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离去。
杨、常走后,张学良立即打电话给警务处长高纪毅,命他火速来府。高
到后,张学良向高下达了枪杀杨、常的命令,说:“杨宇霆、常荫槐欺我太
甚,他们想尽办法,阻挠全国统一,今天又来强迫我成立东北铁路督办公署,
并要求发表常荫槐为铁路督办,说是为的能够管理中东铁路。事关同苏联的
外交问题,这事要办也应请示南京,但他们要我立刻签字发表,这简直太不
成话了。现在他们正在回去吃饭,少刻就会回来。我给你命令,立刻将他二
人处死,你率领卫士去执行好了。”并指示就在老虎厅内执行。
杨、常二人来到老虎厅时,一切已准备妥当。等他们坐定后,高纪毅就
率领6名卫士冲进老虎厅,宣布:“奉长官命令,你们二人阻挠国家统一,
着将二人处死,即刻执行。”杨、常闻言面色惨白,惊慌木然,不知所措。
卫兵冲上前去,不容二人说话,便开枪将二人击毙。
在除掉杨、常二人后,便彻底扫清了东北“易帜”的内部障碍,此后,
东北同国民党南京中央政府的关系进一步密切。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打破了日
本人利用杨宇霆控制东北的企图。
东北“易帜”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它有着巨大的历史意义。
… Page 13…
“五四”运动
1919年的“五四”运动,是由于近代中国矛盾进一步激化,在俄国十月
革命的影响下,在中国工人阶级成长壮大的条件下发生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
建主义的伟大革命运动。它的直接导火线,是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惨重失
败。
5月1日、2日,报纸上披露了中国外交在巴黎和会上完全失败的消息。
北京大学学生得知这一消息后,于5月2日,邀集一些学校的学生代表在西
斋饭厅召开了紧急会议,讨论办法。会上,一位学生当场破指写下了血书,
代表们义愤填膺,立即发出通知,决定5月3日晚在北河沿北大法科大礼堂
召开学生大会,并邀北京13所中等以上学校的代表参加会议。
5月3日,本应是周末休息的时候,但北京大学的校园里,却是一片沸
腾。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来,使学生们再也无法读书和娱乐,他们怀着一
颗颗年轻赤诚的心,讨论如何拯救自己的祖国。第二天,即5月4日,数千
名学生从古城北京的四面八方汇集于天安门广场,勇敢地肩负起历史赋予他
们的重任,掀起“五四”爱国运动的浪潮。
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主革命取得胜
利,这就使中国人民从辛亥革命的失败中受到启示和教育:中国民主革命要
取得胜利,必须有新的阶级力量来领导。
辛亥革命后的二三年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复苏的景象,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期间,由于帝国主义忙于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使中
国民族工业获得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机会,出现了一个很短的所谓“黄金
时代”,随着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进一步发展,中国工人阶级逐渐成长和壮
大。1913年,中国产业工人只有65万人,到1919年“五四”前夕,就已经
增加到200万人左右。
随着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工人阶级的斗争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工
人罢工次数剧增,斗争规模扩大,罢工斗争的政冶性也日益明显,开始由自
发的、分散的斗争,发展到联合的、有组织的斗争。中国工人阶级在斗争中
显示了自己是反帝反封建最坚决的力量。它正逐步由自在的阶级向自为的阶
级转变,并预示着它作为一支觉悟了的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中国的政治舞
台。
随着新的经济、新的阶级力量的发展,在思想文化领域里兴起了一场反
对旧文化、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失败后,一批激进的小资产阶级
知识分子认识到,辛亥革命所以失败,是因为在发动武装革命前,没有唤起
“多数国民的自觉”。所以,他们认为,要使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在中国真正
实现,必须以思想革命作为政治革命的先导,进行一场规模浩大的启蒙思想
运动,把广大国民从封建专制主义的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就在此时,袁世
凯为了复辟帝制,在思想文化领域里掀起了一股反动的复古逆流。为了回击
这股反动逆流,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发动和领导了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以1915年9月陈独秀创办《青年杂志》(自二卷起改名为《新
青年》)为标志。它的基本内容是提倡民主和科学。当时的民主,是指资产
