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民国投机者 作者:有时糊涂(起点vip2012-8-23完结)- 第64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中,随后连属六零迫击炮,营属八二迫击炮也先后开火,日军的攻击阵形在炮火打击下变得散乱了,日军的顽强也在这时体现出来,哪怕就剩下一个士兵也在往前冲。

    让杨森地惊讶地是,连属迫击炮是怎么保存下来的,要知道刚才日军地炮火覆盖了整个阵地,别说迫击炮了,就算人能保存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龟儿子,下来要好生问问。  ”杨森心里嘀咕,这可太不容易了,要是推广到整个集团军,伤亡会小得多。

    这时望远镜里出现了五辆坦克,看到这玩意。  杨森没有在意,但他旁边的左战区联络官却有些紧张,每次打坦克都要付出很大伤亡,第一军采取地是派三五个士兵抱着手榴弹向坦克扑过去,炸毁一辆坦克最多的时候要付出十几个士兵的生命。

    联络官就看见阵地上飞出两道白烟,撞到坦克上,坦克就爆炸了。  随后是第二辆坦克,第三辆坦克……。  五辆坦克轻而易举的就被摧毁了,可他没有看见举着手榴弹的士兵冲出战壕。

    “杨司令,你们用的什么东西打坦克?”联络官惊讶的问。

    “打坦克不算什么,我们在四川就练过。  ”杨森一副满不在乎地样子,看着联络官的样子,心里挺得意:“那玩意叫火箭筒,拿一个火箭筒来给联络官看看。  ”

    很快就拿来一具火箭筒。  联络官拿着火箭筒仔细看看,擦得很亮很干净,拿在手上挺沉,联络官看了一会没看明白。  杨森眯着眼睛看着他,心里越发高兴了。  你们这中央地老瞧不起人,康泽的别动队刚入川那会,眼珠子都在天上,嫌我们川军穷。  装备差,可没两年就变成了妒忌。  这一切变化都得感谢庄继华。

    “来人,给联络官演示一下。  ”

    杨森领头走出掩蔽部,两个士兵拿着火箭筒,一个人把火箭筒扛在肩上单腿跪在地上,另一个人在他的身边。  稍微靠后一点,第三个人则在俩人身后。

    “第一个士兵是射手,旁边的那个是观察员和指挥员,身后的那个是装弹手。  ”杨森边看边向联络官解说。

    联络官就见装弹手打开后仓,往里面放入一枚炮弹,随后就看见炮弹从炮口飞驰而出,在远处的一面墙上爆炸。

    “这玩意三百米内可以打穿40…60mm的装甲板,五百米内可以击穿10…15mm地钢板。  小日本的坦克据说也就十几毫米厚,小菜一碟。  ”杨森的语气越发轻松。

    联络官心里哭笑不得,但又说不出什么来。  只之好问:“这是重庆生产的?”

    杨森点点头。  联络官心里暗骂,这样的武器为什么不给中央军装备。  如果中央军有这样的东西,这两个月要少死多少弟兄。

    “老弟,”杨森好像看穿了他的心思,拍拍他的肩膀:“我们也是去年才装备,我估计这一仗打完了,你们就该装备了。  ”

    五辆坦克就这样被击毁,让日军地攻击势头一下就降下去了,中国士兵趁势反击,六挺捷克式组成压倒的火网压倒了歪把子,六零迫击炮摧毁了掷弹筒,MP18冲锋枪**出的火焰让开一枪又要重新拉栓的三八大盖变得笨拙而可笑,在火网前被撕得粉碎。

    “要是没有日军的舰炮,老子可以打到长江边。  ”杨森待日军被赶跑后,骂骂咧咧的走了,完全忘记了要问问前沿连队是怎么把六零迫击炮藏过日军地炮火的。

    但杨森没上前沿,他不知道,前沿的伤亡是惊人的,日军炮火造成的伤亡极大,才短短一天时间,前沿连队就损失过半,驻守两个村子的第二团损失高达三分之一,其中大部分是日军炮火造成的。

    接下来三天,双方围绕这两个村子展开激烈的拉锯战,就像两个小孩,丢掉的东西一定要抢回来,绝不输这口气。

    川军的战斗力也得到左翼军所有将领地认同,简单地说,川军一个连可以在阵地上守一天,比中央军还长两个小时。  其他地方部队,一个连最多打半天。  川军能在一天时间里不让日军踏上一次阵地,让日军在阵地前丢下比他们更多的尸体。

    三天后地夜里,陈诚又策划了一次反击,这次是在罗店的东方,使用的部队依然是二十四集团的部队,这次夜间攻击成功夺取了日军在左翼的小高地五斗垣,然后再度吸引日军来反击,大量杀伤日军的有生力量。

    落到第十了,弟兄们,月票支援呀。。。。。。。。。。。。

    月票紧急求援。。。。。。。。。。。。。。。。。。。。。。。。。。。。。。

    今晚加更。。。。。。。。。。。。。。。。。。。。。。。。。。。。。。。。。。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三)

    第三部 血火抗战 第一章 南京保卫战 第七节 后撤国防线(三)

