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银 作者:龙在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官银 作者:龙在田- 第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老车是个将才,不过你自己的事情也不要过分依赖于他。”黄可凡咕哝了一句不着边际的话,杜念基琢磨了半天才回过味来,脸不禁有点红:原来黄可凡拆穿了自己的把戏,看来银行、企业、政府间的游戏规则,老头子早已经看透了。 
          
        黄可凡见杜念基不说话了,才又说道:“现在中央正在运作对金融系统进行大动作的改革,各省人民银行将要取消,成立九个人民银行大区行,对各家专业银行实行垂直管理。这样,地方政府对银行的干预将大大减轻,说话也不算数了。而且,据说中央将成立专门机构,管理金融系统党的工作,彻底改变金融系统党的工作的属地关系,变成中央直属。这样无论是在业务工作上,还是在党政工作上,都与地方政府没有多大干系了。” 
               
      第40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40)       
        “哦。”杜念基沉吟了一下,自己从来没有听到过这样的信息,本想问一句这消息的准确性有多大,但还是把话咽了回去——黄可凡是轻易不向别人传播小道消息的,即使对自己也是如此,可见这信息绝对不会是空穴来风。 
          
        “2?5亿不要白花,要搞出政绩来。”黄可凡看了杜念基一眼,说。     
        “是。”杜念基毕恭毕敬地回答道,他完全明白黄可凡这句话的深刻含义,于是把自己的打算简单地说了说,黄可凡点点头,没有再说什么。     
        早餐已经准备好了,陆婷在叫他们过去吃饭。杜念基搀起黄可凡走进小树林,这里有一座用树干搭起的凉厅,中间是木制的桌椅,餐桌上放着刚刚炖好的鲤鱼,周围是几样小菜。 
          
        杜念基从车里拿出一瓶五粮液,多年来黄可凡只喝这一种酒,高兴时一顿能喝掉半瓶。倒酒时杜念基说:“我一个朋友去云南、贵州出差,我让他捎了两箱五粮液、一箱红塔山,回头给您送去。”黄可凡点点头,没说什么。 
          
        “念基呀,还是你真心对你黄叔好,周围这些人里,他就喜欢你呀。”刘姨拉着杜念基的手说,杜念基笑而不答。     
        黄可凡一口喝下半杯酒,大声说:“你还唠叨什么,这些年我喝过谁的酒?”     
        几个人笑了起来。     
        12     
        华灯初放,北京的夜色是十分美丽的。无论是这座城市的居民还是数以百万计的外来人群,都开始热衷于首都的夜生活了。散步、购物、餐饮、娱乐成了夜幕降临后主要的活动内容;快乐的人群,喧闹的大街,闪烁的霓虹灯,川流不息的车辆,组成了一曲恢弘的小夜曲,奏响在城市的上空。 
          
        曹平林无心欣赏这样的美景,他小心翼翼地坐在出租车里,直向三环驶去。本来省行在京城设有办事机构,专门负责省行领导来京出差时的接待任务,但是他没有用他们的车辆,同时也推辞了已经摆好的接风宴席,晚饭后一个人轻车简从,叫来一辆出租车,直奔市区的边缘地带。 
          
        随着这座现代化大都市的不断膨胀和交通工具的发展,人们的生活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越来越多的富裕家庭已经开始到三环以外去寻找他们的家园了。“穷人住闹市,富人住郊区”的观念已经开始被人们认可和接受,在幽静、整洁的新开发的花园小区里选一套住宅,享受一下绿色和阳光,本身就是贵族般的生活。而在更为偏僻、更为幽静的地方,则散落着风格各异的别墅,那是更为富裕的家庭在享受着更为贵族的生活。每次来到这里,都会引发曹平林的无限感慨——自己什么时候能住上这样的别墅,过上这样的生活呢?——这种感慨始终萦绕在他的脑海里,并激发他为这种感慨不懈地奋斗下去。 
          
        曹平林出生在一个小市民家庭,这种命运注定他要一生为自己的生计劳苦奔波。十八岁进入商贸银行时,他还是一个代办员,比临时工、勤杂工强不了多少。几乎没受到过什么正规教育的他比别人多付出了不知多少倍的辛苦,练点钞,他把手指练出了老茧;练珠算,他不知打碎了多少算盘;练计算器时,他遭到了储蓄所主任的批评——不许再用公家的计算器训练,因为那时台式计算器还是比较稀罕的玩意儿。于是他用硬纸板做成计算器的形状,昼夜不停地敲打、练习。直到今天,他仍敢保证在全行的业务能手比赛中取得名次,但是他从来不在人前炫耀这些——职务提高了,就不能再沉醉于这些小儿科的东西了,否则别人会永远记得他曾经是一个小代办员。 
          
