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劫炼仙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天劫炼仙录- 第23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此战能取得辉煌的胜利全仗他们手上的仙器利害,尤其是陶勋炼制的四柄仙剑起了决定性作用。

橙眉大师曾特意前来向陶勋讨教炼制之法,只是《天册》炼器之术和仙道界的方法有极大区别,譬如引发或者发动五正天雷必须有修炼《天册》或者“蜕玉禅”的基础,这一点是橙眉所无法办到的,所以陶勋固然悉心讲授,而橙眉真人却顶多受到一些启发,炼器之法到底还是无法掌握。

此战过后,通天教的人再没有来过,峨嵋派加强了对藜龙山的巡视,有仙道界第一大门派正式出面,秋垣县地境重归于平静。

陶勋全心全力治理秋垣县,利用景祥商行陆续投入数十万两银子,大力兴建乡村基础设施,为每个乡村修建起宽敞的道路,每个乡村都建起学堂实行三年免费启蒙;通过景祥商行引入各种珍奇的水果、药材教给农民种植,商行负责收购转售;商行开办的技校为全县培养出上数以千计的能工巧匠。

商行培养出来的学徒学成回到家乡后,仿照商行的模式开办工坊,短短时间内全县各种各样的工坊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生产出各式各样精巧的生产工具,大大提高生产效率和生产工艺,制造出无数质量上佳的生活用具、饰物等百货物品,迅速占领全省市场,甚至连京城和江南富庶之地也慕名前来订货。随着工坊的兴起对工人的需要量增加,邻近省、府、县不少人到秋垣讨生活,人和物的集中使得秋垣县呈现出越来越繁华的景象。

景祥商行的玉器生意在古述等人的经营之下越做越大,名声之响亮直追国中顶尖的老字号,每年收项达二、三十万两白银之巨。

陶勋在施政中着力纠正土地过度集中的弊端,用各种办法渐渐蚕食大户农田,然后用极优惠的条件转让给无地和少地农民,这个社会不患贫而患不均,土地始终是民间安定的重要因素。

之后,他不辞辛劳奔波万里,四处选购优良稻种带回秋垣推广种植,暗中施展法术保持秋垣县境内风调雨顺虫病不生,于是数年之间秋垣粮食产量节节攀升,平均翻了一番多。

衙役队伍经过王远江、袁道宗和欧野明重手治理后面貌一新,衙门的一些陋规常例被取消,作为补偿陶勋大大提高了衙门吏役的待遇,百姓和一干吏役皆大欢喜。

他还花费巨资在县城兴建许多公益设施,到处都是新建的建筑,扩建的城区不到两年就被填满,城内每天都百商云集,水陆交通不绝,繁华富庶程度堪比江南。

陶勋的施政大大地触动当地士绅的利益,因而常常被人告到省、府衙门,不过巡抚大人对他格外照顾,他手里有钱又舍得打点各级上官,特别是他的岳父丁崇升任大理寺丞,太子党隐然将他当作自己人,有这样的背景和靠山,本省官员对他的态度有所转变,变得客气许多。

经过三年治理,秋垣县大治,民丰物阜,百姓富庶,县衙税收剧增,治安案件剧降,县里流民纷纷入籍,县外流民纷纷归附,人口数量增加了两成多。

【第十一卷 易戴之山】

第一章 泪别秋垣

按朝廷的制度,知县任期为三年,三年任满后考满优异的可以升迁,然而实际执行中并不一定如此,立国以来第一次便能如期升迁的州县长官是少之又少的,总要再到其它州县再去做三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以升官,朝廷公卿重臣亦没有一个从州县官起家的,这几乎成为一个定律。

陶勋第一任任满后因为考绩出色,居然顺利升迁了,此为本朝官场近十数年来仅有。

朝廷对官员有一套相当完备的考核和考察制度。各州县长官自己被知府考察,而他们也对自己下属的佐杂官进行考察,每月州县长官将对下属佐杂官的考察情况上报知府,知府则按季将对所属州县长官的考察情况上报到省布政使,省布政使司每年汇总本省所有在职官员的考察材料。每隔三年省巡抚会同巡按御史一起,对本省所有官员三年来的情况进行总甄别。

考察的标准是“八法”:年老、有疾、浮躁、才力不及、疲软、不谨、贪、酷。“年老”是指年事已高,不适合担任州县长官;“有疾”也是指身体状况不适合再担任州县长官;“浮躁”指性情不定、性急暴躁;“才力不及”是指处理政务经常出差错,没有办事能力;“疲软”是指州县长官主政态度不积极,得过且过,司法案件积累、财政税收拖延;“贪”指收受贿赂;“酷”指虐害百姓。

按律,在考察中评为“年老”和“有疾”的要强制休致(退休);“浮躁”、“才力不及”、“疲软”、“不谨”的都要予以弹劾或者降级调用;“贪”、“酷”要革职治罪。陶勋早非当年游学之初的愣头青,更不是太迂腐之人,一直安排有专人替他打点省、府各级长官,巡抚、布政使、按察使、知府、巡按御史等等,都得到他无数好处,拿人钱财替人消灾,自然每次都给他作出上等以上的评价。

