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读书岁月 作者:姚梦- 第6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而保尔就成了另一个典型,他曾经是杜巴瓦阵营的人物,但最后认识都自己的错误,痛改前非,重新回到布尔什维克的队伍中来了。你看,这就是区别。保尔是真正的党员,所以党接纳了他。而杜巴瓦则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投机分子! 
  如果斗争只是发展到这一步,那么我没有什么理由指责作者,受到了这种斗争模式的影响。但故事往往总是凑巧的,事情从来不是单项的。接下来,杜巴瓦出了问题,他和老战友们闹僵了,大家背他而去;他和安娜结婚了,却因为政治观点不合,而导致分居。你看,这就是奥斯特洛夫斯基对杜巴瓦斗争的一部分了,这个托派分子,因为政治问题,已经众叛亲离了。 
  再后来,杜巴瓦和安娜也闹开了。在作者手稿上,保尔和丽达参加全俄代表大会的时候,保尔告诉丽达,杜巴瓦表面上向安娜承认,不再参与托派活动,但私下却搞一些小组织活动。于是夫妇之间彻底决裂,杜巴瓦甚至对安娜讲: 
  〃有什么了不起?去吧,去报告吧。你以为,我就这么想当这个党的党员。这种党,连老婆都党特务,偷听丈夫的谈话。〃   
  保尔当时也在现场,他和杜巴瓦很好地谈了一次。这次谈话有两个两点,第一是保尔清楚了,杜巴瓦是不可能回头的,他是死硬的托派分子;第二是杜巴瓦对保尔讲了一句软话。他说: 
  〃保夫卡,我知道你没有僵化,也没有成为怕丢乌纱帽而投参成票的官僚,不过,你是那种除了红旗之外,什么也看不到的人。〃   
  以上两小节十分重要,我们将稍后再谈。   
  杜巴瓦在这本书里的结局是这样的:保尔最后一次探望他的时候,他〃睡眼惺忪〃地走出来,〃脸色灰白,眼圈发青〃,〃身上散发着刺鼻的洋葱味〃,浑身散着一股酒气,床上躺着一个胖女人。 
  杜巴瓦的〃政治生命〃彻底完结了。他对和保尔谈话感到厌烦,〃连我该跟什么人睡觉也要你们下指示吗!这些说教我早就听够了!你从哪儿来的,滚回哪儿去吧!去告诉大家,就说我杜巴瓦现在又喝酒,又嫖女人!〃 
  在苏联官方最终定稿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书上,关于这一系列的政治斗争的内容,删去了一大半。这些我们可以理解,在斯大林最终得到领导权之后,最希望群众获得的信息,不是表现斯大林和诸多反对派的斗争,而是希望群众知道,斯大林从来就是除了列宁之外的,党的第二号人物。他成为列宁的继承人,是名正言顺无可厚非的。为此,即便是〃根正苗红〃的奥斯特洛夫斯基写的东西,也面临删节和修改。
  但有些东西,是负责政治审查的人所无法预计的。比如上面我们提到杜巴瓦说的话,〃这种党,连老婆都党特务〃。这句话传达的信息十分准确,政治斗争已经容不下〃夫妻〃两个字了,在这样一个大环境里,夫妻反目父子成仇,划清界限的事情,是时常发生的,也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审查人员没有意识到,这个话可以让人认识到,当时的政治斗争是多么地变态和畸形。 
  而杜巴瓦称保尔是〃那种除了红旗之外,什么也看不到的〃人,似乎也可以作为许多人对保尔的一种普遍认知。这种认知出于对保尔的爱护,他不是不知道党的问题,而是被〃红旗〃蒙住了眼睛。这是一种肤浅化的表现。身在革命浪潮之中,却不知道风雨的凶险,对于保尔这一级的干部而言,是不存在的。相反,正因为他知道风浪的凶险,所以他必须隐忍和等待,像杜巴瓦那样失去〃政治生命〃的事情,不能在保尔身上发生。否则将来的一切事情,他都无缘参与。 
  而保尔等待的是什么呢?或许就是我们前面谈到的〃集体农庄〃。   
  谈到这里,我们有必要再说一说这次党内斗争。这次斗争是由1923年12月11日发表了一封托洛茨基的信而引起的。信的名字叫做《新方针》,是托洛茨基写给党的会议的。这封信和后来托洛茨基写的两篇文章,以及一些相关材料,一起编成了一个名为《新方针》的小册子。这一系列的材料主要内容有个:〃党不应该追随保守派〃,应当〃使党的机关服从于党员〃;〃清洗机关中的一切官僚主义分子,用新干部取代他们……应该使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愿在党内制造恐怖气氛〃;党的老近卫军有退化变质的可能,应当启用青年人,尤其是青年学生。我们熟悉的青年是〃党的最可靠的晴雨表〃的说法,就是这个时候提出来的。 
  这些材料引起很大范围里的争论,各地纷纷举行各地党组织的全体会议和对〃左派〃反对派的派别会议。保尔他们和杜巴瓦的这次争论,应该就是其中一部分。托洛茨基的支持者,主要是青年学生和机关职员以及一些军事组织,在企业中的支持者很少。杜巴瓦他们几个就是青年学生。 
