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可能是家长和学校环境对孩子的某种挫伤。也可能是孩子的某种心理障碍。当然还可能因为课外一个让孩子特别着迷的活动, 分散了他的注意力。
种种原因都可能造成孩子的退步。
当孩子成绩退步的时候,家长最好的方法不是训斥,不是埋怨,不是数落, 而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谈一谈,不回避问题。
回避肯定是错误的。 埋怨和数落也是错误的。
特别心平气和的和孩子讨论讨论,交流交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家长只要特别和蔼,没有压力地与孩子聊天, 孩子在自由倾谈的过程中就会主动地把原因讲出来。家长也不一定问得非常具体, 你为什么学习退步了呀?也可能就是谈学习,你最近感觉怎么样?学校的情况好不好?
从围绕学习的自由谈话中,孩子可能会慢慢地把自己学习有所退步的原因找出来。
如果孩子能够找出原因,问题就比较容易解决。
不找原因,一味地训斥,是最愚蠢的做法。孩子不经过总结,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退步。孩子知道自己因为青春期浮躁而退步吗?他不想一下不会知道的。 又比如,孩子这段时间连续看了多场球赛,耽误了学习。他不想一下, 连这个特别明显的原因都找不到。
要与孩子认真对话。
要注意,有些原因孩子是难于向家长启齿的。
他会跟你谈他的早恋吗?很多孩子不会。 青春期的反应孩子也不会和你谈。有的孩子甚至不敢告诉家长他在学习上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
所以,让孩子自己总结发现原因, 或者通过家长观察和孩子聊天发现原因,是解决学习退步的重要工作。
没有找到原因, 家长就要求孩子扭转退步,一味的批评与训斥,这种教育方法无疑是不得当的。
12。11 结束语
如何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天才,我们共同探讨了很多方法, 而最根本的方法是让孩子从小具备学习方面的向上意识和积极性。
孩子是父母的希望,当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只是一株稚嫩的小苗,父母的养育呵护着小苗一天天长大,最终成长为能抵抗风雨又能给人类带来绿荫的参天大树。
我确信,只要找到正确的方法,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习的天才。
祝福你的孩子早日成才。
家教格言:
不要伤害孩子的自尊心, 不要用脱离孩子能力的高目标训斥孩子,要根据孩子的学习状态因势利导。这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原则。
一定的批评是必要的挫折教育,培养孩子的心理素质、承受能力。 而过度的批评可能使孩子灰心丧气。'错误的批评完全有可能使孩子产生逆反心理。
正确地理解孩子在学校每一天、每个月、每一学期、 每一学年都在评比成绩这个巨大事实,了解孩子每天的自尊心、荣誉感、 学习中的全部表现都要得到明显的标志和衡量,孩子的心理状态是什么样, 家长就能正确地对待孩子。
对学习基础好的孩子,要重视打开他的思路,鼓励他进行创造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增加课外兴趣。这是真正使孩子长期学习成绩好, 并且在成人以后能够创造、有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的教育方式。
当孩子成绩退步时,家长最好的方法不是训斥,不是埋怨,不是数落, 而是和孩子心平气和地交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退步的原因。
后记
1997年,我曾陆续出版几部有关教育的书,分别是《情商启蒙》、《把孩子培养成学习的天才》和《中国孩子成功法》。
去年以来,又出版了《中学生成功法》和《家教现场——今天我们怎样做父母》。这些作品都受到了读者的欢迎。
近几年,家庭教育受到越来越普遍的关注,我始终认为,在社会教育大致相同的情况下,家庭教育往往决定了一个孩子是否成功。
我接触过许多家庭,也接触过许多孩子。谁也不能怀疑中国父母对子女的关心和热爱,然而,他们的教育方式很少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付出的辛苦与收获的果实也常常不成正比。许多父母在孩子成长的十几年中几乎放弃了自己的生活、事业和享受,但在孩子身上的效果并不好。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即使父母拥有很高的学历,也未必能在学业上一直有效地指导孩子。那么,怎样提高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怎样使孩子成为学习的天才,成为众多家庭最为关心的事情。
我在许多场合讲过,从小学一年级起,我就自己管理自己的学习。父母从未在学习上管过我,但他们给了我三样最重要的东西:一个是学习的兴趣,一个是向上的积极性,还有是作为一个人的自信。
这三样东西支撑了我的整个学生时代,甚至影响了我的一生。
辛苦并不一定能成为好家长,操劳也不一定能让孩子成功。我在这本书中特别指出几种最不好的家教模式:陪读式,操心式,愁眉苦脸式,训斥式,打骂式,催促式,包办式。孩子在这些不正确的教育模式中把学习当成负担,感受不到任何学习的乐趣。
希望你用微笑对待自己,也用微笑对待孩子。
在家庭教育中,重在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引导孩子更积极向上,帮助孩子找到人生的自信,相信孩子有能力有毅力面对一切困难,使孩子最终走向广阔光明的人生,这才是聪明家长应当扮演的角色。
以上书籍出版后,我收到了大量来信,有家长也有孩子,他们向我讲述了各式各样的人生故事,也提出一些至今还困扰他们的问题。有些信我回复了,但因为时间和精力的原因,大部分没有回复。在此感谢读者的信任,也希望得到谅解。
如果你能从这本书中受到启发,而且用在孩子身上收到了有益的效果,那无疑会令作者十分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