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盛世中华 作者:汉风雄烈(起点vip2012-06-11完结)- 第30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对于这一情况,梁纲一点都不意外。皖东那里,清军虽然还有数万强军,可是在那里作战水面力量作用太过突出。清廷虽然拿出了一支万人的火器部队,可是他们的水师组建进展却是缓慢了的很。不是船只不好造,而是大炮紧缺。没有了大炮,再多的战船又有什么用?难道光凭床弩火箭?

    梁纲不相信,到现在了清军还没发现床弩火箭的缺陷,尤其是清军使用的还是粉末状火药。那比之颗粒化火药,更加的容易受潮。

    四月份在江南已经是要进入雨季的时候了,“雨打黄梅头,四十五日无日头”。【文中月份皆是阴历】持续连绵的阴雨、高温潮湿天气是现时枪炮最大的敌人,所以梁纲很期望着能趁着四月初的好天气,和清军狠狠地干上一场。最大限度的消灭清军火器部队。

    而想必清军也有这种打算,毕竟在梅雨即将到来的时候决战,对于保留‘后路’是大有帮助的。即便是正面决战大败,他们也可以缩进城池里去。严防死守等待梅雨的来临,那之后红巾军即使仍拥有火力优势,也抵不过天数。而趁着这期间的有限时间,他们就可以喘气恢复,甚至是举兵后撤转移。这比把大战拖到梅雨季节过去后进行更保险。

    没办法,现在枪炮受雨天天气的影响太大。梁纲虽然不满意,可也没什么法子,想要改进,短期内甚不可能。

    四月初七,高邮城外。

    淮安南下的五万清军已经开进了高邮州境内。

    高邮,因秦王嬴政时筑高台、置邮亭,故名之,别称秦邮。其西侧为高邮湖,又称璧瓦湖,水面宽广,是浅水型湖泊。

    京杭大运河纵贯南北,是以地势平坦开阔。放在高处,放眼看去,尽是一望无际的平原。

    在这里决战,没了复杂的地形作掩护,两军都少了几分遮掩,多了几分直白。

    五万清军,除着重编练的火器营外,还有六七千骑兵和为数不少的炮兵,剩下的三万左右才是各地汇集来的步兵。这里面不但有绿营兵,满蒙八旗兵也是随处可见。

    与之相应的红巾军,梁纲也没有守在高邮城等着清兵前来。他带着一块过江北上的近卫团、炮营一部以及六、七、八、十一四个新编团,外加驻守扬州的陈虎部两团一旅,同样近五万人的总兵力杀出了城去,迎着南下的清军笔直撞去。【冯景山跟罗进部都已经升级为独立旅,前文有介绍】

    这注定是一场吸引人眼球的大战,不仅是清红两方,更有许许多多的士绅、墙头草,他们也在全神贯注的注视着这一场大战,好为接下去的下注找对赢家。

    双方十万人的大战,短期内决定了苏北、皖东、鲁南一片广大区域的霸主地位;而从长期来看,红巾军是龙是蛇,清廷是否还能威严依旧,就都要看这一战的结果了。

    清军的主帅是松筠,军机大臣,玛拉特氏,字湘圃,蒙古正蓝旗人。和檬拢审薏晃冢熬昧舯叩兀愕蒙鲜鞘煜ぞ隆6宜褂辛礁黾训陌锸郑罾盏潜:偷吕闾

    这俩人一满人一蒙人,都是福康安以后满清新近冒出的嫡系悍将。

    额勒登保,满洲正黄旗人。瓜尔佳氏,字珠轩,为功勋世家之后。乾隆三十三年以马甲随征缅甸以来,屡建奇功。乾隆四十一年,金川平定,叙功就被赐号“和隆武巴图鲁”。眼下这巴图鲁称号可与清末时期不同,是极其珍贵的。在咸丰年间之前,从努尔哈赤开始,被赐号‘巴图鲁’的人物总共也不超过一百。(另一说是三十三,不太可信。)额勒登保能得巴图鲁称号,足见其能。

    湘黔苗民起义时,额勒登保更是积功被封三等威勇侯,赐双眼花翎。火器营新建之后,乾隆就调了他进京执掌。对于这个决定,连嘉庆都非常认可。因为额勒登保不仅奋勇善战,战绩为诸军之最,受嘉庆看重。更因为其军纪严明和自身廉洁为嘉庆所赏识。在乌鸦一般黑中的清军武将里,额勒登保就是一个洁身自好的白鸦。

    火器营如此要务,交给他这样的人执掌,嘉庆当然高兴。

    德楞泰则是蒙古正黄旗人,伍弥特氏子弟,字惇堂,也是勋贵名门出身。他一开始进入健锐营当值,以前锋、蓝翎长之职从征金川、石峰堡、台湾,皆有大功,累迁三品参领。德楞泰英勇超伦,战必身先陷阵,军中声名与额勒登保相亚。

    而更令人惊奇的是,德楞泰厮杀起来豪勇坚毅的很,可是战后却绝少滥杀无辜。在军俘获,必详讯省释,未尝妄杀良民妇女保全甚众。之前一直在四川绞杀白莲教义军,四川百姓对其尤感称颂。

