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4》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094-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署天风,又有一位别署只眼,这两部书大概是他们作的吧。□□
     □(日文)也许是禁止,我这从两部的性质上推去,大概是不错的。但
     什么是“昌英之妐之日”呢?我连忙看康熙字典看妐是什么字。
     啊,有了!字典“妐”字条下明明注着,集韵,诸容切,音钟,
     夫之兄也。中国似有一位昌英女士,其夫曰端六先生,端六之兄
     不是端五么?如果我这个谜没有猜错,那么谜底必为《胡适文存》
     与《独秀文存》忽于端午日被禁止了。但我还没有听见此项消息。
     可恨我这句话是偷看来的,不然我可以向那位收信或发信的朋
     友问一问,如果他们还在北京。”
    这条杂感署名“夏”,夏就是钱玄同的本名,谜语其实就是玄同自己的创造。当时
北洋军阀禁止《独秀文存》、《胡适文存》、《爱美的戏剧》、《爱的成年》、《自己
的园地》等书,玄同为了揭发事实,故意转弯抹角,掉弄笔头,以引起社会的注意。胡
适便据此四面活动,多方写信。北洋政府一面否认有禁书的事情,说检阅的书已经发还,
一面却查禁如故。到了六月二十三日,《晨报副刊》第一四三号又登出一封给夏和胡适
的通信,署名也是“夏”。
    夏先生和胡适先生:
    “关于天风堂集与一目斋文钞被禁止的事件,本月十一日下午五时,我在成均遇见
英白先生,他的话和胡适先生一样。但是昨天我到旧书摊上去问,据说还是不让卖,几
十部书还在那边呢。许是取不回来了吧。
    “夏曰,(这个夏便是夏先生所说的写信的那个朋友。夏先生和夏字有没有关系,
我不知道,我可是和夏字曾经发生过关系的,所以略仿小写万字的注解的笔法,加这几
句注。)十三,六,二十。”
    “所谓‘略仿小写万字的注解的笔法’云云,意思就是万即万,夏即夏,原来只是
一回事,一个人而已。这封通信后面还有一条画龙点睛的尾巴:
    “‘写完这封信以后,拿起今天的《晨报》第六版来看,忍然看见《警察厅定期焚
书》这样一个标题,不禁打了一个寒噤,虽然我并不知道这许多败坏风俗小说及一切违
禁之印刷物是什么名目。’可见当时不但禁过书,而且还焚过书,闹了半天,原来都是
事实。短文采取层层深入的办法,我认为写得极好。这是五四初期取缔新思想的一点重
要史料。败坏风俗,本来有各种各样解释,鱼目即混珠,玉石不免俱焚,从古代到近代,
从外国到中国,败坏风俗几乎成为禁书焚书的共同口实,前乎北洋军阀的统治阶级利用
过它,后乎北洋军阀的统治阶级也利用过它。若间败的什么风,坏的什么俗,悠悠黄河,
这就有待于我们这一辈人的辨别了。”
    这篇文章我也觉得写的很好,它能够从不正经的游戏文章里了解其真实的意义,得
到有用的资料,极是难得的事。可惜能写那种转弯抹角,掉弄笔头,诙谐讽刺的杂文的
人已经没有了,玄同去世虽己有二十四年,然而想起这件事来,却是一个永久的损失。
    (中略)
    上面所说都是北京大学的教授,但是这里想推广一点开去,稍为谈谈职员方面,这
里第一个人自然便是蔡校长了,第二个是蒋梦麟,就是上文一六三节玄同的信里所说的
“茭白先生”,关于他也是有些可以谈的,但其人尚健在,这照例是感旧录所不能收的
了。
    十五、蔡孓民 蔡孓民名元培,本字鹤卿,在清末因为讲革命,改号孓民,后来一
直沿用下去了。他是绍兴城内笔飞弄的人,从小时候就听人说他是一个非常的古怪的人,
是前清的一个翰林,可是同时又是乱党。家里有一本他的朱卷,文章很是奇特,篇幅很
短,当然看了也是不懂,但总之是不守八股的规矩,后来听说他的讲经是遵守所谓公羊
家法的,这是他的古怪行径的起头。他主张说是共产公妻,这话确是骇人听闻,但是事
实却正是相反,因为他的为人也正是与钱玄同相像,是最端正拘谨不过的人。他发起进
德会,主张不嫖,不赌,不娶妾,进一步不作官吏,不吸烟,不饮酒,最高等则不作议
员,不食肉,很有清教徒的风气。他是从佛老出来,经过科学影响的无政府共产,又因
读了俞理初的书,主张男女平等,反对守节,那么这种谣言之来,也不是全无根据的了。
可是事实呢,他到老不殖财,没有艳闻,可谓知识阶级里少有人物,我们引用老辈批评
他的话,做一个例子。这是我的受业师,在三味书屋教我读《中庸》的寿洙邻先生,他
以九十岁的高龄,于去年逝世了;寿师母分给我几本他的遗书,其中有一册是蔡孓民言
行录下,书面上有寿先生的题字云:
    “孓民学问道德之纯粹高深,和平中正,而世多訾嗷,诚如庄子所谓纯纯常常,乃
比于狂者矣。”又云:
    “孓民道德学问集古今中外之大成,而实践之,加以不择壤流,不耻下问之大度,
可谓伟大矣。”这些赞语或者不免有过高之处,但是他引庄子的说话是纯纯常常,这是
很的确的。蔡孓民庸言庸行的主张最初发表在留法华工学校的讲义四十篇里,只是一般
人不大注意罢了。他在这里偶然说及古今中外,这也是很得要领的话。三四年前我曾写
过一篇讲蔡孓民的短文,里边说道:
    “蔡孓民的主要成就,是在他的改革北大。”他实际担任校长没有几年,做校长的
时期也不曾有什么行动,但他的影响却是很大的。他的主张是“古今中外”一句话,这
是很有效力,也很得时宜的。因为那时候是民国五六年,袁世凯刚死不久,洪宪帝制虽
已取消,北洋政府里还充满着乌烟瘴气。那时是黎元洪总统,段棋瑞做内阁总理,虽有
好的教育方针,也无法设施。北京大学其时国文科只有经史子集,外国文只有英文,教
员只有旧的几个人,这就是所谓“古义和“中”而已,如加上“今”和“外”这两部分
去,便成功了。他于旧人旧科目之外,加了戏曲和小说,章太炎的弟子黄季刚,洪宪的
刘申叔,尊王的辜鸿铭之外,加添了陈独秀、胡适之、刘半农一班人,英文之外也添了
法文、德文和俄文了。古今中外,都是要的,不管好歹让它自由竞争,这似乎也不很妥
当。但是在那个环境里,非如此说法,“今”与“外”这两种便无法存身,当作策略来
说,也是必要的。但在蔡孓民本人,这到底是一种策略呢,还是由衷之言?也还是不知
道(大半是属于后者吧),不过在事实上是奏了效,所以就事论事,这古今中外的主张,
在当时说是合时宜的了。
    但是,他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学校里边先有人表示不满,新的一边还没有表
示排斥旧的意思,旧的方面知首先表示出来了。最初是造谣言,因为北大最初开讲元曲,
便说在教室里唱起戏文来了,又因提倡白话文的缘故,说用《金瓶梅》当教科书了。其
次是旧教员在教室中谩骂,别的人还隐藏一点,黄季刚最大胆,往往昌言不讳。他骂一
般新的教员附和蔡孓民,说他们“曲学阿世”,所以后来滑稽的人便给蔡孓民起了一个
绰号叫做“世”,如去校长室一趟,自称去“阿世”去。知道这个名称,而且常常使用
的,有马幼渔、钱玄同、刘半农诸人,鲁迅也是其中之一,往往见诸书简中,成为一个
典故。报纸上也有反响,上海研究系的《时事新报》开始攻击,北京安福系的《公言报》
更加猛攻,由林琴南出头,写公开信给蔡孓民,说学校里提倡非孝,要求斥逐陈胡诸人。
蔡答信说,《新青年》并未非孝,即使有此主张,也是私人的意见,只要在大学里不来
宣传,也无法干涉。林氏老羞成怒,大有借当时实力派徐树铮的势力来加压迫之势,在
这时期五四风潮勃发,政府忙于应付大事,学校的新旧冲突总算幸而免了。
    我与蔡孓民平常不大通问,但是在一九三四春间,却接到他的一封信,打开看时乃
是和我茶字韵的打油诗三首,其中一首特别有风趣,现在抄录在这里,题目是--《新
年,用知堂老人自寿韵》,诗云:

