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论(下)〔德〕克劳塞维茨》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战争论(下)〔德〕克劳塞维茨- 第18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营中休息;(5)等着来年的补充。人们为了达到这些目的就把整个进攻划分成若干阶段,在运动中确定若干停歇点,他们认为,这样就可获得新的基地和新的力量,就如同自己的国家跟在自己军队的后边一样,就像军队随着每一次新的进军都能获得新的力量一样。所有这些可以带来的赞美的目的也许使进攻战更便于进行,可是却不能保证取得进攻战的成果,并且,这种做法大多只不过是用来掩饰统帅心情矛盾或者政府缺乏坚决进攻精神的借口。 我们想按相反的顺序一一予以批驳。(1)

    等待新的补充对双方来说是同样需要的,可以说,敌人期待补充的心情更为迫切。 此外,一国家在一年内所能够征集的军队同在二年内所能征集的军队比较起来,在数量上是差不多的,这是事物的性质所决定的,因为一个国家在第二年内实际所能增加的力量,与总数比较起来是十分微不足道的。

    

 119

    战争论(下)997

    (2)当我们休息时,敌人在同一时间内也得到了休息。(3)

    在城市内及阵地上构筑坚固工事不是军队的事情,所以不能成为停止不前的理由。(4)据军队目前所采取的给养方法来看,军队在驻止时比在前进中更需要仓库。 当前进很顺利时,常常会把敌人的储备品占为己有,到了贫瘠的地区,这些物资可解决给养不足的问题。(5)夺取敌人的要塞不能看作是进攻的停顿,相反,是更为猛烈的进攻。 因此,夺取要塞所引起的表面的停顿实际上与我们这里所说的情况不是一回事,这种停顿不是进攻力量的停止和缓和。可是,对某个要塞是进行真正的围攻好,还是进行单纯的包围或者单纯的监视好,这是依当时的具体情况才能决定的问题。 在这里我们只能一般地指出,要回答这个问题必须先确定,在进行单纯的包围的同时继续前进是否还会遭到极大的危险。 如不会遭到极大的危险,并且还有力量继续进攻,那么,最好是把正式围攻推迟到整个进攻行动的最后进行。 因此,不应热衷于立即保住已夺得的东西而忽视更为重要的东西。在继续前进时,已经获得的东西从表面上看来当然又会有立刻丢失的危险。据上面所讲的我们认为:在进攻战中任何划分阶段、设立停歇点与中间站的作法都是不合理的,当不可避免地出现这些东西的时候,应把它们看作是祸害,它们不会使取得成果更有把握,而会使取得成果更没把握。 假如我们不想违背普遍真理,那么就必须承认从中间站出发(这在我们力量弱

    

 120

    08战争论(下)

    时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通常是不可能向目标作第二次前进的;若第二次前进是可能的,那么中间站就是不必要的;假如我们的力量一开始就远不足以达到预定的目标,那么,它始终会达不到目标。所谓普遍真理就是这样,我们说,我们所以谈到它,只想借以消除那种认为时间本身似乎对进攻者有利的思想。 但是,政治关系可能是逐年变化的,也正是由于这种原因,才会常发生同这种普遍真理相互背离的情况。以上所谈的可能给人一种印象,似乎我们已经离开了我们的一般的观点,而只注意进攻战了。实际上全不是这样。当然,那些能够确立以彻底打垮敌人为目标的人,是不会轻易采取仅以保持已占有的东西为直接目标的防御的。只不过,在这里我们必须坚持的看法是:没任何积极因素的防御,无论在战略上还是在战术上都会是自相矛盾的。 同时我们要一再重复地指出:任何一次防御,一旦它用尽了防御的利益,就应根据自己的力量转入进攻。 因此,我们在可能的情况下也应该把打垮敌人看作是这种进攻所能有的目标,也就是说,也应该把它看作是防御的本来的目标(不管是大目标还是小目标)

    ,并且我们应该指出,可能也出现这样的情况:作战的一方虽然抱有打垮敌人的远大目标,在开始时却宁愿采用防御的形式。 1812年战局能证明这种看法并不是没有现实意义的。 起初亚历山大皇帝确有可能没有想到,他所进行的战争能如同以后事实表明的那样完全打垮敌人。 但是,难不成他

    

 121

    战争论(下)108

    不可能有打垮敌人的想法吗?而且,俄国人在当时虽已抱有这种想法,但是战争开始时仍然采取防御形式难道不也是很合情理的吗?

