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设法采集更多的证据,一直没有最后定性。但车主已经催过好几次了,因为他
上了保险,只有拿到事故处理书后他才能向保险公司索赔。文静顺口问,是在哪一
家保险公司上的保险,主办人查了一下,说是重庆平安保险公司。又是巧合?
王淑敏是平安保险公司的职员,在上门推销的时候看见了玉指环,最后车毁人
亡,索赔的对象也是平安保险公司,仿佛平安保险公司是王淑敏难以挣脱的生命链,
始于斯而又终于斯。文静不想过于敏感,但是她却无法回避一种越发清晰的假设:
假如王淑敏看见的玉指环是幻象,那死于坠毁的车中就是巧合;假如王淑敏看见的
玉指环是真实的,那死在坠毁的车中就不是巧合,而表现出强烈的人为意味。
但王淑敏已经不在人世了,又该怎么去证明哪一种假如是正确的呢?
文静最初的本意是想通过接触王淑敏,来推验玉指环,但不料王淑敏离开了人
世,而且是迷一般地离开了人世,文静又得转而去推验这个迷,迷中套着的迷,即
使是解开王淑敏死之迷,就一定能解开玉指环的迷了吗?这又回到玉指环迷了,好
象倒过来也行,先解开了玉指环迷,也就能解开王淑敏死之迷。迷过来迷过去,文
静倒象是遇到一道无限循环的数学题。万一玉指环是幻象,又万一王淑敏的死是她
自己的过失,那文静就等于做了一次劳而无功的游戏。
文静又去了一趟保险公司。随后又专程找到了张东。
张东看上去要比他的实际年龄要小,胖胖的脸,圆圆的身躯,活象一个洋娃娃。
他说活很快,合江口音又重,十句话中有八句只能听个大概。说起事故来,他显得
很不再意,他一直以为文静是专门处理交通事故的警察,但问起后知道文静是刑警,
立即紧张起来,嘟嘟哝哝说了半天,大意是王淑敏的死与他无关。文静老是想着把
话题从王淑敏的死扯开,但张东却总是往这方面绕。文静问:“你驾驶的技术怎么
样?”张东说:“我肯定是拉上手刹的。”文静又问:“车子的制动系统出过什么
毛病没有?”张东却说:“车子滑得太快了,我追都追不上。”文静耐下心来又问
了一些出事时的细节后就不再问了。心想,张东到底紧张什么呢?后来又问到张东
公司里别的人,有人说张老板的开车技术差得不得了,一年开翻了两辆车,这次是
第三辆了,大概他是怕别人认为是他开车技术差才摔死了王淑敏,才紧张得不得了。
文静倒也没有完全放在心上,及至问到张东住在哪里,家里都有什么人的时候,文
静精神一振,她想她已经解开了王淑敏死的迷,也解开了玉指环迷。看似是巧合,
实际上根本就不是巧合。
当天晚上吃饭的时候,文静说请姑妈吃火锅,拖着姑妈走进了楼下陈耀祖开的
火锅店,姑妈一进去,就乐了,悄悄对文静说:“你这是借请我吃饭的名义,实际
上是侦察来了,看样子有戏啦?”文静抿起嘴来一乐,说:“您就放开了吃吧。”
她们俩吃得差不多的时候,又从门外进来三个客人,点完菜后便问有什么酒,
陈耀祖说了几个牌子,客人都说不要,最后问有没有五粮液,陈耀祖老婆说,有是
有,但是价钱高一些,客人不高兴了,说不就是百八十块钱一瓶吗,我们喝得起。
陈耀祖两口子商量了一下,陈耀祖便从衣袋里摸出一把钥匙,交给那女人,女人问
客人,要不要好烟,客人说要,女人便走到帐台的后面,掀起一扇板子钻了进去,
大概有十分钟的样子,女人又钻出来,手里拎着两瓶五粮液和一条红塔山香烟。文
静这时心里暗道侥幸,如果不是那三位客人的话,那真有可能无功而返了。
文静坐到姑妈的家里,不禁喜形于色,她替姑妈和自己砌了两杯浓茶,一来是
想清清油腻,二是想在姑妈面前表现一番,因为姑妈老是把她当小孩看,尽管文静
已经三十多岁了。姑妈看出文静的心思,便任由她去忙东忙西的,待到文静坐下身
来,才开口慢悠悠地说:“讲吧,看来你已经破案啦。”
文静象是早就憋不住地说:“太简单了,简直是不值一提。”
“恐怕没有你想的那么简单吧?”姑妈的脸上挂着浓浓的疑问,就象是杯中的
茶。“许多事情看似简单,但并不简单。说说看,说说你的推断。”
文静十分自信地开始了。
“您关于玉指环的推断很有道理。报案人什么都可能看错,但一旦说看到了玉
指环,男人手上戴着玉指环,她一定是没有看错。从逻辑上推断,要么是报假案,
要么是玉指环是真事。 所以我查阅了110出警记录,证实确有这件事发生过,本想
循此找到报案人,但不料报案人在一次交通事故中死了。”
文静简单讲了一些王淑敏的情况。姑妈问:“王淑敏一直在厂子里上班吗?能
肯定到保险公司时间不长?那好,你接着讲吧。”
“从表面上看,玉指环和王淑敏死于交通事故,是两件无相关的孤立的事情。
但假如玉指环是真的,这两件事的中间就有了某种必然的联系。于是我又查了交通
事故勘察报告,又见到了车主,他叫张东,才发现存在着许多疑点。”
“你是说张东有可疑之处?”
