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世界百年空战纪实- 第17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胆,取得了令国人引以为豪的战绩。 
苏联空军雪中送炭 
  1937年11月,上海、杭州相继陷落,中国守军被迫后撤,日军乘势直逼南京,华东地区的形势越来越对中国军队不利。此时,英、美等国不仅坐视不救,反而企图同日本妥协。最后,还是社会主义的苏联首先向中国伸出援助之手。 
  早在1934年10月,蒋介石考虑到一旦抗战全面爆发,中国将难以从海上获取外援,因而私下派清华大学教授蒋廷黻赴苏,同苏联外交副人民委员斯托莫里雅科夫密谈,希望改善中苏关系,从苏联获得军事援助。之后,蒋介石又多次派人同苏联方面接触。苏联从自身防卫的需要出发,也愿意援华抗日。 
  1937年4月,苏联驻华大使波戈莫洛夫通知中国政府,苏联已决定向中国出售飞机和坦克,并提供5000万美元的贷款。但中国方面却没有回音。 
  直到〃七七事变〃后,蒋介石才感到形势严峻。1937年8月20日,蒋介石致电驻苏大使蒋廷黻:〃沈德燮处长想已到莫(斯科),请兄介绍其与俄政府洽商飞机交涉,现最急需用者为驱逐机200架与重轰炸双发动机100架。〃 
  1937年8月21日,中苏两国正式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此后,苏联开始向中国提供经济贷款和军事援助,并派遣军事专家和志愿航空队参加中国的抗日战争。 
  1937年10月,从苏联的阿拉木图经兰州到汉口的航线通航。10月下旬,第一批苏联志愿航空队先后到华。第一批共有空、地勤人员254名,分别组成以基达林斯基领导的轰炸机大队和库尔丘莫夫为首的战斗机大队。途经凉州时,库尔丘莫夫不幸因飞机失事殉职,普罗科菲耶夫接替指挥战斗机大队。此后,苏联志愿航空队的兵力不断扩充,最高峰时,达到战斗机、轰炸机各4个大队。 
  苏联志愿航空队的成员采取轮换形式,先后在华参战的有2000多人,像日加列夫、雷恰戈夫、阿尼西莫夫、波雷宁、特霍尔、赫留金、布拉戈维申斯基等著名空军将领都曾来华与日军作战。 
  苏联的援助,对中国空军来说,真可谓雪中送炭。当时,中国空军的飞机在淞沪会战中几乎拼光,急需补充。本来中国空军已向欧美国家订购了363架飞机,但到1938年4月仅得到85架,其中还有13架未装好。而在这关键时刻,苏联的大批飞机却源源不断运进中国。到1938年2月止,苏联出售给中国的飞机为232架,合2254万美元。其中战斗机156架,轻轰炸机62架,重轰炸机6架,教练机8架。 
  得到苏联援助的中国空军实力大增,到1938年2月,共有作战飞机390架。其中,驱逐机230架,轰炸机160架。 
  中国空军装备的驱逐机大部分是苏联援助的И-15和И-16。И-15为双翼驱逐机,转弯半径小,机动灵活,但航速较慢。И-16是单翼驱逐机,航速达到每小时480公里,但机动性差。两种驱逐机都装有4挺〃司卡斯〃高射速机枪,这种机枪每分钟可发射1800发子弹。 
  空战时,通常И-15和И-16联手迎敌,一般是И-15与敌机缠斗,И-16从高空俯冲,追歼逃敌。 
  中苏空军联袂作战,士气大振,使日本陆、海军飞机损失剧增,日本航空队被迫将基地后撤500公里。 
  1938年3月,为了充分发挥空军的威力,配合陆军作战,中国空军在南昌设第1路司令部,协同第3、第5战区作战;在广州设第2路司令部,协同第4战区作战;在西安设第3路司令部,协同湖北、四川以北地区的中国军队作战。张廷孟、刘牧群、田曦分任各路司令。 
  航空委员会不久也进行了调整。周至柔调任空军军官学校教育长,钱大钧接任航空委员会主任,毛邦初任军令厅厅长,黄光锐任军政厅厅长,黄秉衡任总务厅厅长,黄镇球任防空厅厅长,简朴任政治部主任。此外,航委会特务团扩充为特务旅,万用霖任少将旅长。航委会机关初设汉口,后移衡阳,再迁贵阳。 
  调整后的中国空军更加精干。此后不久,中苏空军勇士在武汉上空并肩作战,给予日本侵略者迎头痛击,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 
12分钟击落12架敌机 
  1937年12月13日,南京失陷,国民党政府被迫迁都重庆,但国民党政府军事委员会和一些机关仍留在武汉。作为政治、军事指挥中心和抗战物资集散地的武汉三镇,这时已成为日本侵略军攻击的主要目标。 
  侵华日军占领南京之后得意忘形,更加肆无忌惮,拟制了一个进一步溯江西犯攻占武汉三镇的作战计划。在他们调集大军向徐州进攻的同时,日军航空兵开始了对武汉的空中轰炸袭击,企图摧毁中国军队的作战指挥机构、军工生产基地、空军机场等,以瘫痪中国军队的交通运输,为日军地面部队大举进攻武汉创造条件。 
  1938年2月18日,武汉地区晴空少云,宽阔的长江上空空气清冷,江面上风平浪静,舟楫稀疏。地处中原地区的武汉市,虽然离当时的抗日前线还有几百公里,但这年的春节,当地老百姓根本没有心思过。日本侵略军的飞机不时地靠近武汉进行侦察骚扰,空袭警报声不绝于耳,战争的阴云笼罩着整个武汉三镇。武汉军民也在加紧进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准备。 
