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现尚停留在三八线,它进攻到平壤需要时间,由平壤再向德川进攻又需要时间。
如平壤美军不向德川进攻,元山的伪军估计也难于单独进攻,这样就给我军的开进及修筑布
防的时间。“
他们没想到敌人北犯甚快。
10月19日,志愿军出兵渡过鸭绿江,美军同时占领平壤。20日,美空降187 团在平壤
以北实行空降。入朝的美军地面部队有3 个军6 个师12万人。麦克阿瑟坐着飞机飞临朝鲜
战场上空视察,并扬言要在“感恩节”(11月23日)前结束战争。敌人急速进攻,志愿军
先敌到达预定地区组织防御已不可能,迫使毛泽东不断改变战役决心和部署。毛泽东没想到
他们前进得这么快,不过对手也没想到中国已经出兵。
为了打好志愿军出国第一仗,毛泽东事必躬亲,电文频繁。
10月21日:2 时半,3 时半,4 时,20时,他一天中给彭德怀发了4 封电报。
10月22日:7 时,9 时,两封电报;
23日:未记时,7 时,14时,17时,4 封电报;
24日:8 时,17时,两封电报;
25日:未记时;6 时,6 时,6 时半,17时,5 封电报;
26日:2 时,4 时,5 时,14时,16时,23时,6 封电报;
27日:10时,22时,未记时,3 封电报;
28日:11时,16时半,20时,3 封电报。
这8 天,192 个小时,毛泽东共给朝鲜前线发去29份电报。可以说是日理万机,废寝
忘食。
所有这些电报都是毛泽东亲自起草的。而除了这些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外,他还要处理
别的事务。8 天之中一共是38份电文、批示。
20日,毛泽东彻夜未眠。次日凌晨2 时半,毛泽东致电彭德怀:
“截至此刻为止,美、伪均未料到我志愿军会参战,故敢于分散为东西两路,放胆前
进。“
毛泽东的目光似乎能穿透一切。他审时度势,当机立断。凌晨3 时半,电告彭德怀放弃
原来的计划,改取从运动中歼灭敌人的方针。他指出:
“现在是争取战机问题,是在几天之内完成战役部署,以便几天之后开始作战的问题,
而不是先有一个时期部署防御,然后再淡攻击的问题。“
凌晨4 时,东方已经透出一丝鱼肚白,天空一片苍茫。毛泽东辗转反侧,仍然没有睡
意。他一跃而起,在柔和的灯光下,伏案起草电文,嘱咐彭德怀:
“隔断东西之敌。”
毛泽东对兵法的研究有深厚的功底。他在运筹帷幄时,能够大胆实践。
毛泽东自己说,他一开始打仗时,并没有读多少兵法书,更不像有些人所说的那样,是
靠《孙子兵法》、《三国演义》来指挥的,主要的是靠长期革命战争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他
说,直到1936年,他写《中国革命战争和战略问题》一书时,才逼着他研究了一些资产阶
级军事学,也研究《孙子兵法》。可以说,毛泽东对中国古代兵法的研究、对自己亲自领导
的战争经验的总结,是在战争中不断探索,不断提高的。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是毛泽东一贯重视的战术。
23日7 时,毛泽东为了达到战略、战役上的突然性,致电彭德怀等人时强调:
“我各部派遣远出之侦察队,均要伪装朝鲜人民军,而不要称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借以
迷惑敌人。“
23日21时,毛泽东给彭德怀的另一封电报中说:
“朝鲜战局,就军事方面来说,决定于下列几点。第一是目前正在部署的战役,是否能
利用敌人完全没有料到的突然性,全歼2 个3 个甚至4 个伪军师(伪3 师将随伪6 师后跟
进,伪1 师亦可能增援)。此战如果是一个大胜仗,则敌人将作重新部署,……如果这次突
然性的作战胜利不大,伪6 、7 、8 师主力未被迅速歼灭,或被逃脱,或竟固守待援,伪1 、
伪首及美军一部增援到达,使我不得不于阵前撤退,则形势将改到于敌有利;熙川、长津两
处的保守也将发生困难。第二是敌人飞机杀伤我之人员、妨碍我之活动究竟有多大?如果我
能利用夜间行军作战做到很熟练的程度,敌人虽有大量飞机,仍不能给我太大的杀伤和妨
碍,则我军可以继续进行野战及打许多孤立据点。即是说除平壤、元山、汉城、大邱、釜山
等大城市及其附近地区,我无飞机无法进攻外,其余地方的敌人,都可能被我各个歼灭,即
使美国再增几个师来,我也可各个歼灭之。如此,便有迫使美国和我进行外交谈判之可能;
或者待我飞机、大炮的条件具备之后,把这些大城市逐一打开。……第三,如果美国再调5
