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没有常备军队,全民皆兵,而修郑国渠这样的大型灌溉工程,秦国要动用所有青壮年劳力,耗费大量财力和精力,这必然要影响到秦国统一战争的进程。韩国想借此求得暂时的安宁。
对秦国来说,兴修水利是固本培元、兼并六国的战略部署。当时秦国的关中平原还没有大型水利工程,因此韩国认为这一计策最有可能被接受。
肩负拯救韩国命运的郑国,在咸阳宫见到了秦国的主政者吕不韦,提出了修渠建议。
当时秦王嬴政年仅十三岁,国家大政实际由相国吕不韦主持。商人出身、并非秦人的吕不韦一直希望做几件大事来显示治国才能,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
韩国的建议与吕不韦急于建功立业的想法不谋而合,吕不韦当年就组织力量开始修建郑国渠。
秦国人愤怒不是在于修建郑国渠,而是被韩国人欺骗。秦国对于韩国的压倒性胜利,使秦国人对韩国人有着天然的蔑视。现在发现被自己轻视的人整整欺骗了十年。其中又牵扯到了前丞相吕不韦,秦国宗室士族对于没有一丝秦国血统的吕不韦担任自己国家的丞相本来就不满。现在韩国的“疲秦之计”又是两个非秦国人主持的,吕不韦也成了“心怀不轨”之人!
在嬴政的推动下,秦国士族群情激愤,情况超出了昌平君和昌文君的控制。秦国内掀起一场逐外籍宾客的轩然大波,主谋者当然是秦国的宗室大臣。他们有强烈的排外情绪,认为外来宾客都不可信,建议不分青红皂白,将凡是在秦国做官的外籍宾客一律驱逐出秦国。
秦王政经不住宗室大臣这番鼓噪,果然下令驱逐宾客,以昌平君和昌文君为首的楚党也遭到了严重打击。楚党被驱除出朝政。其中包括深得秦王赏识的李斯。
“是时候收尾了!”
这一场闹剧是嬴政一手策划的,嬴政不能正大光明的清除楚党势力,因为那会让朝中大臣人人自危,而且秦国宗室也一直站在同为宗室的楚党一边,共抗嬴政。故而嬴政以秦国宗室的保守势力驱逐楚党之人。
“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夫物不产於秦,可宝者多;士不产於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仇,内自虚而外树怨於诸侯,求国之无危,不可得也。”
一夜之间一封《谏逐客书》在秦国全国各地流传,李斯上书秦王嬴政。他列举秦国历代国君任用客卿使秦国日益富强的事实,指出逐客之举必将殃及秦国的安危,力劝秦王改弦更张。
同时郑国也对秦王上书,杀掉我没什么,可惜工程半途而废,才是秦国真正的损失。
秦王嬴政明辨是非,果断地采纳了李斯的建议,取消了逐客令。同时也下令郑国继续修建郑国渠。
秦国宗室在驱逐了楚党一系之后,就发现了自己的势力大减,已经无法在嬴政面前硬气的“谏言”了。现在连说话的机会也没有了,全凭嬴政“圣心独裁”!
秦国宗室成为形式上的象征,再无实权!
嬴政更是趁此机会向天下发布了“招贤令”,召集天下贤人。魏国人尉缭也在此时来到秦国,嬴政“慧眼识珠”,提拔尉缭成为秦王的高级军事参谋,主持秦国的军政。
次年,郑国渠用了十年时间,终于修建成功。郑国渠尘埃落定。人们看到了一个新的秦国,郑国渠和都江堰一北一南遥相呼应,如同张开的两翼,东方六国都处在其阴影之下,秦灭六国到了水到渠成、瓜熟蒂落的时候了。
秦国挟持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也赢得了“天府之国”的美名。
对秦国来说,疲秦之计变成强秦之策。
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后两块短板,政局分散和后勤薄弱,终于补齐。一统六国的时机成熟,大军待发!
第十三章 秦陵兵俑,荆柯刺秦
每一个君王在即位之初就会建造属于自己的王陵,嬴政也不例外。而且嬴政的王陵是嬴政自己的庞大的三界计划中尤为重要的一环,故而更是精心建造。
之前吕不韦执政,为了安抚嬴政,对于嬴政在王陵的要求上言听计从。每年大量的服役人员被送去建造王陵。其后消失在王陵当中。
嬴政的王陵成为服役人员眼中的地狱之地!
今天是嬴政十年来第一次驾临自己的王陵。看着初具规模的秦王陵,嬴政皱着眉头,规模太小。
“小了!扩建,再扩大十倍!”
嬴政沉着脸说道,章邯战战兢兢地的跟在嬴政身后听命。
嬴政看着不成器的章邯,对他的表现很不满意,身为一个军人居然在君主面前表现的如此不堪,没有一丝军人的风度,真是不堪重用。不过看在他还算忠心的份上,以后就让他继续呆在王陵算了。
“王翦,从今天收集每个士兵一滴血送过来,铸造兵俑!”
嬴政独掌大权,马上将王翦提拔上来。王翦封被为秦国上将军。
王翦身为嬴政的心腹之人,也知道嬴政有些异于常人的手段,当下毫不犹豫的执行。
“章将军,朕为你介绍一个人,徐福,徐仙师。以后王陵的改建工作由徐仙师负责,你负责监工。”
“诺!”
