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承畴自被捉住后,拿定主意,不肯投降。范文程、孔有德、耿仲明等费了几番口舌,偏这洪大帅立志不从。太宗欲服他的心,格外加意看待,将他留在内院客馆里,每天差十数个美女服侍他,吃的是山珍海错,住的是锦被绣榻。后来,他见劝他投降的人太多了,一天工夫总有十班八班,便烦恼起来,将房门关起。因为自己要做忠臣,索性一粒米不想下肚,心想:〃再等几日,便可饿死了。〃这夜睡在床上,瞑着眼,昏昏沉沉地睡去。蓦听门外叮当一声,开去门锁,半扉渐开,进来一个年轻女子,袅袅婷婷走向前来,顿觉异香扑鼻。承畴睁眼望去,见一个绝色美人,面如出水芙蓉,腰似迎风杨柳,一双纤纤玉手,捧着一把玉壶,映着柔荑,格外洁白。承畴暗想:〃前几天侍女来了好几个,总不及这一个的颜色。〃虽是这样思念,但也不去管她,仍倒在床上昏昏睡去。停了一回,又清醒过来,忽见房里灯烛辉煌,一阵香气扑向鼻内,那美人已不见了。忽一转眼,那美人儿正睡在他被窝里,不觉一惊,便问道:〃你是什么人,和我睡在一块?〃那美人儿看他呆呆的样子,便嗤的一笑,把被角儿遮住自己粉脸儿。洪承畴心中一动,忙又自己止住。这样挨了几个时辰,只是翻来覆去睡不着。那美人儿看他不睡,晓得有几分了,便和他搭起话来,先问他被掳的情形,后又问他有几个姨太太。那洪承畴听了这番话,不觉勾起心内的酸楚,便抽抽噎噎地哭起来。那美人儿见他哭泣,便低声细语地劝慰他,将那只玉壶提起,叫承畴吃了几口,呷呷味道,竟是上好参汤。洪承畴坐起身来,看那女子委实可爱,忙收一收神,问道:〃你这女儿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和我一被窝睡着?〃那女子噗嗤一笑,说道:〃你问我是谁,我说出来,怕要吓破你的胆。我不是别人,便是当今皇上孝庄文皇后呢!〃
洪承畴听了,从被窝里跳起来,跪在床上,只是磕头。皇后把洪承畴拉起,说道:〃我家皇帝,并不想要明室江山,所以屡次投书,与明议和,怎奈明帝听信邪言,屡与此地打仗,今请将军暂时降顺,为我家皇帝主持和议,两下息争,再请将军作一密书,报知明帝,说是'身在满洲,心在本国',现在明朝内乱相寻,闻知将军为国调停,断不至与将军家属为难,那时家也保,国也报了,将来两国议和,将军在此固可,回国亦可,岂不是两全之计吗?〃这一席话,说得承畴心悦诚服。好个文皇后,把洪承畴降服了。良宵易度,翌晨见皇后云鬓蓬蓬上车回宫。从此,洪承畴投了清朝,剃了头发,结一条小辫,穿着皇帝赐的红顶花翎、黄缎褂。清太宗又拜他为内院大学士,无事便和他谈论明朝的政教、礼制、风俗、军制等,常常赐他礼物与美女,与范文程差不多的宠遇,使他不由得感激万分。当时明朝的崇祯皇帝,还以为承畴为国捐躯,大为痛悼,辍朝三日,赐祭十六坛,并命在都城外建立青祠,与巡抚邱民仰等一班忠臣并列青祠。崇祯帝亲制条文,拟入词亲奠。谁知洪承畴密书已到,崇祯帝读罢,长叹一声,始命罢祭。见书中有〃勉图后报〃之言,遂不去拿究承畴家眷,并因马绍愉等赴清议和,把松山失利的将官,一概不问。
第二部分第31节:多尔衮摄政(1)
马绍愉等到了清都,由李永芳等迎接入城,太宗设宴相待,席间叙起和议,相率赞成,彼此酌定大略。马绍愉谢别,太宗又赐他豹皮、白金,命李永芳等送至五十里外。马绍愉回国,先将和议情形密报兵部尚书陈新甲。新甲阅毕,清太宗皇太极吉服像搁置案上,被家僮误作塘报,发了抄,闹的通国皆知,朝上主战的人,统劾新甲主和卖国。崇祯帝严斥新甲,新甲不服,饬缚下狱。不数日,又将他正法。原来新甲因承畴兵败,与崇祯帝密商和议,只是要顾着面子,嘱守秘密。马绍愉等出使议和,延臣全未闻知;及和议发抄,泄露机密,崇祯帝恨他不遵谕旨,又因他出言顶撞,便恼羞成怒,将他斩首,从此明清两国的和议便也告吹。太宗得知消息,遂令贝勒阿巴泰等率师攻明,破长城,入蓟州,转至山东,攻破八十八座坚城,掠子女三十七万、牲畜五十多万,金银珠宝无数。据守山东的鲁王以派,系明朝宗室,仰药自尽。是时,山海关内外,设两总督;昌平、保定设两总督;宁远、永平、顺天、保定、密云、天津六处,设六巡抚;宁远、山海、中协、西协、昌平、通州、天津、保定,设八总兵。在明廷看来,总道是节节设防,万无一失,哪知设官太多,事权不一,个个观望不前,一任清兵横行。阿巴泰从北趋南,从南回北,来去自由,毫无顾忌。明廷反惶急起来,拣出一个大学士周延儒,督师通州。
