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药古藉宝典----本草纲目》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国医药古藉宝典----本草纲目-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两、龙胆一合,共研为末,加牛胆调药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五丸,生
大麦煎汁送下。一天服三次。 
4、毒热足肿。用苦参煮酒多擦。 
5、梦遗食减。用苦参三两、白术五两、牡蛎粉四两,共三为末;另取
雄猪肚一个,洗净,在沙罐中煮烂,和药捣匀,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每服四十丸,米汤送下。每天服三次。久服能使身体转健,食量增加, 
不再梦遗。 
6、饮食中毒。用苦参三两,苦酒一升半,煮成八合,分两次服,取吐
即愈。 
7、血痢。用苦参炒焦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十五丸, 
米汤送下。 
8、脱肛。用苦参、五倍子、陈壁土等分,煎汤洗患处,并以木贼末敷
上。 
9、齿缝出血。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一天擦齿三次,有
效。 
10、鼻疮流脓发臭。用苦参、枯矾各一两,生地黄汁三合,加水煎浓, 
随时滴疮上。 
11、遍身风疹(痛不可忍,涎痰多,夜难睡)。用苦参末一两,另用皂角
二两,在水一升中揉滤取汁,瓦器内熬成膏,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
大。每服三十丸,饭后服,温水送下。 
12、大风癞(按:即麻风)。用苦参五两,切片,浸在酒三斗中,过一个
月后,每取取酒饮一合。一天三次。宜常服不断。又方:苦参末二两, 
缝在猪肚子中煮熟,把药去掉。病人先饿一天,第二天早晨,饮清水一
碗后,即取食猪肚,如吐出,须再吃。过一、二时后,以肉汤调“无忧
散”五、六钱服下。有恶物排出时,即为见效。再服皂角一斤(去皮,去
子)煮汁,汁中调入苦参末,另加何首乌末二两、防风末一两半、当归
末一两、芍药末五钱、人参末三钱,一起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
十至五十丸,温酒或茶送下。一天服三次。同时,还用麻黄、苦参、荆
芥煎水洗癞。又方:治大风癞及热毒、风疮、疥癣等,用苦参(去皮, 
晒干)一斤、枳壳(麸炒)六两,共研为末,加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
三十丸,温酒送下。一天服三次(白天两次,夜间一次)。 
13、皮肤疥癞,手足坏烂,时出黄水。用苦参三十一两、荆芥穗十六两, 
共研为末,滴水糊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茶送下。 
14、上下诸瘘(或在颈部,或在下部)。用苦参五升,在苦酒一斗中浸泡

三、四天后服下。 
15、瘰疬结核。用苦参末四两,加牛膝汁调成丸子,如绿豆大。每服二
十丸,热开水送下。 
16、汤火伤。用油调苦参末敷伤处。 
18、赤白带下。用苦参二两、牡蛎粉一两五钱,共研为末;另以雄猪肚
一个,在水三碗中煮烂后,再捣成泥,和药末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
服百丸,温酒送下。 
白鲜 
释名 鲜,音仙。亦名白 、白羊鲜、金雀儿椒。 
气味 (根皮)苦、寒、无毒。 
主治 
头风、黄疸、咳逆、风疮、疥癣、赤烂等症。 
产后中风,但体虚不能服他药的病人,可用白癣皮加新汲水三升煮成一
升,温服。李时珍指出:白鲜是治各种黄疸病和风痹的要药,但许多医
生只用之于疮科,这是不够的。 
延胡索 
释名 本名玄胡索。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1、咳嗽。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二钱,软糖一
块和药含咽。 
2、尿血。用延胡索一两、朴硝七钱半,共研为末。每服四钱,水煎服。 
3、皮下气痛或气块痛。用延胡索研细,将猪胰一个,切成小块,灸热
蘸药末随时吃下。 
4、久患心痛,身热足寒。用延胡索(去皮)、金铃子肉,等分为末。每
服二钱,温酒或白开水送下。 
5、下痢腹痛。用延胡索三钱,米汤送下。 
6、妇女血气前(月经不调,腹中刺痛)。用延胡索(去皮,醋炒)、当归(酒

浸,炒)各一两,桔红二两,共研为末,酒煮米糊和药做成丸子,如梧
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服,艾醋汤送下。 
7、产后诸病(血污不净,产后血晕,腹满心梗,寒热不足,手足烦热等)。
用延胡索炒后研细,每服二钱,酒送下,甚效。 
8、疝气。用延胡索(盐炒)、全蝎(去毒,生用),等分为末。每服半钱, 
空心服,盐酒送下。 
9、腰 体痛。用延胡索、当归、桂心,等分为末。每服三、四钱,温酒
送下。 
10、偏、正头风。用延胡索七枚、青黛二钱、牙皂(去皮,去子)二个, 
共研为末,滴水各丸,如杏杜大。每次水化一丸,灌入鼻内。偏头产, 
则在痛侧的鼻孔灌药。同时,令病人咬铜钱一个,当有涎汁大量流出, 
病即渐愈。 
贝母 
释名 亦名苘、勤母、苦菜、苦花、空草、药实。 
气味 (根)辛、平、无毒。 
主治 
1、胸膈郁积。用贝母(去心),加姜汁炒后研细,再和姜汁、面糊做成
丸子。每服七十丸。 
2、化痰降气,止咳解郁。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厚朴半两,加蜜做
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开水送下。 
3、小儿百日咳。用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灸)二钱,共研为末,加沙
糖调成丸子,如芡子大,每次以米汤化服一丸。 
4、乳汁不下。用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研为细末。每服二钱,猪
蹄汤调服。此方名“二母散”。 
5、目昏,流冷泪。用贝母一枚、胡椒七料,共研为细末,点眼。 
6、目生弩肉。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加乳汁调匀点眼。 
7、吐血、鼻血不止。用贝母(炮过),研为细末。每服二钱,温浆水送
下。 
8、小儿鹅口,满口白烂。用贝母(去心,研细)半钱,加水五分、蜜少
许,煎三沸。取抹患处。 