  就在这一天,日军开始了对武汉的大规模空中袭击。中午12时许,日军的26架战斗机和12架轰炸机,在安徽和江西的交界处会合后,摆着长蛇阵直扑武汉。 
  日军用于这次空袭的轰炸机和战斗机,都是刚刚装备部队不久的新式飞机,其中九六式战斗机1936年才正式投产。该机长7.71米,翼展11米,乘员1人,最大时速409公里,最大航程1311公里,机上装有两挺口径为7.7毫米的机枪,并可携带两枚小型炸弹。 
  敌机来袭的消息迅速传到设在汉口机场的中国空军第4大队指挥所,大队长李桂丹急令第4大队所属的第21、22和23三个中队,立即全部起飞,迎战日机。 
  尽管这已不是第一次出战,但李桂丹此时此刻心情仍很激动,他的脑海中不禁浮现出自己的同乡、好友,第4大队前任队长高志航惨死在日军轰炸之下的悲壮情景。 
  第4大队组建于1936年10月15日,原驻扎在河南周家口机场,1937年8月14日,在大队长高志航的率领下开赴华东抗日前线。同一天,第4大队在杭州首次与日机交战,就取得6比0的战绩。此后,第4大队越战越勇,又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大队长正准备率领转场至周家口机场的第4大队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攻击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罪恶的弹片射进高志航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座舱。高志航英勇献身,牺牲时,他的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高志航牺牲后,李桂丹接任第4大队大队长的职务,他把第4大队改名为〃志航大队〃,立志要为死去的同乡、战友报仇。 
  机会终于来了。 
  12时45分,第21中队的10架И-16驱逐机首先从汉口机场起飞。接着,李桂丹率领第22中队的11架И-15驱逐机跟随起飞。与此同时,第23中队8架И-15驱逐机也从湖北孝感机场起飞。 
  然而日机来得太快,第4大队刚在汉口上空集合,尚未编好队,大批日机已逼近武汉上空。平方位为武汉东南,高度约4000米。李大队长当机立断,指挥战机立即投入战斗。第22、第23中队担任主攻,第21中队负责掩护。顷刻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打响了。 
  中国空军使用的И-15和И-16驱逐机是清一色苏制装备,与日军的九六式战斗机相比,各有千秋。И-15和И-16的火力要比九六式强,И-16的速度也超过了九六式,但И-15和И-16的机动性要稍逊于九六式。 
  第4大队的空中勇士们驾驶战机,以一个军人对国家和民族安危的责任感,勇敢地冲入敌阵。 
  第21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刘宗武组成的4机编队首先咬住一架日本九六式战斗机。4个人驾机互相掩护,协同作战,一阵穷追猛打将其击落。柳哲生协同战友首开纪录后,随即又发现多架日机正在跟踪中国空军的飞机编队,情况万分危急。他毫不犹豫地一个急转弯,调转机头,加大油门,咬住其中一架日机,一阵猛射,把这架日机打得凌空爆炸。这时,他的另外3名战友又各有所获,一人又击落一架日机。 
  在第21中队与日机缠斗的同时,第22中队的И-15机群也与12架日军飞机遭遇。6架日机从尾后咬住了第22中队的前6架飞机,另外6架日机咬住了后面的5架飞机。这时候,日机不仅在数量上占优势,而且在战术位置上也居主动地位。 
  面对不利的形势,大队长李桂丹沉着冷静,指挥第22中队与日机周旋。他们凭借И-15的火力优势与日机展开空中格斗。一两个回合后,就形成了单机混战的态势。中队长刘志汉首先击落一架日机。其他飞行员也英勇作战,或智取或强攻,相继击落日机4架。 
  从孝感机场起飞的第23中队的8架И-15驱逐机编队在索敌时,发现多架日机正向第22中队的飞机进行攻击,中队长吕基淳当即率机群向日机猛扑过去。一番混战,23中队也击落2架日机。 
  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双方几十架飞机混战在武汉上空。从高度5000米到几百米,上下翻飞,相互追逐缠斗。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枪炮声、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空中硝烟翧E翧E。一架架日机拖着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