    

 122

    208战争论(下)

    第五章 对战争目标的进一步探讨(续)

    ——有限目标——

    我们在前一章中已经说过,打垮敌人如果可以实现,就应看作是军事行动本来的绝对目标。 我们现在来探讨一下不具备实现这一目标的条件时还会有什么其他的目标。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条件是,追求这一目标的一方必须在物质上或者精神上占有很大优势,或具有卓越的敢作敢为的精神,即富于冒险的精神。在不具备了这些条件的情况下,军事行动的目标只能有两种:或者是夺取敌国的一小部分或不很大的一部分国土;或是保卫本国的国土,等待比较有利。。 。 。 。 。的时机的到来。 后一种目标常常是防御战的目标。。。 。具体场合究竟确定前一种目标适当还是确定后一种目标适当,我们关于后一种目标所说的那句话对我们作了启示。等待比较有利的时机是假定未来的确有可能给我们提供这样的时机。 所以只有在具有这种前景的情况下,我们才会有理由进行等待,即进行防御战。 相反,如果未来不会给我们带来更好的前景,而给敌人带来更好的前景,那我们只能采取进攻战,即,应当充分利用当前的时机。第三种情况(这也许是最常见的情况)是:双方都不能

    

 123

    战争论(下)308

    够期待未来带来什么肯定的东西,即,双方都不可能从未来的前景方面得到任何行动的依据。 在这种情况下,应该采取进攻战的显然是从政治上来看处于进攻的一方,即抱有积极动机的一方。因为他正是为了这个目的而进行战争准备的,无谓地浪费时间于他来说,是一种损失。。

    我们在这里决定何时应该采取进攻战、何时应采取防御战所依据的理由同作战双方的兵力对比没有任何关系。 有些人认为,作这种决定时把兵力对比作为主要的根据似乎更合理些,但我们认为,这样做,恰好就是离开了正确的道路。对我们这个简单的推论在逻辑上的正确性是不会有人提出异议的,如今我们想看一看,这种推论在具体情况下是否是不合理的。现在,让我们设想一个小国同一个兵力占极大优势的国家发生冲突,而且这个小国已预见到自己的处境会逐年恶化。假如它不能避免这次战争,那它不是必须利用它的处境还不太坏的这一段时间吗?因此,它也只有进攻。 然而它这样做并不是因为进攻本身会给它带来什么利益,而是因为它或要。。在不利的时期到来以前完全解决问题,或者要至少暂时取得一些利益供以后利用。 这种说法并不是不合理的。 倘若这个小国确知敌人很快会向它进攻,那么它就可以而且应利用防御来对付敌人,以便取得最初的成果,它这样做也不至于遭到丧失时间的危险。其次,我们设想一个小国和一个较大的国家交战,并且未来的情况对它们的决心没有什么影响。 如果这个小国在政治上是进攻的,我们也只能够要求它进攻对方。

    

 124

    408战争论(下)

    这个小国既然敢于给自己提出积极的目的来对抗一个较强的国家,那么,倘若敌人不先进攻,它就必须采取行动,即进攻敌人。 等待是荒谬的,除非这么个小国在实施行动时改变了自己的政治决心。在实施行动时改变政治决心是常见的,这在不小的程度上使战争具有不肯定的特点,对这样的特点哲学家也会不明白应该怎么办。在对有限目标的考察中我们接触到有限目标的进攻战和有限目标的防御战。我们想用专门的章节来考察这两种战争。可是,在这以前还必须先谈谈另一方面的问题。我们直到目前为止,只是从战争目标本身内在的原因来研究战争目标的变化的。 至于政治意图的性质,我们仅就政治意图是否追求积极的东西这一点对它进行了考察。 政治意图中所有其他一切本来是同战争本身无关的,可是,我们在第一篇第二章《战争中的目的和手段》里已经承认,政治目的的性质、我方或者敌方的要求的大小及我方的整个政治状况事实上对战争起着最有决定性的影响,所以,我们想在下一章里专门研究一下这么个问题。

    

 125

    战争论(下)508

    第六章

    一 政治目的对战争目标的影响

    一个国家对待另一个国家的事情如同对待本国的事情那样认真,那是永远不会有的。 其他国家有事时,它只会派出一支数量不大的援军;如果这支援军失利了,它也就认为尽到了义务,于是就尽可能地寻求便宜的脱身之计。欧洲政治中向来有种惯例,即加入攻守同盟的国家承担相互支援的义务。 可是,一个国家并不因此就必然与另一个国家同仇敌忾,利害一致,它们并不考虑战争的对象是谁和敌人使用多少力量,只彼此预先约定派出一定的、通常为数相当有限的军队。 在履行这种同盟义务时,同盟国并不认为自己同敌人已经处于必须以宣战开始和以缔结和约告终的真正的战争中。 而且,就是这种概念也并不是在什么情况下都十分明确的,它在运用时也不是固定不变的。同盟国假如能把约定提供的一万、二万或三万援军完全交给正在作战的国家,使它根据自己的需要来使用,让它可以把这支援军看作是雇来的部队,那么,事情就有了某种内在联系,在这方面战争理论也就不致完全陷入束手无策的境地了。 可是,实际上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