“对。事故的发生有许多地方不可思议。张东说,他开车到歌乐山半山腰的时
候,停车解手,肯定是拉上了手刹。那辆车刚刚从修理厂小修出来,突然发生制动
系统的故障的可能性不大。据他说一定是王淑敏松开了手刹。”
“你是觉得这一点可疑?”
“不合情理。王淑敏为什么要松开手刹呢?王淑敏公司的经理说王淑敏老是有
些神经兮兮的,张东也说王淑敏可能是一时糊涂,但我不相信。她再糊涂,再神经
兮兮,如果没有充足的理由,她不会去松手刹的。我也曾考虑到王淑敏自杀的可能,
但很快又否定了。”
“为什么呢?也许就是想自杀呢?”
“一般想要自杀的人,大都会对几种自杀的方式事先作一番选择,也大都会选
择一定能奏效的方式。而王淑敏死在坠毁的车中不是她的选择,她也根本无法选择。
她在美容院里与张东相遇,她自己是预先想象不到的,于此,她也就想象不到会跟
随张东的车子上歌乐山,想象不到张东会在半山腰上停车解手。”
“也有可能她是想上山后自杀,张东一停车,她就趁机提前行事了呢?”
“我没有到现场去之前,我也想有这一可能存在。但后来我在请交管处的同志
带我到张东停车的位置一看,就断定没有这种可能。张东停车的地方是一段相对平
缓的路面。距停车处往后约五,六米的路面才逐渐陡直。这样说来,王淑敏动了松
开手刹的念头后,应该是往车后看一看,如果没有看,这不符合自杀的心理,因为
她不看一眼就无法肯定松开手刹后是不是一定会坠滑下山去。如果她的确是看了,
那么她应该打消采用这种方式自杀的念头。从现场情况看,王淑敏应该能预测到,
即使她松开了手刹,她也不一定,或者说肯定不能达到自杀的目的的。因为松开手
刹后,车子往后滑动的速度一定是先慢后快,所以有两种情况可能发生,一个是张
东发现后,立即制止,这不难,路边有许多砖瓦石块,俯拾即得。当车子缓慢下滑
时,张东是车主,他的本能就是制止事故的发生,他只需拣起路边的石头往后轮胎
底下一垫,就能获得足够的时间打开车门,重新拉上手刹。另一种可能是车子开始
滑动后,遇到起伏的地势,遇到新的阻力,也会越滑越慢,及至停止滑动。”
“那有没有可能是王淑敏出于好奇而松开了手刹呢?”
“也不象。王淑敏的生活经历当中,没有开过车的记录。那么她对车子的操纵
方式一定是很陌生。不要说张东下车后提醒过她不要去动手刹,即使是张东没有提
醒,她不会去动她不熟悉的手刹的。有可能她连动了手刹后会发生什么都一无所知。
当然也许她知道。但她未必就能一下子松开手刹。”
“噢,那是为什么?”
“手刹应该是汽车操纵装置中最沉稳的了。不是说随便一动,它就松开了。松
开手刹的动作不是一个,而是两个动作,先是握紧把柄上的机括往后顺一下,然后
才是往前推,及至松开。如果不知道这个操作方式的话,一握上去便直接往前推,
就有可能推不动,松不开。我想王淑敏属于这一类不了解操作方式的人。”
“于是你就推断是张东松开了手刹?”
“对了,一定是张东。但张东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杀死王淑敏呢?而且不惜搭
进自己的车子?交管处的同志也曾有过这方面的疑问,但终是缺乏足够的证据而推
断不出张东这样做的动机,这倒也不是他们工作不负责任,而是因为他们不知道玉
指环的事情。如果把玉指环的事情与王淑敏的死联系起来,那事情就简单了。”
“仅仅有玉指环就够了?”
“那到也不。但至少我发现了有这一种可能存在了。后来我查到张东与陈耀祖
的关系,事情就更简单了。姑妈,你猜张东是陈耀祖的什么人?”
姑妈鼻子一哼,“这还用猜吗,张东是陈耀祖的外甥。”
“怎么,难道您早就知道?”
“那到也不。”姑妈故意模仿着文静的口吻说。“我是从你的推理中推出来的。
怎么,这很难吗?”
文静有点脸挂不住了。姑妈却故意装着没有看见。
“这样吧,后面我帮你推理好了。你从张东与陈耀祖的关系,推断出张东是那
起交通事故的肇事者,再从玉指环推断出张东的动机。反过来,你又可以从王淑敏
的死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