周本是个龌龊的人物,因结交阉寺,纳赂妃嫔,得了一个大学士头衔。当时明宫里面,传说延儒贡品无奇不有,连田妃脚上的绣鞋,也都贡到。绣鞋上面用精工绣出〃延儒恭进〃四个细字,留作纪念。这田妃是崇祯帝第一个宠妃,暗中竭力抬举。此次清兵入边,延儒想买崇祯帝欢心,自请督师。到了通州,只与幕客等饮酒娱乐,反日日诡报战绩。清将阿巴泰劫掠已饱,便督军回师。明总兵唐通、白广恩、张登科、和应荐等,至螺山截击,反被他回杀一阵。张、和二将,身上中了几箭,慌忙退去。清太宗闻阿巴泰得胜回朝,照例论功行赏,欢宴群臣。太宗和众大臣吃了几杯,便觉头晕心悸,便令侍卫扶进内宫。这一夜,太宗大发寒热,通宵未曾合眼。第二天,宫里发下两道圣旨:一道是宣御医入宫诊视;一道是因皇帝有疾,一切朝政命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暂行代理。倘有大事,令多尔衮到寝宫面奏。又数日,太宗病势危重,医药罔效,后妃人等不断前来谒候。多尔衮倚着问候的名义,同皇后常常亲近。一天,多尔衮进宫,走到寝宫外,见宫女们俱轻手蹑脚,她们见多尔衮匆匆进来,便跪下说:〃皇帝正睡着呢,娘娘有旨,问候人等,不准入内。多尔衮哼了一声,一脚跨进宫去,见皇帝正合眼睡着,皇后正对着镜子出神。皇后见多尔衮进来,脸上便露出笑容。多尔衮向皇帝一指,便挨近皇后身边,握住皇后的纤手,瞥见皇帝两眼睁开,喘声说:〃老九何为?〃多尔衮一吓,不知如何回答。
多尔衮进宫候安,见太宗正自睡着,便握住皇后的手,正想亲热,忽听皇帝说:〃老九何为?〃多尔衮大惊,忙跪下奏道:〃臣跪榻候安,已有多时。〃说着见皇帝又昏昏睡去。多尔衮又说一遍,见太宗兀自不醒,方知皇帝说的是梦话,便大胆起身,出宫回府。第二天候安时,顺问皇帝道:〃臣昨日跪榻请安,陛下正在安睡,臣跪候多时,陛下知否?〃太宗道:〃朕昨日梦中好似见你和皇后在一处,不知何故?〃多尔衮道:〃这是陛下想念臣弟,故于梦寐间见之。〃一句话,把件天大的事情遮掩过去。隔了十多日,太宗的病仍无起色,一天重似一天,那些御医看了,也是束手无策,只是天天灌些人参汤,拖延时日。
到十一月底,天气颇冷,太宗躺在御榻上,气喘急促,自己知道不中用了。一天,文皇后站在御榻前,为太宗调药,太宗握住文皇后的手,气喘吁吁道:〃朕今年已五十二岁了,死不为夭,但不能亲统中原,与爱妃享福数年,实引为恨事。福临已立为太子,我死后,扶他嗣位;可惜他年幼无知,不能亲政,看来只好委托亲王了。〃文皇后闻言,呜咽不已。太宗命宣召济尔哈朗、多尔衮入宫。须臾,二人入内,跪在御榻前。太宗命他们旁坐,二人请过了安,坐在两旁。太宗道:〃我已病入膏肓,将与二王长别,所虑太子年甫六龄,未能治事,一朝嗣位,还仗二王顾念本支,同心辅政。〃二人齐声道:〃奴才等敢不竭力?!〃太宗复命皇后挈领福临走近床前,以手指示济尔哈朗道:〃他母子两人,都托付二王,二王休得食言。〃二人齐道:〃如背圣谕,皇天不佑。〃多尔衮说到〃皇天〃二字,抬头偷觑皇后,但见她泪容满面,宛似一枝带雨梨花,不由得怜惜起来;偏这吉特氏一双泪眼,也向多尔衮觑了两次。多尔衮正在出神,忽听皇后娇声道:〃福哥儿过来,请王爷安。〃多尔衮忙起身,见济尔哈朗早站立在旁,与小太子行礼了,自觉迟慢,急忙向前答礼。礼毕,与济尔哈朗到御榻前告别。次晨,多尔衮又奉命入宫,见太宗已奄奄一息,济尔哈朗正握笔代草遗诏。俟遗诏草毕,济尔哈朗先递与多尔衮过目,然后转呈太宗。太宗未及阅毕,已气喘痰壅,掷纸而崩。阖宫举哀毕,多尔衮偕济尔哈朗出宫,令大学士范文程先草红诏,后草哀诏。红诏是皇太子即皇帝位,郑亲王济尔哈朗、睿亲王多尔衮摄政;哀诏是大行皇帝于某日宴驾,左满文,右汉文,满汉合璧,颁发出去。顿时万人缟素,举国哀悼。济尔哈朗、多尔衮,一面率各亲王、郡王、贝勒、贝子及公主、格格、福晋、命妇等,齐集梓宫前哭临,一面命大学士范文程率文武百官,齐集大清门外,序立哭临。
第二部分第32节:多尔衮摄政(2)
接连数日,用一百零八人请出梓宫,奉安崇政殿,由部院诸臣轮流斋宿。且不必细说。单说太子福临,奉遗诏嗣位,行登极礼。这一日,由摄政两亲王率内外诸王、贝勒、贝子、文武群臣朝贺,行三跪九叩首各仪,当由阁臣宣诏:〃尊皇考为太宗文皇帝,嫡母为皇太后,以明年为顺治元年,王大臣以下,各加一级。〃王大臣复叩首谢恩,新皇退殿还宫,王大臣各退班归第。皇太后吉特氏,因母以子贵,居然尊荣无比。但她是聪明绝顶的人,自念孤儿寡妇,终究未安,不得不另外画策。幸亏这多尔衮心心相印,无论大小事情,一律禀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