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中,《选择》是一本受欢迎的党史著作。我认为,中共党史、革命史的专业研究人员和教学人员应该承认《选择》在这方面所取得的成功,并可从中获取有益的启迪。
吴景平先生在评论中也逐一指出了《历史选择了毛泽东》一书在史实方面所存在的差错和不足之处。这些差错,在这次再版修订时,都已一一改正。另外,这里摘录上海人民出版社中共党史资深编辑郝盛潮对本书的读后感:
觉得《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写得不错,比《红色的起点》写得好。
该书以纪实文学的形式,明晰地回答了中国共产党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选择了毛泽东作为自己的领袖。以文学的形式写历史,古虽有之,但今天很少有人尝试,你有尝试了,可以说是相当成功的尝试。
作者并非历史研究工作者,却能以惊人的求实精神,跑遍井冈山、瑞金、遵义等地区,行程万里,实地调查、访问,搜集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使得此书建立在坚实的史料基础上,这种写作态度,令人钦佩。
我最欣赏的是作者的写作思想比较敞开,没有顾忌。凡认为本书需要写的,就秉笔直抒,娓娓道来。因而有些人物,如李立三、博古等,写得很活,他们的性格、形象、优点和缺点,个个跃然纸上;有些事件,如“三人团”、“AB团”以及高层领导间的争论和斗争等,过去是“禁区”,本书都涉及了,而且写得较有技巧,掌握了分寸。书中也公开披露了一些为一般人所不知,或知之不多的史料,如瞿秋白上庐山与鲍罗廷密谈;八七会议时邓小平被任命为中共中央秘书长,而长征途中刘英接替了邓小平秘书长的职务;周恩来、张闻天、博古关于卢福坦想当总书记而没有当成的情况的原始谈话记录,等等。
郝盛潮先生也认真地指出了《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在史实方面的一些差错。
《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曾作为“叶永烈自选集”中的一卷,后改名《毛泽东之初》,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羊城晚报》连载本书时,改名为《毛泽东的崛起》。
我感谢中共党史界对本书的关注和宝贵意见。借这次收入“红色三部曲”之际,作者对本书作了许多修改和补充。对有关史实作了订正。
叶永烈
一九九一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初稿
一九九八年六月十九日修改
一九九八年十一月四日再改
二○○三年七月二十八日改定于上海“沉思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