徐福和章邯同时回答道。
徐福在接到嬴政的送给他的法决之后,立刻前往咸阳向嬴政效忠。
对于修仙之人许下的誓言,嬴政是非常相信的。违背自己的誓言对于修仙之人是一个大劫难,所以基本上修仙之人从来不会轻易许诺什么。所以在徐福效忠之后,嬴政就把全部的仙诀和配套的仙法交给了徐福,还把自己的三界计划全部告诉了徐福。
徐福知道嬴政的计划。战争是一个死亡与荣耀的过程。每一个秦兵都是嬴政以后争霸的资本,不容有失。
利用仙术制造的兵俑,加入士兵的英魂,就是天下最强的不惧身死,不怕疼痛,永不知疲倦的最强军队。≮我们备用网址:。。≯
秦王宫。
“李斯,秦国大政你要多操心。先生(尉缭),你以后和王翦一同处理秦国军事。准备万全之后,剿灭关东六国,一展我大秦雄风,一统六国!”
“诺!”
嬴政和大臣们一起确定了对内实行“奖军功、教耕战”,对外则连横而战诸侯的政策。
李斯、尉缭等协助秦王嬴政制定了秦灭六国统一全国的战略策略。
一是乘六国混战之际,秦国“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嬴政采纳了尉缭破六国合纵的策略——“毋爱财物,赂其豪臣,以乱其谋”,从内部分化瓦解敌国。
二是继承历代远交近攻政策,确定了先弱后强,先近后远的具体战略步骤。
李斯建议秦王政先攻韩赵,“赵举则韩亡,韩亡则荆魏不能独立,荆魏不能独立则是一举而坏韩、蠹魏、拔荆,东以弱齐燕”。
这一战略步骤可以概括为三步,即笼络燕齐,稳住楚魏,消灭韩赵,然后各个击破,统一全国。
秦王政在位时期,国力富强,有足够的人力物力供应战争,在战略上处于进攻态势,势如破竹,摧枯拉朽,相继灭掉诸国。
在战术上,秦国执行了由近及远,先弱后强的方针,首先灭掉了毗邻的弱国韩赵,然后中央突破,攻燕灭魏,解除了北方的后顾之忧。最后消灭两翼的强敌齐楚,这种战术运用是符合实际情况的。
嬴政看着眼前主持秦国以后近二十年大政的秦国支柱,微微颔首。以后自己可以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三界之上了。
次年,为了迷惑六国君主和培养年轻将领。王翦率军攻打赵国阏与,王翦领军只十八天,便令军中不满百石的校尉回家,并从原军队的十人中选出两人留在军中,结果所留下来的都是军中精锐。王翦就用这支士气很高的精锐部队攻下了阏与,同时一并攻取了赵国九座城邑。
秦国年轻将士不断攻击燕赵韩三国,令三国大惊。
燕国王都,蓟城。
太子燕丹在太子府大摆筵席,宾宴燕国名士,想要集思广益阻挡,共讨御秦之策。
燕丹居然正大光明的提出了刺杀嬴政的办法!
刺杀,只是一种手段,但是把刺杀当做救国之法,清清楚楚的说明了他的性格。而且刺杀本来是隐秘手法,燕丹居然在筵席上正大光明的说了出来。燕丹这里刚说,他的刺杀计划最晚在三天之后就会摆在嬴政的桌子上。
就算是刺杀成功,秦国将会以举国之力报复燕国,血洗燕国。但是这些东西燕丹从来没有想过。
燕丹曾经作为质子质于秦国咸阳。燕丹和嬴政年龄相差不多,又有着同样寄人篱下的童年。燕丹以为嬴政会同情自己,没有想到嬴政居然没有拿正眼看过他一眼。
“哀求别人的同情,孤没有多余的同情分给你!作为一国太子,不思强国之策,居然乞求敌国君主同情自己。看来以后燕国也不足为虑了!”
嬴政是真的在给燕丹指一条明路,嬴政质于赵时,不断的自强自身,规划未来。不能不说嬴政在赵国是经历和练出的城府是他以后亲政大权独揽的基础。
但是燕丹为人虽然有些才能,但是异常偏激。嬴政其后通过了解,秦国内同情燕丹的人大有人在,倾向燕国的人也不少。这些人想要帮助燕丹,但是被燕丹认为是怜悯,拒之门外。
燕丹偏激的性子,加上他自己感觉现在是寄人篱下,任何人的好意都会被他曲解,让他本来只是有些偏激的性格走向极端。
燕丹最先找到田光,田光却说自己年高,不能助燕丹成大事。
田光,燕之处士,学识渊博,智勇双全,素称燕国勇士,亦称节第二十编侠,誉为智深而勇沈的“节侠”。
田光清楚的知道刺秦王只会激怒秦国,对于燕国没有丝毫帮助。
“刚刚所说的是国家大事,希望先生不要泄露!”
燕丹听此告诫田光,并且看向在坐的宾客。所有人怕拍着胸脯保证不会泄秘。
“吾闻长者之行不使人疑之,今太子告光勿泄,是太子疑光也。夫为行,而使人疑之,非节侠也。愿足下急见太子,言光已死,明不言也。”
毅然拔剑自刎。燕丹闻之跪拜哀泣。
入夜。
一个黑影出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