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龚澎十分感叹地对我说:“经过一段平静之后,来找我外调这件事的人络绎不绝。
“凡是找我外调的人,我都明确地告诉他们,该新闻官是我司的好干部,没有任何重大错误问题。他和外国记者吃饭的事,只是一场误会。我的这番话也不知他们听进去了没有?!
“现在可好,‘文革’一开始,就更热闹了。
“也不知是出自何方的专案组,也找我调查这件事。而且他们还硬是把一个很简单的事弄得很复杂,仍把此事说成是个十分玄乎的里通外国案。真是气死人。这样下去,可怎么办呀!”
1965年,王炳南因和董国瑛(被人误定为国际间谍)见过几次面,竟被谢富治、康生定罪为“特嫌”、向国际间谍泄露外交机密。接着,康生通过周恩来,下令停止了王的对外活动,实际上是,下令撤销了王的职务。
要了解王炳南和董国瑛的相识关系,还得从四十年代王和董母、上海锦江饭店老板董竹君相识说起。
上世纪三十年代后叶,王炳南和潘汉年一样,在周恩来领导下,从事统战工作和情报工作。1936年“西安事变”之前,王受党中央指派,做爱国将领杨虎城的统战工作。“西安事变”后,中共又安排王以宋子文的专员身份和杨虎城的代理身份,担任上海文化界国际宣传部长。从此他和夏衍、潘汉年等人活跃在上海滩。因而,王对上海各界、特别是文化界、演艺界的人和事十分了解。就在这一时期,王由于工作关系认识了董竹君。
在多年交往中,王炳南对董竹君的情况比较了解。王深知,在抗日战争期间,董竹君在经营“锦江”的同时,做了不少有益于公众的好事;她曾设计送一些青年去苏北淮阴解放区;她对文化界夏衍等人给过某些帮助;她也对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的活动提供过方便。对此,王曾说:“董竹君是位爱国的民主人士,是我们的统战对象。她为我党做了一些好事。我主张,对人家为革命所付出的辛劳,不管是大是小,是多是少,我们都不该忘掉,不能让这些同路人寒心。”
王炳南是位不忘旧好的热心人。他和董家的往来,多少年来就没中断过。
王炳南和董竹君之女董国瑛相识和交往,还是在抗战胜利之后。当时,董国瑛还只是一个刚离开沪江大学、投入革命的青年党员;而王炳南已是赫赫有名的中共代表团驻上海办事处的负责人之一。从表面上看,他们两人各自的处境、地位、年龄都有一定差距。为什么他们俩竟能交上朋友,而且还是一生不断交往的朋友呢?这还得从他们两人的偶然相遇说起。
1946年底,董国瑛奉命从苏北部队回到上海。她在上海文艺界人士的影响下,也是为了祖国的需要,很想出国专修电影专业。为此,她在董竹君的帮助下,多方面进行活动。很快,她从唐纳(即:江青原先的丈夫马季良)那里弄到了一份“苏联莫斯科电影艺术学院的招生简章”。然后,她就此事又征得了苏北党组织上的同意。但她苦于不知怎样才能获得出国护照。对此,苏北党组织建议她在上海找夏衍帮忙。
夏衍和董竹君很熟。战后,新装修的锦江饭店特设了一个“特别间”,专供文化界人士聚会之用。夏衍就当然成了“特别间”的常客,而且连吃带用从不掏钱。
一天,夏衍到锦江川菜馆吃饭。董竹君将其女国瑛希望出国求学一事,告诉了夏,并请夏帮忙办理出国事宜。夏对莫斯科电影艺术学院比较了解。从我国电影事业长远发展考虑,夏非常赞同派学生去苏联攻读电影专业。于是一口答应,将托人为国瑛办理出国手续。
几天之后,夏衍来锦江给董家母女带来不很乐观的答复,他说:“此事不可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目前国共谈判出现僵持,局势尚不明朗,因而许多事都不好办,还要慎重考虑。在目前情况下,董国瑛不论是秘密北上出国还是公开北上出国,都不是时机。如果是秘密出国,苏联朋友把国瑛藏在苏联船舱里,偷偷出境。这样做就要承担一定的风险。万一被国民党当局查出,就会直接影响国民党政府和苏联的政治关系。而且,目前苏联官方明确反对秘密用船带人入境。这一点是苏联驻沪总领事馆正式答复我的。如果是公开北上出国,就必须向国民党当局提出出国留学的申请。这申请且不管教育部门批不批准,仅就去苏联的出国护照就不好办。目前去苏联,是件比较敏感的事情。弄不好,我们不仅拿不到护照,反会被误解去苏联有其他的目的。得不偿失。现在看来,这件事不好办。当然,不好办,不等于不办。我准备就此事和中共代表团的王炳南说说,请他帮帮忙。”
风云特使王炳南蒙特嫌之冤妻亡子散(3)
