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部心理学电影》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三十部心理学电影- 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其一,导演的目的在于展现某种心理学原理或者典型心理障碍,例如《爱德华大夫》《沉默的羔羊》《本能》《雨人》《美丽心灵》等。 
  其二,也许导演并无意涉足心理学,但影片本质上谈的就是心理学问题,是心理学某个领域或理论的重要依托——我们都记得课上老师曾提到的著名电影吧?本来抽象、遥远的问题顿时栩栩如生而如同亲历了。当然,这一种也相对比较微妙,比如《大象》(美国中学生校园枪杀事件,在众媒体凭主观臆想纷纷炒作马加爵事件的时候,人们尤其应该静下心来看看这部片子)、《海滩》(一个心理实验,还能说什么呢?)。 
  总之,功利一点地说,前者是应用自心理学,后者则是对心理学有用。 
  值得一提的是,形式是次要的。个人以为,《飞越疯人院》倒不是心理学电影,因为它无论从目的到内容上都与心理学擦肩而过,所探讨的问题主要是自由和体制,只不过借了精神病院的场地一用罢了。 
  心理学显然不是能打开所有大门的万能钥匙,甚至都不能单独打开一扇门,充其量只是钥匙圈。所以,我们很少能找到一部专为心理学而拍的电影。 
  以下电影列表依时间降序排列,具体涉及到脑科学、心理学、认知以及精神病性症状的各类电影。如果电影仅仅追求对角色的深度心理描写,暂不列入。 
  主要参照三个指标:心理学看点、艺术性、观赏性。 
  (备注:后文中会出现的DID=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国内常叫“多重人格”,认为属于癔症性人格。) 
  … 
  1。《充气娃娃之恋》Lars and the Real Girl (2007) 
  导演: 克雷格·格里斯佩 
  主演: 瑞恩·高斯林 派翠西娅·克拉克森 艾米莉·莫迪默 
  类型: 剧情 / 喜剧 
  拉斯是一个性格憨厚,寡言少语的人。过于内向的性格让拉斯几乎没有什么朋友,平时他也只和家人来往,几年来都没有人上门拜访过他。其实在内心中拉斯也渴望着与别人沟通,只是常年的孤单生活已经让他忘了怎么样去与人交流,周围的人也慢慢习惯了他的沉默。不过突然有一天拉斯跑到哥哥格斯家说有个在网上认识的叫比安卡的女孩来家里拜访他了。又惊又喜的格斯夫妇俩随拉斯去家里一起派对,可一进门的看到的东西让格斯二人呆了半晌——原来所谓的来访网友是拉斯从网上订购的一个真人大小的充气娃娃。但拉斯却跟她说话、讲笑话,好像这个充气娃娃真的是真人比安卡一样。格斯离开拉斯家后马上就弟弟的状况去咨询了家庭医生达格玛。达格玛听过之后认为这是拉斯主观上创造的一种错觉,错觉产生的原因还有待调查,但是为避免情况恶化所有人都得先顺着弟弟的意来,假戏真做。于是,为了拯救拉斯,身边的人开始积极配合着医生的嘱咐,与拉斯和比安卡一起踏上了一段另类的心灵之旅。 
  心理学看点:孤僻症,妄想症。 
  艺术性: ★★★★☆ 
  观赏性: ★★★★ 
   
  2。《吮拇指的人》Thumbsucker (2005) 
  导演: Mike Mills 
  主演: 卢·泰勒·普奇 蒂尔达·斯文顿 文森特·诺费奥 
  类型: 剧情 / 喜剧 
  贾斯汀今年已经十七岁,但却戒不掉吸吮拇指的坏习惯,不但经常成为父母争吵的导火线,也让他在心仪的女同学面前毫无自信。直到贾斯汀开始接受治疗,个性突然有了一百八十度的逆转,但这个改变却也吓坏了父母及老师…… 
  心理学看点:ADHD Ritalin,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 
  艺术性: ★★★☆ 
  观赏性: ★★★★ 
   