      新年儿女便当家,不让沙弥袈了裟。(原注,吾乡小孩子留发一圈而剃其中边
者,谓之沙弥。《癸已存稿》三,“精其神”一条引经了筵阵了亡等语,谓此自一种文
理。)

      鬼脸遮颜徒吓狗,龙灯画足似添蛇。
      六么轮掷思赢豆,数语蝉联号绩麻。(吾乡小孩子选炒蚕豆六枚,于一面去壳
少许,谓之黄,其完好一面谓之黑,二人以上轮掷之,黄多者赢,亦仍以豆为筹马。以
成语首字与其他未字相同者联句,如甲说“大学之道”,乙接说“道不远人”,丙接说
“人之初”等,谓之绩麻。)
      乐事追怀非苦话,容吾一样吃甜茶。(吾乡有“吃甜茶,讲苦话”之语。)

    署名则仍是蔡元培,并不用什么别号。此于游戏之中自有谨厚之气;我前谈《春在
堂杂文》时也说及此点,都是一种特色。他此时己年近古希,而记叙新年儿戏情形,细
加注解,犹有童心,我的年纪要差二十岁光景,却还没有记得那样清楚,读之但有怅悯,
即在极小的地方,前辈亦自不可及也。
    此外还有一个人,这人便是陈仲甫,他是北京大学的文科学长,也是在改革时期的
重要脚色。但是仲甫的行为不大检点,有时涉足于花柳场中,这在旧派的教员是常有的,
人家认为当然的事。可是在新派便不同了,报上时常揭发,载陈老二抓伤妓女等事,这
在高调进德会的蔡孓民,实在是很伤脑筋的事。我们与仲甫的交涉,与其说是功课上,
倒还不如文字上为多,便是都与《新青年》有关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