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再重复一次,我不是说华盛顿是个圣人。我是说在华盛顿身上的最主要的非凡的品质正是那些反映在我们自己的人生的各个侧面,是我们在对我们这个时代、我们的现代文明中内在意义的求索过程中可能找到、同时也必须找到的品质和理念。像华盛顿、林肯、杰斐逊和富兰克林这些历史人物是我们蕴藏在我们共有的American精神中的原始模型--他们仍然在那里发光发热。我们必须重温在我们内心世界里的这些"半人半神"的历史人物,把他们放在我们当今的精神追求的内在环境中,让他们唤醒我们的良知,激励我们去行动,而不只是将他们作为我们的"盲动"或是玩世不恭的厌世退缩的信号。
在华盛顿身上同时存在的非凡的无我精神和强烈的个人野心、冷静和激情、"克己勿动"和勇敢无畏、触动人心的温和与令人畏惧的狂暴不仅让我们在每个人身上同时并存的完全对立的特性和"人格"作一番思考,而且同时想到他性格中的另一个特征,他的传记作者对这个特征也有同样详实的记载:简而言之,是他真正认识到自身的缺陷,然后有意识地去避免这些缺陷的努力和能力。
华盛顿自我改善的能力在他的幼年时代就有所显露,他在十来岁时就毕恭毕敬地将一本十六世纪法国的一本道德箴言录抄写了下来。他在一生中不断在这本笔记本上添加自己的心得,将其作为自我控制、在判断和行动、勇敢无畏和温文尔雅之间寻找平衡点的座右铭。他那个时代自我完善的修行成风,在各个殖民地有无数自我完善的修行协会和社团,尤以费城为甚,许多团体是受了本杰明·富兰克林的著作的启发而建立的。
这些被华盛顿信奉的戒律里,有社交礼仪的细则,也有深刻的良心准则,要遵守这些准则,一个人必须培养同情心、自尊和内心的平静。以下是几个例子:
"当你谈到上帝和他的功德,态度必须严肃、虔诚和尊重。"
"不要轻信流言,然后据此指责任何人。"
"人后不说坏话…"
"在你的心中努力保持一星叫做良心的圣火。"28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39节:America自我完善的理想
自我反省和自我完善的理念,有意识地,有步骤地去弥补一个人的缺陷一直是American心态的特征,其表现形式各有不同,其中最著名、而且阐述的最精辟的范例是本杰明·富兰克林在他的"自传"中关于内心世界的理想的记载。读一读富兰克林的描述--尽管也许有些空发议论之嫌--能帮助我们把华盛顿从一个尽善尽美的完人的神位上请下来,从而使我们在他身上发现一种潜力,那就是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在自己身上找到的为人类的福祉作贡献的那种献身精神。
自我完善的道德观
我们必须首先指出当自我完善的理想脱离了为大众服务的大前提,当自我完善意味着一个人主要追求的是个人的利益时,这种观念同样是典型的America化的表现,但这种醉心于个人的物质收入、个人成功、特权--包括现代的个人心理上达到自我陶醉的奋斗目标,也就是说那种沉醉于"个人幸福"之中的理想并不是令人尊崇的品质。
这里我再重复一次:本杰明·富兰克林在前言中提到他青年时代所作的自我完善的尝试,他写道尽管他自己的宗教和其它教派的某些说教令他无法理解,或者看上去像是歪理,他从小接受的宗教教育还是使得他对真正的宗教教义尊崇备至。然而,他难以接受有组织的宗教的原因在于它们往往不去弘扬人类互助的精神,反而往往引起人们互相对立、争斗,不支持全人类共建和平家园的倾向。不管是富兰克林,还是华盛顿、杰斐逊和林肯,所有这些America的"人神参半"的伟人们,都具有一个共性:他们都是民众的上帝,维护道德的上帝。这是他们毕生奋斗的目标;他们所处的时代的各种强大的势力将他们的绝世才华变成了一部部惊世之作,那些划时代的文件、法律、人权法案、创立一个"新世界"。时势造就了这些英雄,他们的英名将他们有些时候实际上也食人间烟火,也会失足这些人类通性给掩盖住了,他们每个人作为时代巨人,过去曾经成为我们道德理想的化身,现在我们有必要重建这些化身。"我尊重所有的宗教,"富兰克林曾写道,"当然程度有所不同,我发现它们或多或少混杂了其它的杂质,那些杂质根本不在启发、提倡或印证人类的美德,它们的主要目的在于分裂我们,让我们人与人之间互相对立。"29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40节:真正的宗教和为大众造福
