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年年底阮文惠自立为帝,改元光中,建立西山王朝。乾隆帝封其为安南国王,黎朝遂亡。
西山王朝政令多自(阮文)惠出,(阮文)岳惟据有归仁、富安而已。阮文惠立黎氏后裔公主玉忻为皇后,子光缵为太子,于义安麒麟山下建立凤凰中都,改升龙为北城,分山南为上、下两镇,设官统治。
可是阮福映势力已有起色,重新占据柴棍,依靠地主阶级的支持,把嘉定建设成为复辟的基地,开始不断进攻西山军。
是时西山军阮文惠、阮文岳皆以年老,没过三年二人就相继去世后,衰落已趋。继承王位的阮光缵,封阮文岳之子阮宝为孝公,赐符离一县为食邑,称“小朝”。阮宝不服,阴谋联系阮福映,为阮光缵所杀。西山政权内部矛盾愈演愈烈,动辄互相残杀,文武上下人人自危。
郭婆带、梁保、麦有金三人就是在这种情况下重归的西山军,你说这心情能有可能好吗?
因为顾及,阮光缵一般情况下不敢对中国海盗下手。可是前途无亮的三人,想想广州的郑一等四人,心里怎能甘心?
可说来说去这又能怨得了谁?路,还不是自己选的么!
今日三人齐聚,是因为北边传来了红巾军胜利攻占广州的消息,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红巾军的地盘就要与西山军接边了。
南京,视线再转回梁纲身上。
返回宫中的他此时正在逐字逐句的细看着司法部送上的本月治下的全部案件统计书,数量比起上个月又下降了五六个百分点。
约莫有两刻多钟后,梁纲满意的放下了案上。
一段时间的熟悉后,红巾军详尽、清廉的司法诉讼和执法机构给了治下广大百姓很深的影响。
往日闷头吃亏忍受的事情越来越少了,上司法院打官司,找警察的事情越来越普遍。而当这样的高峰期持续了近两个月时候后,红巾军治下所有的百姓都清楚地认识到了司法院、检察院和警察局的威力,随后案件数量就在逐月下降。
要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那种程度很困难,可是往下降低一层标准,人人遵纪守法却还是有可能的。
从案上再拿起一本奏折,是内阁首辅王邵谊和其下财政部、农畜部以及军中后勤部联名递交上的一分折子。
简单点说,里面交代的就是红巾军现有的所有家底。
粮食、银钱和军需物资储备,至今还都颇为充裕。可是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与一个正常的国家相比,红巾军现在治下各府县省库都太干净了。
不管是古代还是二十一世纪,地上税入都不可能全部上缴国家,它们还要支撑地方运转呢!
比如说常平仓,这是中国古代历朝历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市场价值的作用。
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它会适当的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能使各地各方都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再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政权都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人民群众的利益。
而且还有义仓,这是隋以后各地为备荒而设置的粮仓。
《隋书。长孙平传》:“平见天下州县多罹水旱,百姓不给,奏令民间每秋家出粟麦一石已下,贫富差等,储之闾巷,以备凶年,名曰义仓。”
最主要的还有各县的县库,各府的府库,各省的藩库……
梁纲搜刮后现在多是空空如野,不见每日都有大量的钱财从南京向四方运去么。
当初梁纲大军过后刮得天高三尺,现在就该他反哺反育了,没办法!
所以说,就一个政权而言,红巾军发展迅速,民意也在迅速高涨,可是根基终是脆弱。他现在就好比南北朝时的前秦,如果一次大战中,主力精锐全部丧尽,红巾军的政权也肯定会随之崩溃。
不过该是幸运,战争方式的改变,使得红巾军现在已经不再存在这种危险了。
摆在梁纲面前事实上只有两条路,一种是快速推进,根本不讲究积累,拿下两湖之后,张世龙部可以继续往西南推进,而梁纲自己统领大军立刻展开针对北方的征伐。
二种就是缓慢稳当进行。大军拿下两湖后,继续向西南推进,可是却不立刻进兵中原。登上两三年,甚至是一年,政权有点积蓄和根基后,再大军北上。
性格沉稳的人应该会选择后者,可是梁纲却始终认为清军不堪一战,等待时间积累,固然是增强了红巾军,可也给了清军的喘息之机,他心底早就选定了前者方式,明年时候他就想把赤红色的大旗插在北京城头。
时间不等人,梁纲的终极目标——环太平帝国,其中一大厉害,就是要趁着欧洲激战正酣之际,嘣掉北方的那头大狗熊。
打掉中国周边,唯一一个在陆战上有可能对中国造成威胁的国家!所以,他必须加快速度,用最快的步法登顶九州。
第二卷 烽火连天 三百六十四章 何为绝响?
