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土默热红学--红学故事新勘、红学历史十讲 作者:土默热- 第6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怀顺王”。顺治五年(1647)改封“靖南王”。在向江南进军的途中,耿仲明由于收留旗人逃亡的“家奴”,被顺治皇帝给了严厉处分,打算“议削王爵”。耿仲明悲愤交加,在得知最后判决之前,在江西吉安自缢身亡,时为顺治六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耿仲明“坏了事”以后,隔了一段时间,朝廷为了安抚这支身经百战的队伍,又让其子耿继茂袭封“靖南王”。康熙十年(1671),耿继茂又病死了。临死前上书皇帝,请求让儿子耿精忠袭封王位,皇帝批准了。所以到耿精忠当上靖南王,已经是第三代,即孙子辈了。

  靖南王在四王中是否功劳最大呢?顺治六年五月十九日,在耿仲明加封靖南王时,皇帝发出了一封充满褒奖之词的敕文。文中历数了耿仲明投顺大清,攻取旅顺口,平定朝鲜,击破洪承畴,进入山海关,平定河南、江南,协攻潼关,取扬州,夺湖南等一系列大战役中的赫赫战功,说明他的功劳在四王中确实是最高的。吴三桂虽然当时势力最大,但投顺清朝时间晚,功劳还不能与其他三王相比。其他三王,耿仲明是最骁勇善战的功臣。

  罗列了这些史实,我们不难看出,《红楼梦》中的“北静王”,实际上就是靖南王耿精忠!“静靖”同音,换南做北,“靖南王”于是就成了“北静王”。耿精忠在袭封王爵前,被其父遣入朝廷,做皇帝的侍卫,实际上是人质。四个异姓王当时都遣子入侍当人质,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就有相同的经历,大家都知道。

  耿精忠在京当侍卫期间,曾被皇帝封为“一等精奇尼哈番”,又把肃亲王豪格的格格赐与他和婚,封其为“和硕额附”。袭王爵后,回到福建。康熙十二年,与吴三桂、尚可喜三王一起造反,蹂躏了半个中国。经过八年征剿,耗费了巨大的人力物力,清廷方平定了“三藩之乱”。

  《红楼梦》所写的北靖王,当是康熙十年前居住在北京的“和硕额附”、未来的靖南王耿精忠。书中说他“年未弱冠”,“形容秀美”,“情性谦和”,都与耿精忠真实形象吻合。书中说他和宝玉“当日彼此祖父相与之情,同难同荣,未以异姓相视,不以王位自居”,说的就是耿精忠的祖父耿仲明,与洪昇的外祖父黄几的相与之情。黄几虽然不是王爷,但身居相位,位高权重,满朝文武,包括四王,都是不敢轻视的。

  再来看《红楼梦》中那个“坏了事”的“义忠老亲王”,很可能就是指耿精忠的爷爷耿仲明。他在“湟海铁网山”预备的贵重棺材板儿,红学界都认为来自东北。耿仲明早在袁崇焕那个时期就投降了满清,在东北还搞不到一块棺材板儿么?当时这些满清将领,刀头上舔血,随时都可能战死,所以都早早为自己预备一副棺材板儿。

  《红楼梦》中的那个“忠顺王”,让管家找贾宝玉要琪官,结果宝玉因此被父亲痛打了一顿。根据书中说的,北静王曾经把大红汗巾子给了琪官,说明二人已经是不避嫌疑的关系。琪官把汗巾子转给了宝玉,宝玉把琪官藏在了“紫檀堡”,最想找宝玉讨要琪官的人是谁?当然是北静王!所以,北静王就是忠顺王!耿精忠的爷爷,最先封的王爵是什么?就是“怀顺王”。“怀顺”、“忠顺”的称呼仿佛,难道是偶合么?

  归结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红楼梦》中的“四王”,隐写的就是清初的四个异姓王。北静王、义忠老亲王、忠顺王,实际上都是指先封“怀顺王”,改封“靖南王”的耿精忠一族,不过写作时把靖换成静,把南换成北而已。洪昇为什么在《红楼梦》中要写耿精忠呢?原来,洪家同靖南王家有着极为特殊的关系。

  三藩造反后,洪家遭遇了两件十分奇怪的事件,一是洪昇的父母一起被朝廷发配充军,二是洪昇的三弟中令冒着战火到福建去,陷入绝地整整三年。按常理说,封建官僚犯罪,可以牵连妻子,但妻子的罪名和刑罚与本人还是有区别的,洪家为什么父母同罪、一起发配充军?洪昇的外祖父当时身居宰相高位,为什么救不了女儿女婿?战争险地人们躲之尚且不及,如果没有极为特殊的事情,洪中令为什么一定要犯险入闽?

  原来,洪昇有一个妹妹,可能是被许配给了靖南王耿精忠做了妃子!洪家在明朝,一百多年有权有势。但改朝换代以后,就成了“死而不僵”的“百足之虫”了,急于寻找靠山。把女儿嫁给炙手可热的王爷做妃子,是可以理解的举动。洪昇的这个妹妹,应该就是《红楼梦》书中探春的原型。书中说探春的命运是将来做“王妃”,并且要乘大船远嫁三千里,显然就是隐写嫁到福建。直到解放后鹰厦铁路建成前,入闽的陆路交通都是极为艰难的,进入福建的最好路途就是乘船。探春与贾环是同母赵姨娘的女儿,贾环的生活原型就是洪昇的三弟洪昇中令。亲姐姐出了这么大事情,洪昇的庶母能不逼着中令冒险去看姐姐么?!

