瓢儿和尚
为《咸淳》,《淳佑临安志》,《梦梁录》,《南宋古迹考》等陈朽得不堪的
旧籍迷住了心窍,那时候,我日日只背了几册书,一枝铅笔,半斤面包,在杭州凤
凰山,云居山,万松岭,江干的一带采访寻觅,想制出一张较为完整的南宋大内图
来,借以消遣消遣我那时的正在病着无聊的空闲岁月。有时候,为了这些旧书中的
一言半语,有些蹊跷,我竟有远上四乡,留下,以及余杭等处去察看的事情。
生际了这一个大家都在忙着争权夺利,以人吃人的二十世纪的中国盛世,何以
那时候只有我一个人会那么的闲空的呢?这原也有一个可笑得很的理由在那里的。
一九二七年的革命成功以后,国共分家,于是本来就系大家一样的黄种中国人中间,
却硬的被涂上了许多颜色,而在这些种种不同的颜色里的最不利的一种,却叫做红,
或叫做赤。因而近朱者,便都是乱党,不白的,自然也尽成了叛逆,不管你怎么样
的一个勤苦的老百姓,只须加上你以莫须有的三字罪名,就可以夷你到十七八族之
远。我当时所享受的那种被迫上身来的悠闲清福,来源也就在这里了,理由是因为
我所参加的一个文学团体的杂志上,时常要议论国事,毁谤朝廷。
禁令下后,几个月中间,我本混迹在上海的洋人治下,是冒充着有钱的资产阶
级的。但因为在不意之中,受到了一次实在是奇怪到不可思议的袭击之后,觉得洋
大人的保护,也有点不可靠了,因而翻了一个筋斗,就逃到了这山明水秀的杭州城
里,日日只翻弄些古书旧籍,扮作了一个既有资产,又有余闲的百分之百的封建遗
民。追思凭吊南宋的故宫,在元朝似乎也是一宗可致杀身的大罪,可是在革命成功
的当日,却可以当作避去嫌疑的护身神咒看了。所以我当时的访古探幽,想制出一
张较为完整的南宋大内图来的副作用,一大半也可以说是在这Camouflage的造成。
有一天风和日朗的秋晴的午后,我和前几日一样的在江干鬼混。先在临江的茶
馆里吃了一壶茶后,打开带在身边的几册书来一看,知道山川坛就近在咫尺了,再
溯上去,就是凤凰山南腋的梵天寺胜果寺等寺院。付过茶钱,向茶馆里的人问了路
径,我就从八卦田西南的田塍路上,走向了东北。这一日的天气,实在好不过,已
经是阴历的重阳节后了,但在太阳底下背着太阳走着,觉得一件薄薄的衬绒袍子都
还嫌太热。我在田塍野路上穿来穿去走了半天,又向山坡低处立着憩息,向东向南
的和书对看了半天,但所谓山川坛的那一块遗址,终于指点不出来。同贪鄙的老人,
见了财帛,不忍走开的一样,我在那一段荒田蔓草的中间,徘徊往复,寻到了将晚,
才毅然舍去,走上了梵天塔院。但到得山寺门前,正想走进去看看寺里的灵鳗金井
和舍利佛身,而冷僻的这古寺山门,却早已关得紧紧的了,不得已就只好摩挲了一
回门前的石塔,重复走上山来。正走到了东面山坞中间的路上,恰巧有几个挑柴下
来的农夫和我遇着了。我一面侧身让路,一面也顺便问了他们一声:“胜果寺是在
什么地方的?去此地远不远了?”走在末后的一位将近五十的中老农夫听了我的问
话,却歇下了柴担指示给我说:
“喏,那面山上的石壁排着的地方,就是胜过寺吓!走上去只有一点点儿路。
你是不是去看瓢儿和尚的?”
我含糊答应了一声之后,就反问他:“瓢儿和尚是怎么样的一个人?”