三百六十四章 何为绝响?
南京太学。
钱大昕一身汉服,博带宽衣的坐在太师椅上,慢条斯理的咏读着手中的诗稿。明媚的阳光从窗口透进来,打射在他的身上,让钱大昕减去了几分儒宗的大气,而更像是位闲事无忧的老人。
发辫已经剪去,头顶脑门,几根稀疏的长发长出,被用头油梳的亮亮的,连同脑后的一束长发,正正具具的挽起竖立在钱大昕的头上。一支朴实的木簪穿发其中。
并不太长的一段时间,钱大昕却是已经完全适应了红巾军的规矩。那之前感到别扭的衣冠,现在在他的心底却是极其的合身顺眼。
一曲《重回汉唐》,令梁纲极其意外的发挥了作用,它竟是征服了钱大昕这个一代儒宗。
潜修乡下时,钱大昕闭耳不闻窗外事,当时《重回汉唐》虽然已经传遍江南,可他却是毫不知。那时能还能留在他身前的弟子,都可以说是他心中真正看的重的,自然也了解老师的为人和性格,所以,不管自己听了后多受影响,却一字一句也不敢在钱大昕面前透露。
而如此也才引得钱大昕第一次听《重回汉唐》这一曲后,那心神所感受到的巨大震撼。
广袖飘飘,今在何方?
几经沧桑,几度彷徨;
衣裾渺渺,终成绝响。
以为‘当世史学第一人’的钱大昕,最能理解和感受这几句歌词中那深涵的蕴意,和背后隐透的凄凉。
从那一刻起,钱大昕内心的情绪就变化了,而且是以一种很快的速度在变化。
之前令他感觉哭笑不得的脑门那几根稀疏长,发现在已经成了他最宝贵珍惜的宝贝,钱大昕内心转变完成后,有一个最大的愿望,那就是有朝一日,他自己的头发能够真正的竖冠立发。而不像现在这样……
“老师……”推开门扉,李锐手捧着一大摞文本轻声叫道。
“天工开物印本已出——”
本来眼睛依旧盯着诗稿,动也不动的钱大昕一听天工开物之名,浑身都是一颤。合上诗稿抬头看向李锐,那捧在他手中的一大摞书,“这些……都是?”
“《天工开物》上下三卷,有一百二十三幅插图,细分本为十八卷,都在于此。”
李锐知道老师对此书的看重,上前一步将文本放在书案上。
钱大昕抚摸着泛着墨香的新印文本,眼睛里闪动着一阵阵光芒。四十年了,细算下都等了四十年了,他终于可以一观其全本了。
乾隆十六年弘历南巡,钱大昕当时年仅二十出头,却早已经文满江南。因献赋获乾隆亲赐举人,官内阁中书。十九年,中进士。复擢升翰林院侍讲学士。
当时是,其在翰林院中无意中开到了名相张廷玉裁编的农书《授时通考》,在其第20、23、26等卷中,看到了被引用的《天工开物》之《乃粒》、《粹精》等章。
那时的钱大昕就已经惦记上了《天工开物》,随后几年查找,却都是不得其索。
《天工开物》初刊于明崇祯十年。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也是中国古代一部综合性的科学技术著作。作者为明朝科学家宋应星。后世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其内对中国古代的各项技术进行了系统地总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收录了农业、手工业、工业——诸如机械、砖瓦、陶瓷、硫磺、烛、纸、兵器、火药、纺织、染色、制盐、采煤、榨油等等生产技术。尤其是机械,更是有详细的记述。
先后被译成日、英、法、德等多国文本,记述的许多生产技术,一直沿用到近代。如:此书在世界上第一次记载炼锌方法;“物种发展变异理论”比德国卡弗。沃尔弗的“种源说”早一百多年;“动物杂交培育良种”比法国比尔慈比斯雅的理论早两百多年;挖煤中的瓦斯排空、巷道支扶及化学变化的质量守恒规律等,也都比当时国外的科学先进许多。尤其“骨灰蘸秧根”、“种性随水土而分”等研究成果,更是农业史上的重大突破。
可惜就是这样的一本神书,经过满清百五十年的统治之后,却几乎已经在中国绝迹,甚至于世上连知道这本书的人都没有几个!
在明代,《本草纲目》、《徐霞客游记》、《天工开物》、《农政全书》、《算法统宗》、《瘟疫论》等等……在这些科学著作的背后,不仅有高水平发展的农业,还有高水平发展的手工业和商业及各行各业。所以神著一出,就‘竟相翻刻’,闹得一时‘纸价腾贵’不在少数。《天工开物》问世以后,第二年就被刻印出版。几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