    此一战中,德楞泰被拔擢蒙古正黄旗副都统,在松筠帐下为参赞,并亲掌其部全部骑兵。

    松筠有这两人做帮手,加之麾下兵强马壮枪炮多,所以对与红巾军这一战信心十分充足。

    孙子兵法:知己知彼,百战百胜。梁纲把这一句发挥的极其详尽,清军火器营刚进入江苏,北方密报就送到了他手上。挺厚的一捏文栅,上面不但有主帅松筠的历年简历,额勒登保、德楞泰等主要将领的生平简历也详尽的很。

    虽然这不能对战事的发展起到主要的决定作用,可是让梁纲详尽了解了敌军将帅的性格,当然是有必要的。至少在对阵清军骑兵冲锋的时候,梁纲就可以下令狙击手,全力寻找德楞泰,进行猎杀。

    第二天黎明。

    相隔几十里远的两军同时早起用饭,斥候们摸着蒙蒙发着一丝亮光的天,打马向着前头前路冲去。

    大军全体拔营,向着前方滚滚开出。

    一道道消息源源不断地传回梁纲处,两军的间距越来越近了。

    最先接触的还是骑兵,红巾军骑兵虽然数目远少于清军,可是装备了短枪的他们,各人杀伤力远超出清军骑兵。

    越来越退化严重的满蒙铁骑,会骑射的精锐真的越来越少了。

    两军骑兵的零星缠斗,给了两军足够的信息和时间来整顿各自即将步入战场的队伍。

    红巾军,近卫团两个火枪营外加亲卫营,以及一团一个营的火枪兵迅速集结到了一块,在队列之前布成了一个宽大的三列横队。

    而余下五团一旅六部的火枪兵集结到一块也有两千人,梁纲却没有把这些人也编入横队。而是挑选出了一部放在三列横队前,保持散兵线运动,余下的却组成纵队放在三列横队后。

    散兵线,纵队排列,梁纲却是在借鉴着欧洲法军的战术。

    前装滑膛枪时期,战争是‘横列’的天下。这种队列起初的纵深达十列,后来随着弹药装填速度加快,逐渐减少到三到四排。在接近敌方阵地时,第一列士兵取跪姿,第二列士兵取立姿,按照统一口令齐射,然后反方向进行装弹,接着后面两列已做好准备的兵士依次前进进行齐射。在齐射的同时整个队列以缓慢的速度前进,最后用刺刀同敌人决出胜负。

    梁纲明白,这是因为火枪的时代性,不得已的选择。可是经历过后世‘枪林弹雨’洗礼的他,怎么看都觉得太过机械死板和注重形式。而且线式队列的缺点也很明显。它的横队纵深很浅,队形比较单薄,很容易被攻破;正面过宽,狭长的横队只能适应平坦开阔的地形;两翼薄弱,无法实施机动作战。因而排成横队的士兵在获胜后也难以追击敌人,只能打击溃战。

    梁纲有心去改变,可是短浅的火器战争指挥经验,让他只能墨守成规。只是随着西方一些消息的传来,现下法军的改变让梁纲迅速找到了认同感。

    火器的种种局限使得此时的军队需要很大程度的依赖队形来提高滑膛枪的射击效果。法国大革命初期,由于缺乏训练、纪律涣散的法国志愿兵为数众多,防御时尚能形成传统的三列横队,进攻时则根本无法形成有效的队形作战,法军指挥官们只好增加散兵线的规模,有时甚至整营的士兵都成了“散兵”。

    而同时期的欧洲大陆各国,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御,却还都保持着十八世纪流行的线性横队。这些国家没有改革是因为法国的“散兵”战术对他们的队形不能构成威胁。反法联盟的将领完全认为:“散兵的零星射击根本无法动摇一个训练有素的步兵阵列”。

    可是随着法军训练水平的不断提高,队形的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通常会有一个营级纵队跟在散兵线后面给予支持,这种战术当时收效很好。

    梁纲明确的看到了法军的这一点变化。他知道西历十八世纪末到十九世纪初的这一期间,是法军的辉煌时刻。既然拿破仑凭靠着这样的战术能够打遍整个欧洲无敌手,那么这种战术当然是正确的,是值得借鉴的。

    拿来主义向来是‘穿越者’的最好手段。梁纲在训练自己火枪兵的时候也毫不犹豫的用上了这一种战术。

    只是中国这边情况又有不同,清红两军还都保留着大量的冷兵器部队做后盾,梁纲可不敢真正的同清军搅和成一团,所以今天一战,他把三个五百人纵队都留在了横队后面。只当做必要时的一下奇招。

    论训练,眼下的红巾军火枪兵素质绝对超过大革命初期的法国志愿兵,一些最初就装备了火枪的精锐,绝对不会逊色于同期的欧洲精兵,可是红巾军火枪兵的水准高低差别太大,近卫团要比一二三团来的强,一二三团又比下面的各部来的强。让他们捏合在一块列队作战,反而是不美。倒不如像眼下这样,把五团一旅的火枪兵或组成散兵线,或排成纵队,挪到一边,而集中精锐组成正面横队……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二十五章 迥异的战术

    三百二十五章 迥异的战术

    五里地,相当安全的一个距离范围。到达这个间距之后,红巾军和清军不约而同的都停住了前进的脚步。

    火枪兵列队,大军阵整,炮兵也全力的修筑起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