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的间谍》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希特勒的间谍- 第10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边的那部分领土所剩下的东西:苏联弹药生产的百分之十八,武器生产的百分之三十一,坦克生产的百分之二十四,石油生产的百分之十。实际上这就窒息了刚刚敲响的警钟,入侵终于发动了。对于这场入侵在经济上的危险性,没有人发出任何真正的警告。只是到了一九四一年十月二日,事情早巳到了木已成舟的地步的时候,他才对上级提出忠告:即使俄国完全失去了它的欧洲部分, “也不一定导致它的崩溃,只有失去了乌拉尔工业区,估计它才会崩溃。”托马斯这是在说,即使德国的原定战争计划完全取得成功,也无法达到它的目标,苏联的经济照样能生存下去。可是他说这话已经整整晚了三个月。
  另一个重要的情报分析机构,是东线外军处。它的工作人员,在金策尔上校的领导下,分析各个方面提供的情报细节,及时计算俄国各种部队的数目,在情报的许可范围内,应作战计划人员的请求,向他们提供这些细节。海军所记录的德军参谋总部一九三九年底关于苏联红军的总结评价,说到底,是根据东线外军处的情报写成的; “数量上强大的军事工具。——“集团纵队”的投入。——组织、装备和指挥手段不充分。——领导原则是好的,领导人则太年轻、没有经验……——军队在激烈战斗中的战斗力值得怀疑。俄国的集团纵队,够不上是一支拥有现代化装备和优秀指挥人员的军队。”
  一九四一年一月十五日,希特勒下令对俄作战之后一个月,东线外军处公布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的作战部队》,这是一份七十二页的总结。它是下级情报工作人员进行情报工作的依据,也是东线外军处修改情报的出发点。它“对于红军的总的评价”认为,各方面的改善将会逐渐提高红军的战斗水平,但“那即使不是几十年以后,也是好几年以后的事情”。可是“俄国的特点——苯拙、呆板、优柔寡断、怕负责任——却没有改变”。总结最后说: “红军的力量在于人多势众,在于战士的顽强、勇敢和相对来说不事奢求的素质。俄国幅员辽阔,不忍外辱,红军自然不乏爱国之士。
  红军的弱点在于各级指挥员笨拙无能,在于它只照书本办事,在于训练不符合现代要求,在于各个方面明显可见的回避责任和缺乏组织。”金策尔始终没有改变他认为红军存在着这些基本不足方面的观点,也始终没有改变他对红军领导的看法。四月份,他向哈尔德报告: “年轻的少校在指挥着团,上校在指挥着师。”
  从很大程度来说,这些都是无法正确估计的。东线外军处对于红军的规模及其将来作战所使用的武器是否作了准确的判断?
  即使希特勒也承认,俄国的装甲部队“从数量上来说是世界上最强大的。估计俄国有一万辆坦克。德国人只有三千五百辆。但是数量上的差距并不使他们感到担忧。他们认为他们坦克的性能比俄国的坦克优越。他们知道俄国人在一九四零年首次制造出四十三吨半的KV—1 型坦克,这种大型坦克比其他任何坦克都要重得多,尽管如此,他们仍然认为绝大多数俄国坦克已经过时。实际上,俄国装甲部队的规模比德国人估计的要大一倍半。在德国发动入侵的时候,俄国人有二万四千辆坦克。凯特尔认为,德国人始终没有赶上去。
  同样重要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威力最强大的T—34型坦克的出现,使他们感到惊讶。虽然三年前几百辆这样的坦克在苏联与满洲国边界战斗中同日本人作过战,可是德国人压根不知道这种坦克的问世。他们是在俄国战役即将开始的时候碰到这种坦克的,德军中立即笼罩着一片“坦克恐怖”,因为这种坦克的厚厚的前装甲,可以轻易地抵挡德国早期的反坦克炮弹。有一个团在斯摩棱斯克的东南面首次遇到了这种坦克。
  我们听到隆隆的马达声……从望远镜中,我们看到一个钢铁庞然大物的头部, 穿过一排树木, 向我们冲过来,接着又来一辆,一共来了四辆……轻榴弹炮虽然打得很准,却对这种庞然大物毫无用处……(反坦克炮)耐着性子让它们冲到只有三十码远的地方,然后一齐开火。
  炮弹直接命中——但被弹了回来!坦克越冲越近,一阵阵的炮弹向它的前部打去——但是不管用。每发——的确是每发——炮弹都被弹了回来!坦克从反坦克炮上冲了过去,把它碾成一堆废铁。 (在距离两千码的地方,重炮开火了。)我们的穿甲弹是曳光穿甲弹,因此我们可以看到第四次射击直接命中。可是距离太远,即使四十磅重的炮弹打在坦克上面,也只是擦了一下,没有作用……
  接着我们听到背后一阵熟悉的隆隆声,象音乐一样地灌进我们的耳朵。这是两台德国突击炮在发射……我们可以轻易地看见曳光弹的射击……突击炮的每发炮弹都直接命中,但是——我们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发炮弹也都被弹了回来!
