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帝心里一动,赞叹地:于爱卿啊,你就是想得远,有你这样一心为民的耿耿忠臣,真是朕的福气了!
于谦:臣有一事,正想奏请皇上。
景帝兴致勃勃地:好啊,今晚咱们君臣二人,可以无话不谈。于爱卿,你说吧,朕听着呢。
于谦:皇上答应以封赏田地替代银两,奖励功臣,臣以为此法不妥。
景帝点点头:朕就是为这事找你来了。
于谦:莫非皇上也觉得此事……
景帝:不瞒于爱卿说,朕也以为不妥,可众大臣和太上皇、太后都是竭力主张,众意难违,朕乃是迫不得已,实是无奈之举。
于谦忧心忡忡地:皇上心里明白就好了,土地乃百姓的命根子,臣最担心,一旦封地开了头,百姓将怨声载道,后患无穷。
景帝:此事朕日思夜想,委决不下,正想听听于爱卿的主意。于爱卿,有什么话,不妨跟朕直言。
于谦:土木堡一战,我五十万大军一触即溃,边关随之土崩瓦解,战祸所及,京城几乎不保,我大明怏怏大国,千秋基业,竟如此轻易败于瓦剌之手,皇上,这是为何?
景帝反问道:为何?
于谦:常言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依臣之见,我大明遭此灾祸,实非瓦剌所致,而恰恰是缘于自身!
景帝认真倾听着,微微点头。
于谦:土木兵败前,种种征兆已露端倪,朝廷浮靡奢侈,享乐成风,国库空虚,入不敷出,吏治松懈,贪污腐败随处可见,军队则吃喝玩乐,无所不为。最触目惊心的,当是皇亲国戚、权贵豪强大肆圈地,致使百姓流离失所,苦不堪言,如此所谓的太平盛世,其实早已危机四伏。
景帝:嗯,有道理。
于谦诚恳地:皇上,要吸取这些血的教训哪!
景帝急切地:于爱卿,那你说说,朕该怎么办?
于谦: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要避免重蹈覆辙,就得从根本上消除祸害,重振大明!
景帝浑身一震:重振大明?
于谦掷地有声地:对,重振大明!
景帝兴奋地:于爱卿啊,说心里话,朕这些天寝食难安,为的也就是这件事,你跟朕可想到一块啦!
于谦大受鼓舞:皇上有此宏愿,臣替天下百姓欢欣鼓舞。
景帝:国家战乱平息,理应由乱入治,朕冥思苦想,不得良策,于爱卿,朕这次来,虽比不得刘备三顾茅庐,可朕还是希望听到你的“隆中对”啊!
于谦:皇上过奖,臣怎敢与诸葛先生相提并论?
景帝认真地:于爱卿,在朕眼里,你就是朕的诸葛先生,啊?快快讲来,这重振大明,该从何处着手啊?
于谦微微一笑,胸有成竹地:要想重振大明,真正富民强国,百姓安居乐业,使我大明江山永固,臣以为,一、整肃朝纲,惩腐反贪,力戒奢靡,匡正民风。
景帝深有同感:唔,于爱卿言之有理。吏治乃社稷根本,朝纲不振,要想重振大明,谈何容易!
于谦:这是我朝的症结所在,不下猛药,是治不了病根的!
景帝:于爱卿,再说下去。
于谦:第二、遏制富豪,改革田税,体恤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使其休养生息,发展生产;第三、治理财政,充盈国库,加强货币管理;第四、严禁圈地,打击豪强,使耕者有其田;第五、整治边防,从严治军……
景帝连连点头:好好,于爱卿,你的这些主意,每一项都是治国方略,朕样样赞同。
于谦:最关键的一条,也是当务之急,是安抚百姓,恢复战后生产。
景帝:朕知道,当前是百废待兴,一切都得从头做起。
于谦诚恳地:皇上,臣还是这三个字,民为重!
景帝大为动容:于爱卿,朕懂了!
于谦郑重地取出那只红木盒子,奉上:皇上,重振大明,实施变法的各项措施,都在这儿了。
景帝打开盒子,只见里面是几册《均税法》、《财政法》、《治军练兵法》,不由大为动容:于爱卿,这些东西……
于谦:回皇上,臣在河南、山西巡抚十九年,深知民生之艰难,曾苦求良策,以为朝廷所用。这几册手稿,就是臣多年的心血。臣本当早日献给朝廷,只因瓦剌犯边,土木之变接踵而来,臣不得不将此事搁下,现今皇上有此富民强国的决心,臣不惴浅陋,冒昧奉上,请皇上赐教。
景帝:于爱卿在地方为官之时,就胸怀大志,想着造福天下苍生,朕真该好好谢谢你了!
7、于府
女贞守在兰心的灵位前,做着针线。
十二 君臣之间(8)
书房里于谦和景帝的对话隐约传出来,听得一清二楚。
她完全被于谦重振大明的决心和宏伟蓝图征服了,激动异常。
她的目光被点亮了,闪烁着与于谦一同赴汤蹈火的顽强信念。
书房内,于谦和景帝的谈话还在继续。
于谦:皇上年轻有为,若能成就一番大事业,造福万民,我大明的天下就稳如泰山了。
景帝激动地:于爱卿,朕有你这样的治国良材,何愁大事不成?哈哈,行,朕就把这些事都交给你了!
