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面千辩 第一部 于无声处听惊雷-上》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千面千辩 第一部 于无声处听惊雷-上- 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虽不知珩为何扯到这上面,但还是点点头。瑰玥公子当年风采,连先代凌庄庄主也为之折服,这么多年以后,仍然为人所津津乐道。 
珩看着他,缓缓说道:“可是,师傅终也还是遇上了一个连他也不得不叹服的人……” 
瞬间想到了以前和他们的那段对话。“是玦。” 
幽幽叹了口气,神色间却又有那么一点掩饰不住的自豪:“是啊……他很聪明,非常的聪明,才十几岁他的学识就达到了师傅二十余岁的境界。若世间有十分才华,倒有九分在他身。可是他太聪明了……” 
“什么意思?”不觉皱眉。 
“天不假二物于人。他得到了聪慧的头脑,可是,作为代价,他的这里……”珩指着自己的心口,“就像以拙劣手法复原的瓷器一样……” 
心中顿生不悦:“你在暗示什么?” 
“什么也没有。你只要记住,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玦极其残缺。” 
依然没有懂他的意思,而继续让他说下去的原因则是因为想从他身上得到更多信息。尽管不愿承认,他们确实了解玦胜过自己。 
“玦极细腻敏感。他视你为重要的人,就意味着给你可以轻易伤害他的力量。如果你不想,就注意你的言行吧。无意间的一个眼神,不甚准确的用词,都可能会在你看不见的地方留下伤痕。”而渐渐积累的伤,总有一天会成为刻骨的痛。——只是这话并没有说出来。 
“还有,绝对不要有欺骗或者隐瞒——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再会撒娇的猫儿,也还是猫,他从骨子里就是骄傲的。 
在璜和珩看来,凌云重视玦的程度和玦重视凌云的程度是全然不相等的,即使有一天发生什么事,那也不是不可能。然而,没有开始就没有结束……如果永远保留着那份缺憾,凌云将成为玦生命里不可抹销的印记。所以,他们只有做自己能做的。 
“记得玦对霜心发的誓么?” 
冷笑道:“怎么不记得?‘月子弯弯,盈亏不定,朔望有时;然则万变归一,如影随形’。” 
“希望,你能了解这句话背后的意思……” 
希望,玦不要受太大的伤害…… 
要么鸳鸯交颈,要么劳燕分飞。 
此行,到底是喜是忧? 
15 
带着那坛骨灰,二人目的地是京城。玦说要卖个关子,凌云也就没问。虽然一切尽在掌握的个中滋味堪称绝佳,但偶尔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也别有趣味。 
一对游学的兄弟出现在繁华的京师。哥哥高大而沉默,弟弟病弱却博学。 
听说哥哥叫洛晴飏,弟弟叫洛晴旭。 
听说二人祖籍青州,薄有资产,双亲殁后一路游历至此。 
听说哥哥少年即外出拜师学武,一身功夫也不弱;而弟弟幼时不幸染病,从此半身不遂,但文采却是顶好的。 
听说哥哥疼爱弟弟已极,整天寸步不离;听说弟弟文坛领袖拜访过,还得了极好的评价。 
听说…… 
P.S :以下为了表现玦和洛晴旭的不同之处,在玦以洛的性格出现时,一律用“洛晴旭”称呼。而凌云和洛晴飏这两个名字之所以不特别区分,是因为两者除了面貌的差异外,个性上没有太大出入。 
短短十天工夫,洛家兄弟蜚声京城周边方圆百里,成了无数少女的梦中情人。连凌云也不得不佩服玦制造舆论的功力。而玦只是轻描淡写地说了一句:“所谓舆论,也就出于那么几个人之口,只要能以有效的方式影响到他们就可以了。”说虽如此,但每个见到玦的人都如同被洗脑般,共口一辞地赞不绝口,这也太奇怪了吧?不是常说“众口难调”吗?尤其是迂腐穷酸的读书人。 
这不,这天又有两个说是翰林院学士的人过来,正和洛晴旭,也就是玦,探讨某些“学术问题”。凌云其实是极不想听的,但是又想看看玦不同的另一面,便还是留了下来。 
“……是以前朝李青莲作‘黄河西来绝昆仑’一句……”学士甲总结道。 
“非也非也。黄河并非出昆仑,数年后青莲居士再次写道‘黄河之水天上来’,其中也有更正前次失误之意。”学士乙争论道。 
洛晴旭听他们各自说完,才开口道;“黄河之本源为何,在下并不清楚,但魏晋南北时期,番邦吐谷浑屡犯我境,双方交战多次,从他们口中听闻黄河之缘可溯至星宿海。” 
听得此言,而学士俱是激动不已,连声问道:“载于何处?” 