一天,王炳南由南京到上海出差,住在马思南路中共代表团上海办事处。王这次来上海的任务是:1。召集陈家康、乔冠华、龚澎等人,传达中央有关当前形势的指示精神;2。为贯彻周恩来“尽早培育外语人才,储备外语干部”的要求精神,拟在上海选拔一些思想进步、有培养前途的青年学生,送到张家口外语学校去培训。
王炳南在上海得知董老板女儿董国瑛要求留苏受阻一事,立即向夏衍表示:“上海的进步青年有抱负、有志向,我们应该给予爱护和帮助。”王当即请夏转告董国瑛,如果一时出不了国,也不要着急;可安排她先到张家口外语学校去学习;将来需要外语的地方很多,出国学习的机会也很多。
接着,按照王炳南的要求,上海地下党立即安排招收学生。录取的学生都要经王再面试一下。最后,王还要和全体学生见见面、讲讲话。这些活动都安排在锦江饭店进行。
王炳南办事周到,当晚和夏衍去见了一下“锦江”老板董竹君。
董竹君对王炳南十分热情,一再向他表示,希望中共代表团办事处的各位先生常到“锦江”来做客、用餐、会客、搞活动,还有一个“特别间”可提供给各位随便使用。
王炳南听后很高兴。王在上海各界的朋友多、应酬也多,请客吃饭必不可少。他听到董老板如此热情的表示,忙说:“我只要来上海,必来锦江菜馆。”
“今天我们来,有一件事需要董老板帮忙,”王炳南接着说,“我们打算在上海各区选择一些青年学生,送到张家口外语学校去学习。你也可以帮我们选几个学生。然后,我们还准备在这‘特别间’对个别学生进行一下面试,谈谈话,不知是否可行?”
董竹君说:“这件事谈不上帮忙。你们有什么要办的事,我们尽力协助是应该的。选学生一事,可让我女儿董国瑛去办。她曾是沪江大学学生,她有些进步同学,都可列为选择对象。在‘特别间’面试学生,不成问题,但我个人认为不必在‘特别间’,可到我家去面试学生为好。我家住在亚尔培路凡尔登花园31号(现路名:陕西南路凡尔登花园31号),那里很安静、很方便,也不会引起别人注意。”王炳南当即表示赞成董竹君的建议。
当晚,董竹君把这件事告诉女儿董国瑛,并嘱咐她一定要办好此事。她还提醒女儿说:代表中共来沪办理此事的,不是别人,就是闻名中外的中共重要官员王炳南。
董国瑛早已听到不少有关王炳南的其人其事,早有仰慕之情,却从没和王见过面。今天她万万没想到,要她去办的事,竟然是王炳南布置的任务,她感到很幸运。
董国瑛找到了五位同学,准备应试,她还对这些同学说:选人去张家口外语学校学习,是解放区为我国外交事业储备人才的重要举措,机会难得。
这天,五名大学生提前到达董家,他们的心情和董国瑛一样,又高兴、又紧张。高兴的是,能有机会到解放区去;紧张的是,不知是否会被录取。而董国瑛还有一种心情,就是很好奇地想看看这位久闻大名的中共官员王炳南。
下午3时,应试学生在董家小楼二层的一间屋里等候。董国瑛和她小妹在另一间屋里,她们站在窗前,向大院后门张望,只见王炳南身穿灰色西装准时进了后门。董国瑛出迎,将王送到楼上;又安排小妹在后门望风。
王炳南和这几个学生谈过话之后,董国瑛还安排王在她家吃了些点心。
王炳南对董国瑛这次安排学生见面一事很满意,在向董表示感谢之后,顺便问了一下有关董去苏求学的情况。
董国瑛是1946年入党的苏北军人,对王炳南这类中共首长本能地就较为敬仰。当王问及董个人的出国学习问题时,董甚感亲切,很感动。
于是,董国瑛就毫无保留地把自己要去莫斯科学习的愿望和交涉情况,一一说了一遍。
王炳南听后,胸有成竹地问:“你为什么要去苏联学习电影专业?”
“是唐纳推荐的。我们看了莫斯科电影艺术学院的招生简章。我觉得到莫斯科学习电影专业,很合乎我的志向。”
王炳南接着说:“苏联的电影艺术发展得很快,在世界电影领域中,也享有一定的声誉。然而,西方的电影艺术,特别是美国的电影艺术很是发达,独成一体。我的问题是,你为什么不考虑去美国学习?”
“我是中共党员,到苏联去学习电影艺术,可以在莫斯科找到袁牧之,可以在党的领导下进行学习,还可以参加党的组织生活。”
“看来,你的组织观念还很强,这很好。”王炳南很高兴地接着说,“我可以明确告诉你,我们在美国也有党支部。如果你能到美国去学习,也可以在党的领导下,按期过党的组织生活。”
“是吗?太好了。有关这方面的事,我知道的太少了。请王先生多多给予指点。”
王炳南和蔼地说:“我看,目前去美国学习电影专业要比去苏联学电影专业好得多。美国的电影技术可能高过苏联。我们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