        在付出了汗水和心血之后,曹平林的收获也是巨大的:做储蓄员时,他成了全国有名的业务尖子,多次受到总行的嘉奖和表彰;做储蓄所主任时,他的储蓄所存款额在全省遥遥领先;做城区办事处主任时,他仍能使本单位的存款以平均每年百分之三十的速度迅速增长。存款,不仅是商贸银行的生命线,而且也成了曹平林的生命线,他的命运无时无刻不与存款连接在一起。如今做了省行的副行长,他仍然主抓着全行的存款工作,以雄厚的资金实力支持着全行业务的快速发展。前一段时间,在各家银行无序竞争的混乱条件下,他采取有效手段,迅速出击,很快遏止了全行存款滑坡的被动局面,受到总行的通报表扬。这几天在商贸银行全国存款工作会议上,他代表省行做了先进经验介绍,可谓风光无限,意气风发。当然,在这篇发言稿里,他只是详尽而感人地介绍了全行员工如何奋发向上,勇于奉献,争揽存款,以及如何提高文明优质服务等等等等,而对高息揽储的做法则只字不提。他知道,总行领导非常重视商贸银行的存款工作,但是,对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商行的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存款业务快速增长方面,始终存在两种派别:一种是软件派,他们强调通过提高员工素质,加强文明优质服务等手段来促进存款工作的长足发展;而硬件派则主张加大营业网点的资金投入力度,改善网点营业条件,甚至对高息揽储的行为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听之任之。而总行主抓存款工作的李副行长则是软件派的领头人,自己作为他的直接部下,决不可冒此大不韪。 
  
      第41节:角逐行长职位:官银(41)       
        因为常来常往,曹平林很快就在众多别墅中找到了李副行长的家。这是一排连体式独楼。所谓连体式独楼,就是将几个本来应该独立的别墅连接在一起,名为集体公寓,实际上每家都是独门独院,单独的二层小楼,条件不比别墅差。之所以要把本应该独立的别墅连在一起,就是为了使这排高级住宅看起来不那么显眼,作为专业银行总行的副行长,其级别只相当于正厅局级,虽然享受副部级的待遇,但是在很多省部级干部还没有住上别墅的情况下,谁也不想把事情搞得满城风雨,尽人皆知。 
          
        来开门的是李副行长的秘书杨明,两个人握了握手,杨明轻声说:“李行长在二楼的书房里等您。”     
        “谢谢你啦,老弟。李行长日理万机,你能安排这个机会,让我和他老人家见个面,真是费心了。”曹平林亲密地搂着杨明说。今天晚上同李副行长的会面是杨明专门为他安排的,一般来说,总行召开专业会议期间,主管行长都忙得不亦乐乎,绝对不安排私人会面。杨明能做到这一点也算够意思了。 
          
        “哪里哪里,您向李行长汇报工作,我们做秘书的必须创造条件啊。”杨明知道现在曹平林正为争黄可凡的位子和别人打得不可开交,这样关键的时候,自己理所应当为老曹多创造点儿条件,这是做秘书最起码的政治敏感性,同时也能为自己多交一个朋友。 
          
        曹平林从兜里掏出一个精美的盒子,说:“这是我在美国考察时买的派克金笔,想来想去,还是你最配用它,送给你吧。”     
        “哎哟,这么贵重的礼物我可不敢收啊。”     
        “什么不敢收,咱俩谁跟谁啊。你这大笔杆子用派克笔,这叫‘物有所值’。”曹平林把盒子塞给了杨明。虽然是枝笔,但是仅白金的笔尖就价值一百多美金,料想杨明是舍不得用它写材料的。 
          
        两人说笑着上了二楼,杨明敲了敲书房的门,把曹平林让了进去,把门关上,自己并不进屋。     
        李副行长戴着老花镜坐在台灯下,正在翻看一部古籍,见曹平林进来,欠身和他握了一下手,说道:“是小曹啊,坐。”     
        曹平林侧身坐在李副行长身边,他注意到李副行长看的是线装本《二十四史》,说:“这么晚了您还在学习。”     
        “这是多年养成的习惯,休息前总要翻一翻古书才睡得踏实。”     
        曹平林看着书房里参差不齐的一大排书架说:“您收藏了这么多有价值的文献,真应该搞一个像样点儿的书架才好,否则,真是辱没了这些珍贵的古籍啊。”    
       
        李副行长笑了笑说:“以我的工资收入,买这些古籍,就花费了我的大半积蓄,还哪有钱买书架啊。真应了那句话:买得起马,倒置不起鞍子了。”     
        曹平林试探着说:“昨天我从北京的一份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家博物馆因为经费紧张,准备出售一套清朝时期的书架,因为价格十分昂贵,竟然很长时间没有人敢问津呢!” 
          
        “是光绪年间一位王爷用过的书架,价值二十八万元。以我的经济实力,是买不起的。” 李副行长说,失望之情溢于言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