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本园相比,长春园更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水景园,水面面积占到全园面积的三分之二,水域的宽度大约都在一二百米之间,适足观赏远近周遭的景物。在整体布局上,长春园也更为合理,用来分割水面的洲、桥、岛、堤错落有致,安排停匀,套用一句现代的流行语:“处处显示出‘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路和情怀。
长春园的前宫门有五楹宽,大门两侧的汉白玉座台上有两只巨大的铜麒麟。宫门两翼各有一排朝房。进到院内,经过一座牌楼,迎面看到的第一座建筑群叫做淡怀堂,淡怀堂主体建筑为九开间,东西各有配殿五间。淡怀堂的北面有南长河流过,通过横跨南长河的十孔石桥——长达四十米的长春桥,便可登上长春园面积最大的岛屿——中央岛。
中央岛是长春园的中心区域。在这个面积约一百多亩的人工岛上,从南向北,依次是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三个建筑群。含经堂是一座巨大的复合式建筑,据说是乾隆皇帝打算归政后宁神养心、诵经礼佛的地方,也可以看作是乾隆皇帝给自己修建的又一处豪华寝宫。含经堂的后面是淳化轩,淳化轩以两侧庑廊镶嵌淳化阁法帖而得名,是自命书法家和书法鉴赏家的乾隆心爱之地,他在《题淳化轩》一诗里曾经描述对归政后生活的憧憬:“抚帖虽无暇,翻书则有缘。他日倦勤处,期之以廿年。”中心岛上最北面的建筑是蕴真斋。在含经堂、淳化轩和蕴真斋主建筑的两侧,另外还有两组辅助性的建筑,东边是神心妙远、味腴书屋、大戏台;西边是涵光室、三友轩、理心楼和焚香楼。其中味腴书屋以藏有《四库全书》的浓缩本《四库全书荟要》闻名于世,乾隆皇帝在题味腴书屋的诗中矜夸道:“经史精腴在,真咀味者谁。”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长春园中央岛的东西两侧,另有两座对称的小岛,西侧的岛上建有“思永斋”;东侧的岛上建有“玉玲珑馆”。这两个小岛以及岛上的建筑东西相对,卫星般围拱在中央岛的周围,为中央岛平添了几分壮美和威严。
长春园内最壮观的建筑群是园内西湖里的海岳开襟,海岳开襟位于中央岛西侧开阔的湖泽之中,四面皆有码头,可以凭舟楫往来。主殿高三层,建筑在双层石基之上,周围的水域里植有大片的莲花。论视野,海岳开襟称得上是长春园里的冠军。海岳开襟的西边,经过一个名叫榴香渚的凉亭,就接近了分隔圆明园本园和长春园的大门——明春门。当年,帝后们多是经过明春门往来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之间。
长春园的外环景区,颇值得称道,其中很多建筑是乾隆皇帝南巡游历回来之后仿建的。长春园外环的南部有如园和茜园;北部有转香帆、泽兰堂、宝相寺、法慧寺和狮子林。这些“园中园”的建造,几乎每一处都有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我们将会在后面的章节详细叙述。
被称为“中国凡尔赛宫”的西洋楼,大概是长春园内最为世人所熟知、也最为世人称奇的建筑群。西洋楼区位于长春园北面的狭长地带,包括六栋建筑物,三组大型喷泉,若干小喷泉以及园林小品,沿着园子的北墙带状展开。从西到东依次是谐奇趣、万花阵、养雀笼、五竹亭、方外观、海晏堂、大水法、观水法、远瀛观、线法山、方河、线法墙布景等建筑和园景。大型喷泉“大水法”是景区的中心,它跟远瀛观以及用来观赏喷泉的御座“观水法”构成一条贯通的南北中轴线。事实上,西洋楼区仅仅是圆明园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从面积上看,西洋楼区占地只有一百余亩,仅占圆明三园总面积的百分之二。从地位上看,西洋楼只不过是圆明园的一个局部的点缀,在总体规划上无足轻重。从乾隆皇帝修造西洋楼的本意来看,西洋楼不过是满足“天朝皇帝”好奇心的一个玩物而已。
绮春园——圆明园建筑余响
绮春园(后改名万春园)位于圆明园和长春园以南,面积大约八百多亩,略小于长春园。绮春园的构成比较特别,它是由若干小园合并而成,分建于不同时期,因此全园并不像长春园那样有一个统一的总体布局,大体说来,绮春园是一个小型的水景园集锦。
绮春园成园于乾隆中叶,虽然乾隆皇帝是它的始作俑者,绮春园的主要营建工作却是在嘉庆皇帝手里完成的。嘉庆皇帝曾经效仿他的父皇,把绮春园归纳为“绮春园三十景”。不过,“绮春园三十景”远没有“圆明园四十景”那样名头响亮。从功能上来看,道光初年以后,绮春园便主要成为了大清国太后太妃们的园居之地。
