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相,一班年轻的男生,大都穿着北京大学生穿着的那种长棉袍,一身柔软的皱褶,这个年轻的福州青年的国字脸上,还留着〃打倒孔家店〃的兴奋。
而到美国东部不久,他已经成为西装笔挺的华人青年。学习之余,他迷上美式运动,对美式棒球的喜爱从那时养成,一直保持了终生,到了五十年代,美国成了中国的头号敌人,偷听美国广播是可以被捕的大罪,他还是忍不住调低声音,高大的身体蜷曲着,把整个脸贴在收音机的喇叭上,透过国家大功率的干扰波,收听棒球比赛的实况。
他真的像政府所期望的那样,在美国忘记了政治,也许他去游行根本是为了新鲜有趣,而不是政治觉悟。他在MIT毕业时,成了一个不但对一切新鲜流行花样无师自通,而且可以玩得锦上添花的大师,他把自己培养成一个极其有趣的风流惆悦的人,就像能让许多有闲有趣的女子喜欢把玩的情淡娱人的香烟。
这时候,戴西在中西女塾有着褐色护壁板的礼堂里排练莎士比亚的戏。六十年以后,她到了美国,她在臼天安静的家里写回忆录,在说到自己学习表演的时候,她说:〃Itwas fun,〃
然后他回到中国,先在清华大学教书,可是他不久就觉得清华的教授太请苦,于是辞职回到上海虹口的家,想要经商致富。他成为一家外国牛奶厂的行政人员,一个一年四季穿笔挺西装、非常洋派的人,不到三更半夜,不会回家睡觉。这时,家里为他找了一门亲事,他拿出三百块钱给来相亲的女子,让她随便上街买自己喜欢的东西。这个女子买回来一堆花布和胭脂粉盒,于是,他回断这门亲事,他说:〃我怎么能讨这样的女人。〃
差不多同样的时候,戴西在北京因为艾尔伯德说到美国结实的玻璃丝袜的事,而取消了婚约,因为没有fun。
在这时,我们可以看到一点点这个婚姻的基础:他们两个人都是不把婚姻看成过饮食男女日子的人。他们对自己的婚姻都有着深深的期望,在这一点上,他们真的是志同道合。他们是那种追求生活以快乐为本的人,对日常生活抱着游戏般的骄傲态度,而且总是执意不肯妥协,也不肯被它压弯。所以,到1958年3月15日,吴毓骧最后一个自由的早晨,绝大多数资本家都夹起尾巴来做人,把私家汽车停在家里,改坐三轮车上下班,而吴毓骧还开自家的福特车去上班,在办公室被捕以后,是戴西带着儿子去把车开回家。
1962年9月,戴西在劳改地接到公安局的通知,要她独自回家等待通知,她的难友害怕她会失踪,再三警告她要及时把自己的行踪通知家里人,她独自上了小船,沿着乡下绿色的小河道回上海。多年以后,她回忆起那个前途叵测的航行时,她说那河道两边真的充满了浓浓的绿色,乡下野地里才有的宁和与自在的绿色,也是夏天热烈的阳光留给植物的强壮的绿色,是那么漂亮。
你仔细地看他们在1934年的这张订婚照,看他们在1934年的天光下出自内心的笑容。
到1980年,戴西一个人重新站在当年订婚照的露台边的台阶上,五十多年过去,台阶已经随着上海地面下沉,第一级台阶不复存在,身边人的骨灰都已经在1967年失踪,戴西仍旧是一头卷发和一身旗袍,只是头发的颜色变得雪白。细细地用放大镜来看她的脸,看到她笑容中间的沧桑了吗?
在戴西年老的时候,她曾说:〃年轻的时候真的欠考虑。我现在意识到自己当时多重地伤害了艾尔伯德和他的父母,他们曾邀请我去同住了差不多一年。要是他们觉得我很坏,我不会怪罪他们。〃
1934。11 爱情故事
Behind her self esteem; behind her grace and restraint; there might behidden some kind of hurt caused by disloyalty。 She fell in love with a really amiable husband; who might not be totally satisfied with mere family life。
有一个年轻的电视制片人,对戴西的故事很有兴趣,想要把它做成一个二十集的电视连续剧,他把用发蜡梳得油光可鉴的头发和脸近近地凑到戴西的婚纱照片上,一边看,一边嘟囔着说:〃她太漂亮了,所以会不幸。不过红颜薄命的故事会很好看。〃当年的葛文斯基照相店,是上海最好的白俄照相店,在照片的右下角上,还留着他们的硬章。
戴西在照片上,像是那个《罗马假日》里的小公主,那样娇贵,那样无邪,那样庄严而愉快地对待面前的生活,根本就没想到她面前除了金苹果,还会有什么别的。
除了对第一次早餐的担心。
戴西曾经这样写下她婚礼以后的第一次早餐:
