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扶黄月英和邹欣儿上车时,甄宓落后一步,在诸葛亮耳旁道:“夫君,创业艰难,战场拼杀在所难免,今后你一定要爱惜自己,切莫轻犯险,记住妾身愿意与你生死相随……”
“宓儿,谢谢你,为了你们和孩子,为夫也会保重自己的。”诸葛亮轻轻把甄宓抱上了马车,起身坐在车辕之上,驱赶着马车往集镇而去。
回到集镇的驿丞衙门时,李信已经率领军士,把陈富一家,以及驿丞等本地的一干乡绅污吏,全部给逮捕了起来。
诸葛亮没有参与审判,而是让邓艾全权负责,这些小事,他相信邓艾能处理好,处理这些事情,也可以对邓艾起到历练的作用。
(求收藏。。。。求推荐。。。。谢谢!!汗,这周是本书获得做好的一个推荐,可结果小虾因为回老家的关系,所以只能悲催的每天更新一章,实在是痛苦啊。。。。。。)
(感谢‘快乐好运’同学的打赏,评价票,更新票。谢谢!!!)
第一百八十一章 巫陵港模式
第一百八十一章巫陵港模式
“主公,经过末将审理,巫陵驿驿丞刘晟,当地乡绅陈富,官商勾结,狼狈为奸,欺压百姓,贪赃枉法共犯十余条罪行,末将依法判处斩立决,族人流放交州,抄没家产,这是他们交代的供词,和一干百姓的证词,请主公明示。”邓艾经过两日的坐堂审理,最终把二人的罪名给坐实了。
诸葛亮接过邓艾的竹简供词,大略看了一遍,蹙眉道:“此二人所犯之罪,人神共愤,立即抄没家产,斩下二人头颅,悬挂在渡口大门上,警惕世人。”。
“诺!”邓艾沉声道。
“李信,汝去把当地的儒生,都召集到大营来,我要面见他们,看看是否有可用之人,另外你从军中推荐几名有能力的基层军官出来,稍后我要召见。”诸葛亮接着对帐门口的李信吩咐了一句。
李信走后,邓艾眼珠一转,问道:“主公,莫非有意在此地设立新的军事城镇?”
“就你小子聪明,不过猜的不全对,我准备在此设立以商贸为中心的港口,名字就叫巫陵港,城池建制属县一级,本地行政官差为知县,并且成立两支队伍,一支为城防营,一支为衙兵,城防营兵五百,水陆各二百五十人,负责本地防务和军事行动,城防营主官一律称之为统军都尉,不受知县调遣,衙兵为一百二十人,主官为县尉,由知县任命管辖,负责治安和缉盗等民生,凡是进入巫陵港的人,只要安分守己,不分敌我,皆可来去自如,我要让此地,成为长江上游的一座明珠城池。”
诸葛亮这么安排,正是看中了这是一座新兴城池,自己可以随意操刀改革,完全不用担心有后遗症,哪怕失败了,也不会影响大局,如果成功了的话,就会成为一种模式。
首先是知县这个新官名,其次是城防营性质的军事部门和衙兵,这样三体结合,有些类似后世的县政府,公安局,武警部队的集合,诸葛亮让城防营的统军都尉,权利与知县平级,目的就是让双方牵制,知县有执政权,没有调兵权,城防营统军都尉有兵权,没有执政权,双方自然也就形成了平衡和牵制,这样有利于地方行政。
另外知县下面,配备县丞,主薄、县尉三人,三人下面分别有六曹,分别是功,仓、户、法、士、兵,六曹主官为知事,下面另外各有典吏各三到十人不等,根据县城的大小而定官吏的多少。
县城之中,除了知县外,县丞、主薄、县尉皆有上报权和朝见上官的职能,这样形成相互牵制,更能够加强执政权,以及中央政府集权。
这些东西,都是诸葛亮这两天根据脑海中一些后世记忆的资料,所鼓捣出来的,加上一些改变,整个政府班子,也就更简洁实用。
邓艾听完诸葛亮这套方案,思虑之下,惊叹的道:“主公这套机构,不但大大消弱了地方独裁的执政权,又精简了臃肿的机构,而且更有效的提高了办事能力,若是能够在全州,乃至全国执行,对于百姓来说,无疑有莫大的益处,艾衷心拥护主公的这项决策。”
“难得你小小年纪,就能够有此非凡政治嗅觉,倒也难能可贵。”诸葛亮赞誉一声,道:“你立即去把我这项决策,列举出来,昭告全城,就说三日后,巫陵驿正式易名为巫陵港,到时各级官员将一一到任。”
“诺!”邓艾作揖一拜,领命而去。
翌日午后,李信召集了巫陵驿内,所有读书人,共一百一十人,来到了诸葛亮临时的营地内,诸葛亮来到队列前,翻看着手中名册,见这些人中,小的不过十七岁,大的已经年近六十,虽然都是读书人,但人员却是残差不齐。
诸葛亮站在这帮文人面前,嚷声喊道:“想必大家都来之前,已经看到本地贪官恶霸刘晟,陈富二人高挂的头颅,以及其家人的悲惨局面,我要告诉大家的是,这就是贪官和为富不仁的下场,本侯对于贪官污吏,豪强劣绅,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杀无赦,绝不留情,但对于忠于职事,为善一方的豪绅,本侯不但要厚赏,更要奖励。”
