道?”张军脸上的期望被失望取代。
“我骗你干什么,我还不想出名啊!出了名就有钱,我现在做梦都想挣钱。你知不知道,我现在买房还差……”钱志正起劲的说着,张军打断了他。
“好了好了,我知道你没瞒着我。告诉你啊,有个黑人,自称是肯尼亚来的卡耳•;莫伊。他说今天要来找你。你可以走了。”张军差点被钱志侃昏了,赶紧叫他走人。
钱志走出主编办公室,虽然他努力的让自己放松下来,可是张军的话实在是让他太紧张了。本来以为天衣无缝的计划,到头来竟然被人追到家里来了。钱志在大脑里反复的分析着每一种可能性,最后发现只能随机应变,见到卡耳时该说什么话还要看他到底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知道多少。
卡耳在上午十一点的时候来到了柳月的办公室。
“柳山先生你好,我们又见面了。”
“卡耳博士你好,是什么风把您吹到中国来了?”
“哈哈,是一阵令人无法抗拒的暴风啊。不知道柳先生能不能赏脸陪我出去吃顿饭呢?我请客。”
“您远来是客,怎么好意思让您破费?”
“不不不,像柳先生这种无冕之王能和我共进午餐已经是我的荣幸了,请客是应该的。”
“那我就恭敬不如从命了。”
卡耳带着钱志来到一家餐馆,两人对面坐下。卡耳像钱志的老朋友一样和他聊着各种事。钱志奇怪之余也很有风度的陪着卡耳聊天。既然他不问,自己自然也乐得不说。聊着聊着,卡耳就从口袋里拿出一块微小的金属片,他把金属片递给钱志,盯着钱志的脸问道:“不知您对这片金属有什么印象?”
钱志接过金属片,仔细看了看,又把金属片还给卡耳,摇摇头说:“我从来没见过类似的东西。”
卡耳沉默的看了钱志一会,这才把金属片接过收好。然后继续像什么事都没发生过一样和钱志聊起来。很快,饭局结束,钱志向卡耳道声谢便离开了。卡耳坐在椅子上看着钱志的背影消失在人群中,又拿出金属片看了一眼,自语道:“至少现在知道他不是外星人了。”
第二十章
钱志满怀心事的回到自己的宿舍。现在他是彻底的迷糊了,他完全找不到卡耳同他谈话的动机。根据钱志原来的想法,卡耳见到自己以后如果不是暴跳如雷的指责他是恐怖分子,那就应该是旁敲侧击的打听自己对大爆炸了解多少。可是卡耳和他的谈话与钱志的想法完全不着边际,整个谈话过程就像是在闲话家常一样。这次找不出动机的谈话令钱志感到很不安。他非常清楚的知道,卡耳到中国来决不是请自己吃饭的,他一定是为了大爆炸而来。卡耳目前对钱志表现的很友好,但是敌人对你越友好他对你的威胁也越大——这是钱志在51区事件中总结出来的经验。
虽然有不祥的预感,钱志在下午还是给林梅打了电话,这是他的习惯——事情一旦决定了就不会再更改。在电话里,钱志问林梅有没有办法弄到可以使用的大型机械手。林梅很为难的告诉钱志,可以是可以,不过得先找个必须使用机械手的项目,再报上去立项,等项目批下来才有资金到国外去买,再等运回国内之后机械手调试好了,他们才可以用。这一系列过程少说也要一个月时间,要是上面拖拉起来,那一两年也拿不到机械手。林梅在电话里保证,她一定会尽力帮钱志把能源炉组装起来。
挂上电话,钱志心里又增加了失望和无奈两种情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