于谦被景帝无条件的信任感动了,泪水夺眶而出:谢皇上委臣以重任。
景帝笑了:不不,于爱卿啊,要办成这件大事,除了你,可没有人担当得起!
于谦诚恳地:臣定然不负皇命。不过,臣还有一个要求,务必请皇上答应。
景帝:于爱卿讲来就是,朕无有不允。
于谦:此次封赏,臣就免了,至于土地,臣更不敢领受。
景帝不由一愣。
厅堂内,女贞听到于谦主动拒绝封赏,吃了一惊,不小心把针扎在手指头上。
血流了出来,女贞却茫然不觉,举着针线,呆呆地坐在那儿。
书房里,景帝也一惊非小:于爱卿,你是大明第一功臣,你不封赏,这满朝文武,谁还有资格……
于谦诚恳地:臣一向淡于名利,当今国家又百废待兴,臣实不愿陡增朝廷负担,望皇上体谅臣的一片苦心。
景帝见于谦态度坚决,沉吟了一下:于爱卿啊,你一片尽忠报国之心朕又如何不知?这样吧,此事容朕再细加斟酌,啊?
于谦大急,扑通跪下:臣心意已决,如蒙皇上恩准,臣不胜感激。还有石总兵所奏封赏于冕一事,也请皇上驳回。
景帝脸色庄重,慢慢把于谦扶起:于爱卿啊,这朝中大臣如都像你这般不计名利,一心为国,重振大明就大有希望喽。
于谦坚跪不起:臣不敢,请皇上明示,也好让臣安心。
景帝叹息了一声:于爱卿,你还真固执,好了好了,你放心,到时朕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行了吧?
8、石府
石亨家门口车水马龙,门庭若市。
石彪在门口迎客:请,请。
原来是徐珵等人被于谦不留情面的棒打出来,碰了壁,就全跑到石亨这儿来了。
石彪将徐珵等人迎进大门:徐大人,请。
石亨一见是徐珵进来,有点不屑一顾。
徐珵满脸堆笑迎上去:在下徐珵,拜见石总兵。
石亨只是点点头,哼了一声。
徐珵:北京保卫战,全仗石总兵率领京城军民,英勇杀敌,驱除瓦剌,保我大明江山安定。石总兵丰功伟绩,名垂青史啊!
石亨一下子被徐珵的马屁拍得飘飘然,客气起来:徐大人迎回太上皇,功劳也不小啊。
徐珵:哎,徐某人是全凭一张嘴,哪像石总兵,那是真刀真枪杀出来的。
石亨:徐大人言重了,言重了。
徐珵谦恭地:在下说的是实话,徐某人这点微薄之功,跟石总兵比起来,那可是天地之别啊!
石亨哈哈大笑:都是为朝廷建功立业,哪有什么天地之别?哈哈哈哈。
徐珵:石总兵现今是众望所归的大英雄啊,别说百姓们敬仰有加,就是下官我,也是钦慕不已。
徐珵说着,笑嘻嘻地把礼盒打开,露出金光闪闪的金锭:一点小意思,就当是庆贺两位,请笑纳。
石亨一愣。
石彪已客气地:哎,都是为朝廷做事嘛,徐大人何必客气?
徐珵:两位,你们要是不收,那就是看不起下官了。
跟在徐珵身后的大臣们也一齐向石亨行礼:我等真心诚意向石总兵贺喜,万请石总兵给个面子。
石亨倒有点不知所措:你们这……这是干什么嘛!
徐珵见状,忙轻轻搡了石彪一下:石总兵和石将军功高盖世,各位大臣心悦诚服,两位何不乘机结识结识?俗话说,一座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日后在朝廷上,大家也好精诚合作……
一大臣:卑职等人日后惟石总兵马首是瞻!
另一大臣:对对,我们都愿听石总兵号令。
石亨见这么多大臣都对他俯首帖耳,暗暗得意。
石彪又在旁边怂恿:伯父,他们说得对啊,今后同朝为官,是该大家意气相通,互相帮忖。
石亨喜不自胜,点着头:好说好说。
又一大臣:石总兵力挽狂澜,安定京师,乃我大明中流砥柱,这第一功臣是非石总兵莫属了,他日封官加爵,自是不在话下。
徐珵:哎,皇上不是说了吗?这几日就要对文武大臣论功行赏,到时候,石总兵封侯拜爵,那是众望所归啊!
一大臣:就是就是,石总兵可别忘了我们呵。
石亨被众大臣的马屁拍得舒服极了:各位同僚如此瞧得起我石亨,我石某人倒要谢谢各位了,哈哈哈哈。
徐珵和众大臣纷纷献上厚礼:我等一片心意,请石将军笑纳。
石亨一见这些人亮出的众多重礼,倒也吃惊不小,顿时拉下脸来:诸位,不可,万万不可。
徐珵:石总兵还客气什么呀?大家不都是自己人嘛!
十二 君臣之间(9)
石亨冷冷地朝徐珵等人拱拱手:各位的心意我领了,这些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