自从我们订婚到结婚的六个月里,我一直忙着准备我们的新家,那么多事需要我去做,要订做家具,买一些现成的,还有忙窗上的厚帘子,床上用的亚麻布床单,地毯,厨房用具,瓷器,当然还有要找到可靠的仆人。一个客人名单必须要列出来,发出邀请,还有我自己的衣服,最重要的是我的婚礼礼服。为了这些事,当然我落了磅,到我觉得所有的事都安排停当的时候,我只剩下八十八磅了。
婚札的前夜,我突然意识到明天我们得在一起吃早餐了。我一点也不知道我丈夫川的饮食习惯,我们在一起吃过午餐和晚餐,在一起喝过茶,但从没在一起吃过早餐,而且我发现我们也从来没在一起商量过这件事。〃那么,〃我想,〃我得准备一下。我不能让他发现我是一个无能的家庭主妇。〃
我脑子开始飞快地转起来。是不是应该准备中国式的早餐呢?稀饭加上肉松,胳黄瓜,花生和松花蛋,还有豆类小菜。或者他会更喜欢西式的?于是我回忆从前我在马尼拉或者香港的酒店里住的时候,吃过的典型英国早餐,我不想出错。
第二天早上,我起了大早,指挥我家厨子准备我们新家的第一顿早餐。我亲自摆了桌子,然后去叫我丈夫,告诉他可以下来吃早餐了。
我们坐在桌子前,我着手做新鲜桔汁,然后在麦片粥里加了牛奶和糖,可我什么也吃不下,只是忙着照顾他。好容易等早饭吃完了,我紧张地看着他问:〃你喜欢吗?告诉我你平时吃什么式样的早餐?〃
〃哦,很好吃,〃他说,〃但是通常我早上只在牛奶里打一个鸡蛋,当作早餐。你平时习惯早上吃什么?〃
〃哦,〃我回答说,〃我只喝一杯咖啡。〃
年轻的电视制片人从发黄的大照片上抬起头来,说;〃这样的故事太正经,里面缺少可激起大众窥视热情的内容。你说,这里面会不会有另外的爱情故事,比如戴西爱上过什么别的人?三角四角的关系?〃
我说好像没有。
〃你想想吗,他们这样的家庭,整天吃饱了没事做,饱暖思淫欲,也是很正常的。〃他说。
我想起来戴西有一次说起〃文化大革命〃中的批斗会。有一个职工站起来揭发她在1949年以前腐朽的生活方式,说她到永安公司去买东西,自己坐在沙发上,一手拿着茶,一手夹着香烟,售货小姐们排成了队,手里捧着新货一一走过她身边,要是她点一点头,她们就去把货包起来。然后她挂上账,跳上新式美国汽车,绝尘而去。她说她那时听着别人这样形容自己,觉得是在听别人说戏里的场景。
在社会下层的想象里,社会上层的人总是飞扬跋扈,为所欲为的。戴西说,这是她做梦也不敢的事,要是她敢,早被逐出家门了。而且她也从来没想过要这么做。她家的教养和规矩只怕比小户人家要多。
而且在我的印象里,戴西对男女的事一直很淡,她陆陆续续说了不少自己的事,可很少说到自己的爱情,很少说到自己的丈夫,就是在她的回忆录里,她也只是简单地写了一句:〃1934年我嫁给了YHW。〃有一次我追问,她也只是说:〃我喜欢我的丈夫,是因为和他在一起,很有意趣。〃
她真的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洋派的女子,到处在人脸上印大红唇印子,追着人叫蜜糖,她是温婉的。
〃那我就会觉得她的丈夫有故事。〃他说。
这也正是我猜测的,她的自尊和婉约后面,也许藏着一些遭负心的伤痛,她爱上的真的是一个人见人爱的丈夫,而她的丈夫是一个无法满足过居家生活的男子,1943年儿子中正出生时,戴西难产,在医院两天生不下孩子来,女儿静蛛正在家里静养肺炎,他还是去俱乐部玩牌到深夜回家,这是一个会让你非常高兴、但不会对你负起全部责任的大夫。
他是戴西生活中的音乐,而不是粮食。
像小时候在幼儿园睡不着觉,就用指甲挖墙上的小洞一样,一开始是很小的一个洋钉洞洞,后来挖到能伸进去小指头,最后,突然一大块墙皮酥软着掉下来,露出里面青青的砖头,对戴西感情的探索,也是这样从很不起眼的小洞开始的。
戴西说起,有一次,爹爹的姨大大到大房子里来找妈妈,戴西不喜欢这个把爹爹从家里抢走的人,就站在自家楼梯上看着她不说话。姨大大什么也没有说,上楼去找妈妈了。戴西等在楼梯上不走,等到姨大大下楼来,她还是那样默默地瞪着她。她就站住了,对戴西说:〃你妈妈知道的,要防的,就是我一个,而我要防的,却是所有的女人。〃
后来,历经了世事沧桑,戴西已理解了姨太太,与她保持了融洽的关系,并一直与同父异母的兄妹们友好相处。
中正回忆起小时候爸爸得了病,住在私人的大华医院里,他们和戴西一起去看爸爸,可他们在病房里吵了架,那是父母第一次当着孩子的面不开心,可是为了什么,他不知道,爸爸后来哭了,但妈妈没有。
最后,戴西婚姻生活里的那堵青砖墙,终于很没诗意地被挖了出来。在四十年代的一个上海的晚上,戴西由波丽的丈夫,吴毓骧在清华大学留美预备部