绮春园的宫门,在园子的东南部,因为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了半个多世纪,所以被称为“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宫门为三开间,前面建有影壁和东西朝房各五间,门内有月牙形的御河流过,通过御桥之后,再往里走是二宫门,中央是绮春园的正殿——迎晖殿,殿北有两条长廊与中和堂相连。中和堂北面是一座小型山丘,山北则是皇家的寝宫区,寝宫区是园内最重要也是最大的建筑群,它的主要建筑是集禧堂和后来改名为敷春堂的永春堂。值得一提的是,同治重修时曾设想把集禧堂、敷春堂等旧地改为“天地一家春”,供慈禧太后居住。“天地一家春”本是圆明园本园九州清晏中的一个偏殿,此时重修只是沿用其名,规模和格局都大大超越了旧制。
绮春园几何中心地带,有几处别致的小园,分别是展诗应律、春泽园、生冬室、卧云轩、四宜书屋等建筑群,这几处小园,由蜿蜒水道的分隔开来,相互掩映,相互藏露,后世评者大多对这里的布局推崇有加,认为这里的风景犹如中国诗画般隽永,富有韵味。
绮春园的西南及东北部以水面风景见长,各有较大的湖面和岛屿,构成独特的景色,绿满轩、畅和堂和澄心堂都建在西南岛屿上,凤麟洲、仙人承露台等著名景区则建筑在东北部的岛屿之上。据说,从东西南北任何一个方位看仙人承露台,都可以欣赏到一个仙人衣衫飘拂的潇洒剪影。
绮春园西部的清夏堂,占地十亩左右,整个建筑形状呈“工”形,是一处清夏闲居的典型园林,主体建筑以外,尚有亭台、游廊点缀,庭院里植有苍松修竹,室外则有小巧灵秀的湖山在望,堪称“别墅里的别墅”。另外,绮春园的南部还有一个相对独立完整的建筑群——正觉寺,正觉寺是一座喇嘛庙,庙宇本身有独立对外的南门,它的后门则与绮春园内部相贯通。正觉寺是圆明园幸存下来的极少数建筑群之一,单从这一点上看,它的价值就弥足珍贵。
此外,在圆明园福园门南,绮春园西墙外,还有一座名叫“澄怀园”的特殊花园,这是专为南书房和上书房词臣所设的寓所,俗称翰林花园。从雍正三年一直到咸丰朝,澄怀园一直是南书房和上书房翰林的值庐,这是清廷对汉族官员的最高礼遇,咸丰皇帝曾有诗云:“墙西柳密花繁处,雅集应知有翰林”。澄怀园实际上是圆明园的附属花园,它的护卫和管理都由圆明园管园大臣统一负责。
经过百十年不间断的营建,圆明园、长春园、绮春园终于成为一个完整的皇家园林,三园“名虽三而实则一”,彼此之间都互有门径相通,在行政上,也划归管园大臣统一管理。
这样,随着绮春园的完工,大圆明园的格局也终于完成。
圆明园第一个立法者
“天下第一闲人”(1)
园既成,仰荷慈恩,赐以园额曰圆明,朕尝恭迓慈舆,欣承色笑。
——雍正皇帝《圆明园记》
圆明园的历史开始于清康熙时代。康熙皇帝玄烨在位六十年(一六六二——一七二二),是清朝一位极有建树的皇帝,被后世尊为“圣祖”。玄烨少年亲政,经过数年征战与建设,政局渐趋稳定,经济日益发展,逐渐开创出了一派盛世气象。大约从一六八○年起,康熙皇帝终于腾出手来,开始进行皇家内部的“家庭”建设。他先是在北京西郊修建了玉泉山静明园,之后,又于一六八七年,在明代国戚武清侯李伟的别墅(清华园旧址上,建造完成了京城西北郊第一座皇家园囿)畅春园。
随着康熙帝驻跸“避喧听政”次数的不断增多,园居时间的不断增长,畅春园逐渐成为除紫禁城以外的第二个政治中心。康熙皇帝在畅春园园居理政之后,为了扈跸的方便,围绕着畅春园,相继在海淀一带涌现出了一大批贵胄权臣的私人花园。圆明园,即是其中之一。
一七○七年,当康熙皇帝把圆明园赐给他的第四个儿子胤禛的时候,圆明园仅仅是一座面积约一千亩的小花园。胤禛是在一七○九年正式入住圆明园的,他以皇子的身份在圆明园里生活居住了将近十四年时间。这十四年,可以说,是胤禛在圆明园里韬光养晦的十四年。雍正皇帝胤禛(在位期间一七二三—一七三五)是康熙末年帝位争夺战中的最后胜利者,但他的登极之道却极为坎坷。起初,因为出身和性格的原因,胤禛并不在康熙帝玄烨的视野之内,即使在,他也是距离较远的一个。
立储问题是困扰康熙皇帝一生的大问题,他曾经两立两废嫡出长子允礽。康熙皇帝在位的最后十年,储位一直虚悬,这也成了年迈的老皇帝跟诸皇子斗争的十年。康熙皇帝一生有三十五个儿子,除夭亡者外,齿序称为皇子的有二十四人。康熙末年,在争储斗争中最具竞争力的几个皇子分别是:三阿哥允祉、八阿哥允禩、十四阿哥允禵以及四阿哥胤禛。
胤禛是一步一步逐渐走进康熙皇帝的视野的。康熙皇帝早年对胤禛很有成见,曾经公开批评他遇事急躁,“喜怒不定”,为此,胤禛苦恼了很长一段时间。直到康熙四十一年(一七二○),而立之年的胤禛还忍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