“现在给你们两个选择,要留下来的,可以站着不动,想走的,可以先行离开,我给你们一息时间考虑,但我要提醒你们的是,留下来的,也许迎接你们将是世人尊敬的名利和地位。”
摸不清头脑的一干儒生,不知诸葛亮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他们被强行请来这里前,又被李信特意带去观看了一下刘晟和陈富的头颅,部分胆小的人,早吓破了胆子,这会听到可以走,又不知道真假,一时大家交头接耳,谁也没敢迈步。
好一会,一个胆大退出了队伍,诸葛亮随即挥手让他离去了,眼看退出去没事,一下子又有二十多人走了,一息时间过后,一百一十人,走掉了六十一人,留下的还不到一半。
诸葛亮望着眼前留下的人,再次开口道:“我手上有一份答卷,你们现在可以去营门登记处登记姓名住宅地址,明早到营地来答卷,凡是考核通过者,皆可出仕为官,不论出身地位,只要有能力,有知识,本侯一律任用,想必大家都知道,本侯已经正式把巫陵驿渡口,提升为巫陵港县,明日考核前十名者,本侯为良才任命其中三人为知县、县丞、主薄,其余者为各级县吏,尔等能不能光宗耀祖,就看你们所学了。”
汉代的官吏是靠乡里推荐,然后经过郡县考核,举荐为茂才或孝廉方能出仕为官,这样的举官制度,对于国家来说,无疑使很不利的,因为能够出仕的,大多掌握在士族官僚家庭,平民士子几乎难有出头之日。
诸葛亮用答卷考试任官的行为,其实是他内心中一种设想,那就是改革任官制度,用科举招贤举官,但若是大规模的改革科举,势必会遭遇天下士族官僚的反对,到头来自己最终会成为全天下士族官僚反对的对象。
因为科举为目的的举官方式,无疑会触动这些人的利益,就好比三国后期的曹丕,推举的九品中正制,以及后世隋炀帝改革科举是,在当时都遭遇了士族官僚地主阶级的反对,最终结果是搞得国破家亡。
诸葛亮深知,改革一事,只能循序渐进,不可一蹴而就,在这山野偏僻地方执行,不会触动大多人的利益,以考核方式举官,就能顺利执行,但用到全荆州,乃至全国,肯定是不行的。
但能够在一地执行,以后就能在两地,三地执行,随着时间推移,最终成为一种制度,到时再昭告天下,也就顺理成章了。
在场的儒生,听到诸葛亮以考核成绩来任官的消息时,在经历初时的惊诧之后,纷纷高呼而起,齐声喊道:“楚侯英明!”
“楚侯英明!”
……
(再次感谢‘快乐好运’同学的打赏,和‘54938’同学的打赏,鞠躬感激。)
(说明:从今天起,每天保底更新一章,推荐票达到150张,更2章,嘿嘿,满500更3章。。。。给自己定个目标,让自己有点压力,毕竟小虾每天基本也就能写35千字,也就2章,所以能否逼迫的写3章,就看大家的推荐给不给力了。。。。汗。。汗。。。汗。。。。有压力就有动力,吼吼吼。。。。。。)
第一百八十二章 刘琦病逝
第一百八十二章刘琦病逝
在巫陵港逗留了半个月,诸葛亮把这座新兴城池,总算给理顺了,四十九个参与诸葛亮考核的儒生,最后通过考核的有二十一人,诸葛亮经过召见面谈前十名成绩最优异者,最终选定了考核成绩为第三名的董方,为知县。
董方字德恒,祖籍洛阳人,今年四十岁,此人是董卓之乱时,逃难至荆州的,四年前落户于巫陵港。
董方年轻时,曾在洛阳西部的河阴县当过典吏,既有几分才学,也熟悉县府事务,又对巫陵港的情况熟悉与胸,这也是诸葛亮点他为知县的主要原因。
县丞是一个叫章奋的中年人,此人乃荆州南阳人氏,也是避难巫陵港居住,这人走南闯北,经过商,跑过船,对于金钱运作熟悉,而县丞主要职责是掌管钱粮的,所以章奋无疑使适合的。
主薄姓冯,名德,字文荣,豫州汝南人氏,此人年近五十,举家避难在此已经十余年,家族子弟皆从文,在巫陵港办有两座私塾学堂,在本地士子之中,冯夫子的名声绝对是如雷贯耳。
主薄相当于知县的秘书,监管县府各项事务,诸葛亮任命冯德,一是看重他的能力,二是看重他在当地的威望,而诸葛亮有心走科举选材的道路,这学堂一事,以后各地都要普及,既然巫陵港试点,那自然要重用冯德这样以教书育人为人生目标的儒生士子。
巫陵港城防营统军都尉叫王戎,江夏人氏,今年刚三十出头,年富力强的年龄,此人早年属于黄祖麾下的军士,后归顺诸葛亮帐下,经历了江夏之战,赤壁之战,等多场战事,江陵整编之时,被提拔为军司马,粗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