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漠涛海未了情》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大漠涛海未了情- 第29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大形势就这样儿,咱们这些小兵儿又能怎样!”鲁忠平显得情绪低落,似在安慰大家,又似宽解自己。 
  林平山看着山脚下星星点点的草房上缭绕着的炊烟,自己的心情就像浮荡的烟雾:“我觉得有点像大学五年级那会儿,有种方向迷失的感觉。” 
  周玉茹瞧着他忧愁的脸,问他:“难道就找不到一条出路?”她希望几个男同学能想出点子来,特别是林平山,看过那么多书。 
  林平山似乎受到鼓励,对鲁忠平说:“咱们应当到别的所和施工现场去看看,也许会有启发。” 
  鲁忠平的情绪仍然不高:“出去转转也行,别抱多大希望。” 
  三二一基地分为两个工区。他们来到这里时,承担八二六设计工作的原八二六设计所已经在这里安营扎寨,扩展成规模不小的设计研究院。两个工区中分布着设计研究院的研究所、设计所、运行所和设备工厂。 
  南边的工区为八二六的模式核反应堆施工现场,北工区是三二一基地总部和设计所、研究所的所在地。“十五号”物理实验室,属北工区的研究所管辖。 
  设计研究院的总部办公楼和设计所的办公室建在较为平坦的坝子上。根据上级要求“山、散、洞”和“靠山隐蔽”的原则,研究所的各个实验室都建在山沟低谷中,周围林深叶茂走出十多米就看不到房屋。 
  八二六模式反应堆建设工地在南边距总部上百公里远,隔着崇山峻岭的红水河边深山峡谷中。基地本部在北边的寒水江畔,峡口外低矮的山岭上,玉峰县的公路从南侧擦过。从山岭往远处望去,云雾迷茫中,贯通黔滇的铁路大桥,凌空跨越寒水江峡谷。   
  第三章 苦战云岭(5)   
  两个工区中间是山峦河谷,一条山间公路把两地连接起来。公路沿河谷修筑,中间还要翻越高山峻岭。从总部出发,沿寒水江的峡谷潜行,侧面为严重风化的砂岩崖壁,车往里行驶,沿途经常有被风雨剥蚀向下掉落的石块砸在车前车后。面对寒水江一侧,有的路段是用红泥堆筑的,雨天经常路基崩塌。碰到玉峰山积雪融化山涧发水,汽车翻车事故时有发生。 
  林平山和鲁忠平搭司机小孙的大卡车去工地。进入峡谷后汽车在山脚行驶,右边摩天崖壁怪石狰狞,左边峡谷深不见底,只听见哗哗水声在河谷中回荡。他们紧张地挤坐在驾驶室里,一声不吭。 
  忽然,前前后后啪啪落下几个石块。 
  小孙惊叫:“不好!”右脚狠踩油门,卡车立即往前猛一突进,把林平山两人身子向后抛去,脑袋撞到了后边的铁壳上。 
  他们两人还没反应过来,只听身后轰隆一声巨响,小孙立即脸色如土,把油门猛踩到底,卡车发疯地狂奔起来。 
  林平山回头一看,后窗黑乎乎的,不知是什么东西。见小孙白着脸,两眼死瞪瞪看着前方一声不吭猛开,知道是祸事儿。 
  鲁忠平见这阵势,吓得脸色灰白,“妈呀”一声闭上了眼睛。 
  卡车一气开进工地停车场大门,站着不动了。 
  调度老张从窗内看了觉得很奇怪,就出去看个究竟。他走近一看,车斗里有一块约一吨多重的大石块,车门紧闭着。他打开车门一看,小孙闭着眼睛坐在里边,就喊:“喂!怎么啦?” 
  小孙听到喊声,慢慢睁开眼说:“吓死我了!” 
  老张望着车斗问:“这石头是怎么回事儿?” 