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当时提倡的科学,是指西方的自然科学知识以
及认识客观事物的科学观念。反对维护封建专制制度的旧礼教、旧道德是新
文化运动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过程中,还喊出了“文学革
… Page 14…
命”的口号,要求以资产阶级新文学代替封建主义的旧文学,不仅在形式上
且要在内容上进行一次彻底的革命。
“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从一定意义上说是辛亥革命的继续,而它对
封建主义旧文化、旧礼教的激烈批判猛烈进攻,又是辛亥革命所缺少的。这
一运动极大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特别是知识青年的觉醒,唤起了民众对国家、
民族命运的关切,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接受十月革命的影响,为马克思主义在
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辛亥革命以前,中国的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已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
但是他们并不懂马克思主义,当然更谈不上用它来指导中国革命。十月革命
的胜利,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中国的先进分子看到了工农群众的巨
大力量,并加深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了解。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李大
钊从1918年开始写了一系列宣传十月革命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
开始在中国广泛地传播开来。
革命的新曙光已经在中华大地上升起。
“五四”反帝爱国运动是紧紧围绕着日本侵占中国山东及其权益问题发
生的。运动的目标和基本要求,就是解决“山东问题”,即争回山东主权,
争回被德国攫取的青岛、胶州湾和胶济铁路等主权。
胶州湾位于黄海、渤海的要冲,地势十分重要,又是一个天然良港。德
国对这个军事及通商要地觊觎已久,1897年11月,以巨野教案为借口,派
军舰攻占了胶州湾。1898年3月,又强迫清政府签订中德《胶澳租界条约》,
使整个山东省成为德国的势力范围,青岛和胶州湾成为德国的租界。
1914年7月,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先后卷入这场大战的有33个国家,
战争双方是两大帝国主义集团:奥、匈、德组成的同盟国和英、法、俄组成
的协约国。日本乘着德忙于欧战无暇东顾的机会,对德宣战,派军队夺取了
德国在胶州湾和山东的各项权益。
日本帝国主义野心勃勃,它不只要夺取山东,而且还想进一步独占全中
国。1915年它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向北京政府提出灭亡中国的“二十
一条”。此时袁正急于称帝,为了得到日本帝国主义的支持,表示完全承认
日本要求,并命令外交总长陆宗舆在条约上签字。这样,陆和直接负责办理
“二十一条”交涉的外交次长曹汝霖和驻日公使章宗祥成了中国人民最痛恨
的卖国贼。日本下最后通牒的5月7日和袁答应日本无理要求的5月9日,
就成了中国人民的国耻纪念日。
1915年12月,袁世凯称帝。但是不到半年,他就在全国人民的一片唾
骂讨伐声中死去。袁死后,北洋军阀皖系首领段祺瑞掌握了北京政府的实权。
1917年8月,段在日本授意下对德宣战,并向法国派出了15万名华工进行
战地服务,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8年11月11日,打了4年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德、奥、匈等同
盟国的失败而告终。当协约国胜利的消息传来时,举国上下,一片欢腾。当
时广大人民之所以热烈庆祝协约国胜利,根本原因是他们认为能乘此机会争
取民族独立和领土主权完整、尤其是收回山东主权。大家普遍认为:德国武
力霸占山东主权,是强权政治,协约国在大战中取胜是公理战胜强权;既然
公理战胜了,且中国也是战胜国之一,因而理所当然应由中国收回山东主权。
因而,“公理战胜强权”成了人们的口头禅,中国人民怀着“公理战胜”的
渴望,关注着巴黎召开的战后“和平会议”,并对这一会议寄予很大期望。
… Page 15…
1919年1月18日,巴黎和会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参加和会的国家有
20多个,实际上操纵着会议的是美、英、法三国。中国人民没有认识到一战
是帝国主义之间争夺殖民地的斗争,巴黎和会也只能是帝国主义之间的分赃
会议,因而广大国民对和会充满了幻想。
巴黎和会一开始,中国代表团就向和会提出了六项希望条件:废弃势力
范围;撤退外国军队、巡警;裁撤外国邮局及有线无线电报机关;归还租借
地;归还租界、关税自由权。不久,在中国留学生的强烈要求下,又向和会
提出了取消“二十一条”的要求。
中国代表的两项提案一提出,就被和会的最高会议——美、英、法、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