凌云想:“真不愧是书呆子,不去亲自求证,考据之事倒是竭尽全力。也只能在翰林院这种地方待待了。无怪乎先人曰‘尽信书不如无书’。” 
“《河源志》。书中说星宿海‘小泉万历,历历如星’(注:小nar认为,‘历’可能是通假字,通‘粒’),是以名之。”(注:《河源志》为元人都志一路行至星宿海的详细记录,相传为其亲弟所撰。) 
“说起河源,长江源头倒是早有定论了。”学士甲感慨道。 
“是啊。夫子有才,《尚书·禹贡》(注:《尚书·禹贡》相传为大禹治水经验所得,极具权威性。)即已指明岷江为源,解去后人多少疑惑。”学士乙随后跟进。 
“可是……”洛晴旭欲言又止。 
“公子(虽然洛晴旭一再婉拒,但已然心生敬佩的二人始终坚持如此称呼)有何高见?”一谈到学术,大部分读书人都会如他俩一般双眼发亮的。 
“在下认为,‘岷山导江’一说已有千年,自然是有其正确性的,然千年之间,沧海桑田,变数也是难免。” 
“公子的意思是……” 
“在下数年前曾巧获一孤版图书,名曰《江源考》(注:《江源考》为徐霞客所作,全文两万数千字,传世千余。此书并非是《徐霞客游记》的别名。),作者曾游历岷江绳水(注:绳水,今金沙江。)一带,乃作此书。卷佚早已破损不堪,尚可辨认的有千余字。其中说绳水流长,声势浩大胜于岷江。(注:长度及流量是从古至今判断河源的准绳。)” 
二人又是一惊:“洛晴旭虽年幼,见识却如此广博!”再看旁边面无表情,实际上郁闷之极的洛晴飏,暗暗摇头:有弟如此,资质相比也不差,可以荒废了啊。 
文人鄙视武人有勇无谋,武人鄙视文人手无缚鸡之力。千古如此。 
“虽说那人认为绳水为长江之源,但绳水由出自哪里呢?”洛晴旭轻轻地说着,似乎在自言自语。 
是啊,不管长江之源是岷江或绳水,这二者又是从何而来?两个学士平日饱读诗书满腹经纶,却从未考虑“从何而来”这个问题。但,看洛晴旭的样子,想必他心里已经有了些想法了吧? 
“不知二位有未听说过通天河?” 
此言一出,学士甲和学士乙俱暗道:果然!洛晴旭啊洛晴旭,今日你到底要给我们多少惊喜啊!本以为只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子,料不到却真正个稀世奇才!不仅诗书了得,连各种珍本典籍都熟读于心! 
“自然听过。前朝文成公主入吐蕃,送亲之人回来时,就曾说起此河。不知公子何出此言?” 
没有说话,只是蘸了水,在桌子左上方画了条弯弯曲曲的线:“这是通天河。”有在稍下的位置画了条更长的线:“这是绳水。” 
那二人也也玲珑之人,当下就明白了:“公子的意思是这两条河流一脉相承?” 
“地理位置如此特殊,也不怪我会如此猜想。”也就是说,这未经证实。 
又另行蘸水,画上延绵起伏的山脉。凌云从一边看去,只见那写山川河流竟个与山河社稷图一般无二。“虽无法考证,但以这山川大势来看,黄河当发于昆仑之北,长江发于昆仑之南。” 
两人惊了半晌,方作揖道:“公子真乃当世之奇才也!” 
待得送走二人,已是华灯初上之时。 
“整日这般,也不觉无趣?”用餐时,凌云忽然说道。他可不是会守“食不语”那种迂礼之人。 
“不啊,一切都在进行中,要慢慢地享受其中乐趣。”抬起头来的玦,眼中有着阴沉得近乎疯狂的光。 
凌云忽然觉得眼前这人如此陌生。这几天来,他一直在观察这个“洛晴旭”,他觉得,洛晴旭身上正表现出了某些玦一直压抑的东西。他不是不知道玦一直以来都在伪装自己,但他始终相信,自己是可以突破它的。只是,那种极端的情绪,真的是属于那个风淡云清的玦的吗? 
P.S:终于把这章写完了,改了N遍,手都抽筋了。为了这里的高谈阔论,我可是找了许多资料的~~不瞒大家说,那里的学士甲乙的原型就是本人——一个考据狂。虽然过程是非人的,但成就感与之成正比…… 
16 
洛晴旭是个幼时落下病根,行走不便之人。玦一直以来就没有自己走过一步路,欲往何处,都是由凌云抱着去的,而他独初时行动艰难的样子,真真似个残疾之人。 
待得在凌云帮助下洗漱完,时间已经不早了。略略读得一会儿书,便熄了灯,并肩躺在床上。开始絮絮叨叨说些没头没脑的话,然后不知不觉地睡去。 
说实话,每天上床好到起床前这段时间是凌云和玦最享受的——原因无他,玦在这段时间特别爱撒娇,也最无防备心。凌云最爱他抱着自己手臂,侧脸贴在自己胸膛上说话,痒痒的,很窝心的温暖。玦则是异常喜欢让凌云时不时地亲亲自己的脸,有时也会伸手摸摸对方——不含任何情色意味的。二人俱非是沉溺肉欲之人,相互拥抱在他们而言的意义不在肉体上,而在精神上。 
“摸摸~” 
看着伸过来的一双小手,凌云不禁想:“真的有这么好摸吗?”自己皮肤的触感自己最清楚——坚硬的男性躯体,虽说有些弹性但那也是因为肌肉的缘故,丝毫勾不起绮念的。就不知这个小家伙怎么越摸越上瘾,每天都来这么一出。 
任由他东摸西蹭地寻找手感最好的地方,心里也不觉为自己对玦的程度感到奇怪:按说想他这样武功高强之人,寻常是不会让他人近身的,连长年跟随自己的春夏秋冬,还有继子凌绚,都是如此。像这样被别人上下其手,在以前的他是不可想象的。 
“好好摸~再摸一下~”尚未变声的清爽声音说着与之极度不相称的话语。看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