    在罗店尝到甜头陈诚又在月浦如法炮制,松井石根开始还是督促各部反攻,防止战线被蚕食,可几仗过后他发现,中国人就是要你反攻,要你进攻,然后利用既设工事消耗你的有生力量,这是欧战时堑壕战的翻版。  中国吃了太多炮火的亏,新开上来的二十四集团军利用夜晚把罗店附近变成了纵横交错的战壕,这些四川人不怕地下的水,哪怕见了水也挖,然后把水舀出去,木头石块泥土,全部被用来垫厚防炮洞顶。  第一师留下的炮击时后撤的方法也用上了,最终让日军伤亡惨重。

    不过光有这些还是不够的,,川军的火力强起了大作用,其他部队就算躲过了炮击,但火力弱,日军总能攻进阵地展开肉搏战,而肉搏战是最消耗兵力的,但这一手在川军面前不行,川军火力太强,一个班就有一挺捷克轻机枪,营里面还有机炮排,重机枪八二迫击炮火箭筒,一应俱全,日军惯用的波浪队形,三角队形,坦克掩护冲锋,全部失灵。

    当坦克在罗店被打趴下后,松井石根有些震惊了,中国军队以往用人肉炸弹炸毁坦克,可这次却是用武器击毁坦克,这说明中国军队有锐利的反坦克武器,这个情况迅速被传回到东京。  东京立刻派专人来前线了解情况,看看是不是帝国需要对坦克进行改进。

    松井石根虽然识破了中国军队的战术,但他也没什么办法。  只有加强炮火,用更坚决地进攻打垮中国军队的蚕食,同时向东京提出增援,这种仗伤亡太大,几个师团总伤亡达到五万多人,部队在短短两个月内已经补充了两次,每次都在两万人左右。  可现在平均每支部队也只有满编时的三分之二。

    由于杨森带来的是经过整编的二十四集团军,而不是历史上的二十军。  淞沪抗战开始慢慢偏离历史轨道。

    日军被牢牢的分割限制在四个战场,罗店、大场、蕴藻滨和市区,陈诚地新战术慢慢帮助中国军队夺回主动,十几万日军被七十万中国军队控制住了,如果没有其他变化,这些日军在一个月内被赶下海是肯定的。

    “日本政府决定向上海增兵,目前知道地番号就有五个师团。  其中两个是从华北调来。  ”

    王小山送来的情报,让陈诚先是震惊,继而是高兴,日军终于从华北调兵了,如此战略上的目的就达到了。

    “日军开始跟着我们的战略动了,淞沪战事的目的已经完全达到。  ”陈诚兴奋地对顾祝同说。

    顾祝同的神情却有些忧虑,他盯着沙盘:“从情报上传来的线索看,这批日军只有一小部分要送到长江南岸。  主力有可能在杭州湾北部登陆,可杭州弯北部这么大,适合登陆的就有四五处,我们那来这么多兵力。  ”

    淞沪前线先后调来的部队有七十多万,但伤亡也是巨大的,前后高达十二三万。  而且大部分是有经验的老兵。  大多数部队都被打残了,现在在杭州北部的第八集团军四个由二流部队组成地集团军,指望他们,顾祝同和陈诚都没有这么天真。

    怎么办?现在这个问题再度摆在俩人面前。

    按照他们俩人的意见是立刻组织撤退,趁目前日军援军未到,主动权还在手上,立刻撤退,撤到吴福线,利用国防工事进行防御,此举避开了日军的舰炮优势。  可以有效的消耗日军的有生力量。

    “向委员长请示吧。  ”陈诚明白顾祝同的难处。他心里也很无奈,布鲁塞尔会议还有几天时间就要召开了。  蒋介石不会同意在这个时候撤军地。

    很快,蒋介石的回电就到了,严令不准从上海撤军,必须坚守到布鲁塞尔会议结束。

    陈诚不死心,以目前的兵力在战场勉强占上风,日军增兵五个师团,等于现在的兵力翻倍,胜负天平就会立刻向日军倾斜。

    陈诚再次向蒋介石建议,逐步撤退,放弃上海,日军增兵,而我军兵力已经接近枯竭,短时间内很难有援兵到,现在退兵正是时候。

    蒋介石的回电语气十分严厉,他警告陈诚不要胆怯畏战,日军就算在杭州湾北部登陆也要坚决守住上海,此事关系国际视听绝不容忽视,此事不容再议,布鲁塞尔会议结束之前,上海决不能放弃,违令者军法从事。

    “唉,算了吧,辞修,我们还是勉力为之吧。  ”顾祝同叹口气,蒋介石虽然说是兼任第三战区司令官,可具体指挥还是由顾祝同实行,目下这种情况他也有些束手无策了。

    被蒋介石斥责后,陈诚也毫无办法,他有些丧气的跌坐在椅子上,盯着墙上挂着的淞沪战区地图,好一会才低沉的说道:“墨三兄,这个责任还是由我们来担吧。  ”

    顾祝同好一会才明白过来:“你有办法了?”

    “这是一步险棋,”陈诚的目光有些呆滞:“成了可以完成委员长的任务,败了,我们上军事法庭,不过部队应该可以保全。  ”

    “你说说看。  ”顾祝同呆了下,他没想到陈诚居然说出这样地话来,可以肯定这个方案有极大地风险。

    “首先左战区要做出调整,把李家钰部撤�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