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领极限生存》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白领极限生存- 第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我们在说着饭后助消化的段子,笑不可支。他的助理匆匆走进来说了一些坏消息,无非是有意外发生导致计划完不成呀,deadline无法遵守之类的。老友的脸顿时晴转乌云,旋即闪电打雷,冲着差点哭出来的下属骂完了Fuck的所有时态和词组,然后质问如何补救。吓愣了的可怜人立下军令状:就算接下来不睡觉,也要尽量完成。
  怒视着下属离开后,小房间内立刻放晴。老友笑呵呵对我说:“没办法,不这样,他们就不能正确理会我的意思。我命令他们加班吧,既不仁道,效果也没有现在好。咦,刚才讲到哪儿啦?”
  老狐狸啊。Deadline完成不了,在职场上是件太稀疏平常的事。解决的方法无非是加班加点加人进行解决。有谁愿意加班呢,更何况在没有加班费的情况下?这件小麻烦能够如此完美地解决,他所付出的,仅仅是三五分钟的“愤怒”与“漫骂”。
  手段而已,与感情无关。
  就像“假笑”。规律是:大家笑了,你就得笑;老板讲完了笑话,你就得笑;见到客户,你就得笑;做演示,你就得笑;见到新同事,你就得笑;或者,别人认为你该笑,你就得笑……Justkeepsmiling。这就像见面说你好,分手说再见一样。笑,并非属于感情的范畴,而是属于礼仪的范畴。
  职场如战场。没有性格,没有感情,没有道义,只有子弹和战术。七情六欲都是子弹,可以拿来打出一条胜利之路。
  适度的自卑能获取好感:“没办法,我是农民嘛!”有时不满的神情能鞭笞员工加速运转。这不满,就像赶驴人手中的长鞭。
  当然,这些招术也因人而异。有些人是鼓励型的,越夸越来劲;有些人是辱骂型的,越骂越来劲。
  到底使哪颗子弹呢?微笑还是怒骂?完全可以根据对象有的放矢。
  习惯了这一套之后,职业人就开始不会哭也不会笑了。或者说,不会自然地哭和自然地笑了。他会先想一想:我应该哭吗?应该笑吗?然后从大脑硬盘里取出相应的表情,戴在脸上。比演员还专业。




职物链



  
  我老板的助理,无论男的女的、白皮肤黄皮肤、26岁还是62岁,全都记忆力超人,做事的时候轻重缓急条理分明,并且像个检索器,哪怕需要3年前的文件,他们也能在10分钟之内搞定。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都在就职一个月后提出过辞职,并无一例外被公司挽留。公司或许不了解这些来来去去的助理们,但公司了解我的老板。被他天天呼来喝去,挨了一个月还不辞的,一定是超人。咬着牙留下来的助理,经过数月的煎熬,就变成了标准化机器人。
  原来是什么料并不重要,只要上了我老板的炼钢流水线,个个聪明伶俐。他的炼钢秘诀有三:一是芝麻蒜皮的小事就开始大呼小叫;二是喜欢高八度骂Fuck,用圣经砸桌子;最可怕的是第三个,他会24小时跟你斗智斗勇,凌晨3点写Email跟你讨论问题。经他这么一折腾,是个人都不愿意跟他作对,只好把自己变成超人算了。
  一家网络公司也很有意思。里面出来的人,个个口若悬河,能说会道。但做起事来全都拖泥带水,没一个利索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老板当初就是靠三寸不烂之舌搞来了一大笔钱,十分得意。可惜类似的锻炼口才的机会并非每天都有,于是他每天下午在公司演讲,过足了嘴瘾。在老板的带头下,公司上下掀起“演讲与口才”的高潮,人人都是引资精英。至于“做事”这种低端的事,哪里还有人看得上?
  以前我工作过的一个文化机构,则擅产品德不端的人。有的人“太娇媚”,有的“太圆滑”,我呢,则“太贪钱”。现在娇媚的圆滑的贪钱的都攀高枝去了,剩下的吧,老板又嫌人家笨,是“没地方去才呆在这里的。”
  据说什么样的影星培养什么样的影迷。就拿F4来说吧,言承旭的Fans痴情,周渝民的Fans则好色,朱孝天合野蛮女友的味口,而有点思想的人就迷吴建豪。这个规律同样适合职场,什么样的公司生产什么样的人。若实在连自己都开始讨厌自己了,就快点换一家公司吧。