个至10个师来朝鲜,而在这以前,我军又未能在运动战中及打孤立据点的作战中,歼灭几
个美国师及几个伪军师,则形势也将于我不利。如果相反,则于我有利。以上这几点,均可
于此次战役及尔后几个月内获得经验和证明。我认为我们应当力争这次战役的完满胜利,力
争在敌机炸扰下,仍能保持旺盛的士气,进行有力的作战。力争在敌人从美国或他处增调兵
力到朝鲜以前,多歼灭几部分敌人的兵力,使其增补赶不上损失。总之,我们应在稳当可靠
的基础上,争取一切可能的胜利。“
“诱敌深入,聚而歼之,”也是毛泽东非常推崇的战术。
毛泽东谈《宋史》时,在批注中两次称赞契丹善于用“诱敌深入,聚而歼之”的战术,
批评宋太宗“总不省”,“不知兵”,不是契丹的“敌手”。
23日14时,毛泽东给彭德怀等人的电报中说:
“请速令40军主力即在温井地区荫蔽集结,以一部控制熙川,不要去云山、宁边与敌
过早接触。39军即在龟城地区集结,亦不要去泰川。该两军侦察部队不要到定州、博川、
宁边、球场去了。要注意避免和敌打响,要将熙川、温井、龟城一线以南地区让给敌人,诱
敌进入,利于歼击。38军应迅速前进。“
中南海一直和朝鲜前线保持热线联系。
10月25日,毛泽东给彭德怀、邓华的电报中说:
“(一)敌已开始发现我军。昨(24)日夜伪某部称:敌主要为八路军,企图经云山、
温井山路,集结北镇,又空军夜间侦察报告称,敌军车辆正自江界络绎南下等语。估计今明
两日被敌发现必更多。
(二)请考虑于明(26)日或27日,先抓住一两部敌军围攻,不使逃脱,吸引敌主力
增援。是否妥当,请酌定。
(三)伪1 师确到宁边、龙山,请告39军注意抓住。伪7 师主力尚在江东。“
25日,彭德怀命令40军尽快通知先头部队立即停止前进,就在温井以西准备一个“口
袋“,消灭进攻北镇的敌人。118 师接到命令后,是一片沉静,没有通常那种接受命令后表
态和保证。这是出国后的第一仗,其胜负的影响,不能不使大家陷入深深沉思中。
118 师师长邓岳思考了足足十几分钟。他是湖北麻城人,1930年入伍,身经百战,他终
于打破了沉寂,果断他说:我看,这个仗可以这么打。他指着地图说:敌人沿温井到北镇的
公路冒进,我们的部队恰恰在沿这条线的北侧宿营,我们可以依托这东木山下的若干高地,
居高临下,趁敌人还未发现我们,打他个措手不及。
邓岳看看手表,说:现在已经是凌晨4 点钟,部队大的调动来不及了,这个仗就要354
团打。
战斗部署决定后,指挥所里忙着下达各种战斗命令,一切情况都证明彭德怀的估计的正
确。
就在这一天,早晨7 时,晨雾刚刚散去,云山至温井公路上就响起了马达声,志愿军
40军120 师360 团首先与北犯的李承晚军队伪1 师交火。
10时许,伪6 师一支车队如入无人之境,沿着温井至北镇的公路直开过来。
轰!轰!公路响起一阵爆炸声,地雷响了。敌人的汽车竟没炸翻,车连停也没停一下,
就好像没有这回事似的。看来,他们把这地雷的爆炸,只不过当作朝鲜人民军小股部队的阻
击。他们想不到会有新的对手将和他们较量。
这时,又传来了一片沉重的马达声,敌人大队人马在公路上出现了,前面是满载步兵的
7 辆卡车,紧跟在后面的是两路纵队的步兵行列,后面又是吉普车、卡车、炮车……。
突然,激烈的枪炮声响起了,志愿军40军118 师354 团展开了火力袭击,353 团给予
了配合。汽车停止了,车上的敌人纷纷跳下车来,并且立即向路边的一个小山包奔去,抢占
制高点。志愿军士兵扑得猛,跑得快,抢上山头时,敌人还在离山头30多米的山腰里爬
哩!他们居高临下把手榴弹一甩,把敌人打得昏头转向,地上躺着一大片敌人的尸体,活着
的敌人回头就跑,有的竟滚下山去。
后面的敌人见势不妙,企图掉头就跑,又被拦截。志愿军士兵如猛虎下山,吼声震天,
刺刀闪着寒光,战斗进行到下午14时,这个被敌人誉为精锐的伪6 师2 团加强营全部被歼
灭,共击毙500 余人,缴获汽车30多辆,美国上校顾问赖勒斯被擒。
当晚,118 师、120 师乘胜占领温井。这是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战争的第一仗。这个具有
历史意义的1950年10月25日,后来被定为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作战纪念
日。
25日21时,彭德怀致电军委,称:
“敌以坦克数辆和汽车十数辆组成一支队,到处乱窜。我企图一仗聚歼两三个师甚困
难,亦再难保守秘密。故决定以军和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