  3、《大象》(2003) 2003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最佳导演奖 
  导演: 格斯·范·桑特 
  主演: 阿里克斯·弗瑞斯特 Eric Deulen 约翰·罗宾逊 
  类型: 剧情 / 犯罪 
  影片根据1999年震惊世界的美国哥伦拜恩中学校园枪击案改编,讲述了在美国一所普通中学发生的一场恶性枪击案的过程以及前几个小时的事情,片名的含义则来自盲人摸象这则家喻户晓的古代寓言。 
  “哥伦拜恩惨案”发生后,媒体过度渲染其血腥场面,很多记者、犯罪专家、心理学家和青少年问题研究者大加分析和评论,围绕这起少年惨剧周围的是各种猜测、无端的责备,同时也变成公众的一种消遣。这一切都令导演加斯感到反感,加斯认为这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次丑闻”,他说,“在这个时候,只有拍一部电影才能再现整个事件的真相”。 
  影片力图通过“纯粹客观”的电影方式再现整个事件的过程,而不是自己或者他人的主观判断。加斯以两个固定时间作为电影的起点和终点,在这个时间段之内,不同主人公的活动展开了关联和交叉,每一个人的生活都成为对方的“经验片段”,然而,仅仅是一个片段,只有把这些片断连缀在一起,才得到了一个完整的时间。 
  除去影片特有的叙述,青少年的校园生活和在他们之间存在的问题也一并得到揭示。在社会中,中学校园作为现代社会里的一个机构,就像在这部美国电影中一样,它同时还是一个幻觉工厂,一个学着服从权力的实验室,一个有着独特逻辑、秩序和欲望的隔离区,教育成为一个形式的虚设,成年人没有从根本上理解这个世界。孩子们的伤感、憎恨、幼稚和孤独,这个“问题年龄”从未获得一个合理的解决。加斯为了拍摄访问了许多学生,他说,“有的中学生认为自己的生活一塌糊涂,也有的则很满足,但有的人直接说校园生活就是地狱”(引自《大象》法语版海报)。校园隐藏的这些问题就像一枚炸弹,这部电影拔掉了它灾难性的引线,当埃里克和阿莱克斯决定以自己的逻辑和办法解决这些问题时,他们对这个成人世界已经不再信任,这不但是个少年悲剧,也是成人世界和现代社会的悲剧。 
  电影客观地再现了当代中学生的生活环境和他们的状态,引发了社会对青少年问题的重新重视,为此法国国家教育部2003年社教评选以绝对多数票把一等奖给了《大象》,可见该片在整个西方教育界引起的反响。 
  心理学看点:电影以一种难以想象的时间-空间语言挑战了传统电影的现实主义,从这个角度,讨论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一个哲学层面,对一件已经发生的事实,时间已经过去,以回忆和和判断建立的感知体系能够还原事实本身吗?从现象出发如何抵达真相?经验事实是否就是事物的本质?电影的艺术虚构性与现实的真实性之间到底是怎样的关系?这个题域从胡塞尔的现象学开始一直到德勒兹的“影像…时间理论”似乎一直在延伸,加斯想我们在这部电影中看到,任何理性,无论是意识形态的权力话语还是纯粹的理论/话语推导,在现象的丛林中是多么盲目和无知。他说,“我就像哥仑布,我对一切将一无所知”,也许正像《疾走罗拉》的开场白那样,“电影只进行90分钟,剩下的都是理论了!” 
  艺术性: ★★★★★ 
  观赏性: ★★★ 
   
  4。《神秘窗》Secret Window (2004) 
  导演: 大卫·凯普 
  主演: 约翰尼·德普 蒂莫西·哈顿 约翰·特托罗 
  类型: 惊悚 / 剧情 / 恐怖 
  改编自惊栗大师斯蒂芬金又一作品。畅销小说作家莫特(强尼德普 饰)发现共枕多年的妻子红杏出墙,为了治疗感情创伤,独自来到湖边别墅居住。有一晚,一个陌生人登门拜访,口口声声指控他剽窃小说灵感,要求补偿。问心无愧的莫特决定用原创手稿证明自己的清白,并试图揭穿怪人的真面目。但连串怪事发生,迫使莫特无法在限定时间内找到手稿…… 
  心理学看点:DID,多重人格。 
  艺术性: ★★★ 
  观赏性: ★★★☆ 
   
  5。《致命ID》Identity (2003) 
  导演: 詹姆斯·曼高德 
  主演: 约翰·库萨克、雷·利奥塔、阿曼达·皮特 
  类型: 惊悚 / 剧情 / 恐怖 / 悬疑 
  风雨交加的夜晚,11个人先后被迫困守在一家破旧的汽车旅馆,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人死去,而死者的身边总能找到下一个死者的房门号码。于是大家聚集在一起分析彼此的共同点,震惊地发现,所有人都是同年同月同日所生。究竟凶手是其中的哪一个,或者凶手另有其人? 
  心理学看点: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旧称MPD,多重人格障碍。DID 身份识别障碍 多重人格 
  艺术性: ★★★ 
  观赏性: ★★★★ 
   
  6。《火柴人》Matchstick Men (2003) 
  导演: 雷德利·斯科特 
  主演: 尼古拉斯·凯奇 山姆·洛克威尔 艾莉森·洛曼 
  类型: 惊悚 / 剧情 / 犯罪 / 喜剧 
  电影里,尼古拉斯饰演的罗伊私生活很不顺利,他患有强迫症及广场恐惧症,除了行骗外,他过着深居简出、没有任何朋友的生活。罗伊感到疾病深深威胁到自己的「专业领域」,于是他开始寻求心理分析师的帮助,以期能够尽快恢复自己的骗徒生涯…… 
  心理学看点:洁癖、强迫性人格。 
  艺术性: ★★★☆ 
  观赏性: ★★★☆ 
   
  7。《歌西卡》Gothika (2003) 
  导演: 马修·卡索维茨 
  主演: 哈莉·贝瑞 小罗伯特·唐尼 佩内洛普·克鲁兹 
  类型: 惊悚 / 恐怖 / 悬疑 
  哈莉·贝瑞饰演一位犯罪心理学家,长期以来与精神病罪犯进行心理辅导,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发生了一连串鬼影憧憧的事,隔天昏迷起来,却发现自己与病人角色互换,被关在监狱的另一边…… 
  心理学看点:犯罪心理学,失忆。 
  艺术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