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虎城大传(选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杨虎城大传(选载)- 第3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杨虎城一面联络共产党,联络国内的各种进步力量,支持学生的抗日救亡活动;一面抓部队的改造,但他的重点一直放在做张学良的工作上,一直努力希望通过东北军和十七路军的力量,来营造出一个西北抗日的局面来。为此,他多次与张学良谈心,交换对抗日问题的看法。在杨虎城的积极谏言和引导下,杨、张二人逐渐在用什么方式达到抗日目的的问题上形成了一致。据王菊人回忆,1936年春,一天杨虎城从张学良的家中回来,说,我同张今天谈得很痛快。张突然问我:怎样才能达到我们的目的(指抗日)呢?我说:先要停止内战。张说:我同蒋谈过好几次停止内战的事,蒋的态度很坚决,蒋说:“让我死了以后,你再不要去剿共好了’我说:软说不行就硬干。张沉思了一下说这个办法好,刚柔相济,刚柔并用。……③
  这时他们两人对推翻蒋的“先安内后攘外”的政策下了决心。这个“硬干”就是用军事手段。此后,王菊人等(十七路军和东北军方面奉命做这方面工作的人秘密在一起研究了好几次。6月1日,两广事变爆发。陈济棠、李宗仁在广州召开国民党中央委员会西南执行部和国民政府西南政务委员会联席会议,决定抗日,反对蒋介石。事变爆发前,杨虎城就与广西的李宗仁就抗日反蒋问题进行过联络。刘仲容1980年1月著文说:1935年共产党发表《八一宣言》,指出:“只要国民党军队停止进攻苏区行动,只要任何部队实行对日抗战,不管过去和现在他们与红军之间任何旧仇宿怨,不管他们与红军之间在对内问题上有何分歧,红军不仅立刻对之停止敌对行动,而且愿意与之亲密携手共同救国。”在此同时,风闻张学良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的十七路军,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下,纷纷要求抗日。一次,李宗仁同我谈话,他听了我的进言后,要我去西安走一趟,了解一下西北的情况及张、杨的动向如何。是年冬,我从南宁出发,先到天津同中共地下党员南汉宸、王世英、谢甫生等接头,谈了李宗仁对抗日的态度,然后到西安见了杨虎城将军。
  次年春,我返回南宁,向李宗仁汇报三点:一是同中共有了初步接触,中共方面对广西方面的抗日主张表示支持;二是了解到东北军和西北军的广大官兵都不愿为蒋介石再打内战,尤其是东北军热烈响应“打回老家去”的口号,张、杨部队实际上停止了和红军的战斗;三是杨虎城认为共产党的北上抗日是不可阻挡的,目前,他本人和十七路军虽然处境困难,但表示愿意同广西保持联系。在两广事件发生前,杨虎城从刘仲容的谈话中得知,广东、广西要联合起来反蒋,但如何行动弄不清除。为了掌握局势,杨就派了崔孟博去天津找南汉宸,打听两广的情况。同时了解宋哲元、韩复榘、阎锡山的情况,如果两广反蒋,他们将会采取什么行动。崔孟博从天津回来报告说:两广发动军事倒蒋很快将见诸行动;韩、宋反蒋也是真实的,但抗日是不可靠的;阎锡山极靠不住;西安方面如能与两广联合反蒋,制止蒋的武力统一,先把内战停止,这是团结抗日的前提。杨虎城听后说:“先打破蒋的武力统一,内战会停止,那时,蒋介石再不抗日,看他往哪里走!”两广事件发生后,陈济棠、李宗仁都有密电给杨,要求出兵支援。
  杨虎城拿着两广给他的电报与信件去找张学良商议。张对杨说:“这事我早有些知道,并派人去见过阎和韩、宋。阎自居为我的父执。说了好些打气的话,表示支持我。韩、宋的反蒋态度是明显的,也同意同我们合作援助两广。”杨也把他了解到的情况和自己的看法告诉了张。当时未作任何决定,两人约定次日再商量。第二天的晚上,在张学良西安金家巷的公馆里,张、杨商定了以下办法:(一)张、杨分别致电蒋介石,要求停止内战,团结抗日。反对蒋对两广用兵,要求和平统一,共商抗日大计。为了免得蒋对他二人有合谋的疑忌,张、杨致蒋的电报,在文句上有所不同。(二)如蒋对两广继续用兵,西安方面便提出停止一切内战和召开救国会议(当时想参照孙中山先生召开国民会议的办法)解决国是的主张,通电全国各军事长官、各省府、各法团,征求意见。(三)如蒋继续对两广用兵,西安方面即出兵援助两广,其军事部署的计划为:东北军编为第一集团军,以王以哲为军团长,下辖两个军,由郑州向汉口推进,担任主攻。东北军的五十一军留在甘肃担任警备后方的任务,对青海马步青、宁夏马鸿逵方面严密警戒。十七路军编为第二集团军,以孙蔚如为军团长,辖十七师和陕西警备第一旅、第二旅,由商南出南阳经襄樊向汉口挺进。十七路军四十二师担任韩城、朝邑、大荔及豫西一带的河防,向山西方面施行警戒,确保西安以及陕县、郑州段陇海线的铁路交通。淳化至耀县、耀县以东至韩城以北,商请红军接防。两人商定办法后,杨便积极地暗中部署十七路军,准备行动。④蒋介石为解决两广事件,7月10日决定召开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通知张、杨参加。张说他想去看看形势,不等散会就回来。并说:“我自己开飞机往来,毫不误事。”张、杨两人商量研究认为,军事形势瞬息万变,两人都去参加五全会不妥。遂决定,由张去南京开会,顺便观察形势。杨则请假留在西安。可当张一到南京,除了开会,蒋介石就叫熊式辉、吴铁城陪张去上海休息、娱乐、跳舞,羁绊得张无法自由行动。

  救国心切 准备“硬干”(2)new

  张在南京好些日子,没有回来的消息。而两广方面屡屡来电要求西安方面给以支援。杨虎城问王以哲军长,王说他也没有张回来的消息,并说我们可以不等他。杨说:“那怎么行,一定要等张司令回来,才能行动。”张在南京、上海待了一个月,直到蒋介石把两广事件解决了。张从南京回西安后说:“我看两广也太无能,经老蒋略施计谋,稍事斗争就垮了,所以我也就没急着回来。”但主要还是张没有下与蒋介石彻底决裂的决心。杨对这次坐失反蒋的良机十分遗憾。响应两广事件的军事行动计划虽然“胎死腹中”。但却将杨虎城出的“硬干”的思想变成了具体的军事行动计划和政治纲领。其间,杨虎城派员(张当时在南京参加国民党五届五中全会)与韩复榘、宋哲元进行了联系,并取得了他们共同采取反蒋抗日行动的保证。由杨虎城主持制定了杨、韩、宋都同意的:一、改组南京政府,容纳各党各派共同抗日;二、停止一切内战;三、释放一切政治犯;四、开放民众救国运动;五、保障人民的政治权利;六、立即召开救国会议的六项主张。这六项主张后来就完全应用在“西安事变”时张、杨发表的八项政治主张之中了。由此而见,西安事变的政治军事准备早在半年前在杨虎城的主导下就进行了。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