“说起瓢儿和尚,是这四山的居民,没有一个不晓得的。他来这里静修,已经
有好几年了。人又来得和气,一天到晚,只在看经念佛。看见我们这些人去,总是
施茶给水,对我们笑笑,只说一句两句慰问我们的话,别的事情是不说的。因为他
时常背了两个大木瓢到山下来挑水,又因为他下巴中间有一个很深的刀伤疤,笑起
来的时候老同卖瓢儿——这是杭州人的俗话,当小孩子扁嘴欲哭的时候的神气,就
叫作卖瓢儿——的样子一样,所以大家就自然而然的称他作瓢儿和尚了。”
说着,这中老农夫却也笑了起来。我谢过他的对我说明的好意,和他说了一声
“坐坐会”,就顺了那条山路,又向北的走上了山去。
这时候太阳已经被左手的一翼凤凰山的支脉遮住了,山谷里只弥漫着一味日暮
的萧条。山草差不多是将枯尽了,看上去只有黄苍苍的一层褐色。沿路的几株散点
在那里的树木,树叶也已经凋落到恰好的样子。半谷里有一小村,也不过是三五家
竹篱茅舍的人家,并且柴门早就关上了,从弯曲的小小的烟突里面,时时在吐出一
丝一丝的并不热闹的烟雾来。这小村子后面的一带桃林,当然只是些光干儿的矮树。
沿山路旁边,顺谷而下,本有一条溪径在那里的,但这也只是虚有其名罢了,大约
自三春雨润的时候过后,直到那时总还不曾有过沧浪的溪水流过,因为溪里的乱石
上的青苔,大半都被太阳晒得焦黄了。看起来觉得还有一点生气的,是山后面盖在
那里的一片碧落,太阳似乎还没有完全下去,天边贴近地面之处,倒还在呈现着一
圈淡淡的红霞。当我走上了胜果寺的废墟的坡下的时候,连这一圈天边的红晕,都
看不出来了,散乱在我的周围的,只是些僧塔,残磉,菜圃,竹园,与许多高高下
下的狭路和山坡。我走上了坡去,在乱石和枯树的当中,总算看见了三四间破陋得
不堪的庵院。西面山腰里,面朝着东首歪立在那里的,是一排三间宽的小屋,倒还
整齐一点,可是两扇寺门,也已经关上了,里面寂静灰黑,连一点儿灯光人影都看
不出来。朝东缘山腰又走了三五十步,在那排屏风似的石壁下面,才有一个茅篷,
门朝南向着谷外的大江半开在那里。
我走到茅篷门口,往里面探头一看,觉得室内的光线还明亮得很,几乎同屋外
的没有什么差别。正在想得奇怪,又仔细向里面深处一望,才知道这光线是从后面
的屋檐下射进来的,因为这茅篷的后面,墙已经倒坏了。中间是一个临空的佛座,
西面是一张破床,东首靠泥墙有一扇小门,可以通到东首墙外的一间小室里去的。
在离这小门不远的靠墙一张半桌边上,却坐着一位和尚,背朝着了大门,在那里看
经。
我走到了他那茅篷的门外立住,在那里向里面探看的这事情,和尚是明明知道
的,但他非但头也不朝转来看我一下,就连身子都不动一动。我静立着守视了他一
回,心里倒有点怕起来了,所以就干咳了一声,是想使他知道门外有人在的意思。
听了我的咳声,他终于慢慢的把头朝过来了,先是含了同哭也似的一脸微笑,正是
卖瓢儿似的一脸微笑,然后忽而同惊骇了一头的样子,张着眼呆了一分钟后,表情
就又复原了,微笑着只对我点了点头,身子马上又朝了转去,去看他的经了。
我因为在山下已经听见过那樵夫所说的关于这瓢儿和尚的奇特的行径了,所以
这时候心里倒也并不觉得奇怪,但只有一点,却使我不能自已地起了一种好奇的心
思。据那中老农夫之所说,则平时他对过路的人,都是非常和气,每要施茶给水的,
何以今天独见了我,就会那么的不客气的呢?难道因为我是穿长袍的有产知识阶级,
所以他故意在表示不屑与周旋的么?或者还是他在看的那一本经,实在是有意思得
很,故而把他的全部精神都占据了去的缘故呢?从他的不知道有人到门外的那一种
失心状态看来,倒还是第二个猜度来得准一点,他一定是将全部精神用到了他所看
的那部经里去了无疑。既是这样,我倒也不愿意轻轻的过去,倒要去看一看清楚,
能使他那样地入迷的,究竟是一部什么经。我心里头这样决定了主意以后,就也顾
不得他人的愿意不愿意了,举起两脚,便走进门去,走上了他的身边,他仍旧是一
动也不动地伏倒了头在看经。我向桌上摊开在那里的经文页缝里一看,知道是一部
《楞严义疏》。楞严是大乘的宝典,这瓢儿和尚能耽读此书,真也颇不容易,于是
继第一个好奇心而起的第二个好奇心就又来了,我倒很想和他谈谈,好向他请教请
教。
“师父,请问府上是什么地方?”
我开口就这样的问了他一声。他的头只从经上举起了一半,又光着两眼,同惊
骇似地向我看了一眼,随后又微笑起来了,轻轻地象在逃遁似的回答我说:
“出家人是没有原籍的。”
到了这里,却是我惊骇起来了,惊骇得连底下的谈话都不能继续下去。因为把
那下巴上的很深的刀伤疤隐藏过后的他那上半脸的面容,和那虽则是很轻,但中气
却很足的一个湖南口音,却同霹雳似地告诉了我以这瓢儿和尚的前身,这不是我留
学时代的那个情敌的秦国柱是谁呢?我呆住了,睁大了眼睛,屏住了气息,对他盯
视了好几分钟。他当然也晓得是被我看破了,就很从容的含着微笑,从那张板椅上
立了起来。一边向我伸出了一只手,一边他就从容不迫的说:
“老朋友,你现在该认识我了罢?我当你走上山来的时候,老远就瞥见你了,
心里正在疑惑。直到你到得门外咳了一声之后,才认清楚,的确是你,但又不好开
口,因为不知道你对我的感情,经过了这十多年的时日,仍能够复原不能?……”
听了他这一段话,看了他那一副完全成了一个山僧似的神气,又想起了刚才那
樵夫所告诉我的瓢儿和尚的这一个称号,我于一番惊骇之后,把注意力一松,神经
驰放了一下,就只觉得一股非常好笑的冲动,冲上了心来。所以捏住了他的手,只
“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