9、乳痈。用酒送服贝母二钱,另找人吮乳,使之通畅。 
10、紫白瘢。用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调药搽瘢上。 
山慈姑 
释名 亦名金灯、鬼灯 、朱姑、鹿蹄草、无义草。 
气味 (根)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 
1、面疱斑痣。用山慈母根每夜涂搽,早上洗去。 
2、牙龈肿痛。用山慈姑的枝和根煎汤随时漱口,漱后吐出。 
3、痈疽疔痛。用山慈姑(连根)、苍耳草等分,捣烂。取好酒一杯,滤
出药汁温服。或将两药干研成末,每服三钱,酒送下。 
4、风痰 疾。用山慈姑一个,滴茶磨成泥。中午时以茶调匀服下,躺着
晒一会太阳,即有恶物吐出,病自断根。如不吐,可喝一点热茶。 
5、一切疮毒,蛇虫毒,饮食毒,瘴气等。用“万病解毒丸”(一名“太已紫
金丹”、“玉枢丹”)。“丹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其配方如下: 
山慈姑,去皮,洗净,焙干,取二两;川五倍子,洗刷,焙干,取二两; 
千金子仁,研细,以纸压去油质,取一两;红牙大戟,去芦,洗净,焙
干,取一两半;麝香三钱。各药共研为末,加浓糯米汤调和,细捣,作
成一钱一锭的药剂。斟酌病情,或外治,或内服。 
石蒜 
释名 亦名乌蒜、老鸦蒜、蒜头草、婆婆酸、一枝煎、水麻。 
气味 (根)辛、甘、温、有小毒。 
主治 
1、便毒诸疮。用石蒜捣烂涂搽。毒重者,把石蒜洗净,以生白洒煎服, 
汗出为好。 
2、产肠脱下。用石蒜一把,加水三碗煎成一碗半,去渣,熏洗患处。 
3、小儿惊风,一叫而绝。用麻线把手心脚心缠住,又在胁下缠一圈, 
然后以灯火照灼手足心。同时,用石蒜(晒干)、车前子,等分为末,水

调匀贴手心。再在手足心、肩膀、眉心、鼻心等处以灯火照灼,可使病
儿复苏。 
白茅 
释名 根名茹根、兰根、地筋。 
气味 (茅根)甘、寒、无毒。 
主治 
1、温病热哕(胃有伏热,令人胸满,引起气逆,气逆发声称为哕)。用
茅根、葛根、葛根各半斤,加水三升煎成一升半。每服一杯,温水送下。
哕止即停服。 
2、反胃,食肉即吐。用茅根、芦根各二两,加水四升,煮成二升,一
次服下。 
3、肺热气喘。用生茅根一把,口咬细,加水二碗,煮成一碗,饭后温
服。三服病愈。此方名“如神汤”。 
4、体虚水肿(小便不利,但饮水很多)。用白茅根一大把,小豆三升, 
加水三升煮干。去茅食品。水随小便排出。 
5、五种黄病(黄疸、谷疸、酒疸、女疸、劳疸。身体微胖,汗出如黄 汁)。
用生茅根一把,切细,和猪肉一斤同煨汤吃。 
6、小便热淋。用白茅根四升,加水一斗五升,煮成五升,温服。一天
服一次。 
7、劳伤尿血。用茅根、干姜等分,加蜜一匙,水二杯,煎成一杯服下。
一天服一次。 
8、鼻血不止。用茅根研细,每服二钱,淘米水送下。 
9、吐血不止。用白茅根一把,水煎服。 
10、竹木入肉。用白茅根烧过研末,调猪油涂伤处。 
龙胆 
释名 亦名陵游。 
气味 (根)苦涩、大寒、无毒。 

主治 
1、伤寒发狂。用龙胆二钱研细,加入鸡蛋清。每服二钱,白蜜化冰水
送下。 
2、四肢疼痛。用龙胆根切细,有生姜汁中浸一夜,焙干,捣为末。取
一茶匙,水煎,温服。 
3、谷疸、劳疸(谷疸因多食而得,劳疸因过劳而得)。用龙胆一两、苦
参三两,共研为末,加牛胆汁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五丸,一天服
三次。如不愈,可稍稍增加药量。治劳疸,可增加龙胆一两、栀子仁三
至七枚,以猪胆代牛胆和丸。 
4、盗汗。用龙胆研细,每服一钱,加猪胆汁三两(滴入少许温酒)调服。
治小儿盗汗,可加防风。 
5、咽喉热痛。用龙胆磨水服。 
6、目涩。用生龙胆捣汁一合,加黄连浸汁一匙,调匀点眼。 
7、眼中流脓。用龙胆、当归,等分为末。每服二钱,温水送下。 
8、蛔虫攻心(刺痛,吐清水)。用龙胆一两,去头,锉碎,加水二碗, 
煮成一碗。头天晚上停食,第二天清晨,将药一顿服完。 
9、突然尿血不止。以龙胆煎服。 
细辛 
释名 亦名小辛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