州县长官任满,要进行考满,第一个三年任期满后为“初考”,第二个三年任期满后为“再考”,第三个三年任期满后为“通考”,通考合格者可以上京朝觐皇帝,政绩考核列为称职、平常、不称职三等。

考满时,由上级作出一个总的评语,考核的主要目标号为“四格”,即“守”(道德操守)、“政”(政务治绩)、“才”(政治才干)、“年”(任官年龄)。“守”只要是在任内没有发生什么丑闻就算是可以过去;“年”是自然因素,年纪过大就没有办法再转官,没有办法改变;“才”主要是指在解决重大案件或上级交办临时政务时的应变能力;最重要的考核目标是“政”,“政”主要看司法审判是否有错案,自理词讼案件上控的情况多不多、上报复审的案件遭到上级驳诘的多不多,财政上赋税征收及解送是否及时,行政上主要看境内的治安情况,风化、人命、强奸、窃盗等重大案件的案发率等等。

各个指标中尤其以赋税的征收和解送是最硬的指标,如果征收未足额、解送不及时,就纯然作为“不称职”降级。陶勋的“年”、“守”绝对没问题;他曾经圆满地办理过许多重大案件,“才”方面亦是优异;秋垣县每年的财政赋税均提前完成任务,并且金额逐年上升,赋税解送总是第一个送达,地方上案发率全省最低,他判过的案子从没有被上司驳诘过,自然在“政”考方面也是优异。莫说他时时打点上司,就算从来没打点过,上司也挑不出毛病来,加上考满时巡抚大人亲自帮他向他的上司打招呼,所以他考满时的“考语”被评为上上等。

除了考满的考语为上上等外,陶勋在任期内立下了一大堆功劳,按朝廷惯例立了功劳可以抵过,累满三件功劳可以加一级,他立的功劳即便按立功五次加一级的最高标准亦足以加级无数。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方面,实际上影响吏部授官的最重要因素是皇帝本人对当年的应兆秀才一直格外关注,而那批人中目前为止仍然只有陶勋考取进士做了职官,所以皇帝每年总会亲自调阅他的考绩御览,曾朱批可免回京铨选擢升。各方面因素综合在一起,吏部打破惯例升任他为池屏州同知,直接上任。

接到任命文书,陶勋并无丝毫升官的喜悦,知县是地方正印首官,同知虽然在品秩上上升了一级,但却是个佐贰之官,就象一县的县丞,等于是个闲职,是个做受气包子的官,显然朝廷有人看不惯他升得过快,采取这种明升暗降的办法来打压他。

池屏州是个什么样的地方,陶勋不但从邸抄里看到过,而且太平门的探子也将池屏州的情况详细地汇报给了他。那里属秋垣县西北的邻省,地理环境恶劣于秋垣县数倍,是山区与丘陵的交汇地带,位置更加偏僻,土地极度硗瘠;百姓生活极端穷困,连年天灾人祸,人们流离失所;据说那里外来的流民人口超过户籍人口一倍还多,因而治安混乱、凶案连连;最可忧的是白莲教在当地的势力异常庞大,蠢蠢欲动,隐隐有起兵造反的迹象。

这些都还不要紧,最要命的是现任池屏州知州张臻是一个极为刚愎自用之人,是出了名的性格暴躁、残酷刻薄、刁难下属的酷吏,若非因池屏州实在是太穷、太乱而无人愿意到那里做官,张臻绝对坐不长知州的位置。

不难看出,强压吏部调陶勋“升任”池屏州同知的幕后之人正是想利用这个机会打击他,使他无法延续优异的考绩,甚至于在任上犯错、引祸上身。

前来秋垣接任的人名叫杜甄仁,据太平门的情报,此人为早两科的同进士出身,做过两任知县,因为为人木讷、不善逢迎而一直得不到升迁,此人在他县为官的时候还算清廉自守,但性格软弱、御下不严,常常受县衙一众吏役摆布。

其实,现在的秋垣县富庶远近闻名,秋垣县正堂位置早成为肥缺,本来这样的肥缺是万万轮不到杜甄仁,只是由于争夺的各方斗得太激烈,吏部哪一边都不愿意得罪,于是这个没靠山的好好先生便捡到个现成的大便宜。

杜甄仁虽然木讷、软弱,但并不太笨,他拿到吏部的任命文书后立即星夜兼程提前半个月赶到秋垣县,到了秋垣也不讲上任的排场,悄悄地拜访陶勋。他也曾做过功课通过各种渠道了解陶勋,知道陶勋是一个爱民如子的人,他料定陶勋既然将秋垣治理如此出色必定不愿走后被人破坏。他的算盘是,秋垣县本来就治绩优良,他只要能守住三年任期,必可借此东风实现多年来升个一两级职官的宿愿,守成之策最好的办法就是向陶勋讨教治县之术,并且求他将心腹的得力人手留下来帮他,而陶勋多半会同意,这样他只需做一个甩手掌柜就成了。

陶勋见杜甄仁说得诚恳,以前没有什么劣迹,最主要他的确不愿自己花大力气治理得好好的秋垣县在他离开后被接任者迅速破坏掉,便和陈子轩、潘达飞商量,恳请两位师爷留下来做杜甄仁的幕佐。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