  耿精忠造了反,朝廷能饶得了洪昇的父母么?不抄家充军才怪呢!这也是洪昇的父母一起被发配的原因所在,女儿做了叛逆的妃子,父母的罪行不是一样么?这样的罪行,黄几官位再高,能搭救得了么?洪家对这件事讳莫如深,在洪的诗词中从来没有正面记载,但也并非没有蛛丝马迹可循。洪在三藩之乱期间所作的诗,基本上就是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哀叹父母被发配充军,二是担心三弟在福建的危险,三是关注清军向福建调动,描写了好多向福建送大炮、征调部队的目睹情形,非常真实地表达了关切之心。洪昇此一时期还编写了一部歌颂抵抗叛乱的传奇,似乎是急于表态,避免牵累,否则,一般的文人,是不屑于创作这些应景之作,说些言不由衷的话,故意迎合朝廷的。

  本节前面说《红楼梦》中所谓“国初四王八公”,是指明初洪武年间册封的四个亲王和八个国公,后边又说是暗指清初四个异姓王,是否自相矛盾呢?其实也不矛盾,明初清初都是《红楼梦》中所说的“国初”,两个“国初”恰好都有所谓的“四王”,书中的“四王”又不是实指,而是一种隐喻,也不能排除作者创作时两个“四王”都考虑到了的可能,《红楼梦》毕竟是小说嘛。《红楼梦》研究不必拘泥成说,两说并存,立此存照吧。 
 
 
 
第二节  四大家族


  《红楼梦》中“葫芦庙”的小“门子”,向刚刚当上知府的贾雨村,介绍了著名的“护官符”。符上写道: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做马;

  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东海缺少白玉床,龙王来请金陵王;

  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我们的红学家,心中认定一个曹雪芹,便异口同声说“护官符”是隐写江南三大织造。其实,这是绝对说不通的。其一,江南三大织造是三个家族,不能称为“四大家族”;其二,三大织造分别居住在南京、苏州、杭州三地,也不能说是“金陵”的四大家族。

  我劝朋友们再认真品读一下“护官符”,最好是翻过来倒过去地读。请朋友们注意一下这四句话的最后四个字是什么?是“马、史、王、铁”四个大字!什么是“马史王铁”?就是南明小朝廷的四个权臣:马士英,史可法,王铎,钱谦益!

  马士英拥立福王有功,当时权倾朝野;史可法是原来南京六部的兵部尚书,资格最老,位置最尊;王铎号称不倒翁,左右逢源,掌握着朝廷实权;钱谦益是东林党领袖,名气最大。这四个大臣,在南明政权中都身居大学士(宰相)高位,互相之间确实是沆瀣一气、狼狈为奸、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他们勾结起来,卖官鬻爵,把南明政权搞得乌烟瘴气!当时如果谁想当官,不走这四个人的门路是绝对不成的,所以《红楼梦》中的“护官符”要写这四个姓氏。其中“马、史、王”三人,都是直接写的本姓,只有那个“铁”,写的不是本姓,而是钱姓,但“珍珠如土金如铁”的表述,也清楚地表示出该家族之“钱”大气粗!

  由“四大家族”联想到“葫芦庙”,庙者,庙堂也,朝廷也。《红楼梦》中明确交代,葫芦庙是因为地方狭小而得名,地方狭小的庙堂,就是南明小朝廷的代指。北方丢了,中原丢了,西北丢了,西南丢了,只剩东南一隅苟延残喘,正是葫芦那么一点的庙堂!“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葫芦庙失火,被烧成一片白地,也正是清朝大军下江南,南明政权土崩瓦解、顷刻覆亡的代名词!

  《红楼梦》书中,描写这个葫芦庙一样的地方狭窄的小朝廷覆亡后,甄士隐出家了。“甄士隐”者,“真仕隐”也,这正是隐写南明小朝廷覆亡后,具有强烈遗民思想的真正士大夫纷纷出家入道的现实!这个甄士隐出家前口中唱的《好了歌解》,正是悼念明朝“到头来都是为他人做嫁衣裳”,从此“落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红楼梦》中还有个奇怪的“以金代玉”的内容,也同南明小朝廷发生的故事有关。崇祯政权在北京灭亡后,大明王朝的传国玉玺落入了李自成起义军手中。南明政权建立时,是没有传国玉玺的。为了政权的合法性,必须重新刻一方代表皇权的玉玺。南明政权建立仓促,一时很难找到合适的玉料,于是,南明君臣便首先刻了一方“金玺”,暂时代替玉玺;后来找到玉料后,方重新刻成一方玉玺,将金玺取代下来。这段有趣的史实,在《南渡录》、《甲乙事案》等史料中都有明确记载。

  不知朋友们注意没有,《红楼梦》中宝玉“奇缘识金锁”一节中,作者不厌其烦地描写了玉和锁的形状,并且勾画了玉和锁的图案。其真实用意,应该就是影射这段奇特的“金玺代玉玺”的史实。“莫失莫忘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