  小孙定了定神说:“我们走到寒水江峡谷,突然听见头顶在往下掉石头。我赶紧加大油门往前跑。猛然听到背后车斗上一声轰响,我回头一看,这家伙落到车斗上了,吓得没命往前开,一口气开回来了。” 
  张师傅爬上车斗一看,那块巨石已经把车底板砸穿了,小孙要是再慢零点几秒,那块巨石准得砸穿驾驶室顶棚把他们压成肉浆。 
  鲁忠平和林平山两人脸无血色爬下车来,实地体验了一次惊险旅行。 
  八二六工地建造的模式核反应堆是实战核动力反应堆的相似体。人们建成模式反应堆后,将模拟实战的各种条件对核反应堆的各项特性进行试验,发现问题再作进一步改进。 
  为了执行毛主席关于实现我军现代化的指示,尽快造出八二六装备我们的部队,人们正在夜以继日加班加点进行突击施工。 
  八二六工地沿着红水河的一条支流石寨河的峡谷,呈一条长蛇阵铺开。在十多平方公里的范围内集结了上万人的基建队伍。 
  模式核反应堆建在靠近石寨河尽头的上游处。这个小河谷地方非常狭窄,除了河口的石寨镇有一片沿江的河滩地外,小河两岸的谷地最宽处也不过一二百米。峡谷的两侧,稀稀落落的云杉马尾松,攀生在严重风化的崖壁上,剥蚀的碎石泥土,不时从山崖的冲沟滚落下来。一条小溪蜿蜒挣扎着,在峡谷底部的堆堆乱石间穿行。地形是够隐蔽了,给工程的施工却带来极大的不便。 
  现在正是土建施工的高峰期,白天工地上机器轰响人喊车鸣,夜里白炽灯聚光灯和电弧的闪光,在十多平方公里的地域上汇成一个金戈铁马鼓荡人心的战场,一片绚丽多姿令天上银河为之逊色的璀璨耀目的海洋。 
  核反应堆厂房正在进行钢结构安装,焊工们爬在二十多米高的钢架上,头戴防护罩手持焊枪进行焊接作业。弧光闪耀焊渣飞溅,阵阵烟雾往空中升腾。 
  山谷中阴雨绵绵,云笼雾罩终年潮气不散,焊条刚烘干,没放多久又变潮了。用这样焊条焊出的产品,会有气孔裂纹,严重影响质量。恶劣的天气使得焊接工作频频返工。质量问题常被上纲为思想问题,阶级感情问题,甚至对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大是大非问题,焊工师傅的思想压力很大。为了保证焊缝质量,他们只好攀着脚手架爬上爬下一次次更换焊条。 
  山高谷深地域狭窄,工地只有一条四五米宽的公路七弯八拐穿过各个工区和主厂区,绵绵阴雨和人员车辆来回碾踩,道路一片泥泞。工人们白天踩着泥水,顶风冒雨施工,晚上就蜷曲在半山腰阴湿的木板棚里。天气终年阴沉,衣服晾晒不干,发潮的衣裳交渍着汗水,靠体温烘烤着,湿了烘干,干了又湿。 
  这交通闭塞的山沟里,没有几户人家,坡地上种植些玉米红薯,生活非常贫困。在窄沟中一下子聚集了核工业几大基建单位成建制的队伍,加上各个协作单位、部队指战员、数千名当地的民工,物资供应非常困难,特别是副食品的供应就更加困难了。营养不足,生活环境艰苦,加上长时间加班加点赶工,许多人病倒了。人们毫无怨言,因为无论是工人、战士还是技术人员,乃至民工,都只有一个信念:尽快造出八二六,加强核国防,让毛主席他老人家睡好觉。 
  工程指挥部设在山谷的一个木板棚里,一堆竹席杉板搭建的工棚中间。尽管八二六项目已划归部队系统,模式核反应堆的建造责任仍由核工业系统承担,为此核工业系统派了一位副厅局级的领导来担任现场指挥。 
  此刻,现场指挥部正在召开调度会议,各方面负责人挤坐在高高低低的靠椅长凳上,把油毡木板搭成的会议室挤得满登登的。指挥长杜平身材瘦高,早年曾是一位中央领导的秘书,为人谦和思路清晰,说话不紧不慢,做事很有主见。他表情冷静地主持会议,听取各方面的情况汇报,心中却并不平静。   
  第三章 苦战云岭(6)   
  与外边工地人声鼎沸机器轰鸣车辆穿梭的热火朝天景象相反,会议室里人们神色凝重表情严肃鸦雀无声。 
  经过“文化大革命”过程背景复杂几度反复的体制变动,模式核反应堆工程已形成多头领导头绪繁杂的局面,各路领导经常意见相左争论不休。这样,作为指挥长的杜平面对的不仅是设备质量、到货延误、施工拖期、材料供应不及时这类技术性问题,令他更为烦恼的是领导小组的一些成员稍不如意,就要给他上纲上线,说他右倾,对毛主席的革命路线动摇。开会时,为了总目标尽量少受干扰,他措辞总是很谨慎,以免给人以可寻之隙。 
  这时土木建筑工程已近尾声,今天讨论的中心议题是设备制造的状态和到货情况。总工程师曹平祥和副总工程师雷东顺参加今天的会议,曹总抓总体,雷总抓设备。 
  会议开始,先由雷总报告设备制造的进展情况。 
  雷东顺刚报告完工作,侯清德就站起来指着他说:“老雷的思想问题还是没解决。如果没有从根子上找问题,只是在技术上打转转,总是能找到借口的!” 
  老雷听他又往政治上生拉硬扯,非常生气:“这里交通闭塞,设计修改的周期长是客观实际。应当实事求是,不要乱扣帽子!” 
  “阶级斗争就是要天天讲月月讲,像你这种‘唯生产力论’,扣多少帽子也不为过。”老侯针锋相对,更来劲儿了。 
  曹平祥赶紧站起来,一团和气笑着解释说:“老雷讲的是实情。我也到几个厂去看了一下,各个厂都把模式反应堆任务作为头号政治任务来抓,现在已是开足马力在赶工的。” 
  两位技术负责人说法一致,侯清德只好悻悻地坐了下来。 
  自从他代表动力研究所被结合到领导小组以后,苦于不懂技术一时难以打开局面。后来,他发现了树立自己形象的诀窍,把矛头对准设计所这几个书呆子大方向不会错,既保险又利于扩大影响。技术一窍不通,就扬长避短,管它什么问题都往政治上拔高,才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这雷东顺只认死理,油盐不入,一有机会就轰他几炮,自己的“路线觉悟”自然会高人一头。 
  杜平看了一下,幸好今天侯清德没再进一步上纲上线,像平静的鱼塘里混入一条浑水窃食的乌鱼乱搅起来,这场大批判会谁知道会拖多长时间。他知道他们对核动力发展路线问题的分歧,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解决的。他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