办公室里的异国生活



  
  喜欢在外企呆着,不单单因为高薪和简洁的人际关系,还因为留恋那里不一样的生活。
  有个在上海商城上班的白领,每天8点去商城泳池游泳,9点上班。下午1点吃个三明治,或者偶尔跟客户吃个长长的午餐,5点来份下午茶或咖啡,7点钟离开办公室。习惯了用英文回E…mail、离别时贴贴面颊和每年两次的带薪休假,就连表情也开始国际化,不在乎时耸耸肩,并且惯于礼节性的假笑。走进办公室,除了地点是在中国以外,其他没一样东西带中国味。某民营企业愿出双倍薪金挖她,她自岿然不动。虽然钱多了一倍,但每天会听到粗着嗓们高声喊出来的电话,经常看到杯盘狼藉的剩菜,尽管剩的是鱼翅,还会遭到许许多多同事过于热情的关心:“有没有男朋友呀?”或者:“今天晚饭准备怎么吃呀?”
  多拿一些钱,失掉了许多温文尔雅的生活,不值得。
  在异国氛围里生活的后果是,连人际关系、思维模式和经济收支一起,通通国际化。大家都是零存款,拿了薪水就出去旅游;大家都是陌生人,即使每天8小时在一起相处了10年,也搞不清楚相互间的年龄和婚姻状况;大家的想法都很简单,你想当CEO,祝一路顺风,我只求养家糊口,请祝我好运吧,都是出来打工受资本剥削的人,客气生财。
  还真的是有效。一个惯于在这样的环境工作的朋友,最近移民美国,来信宣称:“如鱼得水,工作时的感觉和在上海的办公室里差不多,除了西洋面孔的比例更多一些。”看来外企是最好的国外生活培训班。
  有些物我两忘的人在这样的环境里很容易搞错自己的国籍,恍惚中已记不起自己的归属。在一次公司午餐的时候,同事们叫了些中餐外卖,都是炒好了的热菜,用饭盒装好,大家团团座一起分享,有个老外乐滋滋加盟。谁知竟有一位同事不停地对老外说:“中国人都是这么吃的,其实不太卫生。我们一般是吃三明治的。”
  一句话把大家都说愣了。除了他自己,谁也不知道“我们”是谁。




CEO的魔术棒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前,CEO对他说:“恭喜你,你的团队是天底下最好的团队。你的前任离开三个月后,在没有领导的带领下,他们依然做得很好。”一番话说得新任经理心惊肉跳,生怕自己连这样优秀的队伍都领导不了。
  市场部经理上任之后,CEO对他说:“好好管管你的团队。据我所知,有的人独立工作能力很差,有的人缺乏创意,还有的人甚至在外面有兼职!”又是一阵心惊肉跳,缘何优秀的团队到了自己手里就走样了呢?
  团队没变,是CEO的魔术棒在变。变化万千,宗旨不变――施压。
  公司大了,大家各司其职。职员负责动手动脚,经理负责出脑子、监控质量,CEO负责变着法子抽陀螺,就怕大家转得不够快。
  最可恶的是公司生产一系列同类产品,互为竞争对手。CEO的魔术从而有了更加神奇的玩法。
  对产品A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B部,人家每晚加班到10点。
  对产品B部的人说:看看人家产品A部,人家为了激发创意,有个男职员试着做了一个星期的女人。
  更可恶的是发动大家相互提意见。然后,
  对A部说:B部的人觉得你们上次做的推广活动定位不够准确,要吸引的是年轻人,但那场秀老气横秋,观众多半是老太太。你们对B部最近的活动有什么看法?
  对B部说:A部的人发现你们的创意是Copy美国最近一个电视广告的。Idea是可以借鉴的,但一味Copy显然是行不通的。我们是第一流的公司,怎么能老跟在别人后面呢?
  像斗鸡一样。或者,像文革时期的相互批斗。
  最好员工相互间防盗一样你争我赶,公司指标一定牛市哄哄,CEO也不枉做一遭斗鸡人。
  只是苦了当员工的。累死累活不说,要提防着同一屋檐下的同事,生怕被人告了状;更要间谍一样监视着同事的一举一动,最好抓一把小辫子在手里,随时发击。
  只剩下魔术师CEO在一旁偷着乐。




最牛的秘书



  
  这个称号非Lily莫属。
  她是我们前任老板的秘书,不知道是因为入了加拿大籍,还是嫁了个有钱老公,行事风格显得与众不同。
  一次例会上,老板请Lily倒杯咖啡。Lily的回应是:“对不起,我在整理您明天的发言资料,现在很忙。”然后昂首走出会议室。众目睽睽之下,老板只好尴尬地起身,自嘲道:“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啊。”Lily偶尔也帮着倒咖啡。比如心情好的时候――收到了朋友的礼物,或者晚上要看演唱会;有事请老板帮忙的时候――想提前半小时下班去学拉丁;或者对老板的辛苦表示同情的时候――老板又要熬通宵了。当然,泡完咖啡,后面的一句话就是:“老板,我可以先走了吗?”
  同事们体会到Lily的厉害是因为一次复印事件。那天,Lily正在帮老板复印一堆材料,一个同事走过来,拿着一份文件对她说:“麻烦帮复印10份好吗?”Lily很客气地回话:“对不起,这不是我的职责。我只担任老板的秘书,并不担任你们所有人的秘书。”
  你可千万不要以为Lily很不称职,或者人缘很差。事实恰恰相反。
  她把老板的日程安排的非常出色,总是能够聪明地回绝掉老板不想听的电话,在老板不愿会客的时候说:“老板在开会。”不管老板的手机是关机状态,还是呆在离我们刚好12小时时差的地方,Lily总有办法让大家的所有问题在当天得到批复。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