  我们在书中也看到,保尔和杜巴瓦两派关于党的机关是否已经官僚化,老近卫军是不是已经变质等问题争论不休。但事实上,这场斗争是关于列宁去世之后,谁将成为党的领导人之争。《新方针》小册子,就是为了贬损托洛茨基的竞争者而出现的。所谓〃党不应该追随保守派〃和〃使党的机关服从于党员〃的说法,实际上是针对斯大林。当时斯大林是俄共(布)中央总书记,主管机关行政工作,〃应该使任何人都不能也不愿在党内制造恐怖气氛〃的指向也是斯大林;〃党的老近卫军有退化变质的可能〃是指季诺维也夫和加米涅夫等人。至于启用青年人,则是托洛茨基在拉帮。 
  与〃左派〃反对派的这次斗争,最终以托洛茨基的失败告终。有意思的是,斗争进行到后期,托洛茨基把话题引向历史问题,希望在历史履历中找到自己是党的二号人物,且功勋卓著的证据。平心而论,托洛茨基的确曾经是党内的二号人物,且在很多场合受到和列宁一样的崇拜。许多集会场合有祝〃列宁同志和托洛茨基同志〃健康的标语,机关悬挂他们的肖像,歌曲和军歌中赞扬托洛茨基。但托洛茨基这次历史问题的追究,却被人翻出了1913年托洛茨基给孟什维克领袖之一的尼·齐赫泽的信件,在信里托洛茨基怀着强烈的不满和愤恨,给予列宁否定性的评价。按理说,1913年的时候,托洛茨基还是孟什维克,作出这样的评价无可厚非。但这些信件被挖出来的时间,恰好是全党在哀悼列宁的时候。在这样的历史问题面前,大部分人失去了理智,将攻击的矛头对准托洛茨基及其追随者。于是,托洛茨基的影响力一下子降到最低点。 
  当然,要等到托洛茨基彻底垮台,被驱逐出境,直至在墨西哥被谋杀,还有待时日。这也不是托洛茨基第一次和斯大林等人交手,但这是一个重要的环节。自此之后,托洛茨基的个人力量再也没有超越过斯大林。     
  在苏联历史上,对于个人历史问题的追究,一直是党内斗争的重要手段。确切地讲,这种手段甚至渗透到社会各个环节。在基洛夫被刺之后,恐怖一时的〃大清洗〃正式开张。在运用行政手段对党内外人士进行镇压的时候,历史问题就成了一把锋利的宝剑。 
  有意思的是,在这次和托洛茨基的斗争中,捍卫老近卫军名誉的斯大林,在政权稳固之后,所干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彻底清洗列宁时期的老近卫军,且手段的激烈和残酷,远甚于托洛茨基。 
  至于杜巴瓦的最终下场,我们可以料想得到。在对托派分子的镇压已经扩大到整个共产国际的范畴,甚至在中国党内都呈现扩大化的情况下,作为苏联地方托派分子的头目,杜巴瓦难免一死,也只能一死了之。 
  至于保尔,我们很难说些什么。如果他当时站在杜巴瓦一边,那么保尔眼里充满正义的,大义凛然的斗争方式,将全部倾斜到他头上。他的状况不会比杜巴瓦好到哪里去。   
  六,作者   
  这个人我跳不过去,我说的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他是我们想象中最接近保尔的人,一个和保尔一样身残志坚、拥有无限力量的男人。他仅凭一部作品,就塑造了几代人价值观中最高尚的东西,让无数的青年人在文化匮乏的年代里,拥抱着身边仅有的几句正确的口号,来保证自己的良知不被时代吞没。当青年逐渐老去的时候,聪明的人回忆自己的往昔,可以心怀安慰地感叹:至少,关于保尔的书是正确的。 
  他们相信,当愚昧和无知四下横行的时候,拥有这份良知,就证明了自己仍然是清醒的。即便迫不得已,也可以在右手施展暴力的同时,左手悄悄地拉紧良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躺在床上,给自己稍稍带来些许安慰,好帮助自己安然入眠,为下一天的运动做好准备。 
  奥斯特洛夫斯基在苏联所获得的成功,几乎涵盖了所有作家的终身追求。在我手边能找到的资料里,受到保尔·柯察金影响,继而改邪归正或是充满斗志的人的故事,几乎像神话一样层出不穷。窃贼可以浪子回头,工人可以精神焕发;时代在向这个病人招手,列宁勋章高挂在他的胸口,安德烈·纪德亲自登门造访,《真理报》的权威和他长期通信;平均每7个苏联人,就拥有一本他的小册子,两部作品在全球的发行了4250万册;他居住在政府给的别墅里,拥有自己的私人秘书和速记员,他不用担心作品不被发表,不必害怕编辑居高临下的眼光,甚至在梦里,也想象不到自己突然被行政机关镇压。 
  他拥有了时代能够给予的所有东西。所以,这个人我跳不过去。   
  1927年,二十三岁的奥斯特洛夫斯基瘫痪了,双目失明。此时,斯大林已经完成了对托洛茨基、季诺维也夫、加米涅夫、布哈林等人的政治斗争,将他们赶出政治局。但将他们完全地从肉体上消灭,是1934年基洛夫遇刺之后的事情。我们所熟悉的〃消灭富农〃和〃大清洗〃,也都是奥斯特洛夫斯基瘫痪之后的事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