  只是当这些T—34型坦克转过弯来寻求较好的发射位置,因而暴露了装甲较薄的坦克侧面的时候,德国人才有可能打瘫其中的一部分。后来德国人改进了他们的反坦克炮,设计了自己的可与T—34型坦克匹敌的坦克。但是在战役开始的时候,他们对这种坦克毫无准备,使他们损失了许多反坦克炮,牺牲了许多人。
  德国空军同样危险地低估了红色空军的力量。原因之一,或许是德国空军曾经过高估计了法国空军的力量,而现在是过分纠偏了。一九四一年二月一日,空军情报参谋把他一九三九年作出的苏联有六千架飞机的估计提高到一万零五百架。其中大约有七千五百架配置在俄国的欧洲部分。然而,几个星期之后,陆军参谋总长哈尔德计算出俄国欧洲部分只有五千六百五十五架飞机。他说,这些飞机中,只有百分之六十的作好了战斗准备,只有一百至两百架称得上是现代化的飞机。虽然俄国的飞机总数占了六比一的优势,但是作好战斗准备的飞机的比例却是一比一,而且,哈尔德认为,德国人在空战中拥有决定性的优势,因为他们的训练比俄国人强。可是在发动进攻的那一天,苏联拥有的飞机看起来比德国人估计的要多得多:各种类型的飞机一共是一万八千架,其中一半配置在西部各军区。正如哈尔德所悲叹的那样: “德国空军大大低估了敌人飞机的数量。”
  德军参谋总部面临的最重要的数量计算问题,当然是红军究竟有多少人?德国人经常低估了它的人数。
  一九四一年一月,东线外军处计算出和平时期红军有二百万人,战时是四百万。实际上,在一九四一年一月一日,红军已经有四百二十万零五千人。到了四月底,哈尔德承认红军兵力达到了德军参谋部认为是战时的水平。但是,即使是在那时,他差不多还把当时红军总兵力低估了七分之一,因为在发动入侵的那一天,红军的兵力为五百万零五千人。
  这些数目包括在远东的红军部队,德国人没有把它们计算在内,理由是不等到它们调回来,俄国就已被打败。德国人面临的一个至关重要的情报问题是,在红军兵力范围内,能够用来抵抗他们的猛攻的大部队——师和机械化旅——的数目是多少。
  一九四零年八月,当埃里希·马尔克斯将军制订进攻俄国的初步计划的时候,他估计敌军兵力为一百七十一个大部队。这指的是俄国欧洲部分的一百一十七个步兵师,二十四个骑兵师和三十个机械化旅。这个数字不仅包括德国和俄国在波兰的分界线以及俄国和罗马尼亚边界线上的俄国军队,而且包括俄国和芬兰以及俄国和土耳其边界线上的俄国部队,尽管德国人认为这两条边界线上的俄国军队由于防守任务重而被钳制在那里,但还是小心谨慎地把它们计算在内。到了一九四一年二月初,一百七十一个大部队已经增加到一百八十个。从那时到进攻开始时为止,这个数目几乎以平均每月百分之六的速度增长着。毫无疑问,其中一部分是苏联新建的部队,从而反映出红军的力量在增长。但是其中的多数仅仅是德国发现的迄今为止尚不被人知道的俄国部队。比方说,一九四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哈尔德指出俄国军队“比原来估计的又多了十五个师”。在入侵之前的最后十四天,德国人获悉俄国又多了十四个大部队一一实在是惊人的发现速度。在入侵的前一天,德国人计算出俄国欧洲部分有二百二十六个半大部队。这比一九四零年八月的数目几乎增加了三分之一。德国人估计,不是防备芬兰和土耳其、因而可以用来同德军作战的部队的数目,在一九四零年八月至一九四一年五月二十日之间——在此期间还有对这个数目重新进行考虑的时间——从一百四十八个增加到一百八十个。然而,德国军队将不得不与之拼杀的这些部队的数目增加了五分之一以上,竟然丝毫没有促使德国的将军们改变他们的战略,也没有促使他们怀疑是否有更多的俄国部队未被发现,从而使得发动进攻更加成了不明智的行动。
  在俄国战役开始后的第五十一天,哈尔德方才明白对苏联的估计犯了多么大的错误:在整个形势中越来越突出的一个特点是,俄国这个在应付这场战争时故意表现出完全缺乏集权主义国家所固有的克制力的庞然大物,一直被我们所低估。我们不仅低估了它的组织能力, 同样也低估了它的经济实力和运输系统,尤其是低估了它的纯军事能力。在战争开始的时候,我们估计敌人大约有两百个师。然而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数到了三百六十个。
  两个星期以后,希特勒本人向墨索里尼承认: “自从战争开始以来,德国军事情报机关第一次犯了错误。”它首先没有作出很艰苦的努力。几次挫折,几道障碍,足以使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谍报局在苏联进行�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