富兰克林、华盛顿和杰斐逊所认为的"真正的宗教"都明确地记在"自传"中的同一部分。富兰克林说的下面这番话集中地概括了早期American宗教的要素:
"只有一个上帝,他创造了万物。
"他用神意统治世界。
"我们必须对他崇敬、祈祷和谢恩,以表示我们的崇拜。
"但是最佳的为主服务的方式是为人类造福。
"人的灵魂不死。
"上帝会扬善除恶,或在现在,或在将来。"30
我们可以从一个又一个例子中看到,所有哲学、宗教和政策的核心内容都是在上帝的"监督"之下为人类服务。当我们在思考深藏在America的能量根源中的每个人为自我完善所作的努力的理念时,要把这个核心牢记在心。我们在考虑华盛顿和许多其它的开国先贤的动机时也必须记住这个核心,他们的动机有一种我们现在看来似乎是肤浅和空洞的东西--简而言之,似乎他们心里总在惦记着"名望"。其实当时这个词的意思和我们今天所指的含义的有很大的不同,其含义要高尚得多。那时候,这个词的含义指的是由于内心达到的一种崇高境界而理所应当地出人头地和受人尊重。
为了把富兰克林早年关于自我完善的尝试的来龙去脉交代清楚,让我们先引用一下他对历史上发生过的事件背后的动机所作的分析。简单说来,他认为人类历史上所有的流血和暴力都是人类分帮结派,无法立志为大众造福的结果。
请读者注意,富兰克林在这里谴责的是在这个新生的国家里正在形成的"派性"的观念,富兰克林年轻时就认为这种观念是一种谋私利的小团体意识。华盛顿在总统任期里和这种派性的滋长作过坚决的斗争,但收效甚微。尽管美国的政府结构的设计允许甚至鼓励不同的个人和团体之间的摩擦,尽管美国宪法实事求是地预见到各种利益集团的势力对政府的影响以及政府在行政中体现的自我中心,建国之初,American理想主义建立的那种通过自我奋斗和接受教育,每个人在自己身上发现并且弥补道德缺陷的目标,从而达到那种为大众造福的精神境界并没有明文写在纸面上。由于派性不会协助个人内心为自我完善所作的努力,于是,在小团体的利益上越滑越远的话,用不着摧毁政府的结构的实体,仅仅是这种小团体利益的滋长就足以不可避免地破坏整个群体的道德基础。
以下的篇幅摘自于富兰克林写的"自由的历史读后感,一七三一年五月九月":
世界上的重大事件,战争、革命等等都出自于不同派别之手和受其影响的结果。
这些派别所持的观点是它们目前的自身利益,或者是它们所认为代表这种利益的观点。
当这些不同派别的不同观点碰到一起会引起混乱和困惑。
当一个派别正在策划某件事,该派别中的每个成员都会有代表自己特殊的私利的观点。
一旦该派的方案出台,每个成员都想把自己的特殊利益加进去,这就会和别的成员的利益相抵触,这样,该派被分裂成小帮派,其后果是更多的混乱和困惑。
不管他们怎么伪装,在掌管公共事务的官员中只有很少人做事真正地以国家利益为重;而当他们的行为真的为国家带来好处时,那是因为他们自身的利益和国家利益正好一致的结果,而不是出于造福大众的动机。
在掌管公共事务的官员中以整个人类的福祉作为行为准则的更是少数。31
假如我想理解华盛顿为之奋斗的理想,我们必须看到那个为大众造福的冲动,那种从个人私利的圈子里挣脱出来的那一番苦斗,那种以报效那个新生的America祖国为目标的冲动。那种冲动后来被歪曲成一种的粗俗、愚昧的"爱国主义"(装点门面的标签或者心理上的自私自利)的冲动,我们不能用这种冲动去想象华盛顿、富兰克林和杰斐逊对祖国的热爱。对他们来说爱国是通过热爱人类来为上帝服务来体现的。同样道理,我们也不能用在十九、二十世纪里经过偷梁换柱后作为追求"成功"和物质利益的工具的那个自我完善的概念去和那些建国立业的Americans对这个概念的理解混为一谈--简而言之,当时自我完善的含义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内在变化,或者甚至可以称为"内在转化"。在America建国之初的年代里,这种个人奋斗的目标通常可以用一个非常生动和实在的词来形容,那就是"品格"。
第三部分 乔治·华盛顿的人格以及传奇第41节:通向道德的最高境界
"大约就在这时,"富兰克林写道,"在我的心里孕育了一个大胆而又艰巨的达到道德最高境界的计划。我希望永远不做任何错事;我要克服所有自发的、或是被传统习惯或是被别人带出来的坏念头。"
下面所描述的莫过于一个年轻的富兰克林自我探索和自我内心发展的一整套精心安排的计划。我们必须对这个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